白杨礼赞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余年寄山水
765次浏览
2021年01月18日 15:1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dnf快速升级-太热

2021年1月18日发(作者:冯天麒)
14

白杨礼赞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积累关于矛盾的文学常识,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
、了解 文中抒情和议论语句的特点及其作用,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
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 赏析关键语句。



3
、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以及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二)
、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


讲述法


讨论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 感受白杨树的不平凡,
学习抗日军民团结、
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养名族 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的 关键句,
学习象征的写作手法,
了解文中抒情和议论句的
特点和作用。

三、教学时间

2
课时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播放西北高原上白杨树的资料片,让学生对白杨树有些感性认识。

2< br>、
.
释题:
“礼”
,崇敬,题目的意思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赞美白杨树。

3
、了解有关写作背景和文学常识。

阅读课文注释①,教师补充:

茅盾,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 江桐乡。代表作有长篇小
说《子夜》
、短篇小说《春蚕》
《林家铺子》等等。

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
1941

3
月,那时,正处 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1
茅盾在
1938
年底到
x< br>疆学院文学院讲学,
1940

3
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
同德,团结一致 ,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

扫荡

,巩固和发
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抗日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
精神振奋,满怀激 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
区,
没有言论自由,
不能直抒胸臆,
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 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整体感知,初步把握课文基本内容

1
、播放朗读录音。

要求学生在听读时,听准语音语调,扫清文字障碍。

妙手偶得:

课文中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语出陆游诗
《文章》

“文
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妙手,指技艺高超的人。

秀颀:美而高。颀,高。

主宰:支配。通常还有掌握、支配人或事物的力量的意思。

旁逸斜出:

意思是(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逸,逃,逃跑。

2

学生 跟随录音轻声朗读全文,
思考白杨树的
“不平凡”
具体体现咋哪些方面?,
明 确全文抒情线索。

明确:

生长环境、外观形态、精神气质

三个方面不平凡

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线索。文中五次提到白杨树的 不平凡,把
有关的语句一一找出来。

3
、讨论:如何划分本文的段落层次?

学生讨论后明确:
要划分段 落层次,
一定要注意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本文的段
落层次划分如下:

第一部分(第
1
段)
: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

第二部分(第
2

4
段)
: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 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第
5

6
段)
:描绘白杨 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第
7

8
段)
: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

第五部分(第
9
段)
: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再次赞美白杨树。


2
三、合作探究,研读课文第一、二部分

1
、学生朗读第一、二部分。

2
、思考:开头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开门见山,点明文章 题旨,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为下
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3
、自由朗读
2

3
段,要求找准表现以下内容的词句:黄土高原特点,见到黄 土
高原的感觉,见到白杨树时情绪的变化。

明确:

特点: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感觉:雄壮,
伟大,单调。

情绪:恹恹欲睡,惊奇地叫了一声。

4
、描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①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
“雄壮”

“伟大”的背景,正面衬托白杨 树的
不平凡。②写高原单调,令人“恹恹欲睡”
,这是从反面为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作铺
垫。

四、结束语

《白杨礼赞》是一篇“美文”
,处处渗透着高 尚的审美情趣。文章开头描绘了白
杨树生长的

环境美

,雄伟壮阔 的黄土高原,宛如并肩的远山的连峰,给人一种壮美
之情。
但西北之行所见的白杨树究竟是一种 什么样的树?作者借赞美白杨树到底要赞
美什么?让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进一步感受白杨树的美。
五、布置作业


1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抒发的情感。


2
、掌握“字词积累”中的词语。








3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课时内容,导入新课

1
、听写及按意思写成语:倦怠


婆娑


求知


秀颀


不折不挠


恹恹欲睡



手偶得


潜滋暗长


旁逸斜出


坦荡如砥

2
、导入:作者在铺陈赞 颂白杨树前先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象,勾勒了一幅雄浑、
辽阔、苍茫的画面。既介绍了白杨树不平凡的生长 环境,表现了“景美”
,又渲染了
一种不平凡的气氛,烘托出白杨树那傲然耸立、坚强挺拔的美 姿。赞美高原后又说它
“单调”
,紧接着骤然把白杨树一下子推送到读者面前,使之在雄伟的高 原这一背景
的衬托下,显得更加清晰、鲜明、高大。西北之行所见的白杨树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
树呢?

二、学习探究,继续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1
、学生朗读

要求其他学生在听读时,注意画出文中有关直接描写白杨树的语
句。

2
、思考探究几个问题:


1

、文章选用了哪几个词语来概括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2

、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白杨树的?


3

、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请引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 br>学生讨论后明确:

1
)作者用

力争上游

概括了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2
)分别从
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描写白 杨树的特点。写干,突出了白杨树的直;写枝,突
出了它的直而紧靠;
写叶,
突出了它 的向上;
写皮,
则主要点明它
“微微地泛出青色”


3< br>)文章中用“倔强挺立”总写了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

“不折不挠”
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三、学习探究,继续研读课文第四部分

通过细致的描绘,白杨树笔直、挺拔的“外形 美”就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了。然而,文章的主要目的还在于表现白杨树的“内在美”


1
、指名朗读第四部分内容。

要求:同学朗读时,学生画出文章中赞美白杨树
的相关词语。


4

dnf快速升级-太热


dnf快速升级-太热


dnf快速升级-太热


dnf快速升级-太热


dnf快速升级-太热


dnf快速升级-太热


dnf快速升级-太热


dnf快速升级-太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