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完整)
余年寄山水
811次浏览
2021年01月18日 16:1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干洗的原理-女人的美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完整)
第一单元
1
、
《大青树下的小学》
一、教学效果
《大青 树下的小学》
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通过描
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 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体现了祖国各
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 一些效果:
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音乐《爱我中华》片段,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品味词语,加深理解。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
品味
“安静”
“ 热闹”
这两个词,
并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
创设情境,
强化情感,充分唤起学 生的想象,激发了兴趣,保持了学生注意力,
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 的乐趣,
从而培养语文素养。
二、成功之处
转换角色,
入情入境。
教学中,
引导学生理解第二、
三自然段时,
我提问:
“如 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
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 会怎么做?”引导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戴上头饰,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
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
静静
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 读这几句话。
三、不足之处
个别字音需要重点指导如“傣族”中“傣”应 读“
d
ǎ
i
”
。同时对
于“坪坝”的意思需要用图片直观显 示。
四、改进措施
教学中对于年级教学特点不够熟悉,
导致备课时设计的个别问题
1
过深,需要多多研读课文,
加强集体备课。学生分角色表演时对于猴
子、小鸟等角色的特点定 位不准确,语言上没有个性,千篇一律。
2
、
《花的学校》
一、教学效果
《花的学校》是一首优美而富有童趣的诗歌,节选自泰戈尔《新
月集》
。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本节课围绕着
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 一些效果:画出“花的学校”
。
这篇课文语
句优美,
景色很美,< br>画面感很强,
为此我让学生在课前把
“花的学校”
根据自己的认知,
用 画笔画下来。
这样使学生对课文的导读扎实有效。
直观教学,扩展想象空间。这堂课 ,我利用多媒体,采用看图、看录
像、
课堂表演等多种手段,
来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让学生仔细观察,
大胆想象,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放飞想象,说写结合。学生
可以大胆想象,
说一说,
写一写,
小练笔,
看谁想得奇妙,
写得美妙 。
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文素养。
二、成功之处
联系生活想象画面。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
我和学生 边读边想象
画面,
让学生走进文本。
在本段中我是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生活来想象
的。首先确定重点词语是“跳舞、狂欢”
,然后我把自己当成那些花
——如果让我狂欢,我该 怎么做,同学们怎么做?再想想:花在风雨
交加的情境中是什么样的?这样学生就会理解花儿的活泼、< br>可爱、
向
上,体会到童趣。
三、不足之处
三年级 学生读泰戈尔的文章,难度较大,要细细地品读,才能读
懂。
诗人总能把平常的事物写得那么清 新自然,
犹如雨后新鲜的空气,
沁人心脾。
但是学生会产生许多新奇的问题,
如:
“
他们的老师是谁”
?
“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
句子中,既然是
“狂风”
又怎么是
“簌簌”
2
地响。作为教师,在备课中未能把这些作为教学预案去充分准备。
四、改进措施
加强备课,
进一步熟悉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把教 学预案做详
实,可操作。学生在课前画的“花的学校”
,在课文研读结束以后,
可以让 学生再次画“花的学校”
,并把两幅画进行对比。
3*
、
《不懂就要问》
一、教学效果
《不懂就 要问》
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时不懂,
请求先生讲
解课文意思的一件事;
赞扬了孙中山乐于思考、
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
和勇于追求真理的主动精神。巧妙引入“不懂就要 问”
。这句话是课
文的中孙中山说的话,
教学伊始,
我让学生说说这句话出现 在文中哪
个自然段,从而找到文章的中心句: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
了弄清道 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打乱了课文的顺序来讲课,用清晰
的主线,引导学生学习,这样学起来 思路清晰。运用课件中图片、生
动的语言、教师的肢体语等贯穿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便于他们接受。教学中,通过做一做“摇头晃脑”
“拿着”等动作表演,让
学生入情入境。运用多 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心,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加深 了对课文
的理解。在指导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学生分别扮演孙中山、
私塾先生,
在体会人物内心想法的基础上读句子,
学生感悟到孙中山
是一个不懂就问、善于思考的孩子。
二、成功之处
紧扣“问”的过程,比较人物言行,培养勤学好问的习惯。 孙中
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是通过
“孙中山礼貌请问——先生厉声反问——
孙中 山从容答问——先生欣然解问——同学提出疑问——孙中山笑
着答问”的过程表现的。因此,在教学时引 导学生通过对孙中山、先
3
生、同学三者对“问”的态度的比较,抓住描绘人物神 态、语言、动
作等词的理解,
体会孙中山勇于提问题,
不懂就问的好品质。
抓 住
“问”
的因果,
巧设课堂练习。
在学生初读、
精读、
熟读 的基础上,
抓
“问”
的因果,巧设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不足之处
课前的导学案中,
要求学生预习的量有点大,
再加上 课文所叙述
的内容久远,学生理解“私塾”等词语有点儿困难,造成学生由于厌
倦而疏忽预习。
在课堂上,
讲到孙中山学习方式与我们现在的学习方
式有什么区别时,
孩子们 都是根据我课前的介绍来回答的,
并没有抓
住课文中的语言,这就使得内容有点偏离。
四、改进措施
在拓展教学的环节中,我只是让学生说说自己积累的读书名言,
这样的环节没有活力,
学生完成的兴趣不大,
如果将读书的名言警句
抄下来,制成书 签,作为小礼物,互相赠送,则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可谓一举多得。
学生分角色朗读的面不够广,
选取的学生代表性不强,
应该争取部分< br>待进生参加这样的学习活动,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口语交际:
《我的暑假生活》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我充 分利用教学资源,
学生说的欲望非常高,
同学听的也
十分认真,课堂气氛空前高涨,达 到了我意想中的效果。通过这次口
语交际活动,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还让 学生明白怎样的
生活才是快乐而有意义的。上完这节课后,我的感受颇深:第一,设
置
“语境”
,
让学生有话可说。
这节课的引入,
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
