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同步练习《师说》(含答案)
余年寄山水
533次浏览
2021年01月18日 15:5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怎么找回删除的文件-个人述职报告怎么写
【必做题】
《师说》同步练习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郯
子(
tá
n
)
六艺经传
(
zuà
n
)
贻
送(
yí
)
.
.
.
B
.句读
(
dò
u
)
苌弘
(
chá
ng
)
老聃
(
rá
n
)
.
.
.
C
.阿谀
(
yú
)
授
之书(
sò
u
)
蟠
桃(
fá
n
)
.
.
.
D
.或不
焉(
fǒu
)
谄
媚(
chǎn
)
嗟
乎(
jiē
)
.
.
.
2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孰能无惑
(疑难问题)
惑
而不从师
(遇到问题)
则耻师焉,
惑
矣
(疑惑)
.
.
.
B
.古之学者必有师
(老师)
吾从而师
之(以…为师)
吾师
道也(学习)
.
.
.
C
.小学
而大遗(年纪小的人)
今之众人
(一般人)
或不
也(通“否”
)
..
..
.
D
.其闻
道也亦先乎吾(懂得)
而耻
学于师(以…为耻)
道
相似(道理)
.
.
.
3
.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句读之不知
C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D
.人非生而知之者
4
.下列加点字与“孔子师郯子”中“师”的活用相同的一项(
)
A
.或
而不从师
B
.是故圣
益圣,愚益愚
.
.
C
.其曲
中规
D
.而耻
学于师
.
.
5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
.圣人
无常师
..
..
C
.古之学者
必有师
D
.是故,弟子不必
不如师
..
..
6
.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輮以为轮
C
.
何陋之有
D
.不拘于时
7
.写出下列句子中“其、之”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
1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2
)郯子之徒。
(
3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4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5
)其皆出于此乎?
(
6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8
.名句名篇默写。
(
1
)古之学者必有师。
,
。
(
2
)
是故圣益圣,
。
圣人之所以为圣,
,
其皆出于此乎?
(
3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
(
4
)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9
-
12
题。
古之学者必 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
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 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
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 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
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
为圣,愚人之所 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
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 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
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 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
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呜呼!师道 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9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传授
B
.
惑而不从师
惑:疑惑
C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一般人
D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道:道德学问
10
.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拘于时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
.蚓无爪牙之利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
.人非生而知之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其可怪也欤!
11
.下列对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
.该段运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
的恶劣习气。
B
.语段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
,得出 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
C
.语段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
D
.语段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得出 了
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
12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2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 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选做题】
1.
第一段中提出教师 三项任务,但本段仅阐述了其中两项,“受业”一项未作阐述,这是
为什么?
(2)
所阐述的两项中,哪一项是主要的?有什么理由?
2
.文末说“余嘉其能行古道”,所谓的“古道”指的是古人从师之道,古人从师之道是
什么? 课文体现在哪里?
3
.韩愈批评“耻学于师”的风气,涉及的面似乎很广——开头是 “今之众人”,接着是
所有做父亲的人,
最后又是
“士大夫之族”
,
他的主要批评对象究意是谁?请说明理由。
4
.讨论:“圣人无常师”这个说法的实质是什么?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