出示小朋友看电影电视、旅游观光、玩游戏、上网查资料、学游泳、
跟爸爸妈妈干活、唱歌跳舞、读书做 作业的情景。从而拓宽了学生的
4
思路,调动了学生生活积累,激发了学生的欲望 。多向互动,发展学
生的“语技”
。
二、成功之处
用问 题导入,
联系了学生的生活,
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参与兴
趣。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学会团队合
作、分工处理问题。另外,我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 各种与主题相
关的视频、图片资料,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交流
欲望。
三、不足之处
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 br>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
学生能回答的,
教师一定不能
代为回答, 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四、改进措施
介绍暑假生活,可以 先说说自己的暑假生活是什么,具体的经过
如何,怎么有趣,再说说自己的心情、感受怎样,还可以讲讲 给自己
带来的快乐。
习作《猜猜他是谁》
一、教学效果
单元习作的要求也是写写身边熟悉的人,
写写他们身上的一两 件
事情。设计的这节作文指导课《猜猜他是谁》
,是想在巩固之前的写
法的基础上,< br>指导孩子们学会细致观察人物形象的外貌特点,
并用自
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出来,
让孩子们学会结合人物的外貌特点、
语言
行为特点、优缺点,描写出一个完整的活灵活现的人 物,激发孩子们
的兴趣。
我选择了孩子们喜欢的卡通形象作为教学的媒介,
开头的小< br>游戏“和羊羊们打招呼”
,是为后面孩子们写作拟题埋下一个伏笔。
然后用游戏《猜猜他 是谁》
,引导孩子们抓住人物突出的外貌特点。
5
灰太狼的这个形象非常 特别,他的大眼睛、破耳朵、尖牙齿、长疤痕
等都很有特点,能让孩子们展开想象。对于外貌的描述,一 、二年级
时孩子们就有尝试,
但都停留在比较简单的层面,
这节课我重点是引
导孩子展开想象,把灰太狼的外貌描述得生动、具体,用上平时收集
的词语,以及学过的修辞手法。
二、成功之处
成功地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是通过学 习让学生
掌握如何用线表现人物上半身背面形象。
线描画学生以前接触过,
但
画的不是很多,会用线条概括物象,但线条没有变化,体现不出线描
画的特点,
因此在本课中,
我注重线描画的人物画的步骤及线条的粗
细、
疏密、
曲直等的引导,
通过分析教师作品,
了解线条的表现规律,
学生在自己作品中可以看到丰富的线条的变化,这是我非常乐意看到
的线描画中不易的效果。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在展评作品时,我让学
生 将自己的作品沿轮廓减下来,分别粘贴在课前准备好的大图片上,
形成新的作品形式。
新的作品 看起来就好像许多人在看画展,
学生们
同时感受到了两种作品形式的诞生,
都感到无比 欣喜。
我通过创设情
境和学生的点评、互评、自评使课堂又创造了一个新高潮,对于用线
画头像又有了新的认识。
成功的情境的创设,
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
学习热情,作品 尽管有差异,但体现了学生的用心之处。
三、不足之处
应该严格遵守“教 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课堂教
学,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 的,教师
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四、改进措施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良好的交际情境,强调学生的实践与参
与,使全班都“动”了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的口语交际
能力。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 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参与学生的活动,
及时进
6
行点拨和引导,
注 重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
真正体现新
课标的精神。
《语文园地一》
一、教学效果
从园地内容看,有“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等
这 几个内容。我把“交流平台”
、
“日积月累”放在一节课上一起讲。
积累课文中有新鲜 感的句子,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在《语文园地
一》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如,学
生学习词句段 运用中“我的发现”时,我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
然后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
同时 ,
同时让学生再说一说这些
带点的字还可以组成那些词语,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中多 音字的现
象,
并读准和理解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不同的读音和不同的
意思。在 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采用这种形式,相信学生的能力,鼓
励学生开阔思路,大胆去说,去练,既能达到 训练的目的,也能创造
性地使用教材,
而不是学教材。
再有在本次口语交际教学中我引 导学
生从多方面去说。
二、成功之处
培养同学的合作能力: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同学的合作能力,
合作
能力不光包括与伙伴之间的合作,
也包括 与家长之间的合作。
我们要
经常给同学创设一定的情境,
让同学在和他人的交往中学会 合作。
协
助同学形成良好的合作行为:
培养同学养成
“倾听”
的习惯 、
“表达”
的习惯、
“支持”与“扩充”的习惯、
“求助”与“协助”的习惯 、
“建
议”
与
“接纳”
的习惯。
同学良好合作行为的培养是 一项长期的工作,
既需要教师从点滴抓起,更要求教师以身示范。
7
三、不足之处
通过拓展延伸,补充材料,使课堂的容量、密度增大,增大了学
生的负担。
四、改进措施
由于大部分都是本单元的重点词句,所以教学时鼓励学生自己先
读读这些词句,再互相交流对词句的理解,然后有感情朗读,并抄写
下来,能够很好地达到积累的目的 。学习古诗时,本着“以学定教”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借助拼音,结合插图,自读古< br>诗,小组合作交流诗意,教师在关键的时候提示一下,帮助学生理解
古诗,这种方式很重要。
第二单元
4
、
《古诗三首》
一、教学效果
《古诗三首》第一篇课文《山行》描写和赞美了深秋山林景色。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
而且进而咏物言志,
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
的表露、志趣的 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赠刘景文》是诗
人写赠给好友的。
《夜书所见》诗 人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
孤独郁闷,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 br>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
我取得了一下
效果:
感悟美景,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设计精美的深秋图片,营
造出浓郁的深秋氛围,
让学生感受浓浓的秋意,
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
氛。接着设计了问题:自由观图,表达自己的感 受,进而导入课题,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对古诗的学习中去。
二、成功之处
在教学《山行》时,一生认为应是“白云深处”
。对此,通过 简
笔画,让学生仔细辨析。
“生处”为云之源头,给人高山之巅、更为
8
遥远的感觉,同时又有云在山腰生成、升起的动态感。
“生”给人一
种空灵的感觉和动 感,而且形容出了山的高,而“深”是从上到下或
从里到外的距离大(跟“浅”相对)
。太实了 ,像咱们平时说话一样
平实,不太符合诗的语言。应当是“生”字好。在教学叶绍翁的《夜
书所 见》
中
“知有儿童挑促织”
一句时,
引导交流:
“你捉过蟋蟀吗?”
师生共同表演捉蟋蟀的动作
(搜寻——发现——接近——捂住——兴
奋)
,共 同的体验,让学生有了真切的感受,融洽了师生关系,使课
堂教学更加开放、有活力。
三、不足之处
在教学《山行》中我只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文中的生字,理解文中
的重点词语,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而没有
引导学生放飞想 象的翅膀,
根据诗句大胆想象,
没有引导学生的思维
向更深、更远处发展。
四、改进措施
对学生进行古诗方法教学。
古诗教学中对孩子进行学习方法上 的
指导是必要的。
语文教学不光要传授孩子们语文知识,
更要让孩子们
掌握如 何去获取这些知识。
古诗教学可以按照
“知诗人——解诗题—
—明诗意——悟诗情”来 进行。引导学生借助视频、表演品味诗句,
进行想象。诗中有画,读诗要想象重现诗中的画面。
5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一、教学效果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讲述了一夜秋风,
一夜秋雨后,
“我”
无意中发现 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
然后开始观察,
发现
铺满金色落叶的水泥道很美的 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梧桐落
叶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
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创境质疑,激探究之情。课文导入方法有很多,其中最有效也是我们
9
最常用的就是创设情境,因为创设情境能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
符合儿童的认 知规律。
本课我从形象直观的图画入手,
通过梧桐单个
落叶到一群落叶,
最后 到铺满路面的梧桐落叶的图片介绍,
鼓励学生
交流收集到的法国梧桐树的资料,
通过课 题质疑,
提高同学们的阅读
期待,预热课堂。多角度读,悟文章内容。
二、成功之处
这次比较成功之处是识字教学。三年级的识字教学也是很重要。
本课在教学生字时,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用
自己最喜欢的、
最习惯的 方法认识汉字,
并提供平台让孩子当小老师,
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三、不足之处
在教学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学生提出:
“为什么是当我背 着
书包去上学”才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我只是简单地解释:作
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 ?是在上学的时候。
我没有进一步说明
“上
学”与“觉得真美”两者的关系,这其中既 有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要
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
发现身边的美,
也有要求学生养成良好 的习惯
的含义在里面。教学过程中,第二自然段中“水洼”的一角,拓展延
伸比较多,导致时间 很紧张,影响了后续部分的教学。此外,我对学
生的回答评价应在多元化些,鼓励性再强些。
四、改进措施
本课层次还需要帮助学生理清
“天上——地下
(水洼 ——很多落
叶——水泥道——怎么美——我的活动)
”
,
如果有条件更需要把 课堂
移到课外,让学生欣赏秋色,开展欣赏落叶、落叶作画、落叶做书签
等活动,把学生对秋天 的喜爱融入活动中,真正建立开放、自主、有
活力的课堂。
1
0
6
、
《秋天的雨》
一、教学效果
《秋天的雨》
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
作者抓住 秋天的特点,
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带出一个美丽、丰
收、欢乐的秋 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
受课文的语言美。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 了一些效果:导入
新课,设置悬念。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针对本课中把“秋天
的雨”比作“钥匙、颜料”
,同时把“秋天”当作人来写,有“香味、
吹喇叭”
,因此上课开始,我便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
♡
”
,故作
神秘地告诉学 生这是秋雨姑娘送给我们的第一份礼物,
然后教师谈话:
“你看这个心形像什么?”
有 的说像桃子、
钥匙……这样自然引入课
文,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于是我立即出示一 组秋景图,
让学生欣赏完后,
说说自己的感受。
这样一来就激起孩子们强烈的阅
读欲望。我适时板书课题,自然而然地就引领了孩子们走进了课文,
让他们进行自由朗读,感受秋天的 美。读中感悟,读写结合。三年级
的语文教学,还是要放手让学生走进文本,读进心中。把握整体,从< br>总起句开始。本课以秋雨为线索,从秋天的色彩、秋天的香味、秋天
的小动物几个方面描绘了秋天 。上课时,我尊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
从整体感受秋天的雨,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谈自己 的初读体会。
为了理清文章的脉络,
我让学生找到每一个自然段开头的总起句,
分别找到“颜料、气味、大家”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二、成功之处
在这教学第二自然段中
,
我引导学生重点品味“五彩缤纷”这个
中心词。根据 字理析词“分解——组合”的教学要则
,
先将“五彩缤
纷”拆分成“五”
“彩 ”和“缤纷”三个词素进行析解。
“彩”字中的
“彡”是个一形多义的部首
,
在“彩”中表示“色彩和纹路”
,
“彡”
和“五”是概数
,
表示颜色 多。
“五彩”的意思不难理解
,
因此重点放
1
1
在对连绵词“缤纷”的字理析解上
,
从“缤纷”的绞丝旁入手
,
通过 画
图引导同学们从字理上理解其本义
:
“缤纷”原指旗帜后面缀连的飘
带,
古代叫“旗游”
,
因风吹而游动飘拂之意
,
所以“缤纷”这个 词语
带有一种
“动感”
。
为了进一步理解词义
,
我把一些彩 纸撕碎握在手中,
学生很轻易地说出用
“五颜六色”
来形容,
接着我把彩纸向 空中一扔,
学生说用“五彩缤纷”表示,因此,学生明白:
“五颜六色”只是表
示颜色 多
,
而“五彩缤纷”不仅表示颜色多
,
而且还有一种动态美。
三、不足之处
本课最后一段是总结全文,
告诉我们秋天是
“丰收的 、
欢乐的”
。
这一段的教学,我采用课内课外结合的方法。课内引导学生先齐读,然后从“丰收、欢乐”这两个关键词进行想象,自由回答。课外让学
生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去踏秋 ,寻找“丰收的、欢乐的”秋天,可
是由于学生生活的环境的限制,学生对于“丰收、欢乐”的秋天无法
看到。因此,此项活动收效甚微。
四、改进措施
教学中应采用丰 富多彩的手段,
摒弃要么是大量的泛泛而读,
要
么是“你体会到什么”的单一提问,这 种单一化的教学手段,无法激
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完了
《秋天的雨》
可以让 学生仿写
《春天的风》
《冬天的雪》
,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7*
、
《听听,秋的声音》
一、教学效果
《听 听,秋的声音》一首优美而富有童趣的现代诗歌。本节课围
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游戏导入 ,激发兴趣。小朋友最
喜欢游戏,
他们参加游戏的积极性很高,
因此很多新课导入都是 采用
游戏导入,这样能很快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很好的效果。在
本课教学中,我采用“ 听声辨物”的游戏,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上
1
2
课开始,我就 故作神秘,请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播放一些动物的
声音,让学生猜一猜。然后导入:一位诗人在秋天 听到很多美妙的声
音,我们一起去听听吧;由扶到放,先读后演。我在备课这首诗时,
发现这首 诗的前三小节结构一样,教学时,我重点指导第一小节。先
让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再指导朗读,学生 读得声情并茂,体会黄
叶和大树的依依惜别之情。而第二、三小节写蟋蟀和大雁,老师放手
让学 生去自由读,并和小伙伴合作,演一演蟋蟀和阳台、大雁和白云
是怎样道别。这样由扶到放,先读后演, 既让学生在合作中训练了语
言,发展了思维,又激发了学生情感,以读促悟。
二、成功之处
我们在教学时,
要让学生熟读教材,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 行
听说读写的训练。教学本课时,我在学生熟读第
1-3
节的基础上,进
行仿 写训练。如:听听,秋的声音,
“哗啦,哗啦”是(
)的声
音。听听,秋的声音,
“咔嚓,咔嚓”是(
)的声音。听听,秋
的声音,
“滴答,滴答”是(
)的声音 。让孩子仿造句子进行语
言实践,进行仿说、仿写。这不仅是课文的延伸,也为习作教学进行
了 积累和创作。在这过程中,孩子们展开了想象,发展了思维,积累
了语言。
三、不足之处
三年级学生由于知识储备有限,对于个别词语理解有较大困难,
特别是“歌韵”
“歌吟”
。由于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在教学时,我迫
于时间的压力 ,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只是进行了简单的说教,仍然有
很多学生不理解。教得急躁,效果不好。
四、改进措施
重视课本插图的教学。
很多插图是课文的另一种补白,
重视插图
的认识、学习,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培养学生的能力,还
可增进学生的情 感,努力做到看图联文、看图想文、以图补文、以文
1
3
解图,
切实掌握相关知识。
在教学中,
老师千万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应该多多鼓励 让学生去探索,发现,如果学生遇到困难,老师应该及
时启发和指导,发挥主导作用,切不能代替学生的 想法,否则学生的
探索精神被打压的同时,学生也不能彻底理解课文真意。
习作《写日记》
一、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的定位是孩子们刚刚接触 日记,
因而,
日记格式的教学
也不能忽略。以例文为抓手,带着孩子们认真阅读过后, 谈谈自己的
发现。
在孩子们的交流中,
逐步呈现出:
日记的格式、
日 记的内容等。
然后抓住“内容”
,让孩子们畅谈,日记可以写哪些内容,最后归纳
总结 。接下来,就是让孩子们动手写一写。这节课,要在课堂上完成
一篇日记。
这个过程,
大概需要
15
分钟左右。
之后,
就是当堂点评。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 了星级标准,只要达到了要求,就可以得到星。
在孩子们写好日记并点评过后,对写日记有了新的体会, 此时,让他
们说说“写日记”的好处,水到渠成。
二、成功之处
教学内容是指导学生用日记记录事
,
设计了两个教学重点
:
一是
教学 生写什么
,
即帮助学生找日记的素材
;
二是教学生怎么写
,
即帮助
学生把事写具体明白。在确定两个教学重点的基础上
,
我设计了环环
相 扣、层层递进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表达
,
即表达词组——表达一句
话日记——表达具体 的日记。表达词组是为了帮助学生找素材
,
给学
生几个词组
:
去乡下 、好朋友、课堂上、过生日、获奖、洗袜子、打
球、演出……省略号引导学生接下去说词组
,< br>边说边回忆往事。于是
引导学生读教材中的例文
,
学习例文写事抓住过程和人物 动作、
神态、
心理。
1
4
三、不足之处
课堂上,孩子们交流的部分还是不够活跃,思维有些局限。该如
何发散孩子们的思维,
如何引导他们去思考,
是我下一次教学的方向。
四、改进措施
在孩子们写好日记并点评过后,对写日记有了新的体会,此时,
让他们说说
“写日记”
的好处,
水到渠成。
整节课的教学也进入尾声,拓展说说:
日记还可以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形式,
鼓励孩子们坚持每天
写日记。
《语文园地二》
一、教学效果
这个语文园地有
4
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
提示、日积月累。
“交流平台”——交流 和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词
句段运用”
,
积累四季词语,
练习用所 学方法理解词语。
“书写提示”
,
学会使用钢笔写字,注意握姿和坐姿,练习写好横画 和竖画,注意横
平竖直的书写方法,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日积月累”借助拼
音 诵读,体会关于秋天的成语,帮助小学生积累词语。我们一般要求
孩子在书写的时候做到横平竖直,笔画 要写规范、正确、整洁。
很
多孩子写字时比较随意,横写得不平,竖写得不直,特别 是遇到了有
折、
有弯或是有钩的笔画,
写起来就像画画一样,
圆圆的,
没有棱角,
这都是笔画写得不到位的表现,把字写在格子的正中间。
二、成功之处
多看课外书是一种很好的积累词语的方法。
许多课外读物词语 丰
富,当看到自己喜欢的词,
很生动的不妨多看几遍,多在脑中停留些
时间,并自己试 着琢磨一下,如何用于自己的文章。摘记法也是积累
词语的重要方法。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在阅读中随时随
地积累,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段摘录到读书笔记本上,
1
5
在造句、作文的时候,经常翻阅,适时运用,这对我们掌握词语,提< br>高运用词语的能力很有帮助。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把自己需
要的,喜欢的内容或图画剪下 来,然后,贴到本子上,可以随心所欲
地去贴;还可以配上自己画的插图。这样学生在剪剪贴贴、画画中 获
取了知识,积累了词语。学生掌握了积累词语的方法,就能在实践中
乐此不疲,进行广泛的阅 读和摘记。
三、不足之处
课堂上给予学生练习的时间较少。
四、改进措施
小小的汉字不仅仅只是一个符号,
它是由不同的笔画,
不同的间
架结构组合成的,
在相互的穿插挪让中蕴含着一种和谐、
有生命力的
美。愿我们的孩子能练写出一手漂亮的汉字!
第三单元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教学效果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伟大的 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
这篇童话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 br>深刻地控诉了当时丹麦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合理性,
揭露了专制社会的
罪恶,表达了作者对 小女孩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创设情境,激发情
感有人说过:
“在一定情境之中训练语言事半功 倍。
”
教学是科学也是
艺术,罗丹说过:
“艺术就是感情。
”上好语 文课首先要通过有效的调
节方式,深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因此,课堂伊始,我先让学生欣赏
《 卖火柴的小女孩》动画歌曲,再以教师动情的语言叙述,把学生引
入课文的情境中去,迅速拉近学生与文 本的距离。
二、成功之处
1
6
采 用“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阅读教学
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要使学生深入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必
须注重朗读教学。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学生通过有感情
地朗读,
才能更好地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同情。
在读< br>中让学生寻找结局,确定研究主题。
三、不足之处
在本课的教学中 ,
虽然教学目标完成得还算顺利,
但由于所安排
的教学内容较多,所以后面的教学时间 显得过于紧凑,对“假如卖火
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
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这个训练 只好放在课
后来完成,
因此本课的教学显得不够完整,
这些都有待于本人今后教
学水平的继续提高。
四、改进措施
注重学生小组的交流合作。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突破重难
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地解读课文,感悟课文的
思想感情。总结延伸,升华情感。为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达到更好的
共鸣,我通过课后的阅读链 接,配着低沉、凄凉的音乐让全班同学朗
读
《你不要问这是为什么》
。
通过配 乐朗读,
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小女孩生活的悲惨,从而对她产生了深切的 同情。
9*
、
《那一定会很好》
一、教学效果
《那一定会很好》
是一篇童话故事。
讲的是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
树
,
被砍伐后做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故事。这篇课文其实是以
一粒种子的经历对学生进行奉献 教育
,
让孩子们明白在任何环境下都
要保持乐观积极心态的道理。
本节课围绕 着教学目标,
我取得了一些
效果:以树的心情为抓手,理解主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自主探究
学习法
,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到课文中去
,
通过抓住树的内心变
1
7
化
,
实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 br>延伸快乐。在第一自然段中种子“难受”
渴望长大;
在第四自然段中当种子终于长成一棵 大树时,
种子的感觉
是
“很好”
;
第五自然段中,
大树主动
“向着农夫哗哗哗地拂动起来”
;
当做成手推车、椅子后,大树感觉“真舒服”
;最后大树做成木地板
时“满意地舒展”
。了解了大树的内心变化,感悟到大树为人服务内< br>心的快乐这一主题。这时,我提出:
“此时你想到了什么句子?”学
生很自然想到“机遇 给予是快乐的”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相同
主题的句子。本课在教学生字时,相信学生能够 独立识字,鼓励学生
自主识字,用自己最喜欢的、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并提供平台让
孩子当 小老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二、成功之处
这次教学比较成功之处是仿写 句子练习。
首先我让学生读原文中
的句子:
“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 那一定会很好。
”
分析:这句话分成两部分,分别是:
“谁干什么
+
心情怎么样”
,按照
这个例句,请学生仿写。在仿写时,我采取“由扶到放”的策略,首
先出示句子:
“我
(什么地方)
(干什么或看什么)
,心
里
。
”然后 让学生根据例句,小组合作汇报自己所写的句
子,这样把人物的动作和心理合为一体,进行语言训练,由 易到难,
逐步放手,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不足之处
在教学 “总结全文”这一环节,我提问: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
木地板,
大树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学生依据板书回答出来了:
“
一
棵大树——一辆推车——一把椅子——木地板”
,学生理解大树是为
别人服务,并感到很快乐。可是有个别学生认为:
“大树一生都在为别人,没有人为它服务,太亏了。
”此时,我应让学生通过图片直观
了解大树成长时,护林员、
森林警察等很多人为它的成长付出了很大
的心血,而不是简单的说教,说一些大道 理。
1
8
四、改进措施
这篇童话 通俗易懂,主题鲜明,我在以后教学中,要相信学生,
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教师只需在学生确 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
教
给学习方法。如朗读“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这一句中“一
定”要重读,体现了大树的想法和迫切愿望。自读自悟,这一点是我
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 的。
10
、
《在牛肚子里旅行》
一、教学效果
《在牛肚子里旅行》
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
文章通过两只小
蟋蟀玩捉迷藏 ,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不幸误入牛肚子里,在牛
肚子里做了一次惊险的“旅行”
,最后侥 幸逃脱的危险经历,使学生
懂得一些科学小知识。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运用朗读对话进行教学突破,历来是老师们教学中重点关注的内容。
本课红头与青头间的对话构 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成功之处
本课教学中,
我考虑到三年 级学生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
化阶段,而“复习”这一环节,我通过在大屏幕上出示一些上节课所
学的新词:
“蟋蟀、
旅行、
草堆、
拼命、
细嚼、
消 化、
喷嚏、
笑眯眯”
,
让学生在会读的同时,
用这几个词语串联复述 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通
过复述课文大意,
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关心
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情感,并能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不足之处
本课教学中青头鼓励红头的话,
在教学中我没有让学生一一找 出
来,进行比较,
重点朗读感悟。这一点不足之处在以后教学中需要注
意。
1
9
四、改进措施
本课教学中对 话较多,语气、神态、情感等在朗读时需要细细感
悟,如:
“救命啊!救命啊!
”红头 拼命地叫起来。这一句中要让学生
感悟:我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喊“救命”
,而且会一连喊两 声。因
此在朗读时,第二个“救命”语速要加快。这样通过把生活的体验带
进课堂,学生就会领 悟了。
11*
、
《一块奶酪》
一、教学效果
《一块奶酪》
是一篇童话故事。
课文记叙了蚂蚁队长带领蚂蚁搬
运食物,把一小块掉了的奶酪让给最小的蚂蚁吃,
赞扬了蚂蚁队长以
身作则,关心幼小的美好品质。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
一些效果:
本课的一个写作方法是心理活 动的描写。
对于三年级学生
来说,心理活动的描写,他们难以理解,为此,在教学中我采用表演
法,完美诠释了蚂蚁队长的心理活动。
读演结合,激发朗读热情。
指导朗读 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点,
可是朗读教学不能泛泛而读,
应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二、成功之处
反观本课教学,我觉得成功之处就是在课堂中的“对比教学”。
在本课中有一个对比,
那就是蚂蚁队长前后喊的两次口令:
“
注意啦,
全体都有。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
”这中间的破折
号都是表示声音的 延长,
但是意思却完全不一样,
第一次表达的意思
是:小蚂蚁们快点离开,第二次口令 的意思是:小蚂蚁们快来。一样
的口令,不一样的含义,这正是蚂蚁队长心理活动的结果,表现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
严于律己的品质。
同样的对比还表现在小蚂蚁们干
活的态度上,
第一次小蚂蚁们是因为心里在牵挂着那一点奶酪渣子而
不动,第二次见到蚂蚁队长的品质后,大 家主动积极干起来。
2
0
三、不足之处
< br>由于社会的进步,
现在的学生过生日的时候,都能见到奶酪,并
且能吃到,甚至把奶酪乱 涂乱抹,不认为奶酪很有吸引力,因此很难
理解“奶酪”在文中对于蚂蚁的吸引力是那么大。这样对于蚂 蚁队长
的激烈、
矛盾的心理难以理解,
教学中我也没有采用恰当的方法突破
这 个知识点,效果不是很理想。
四、改进措施
加强对话的练习,可以采用分 角色朗读,表演等形式理解课文。
对于课文的复述,
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带有生字的词语,让他们串珠
连线,引出可问的主要内容的同时,有效地吸收课本的语言风格,积
累词语,内 化语言。
习作《我来编童话》
一、教学效果
儿童对童 话故事有特别的偏爱,
在作文起步阶段,
指导学生编写
童话故事,更能激发学生的作文 兴趣,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本次教
学设计,我十分注重创设情境,师生共同漫游于童话王国,学生在情
境中看故事,明白童话特点;编故事,练习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合作
精神;写故事,训练学生掌 握写作技巧。学生从读到说从说到写,充
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成为课堂的主人。
本节课教学设计体现出
了趣味性、综合性、创造性、自主性等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作
文的 积极性,使学生“快乐着有所收获”
。
二、成功之处
写童话需要 想象,
童话中的事物可以不完全遵循自然的法则和科
学的规律,
但是要受它们的制约不 可胡编乱造。
因此要指导学生在构
思童话情节时,符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符合生活常理,符 合事物
特点,使儿童的想象合情合理。组织学生编写童话,都按照先说后写
2
1
的顺序进行。
学生口头编童话可以不受汉字的约束想象可以得 到充分
发挥。
学生说的能力提高了,
就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
力 。这样由说到写,学生编写童话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三、不足之处
感觉本 次作文指导存在的问题是预留给学生说、写的时间少了。
学生在品读范文的精彩之处花了太长的时间,< br>导致在分组编童话之后
没有时间再进行写作了。看来,在授课环节设计上尚有欠缺。今后在
作文备课时将多多锤炼。
四、改进措施
习作指导课老师可以通过游戏的 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老
师在课上应通过各种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
从作文指导来说,< br>激发兴
趣和开拓思路这两条是最主要的。
《语文园地三》
一、教学效果
这个语文园地有
4
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识字加 油站、词句
段运用、日积月累。
“交流平台”——交流和总结理解童话的方法。
“词句 段运用”
,积累词语和学会修改符号,整体上效果一般。
二、成功之处
< br>爱因斯坦曾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
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让
学生基本认识到修改符号的作用。
三、不足之处
教学设计要符合儿童的心理水平,
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寓教于
乐,把枯燥的练习,变得好玩有趣。
2
2
四、改进措施
在修改符号方面,
学生基础 薄弱,因此还需要多加练习。在训练
学生说话的过程中,教学生学习观察方法,如:从上到下,从远到近
的观察,
并以一学生的讲述为例具体说明,
然后再指导学生可以先观
察整体再 观察部分,
也可以先中间再四周等等观察方法。
引导学生积
累一些好词佳句,并将积累 的好词佳句用进自己的讲述和习作中去。
第四单元
12
、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一、教学效果
《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讲述的是老屋已经活了
100
多岁了,
很久
很久 没人住了。它正准备倒下去的时候,小猫、老母鸡、小蜘蛛请求
老屋再站一会儿,
最后小蜘蛛一 边补网,
一边给老屋讲故事。
就这样,
蜘蛛一直讲着故事,老屋也一直站在那儿。本节 课围绕着教学目标,
我取得了一些效果:巧设预测点,提高阅读能力。本课教学重点之一
是训练 学生阅读预测能力。一篇文章可供设疑的地方很多
,
这就必须
要有选择
,选择那些既能有效地激起学生阅读兴趣
,
又能有效地帮助
学生感知文章内容的地方 设疑
,
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合理的预测。
合作朗读,体会老屋品质。
学生通 过分角色朗读训练,来体会人物的
不同角色,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在教学时,组织学生开展朗读表< br>演时,
在表演前把头饰道具等要准备充分。
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故
事的理解。
二、成功之处
课文的中心是学习老屋的仁爱之心和无私的情怀,
而如何把知识
内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结构,
成为学生的新的世界观?为此,
我在课堂上加入了一项综合性学习活动,那就是向生活中那些善良的动物、
善良的人们献上贺卡,表达自己 的爱心。这个综合学习活动,使学生
2
3
把课堂学到的知识内化 为自己的价值观,
受到爱的洗礼,
学生用自己
的爱、同情和善良之心,为这个美丽的世 界增添一份温暖,感受了人
与人之间的美好。
三、不足之处
回顾 课堂,也有不足之处。在教学中,要求续编故事,由于课堂
时间已经剩下不多了,
学生也没有接 触过,
学生在完成这个作业的时
候纯粹把课文中的小动物换成其他动物的名字,
答案千 篇一律,
没有
创新。
四、改进措施
上完课,我觉得在今 后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要想学
生的预测能够有效果,
尽量不让学生预习课文,同时可以针对学生已
经知道课文大致内容,
让学生根据课文中一个句子来预测。
学 生的有
感情朗读训练,要舍得花时间,花大力气,抓住重点词语来进行。
13*
、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一、教学效果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这篇课文主要写近视的胡萝卜先生漏刮
了一根胡子,这根胡子吸收了 果酱的营养,所以越长越长,他的胡子
被放风筝的男孩,
发愁的鸟太太得到有效利用。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
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变长了后,对自己是一件
好事还 是一件坏事?对别人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通过研读,
学生都
知道当男孩子放风筝遇到困难,< br>鸟太太晒尿布遇到困难,
都是通过剪
去胡萝卜的一截长胡子来解决困难的——胡萝卜先生 的胡子帮助了
别人;同时,有一个这么长的胡子,是胡萝卜先生的烦恼,也是胡萝
卜先生的困难 ——别人把他的胡子剪短了,
是在帮助胡萝卜先生,
因
此,
胡萝卜先生帮助别 人,
帮助了自己,
让自己和别人都得到了快乐。
“三读”课文明故事。本课是一个绘本 故事,教学中我采用“三读”
2
4
方法,让学生明白故事,知晓故事,感悟故事。一读图画猜测故事。
二、成功之处
这次比较成功之处是:
通过对比、
演练使学生明白长胡子的妙用。
在教学中,
关于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很长很长,
在课文中有这样的描述:
“长胡子被风吹 到了身体后面,他完全不知道。
”对此,我采用对比
的方法,把胡萝卜先生和我的胡子进行对比 ,然后我问学生:
“自己
的胡子都不知道多长,那么胡子到底有多长?”于是,让学生进一步< br>进行表演,一名学生拖着一团毛线,从班级往走廊走去,边走边放毛
线,学生感受到胡子长长的, 拖在后边,男孩子、鸟太太剪一截,胡
萝卜先生根本不知道。同时学生产生疑问:这么长的胡子,能在风 里
飘动吗?
三、不足之处
在教学“总结全文”这一个环节,当我 出示《草房子》
《别让鸽
子开巴士》等读本的题目,
让孩子试着预测书里的内容时,学 生的回
答从预测变到了疑问,
我这时没有及时把孩子的回答引领到预测的范
围,
尽管大家踊跃发言,
但是答案成了
“我想知道是不是……”
或
“他
为什么……”实际上,预测不等于发出疑问,这个问题在后期教学中
要重视。
四、改进措施
这篇童话通俗易懂,
主题鲜明,
在教学中需要抓住一 些重点词语
来强调,
重音朗读。
如句子
“线实在太短了,
他的风筝只 能飞过屋顶”
,
其中“实在”就需要加重语气,重点强调男孩子迫切需要一根长绳子
的 心情。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如句子“长胡子被风吹到了身体后面,
他完全不知道”中的“完全”
;句子“胡萝卜先生常常为胡子发愁”
中“常常”
,等词语。这些词语除了朗读时要特别注意以 外,还要学
生在写作中要会用。
2
5
14*
、
《小狗学叫》
一、教学效果
《小狗学 叫》
是一篇童话故事,
叙述的是一只不会叫的狗学习叫
的故事。文章构思新颖,想象丰 富,文章以对话的形式刻画了人在成
长过程中的一段心路历程,
不同形象暗示了形形色色的人所 构成的复
杂的社会环境,
而三种结局则提示了不同的人生态度会造就不同的人
生之路。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游戏导入,激
发兴趣。互动游戏是在教师的巧妙设计下,以 动态的方式,宽松、有
序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积极思考。小组合作,续写结尾。合作学习
给了 学生自主全员参与的机会,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表达、倾听、判断
与评价,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br>
二、成功之处
本课教学“课堂小结”这一环节中,我考虑到思维的发散性, 于
是要求学生说说“读了这则童话后的收获和感受”
,要求从“小狗、
小公鸡、狐狸、 杜鹃、猎人”等不同的角度,进行感悟,学生说出很
多令我始料不及的答案,真正做到了发散思维的目的 。
三、不足之处
本文作者虽然为这则童话主人公就设计了三种结局,并且让学生
说说:
你认为哪种结局更好一些,
为什么?但是学生的答案相对来说< br>比较统一,都认为第三种结局更好一些,对于其他的结局,即使有的
同学能想出,篇幅也是很短, 或者照搬课本中的情节,没有创新。
四、改进措施
在以后教学中,
教师不要过早地认可一种结局,
也不要在其中的
一种或者我们认为比较正统的一种结局中加以 渲染,或者着重强调,
真正做到引导者的身份。
2
6
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
一、教学效果
本课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并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来体会名字
中包含的意义,
以及父母 为我们起名字时寄托在里面的希望和对我们
的爱。
并且能够了解一些名人的名字的含义,
以此增加语文的趣味性,
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口语交际的训练,
是面向未 来社会的
每一位公民的,
也就是面向今天的每一位学生的——不是只培养一些
伶牙利齿 的尖子生。
也就是要体现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为了每一位学
生的发展。
曾老师 创设多种情境,
让每一个孩子分不同层次来参与口
语交际练习。
二、成功之处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
活动 是
儿童重要的学习方式,
对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游戏是一种有趣而有
实效的 活动方式,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还容易激发
学生的思维,启迪智慧。游戏中出现了学生 熟悉的五个福娃的形象,
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
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支
持者和参与者。通过让学生讲自己、讲家人、讲他人名字的故事,培
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 力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并获得更深层次的
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
站在学生的 角度,设计让学生对自己名字
里的故事进行展示交流的环节,
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别人欣赏,被别人
尊重,
会引发主动与别人交流的意愿,
更自信、
更轻松地与别人交 流。
三、不足之处
今后应该严格遵守
“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 ”这一要求。教师
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
学生能回答的,
教师一定不能
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2
7
四、改进措施
口语交际的目标要求,
听的 能力、
说的能力,
对非语言因素适应、
运用能力都要有明确目标,我们要有具体的指导 、评价等,保证目标
的达成。如果能设计一个评价表,让孩子能从具体、生动、文明、礼
貌倾听 等方面做一个评价,就更好了。
习作《续写故事》
一、教学效果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续写故事。
这次习作是对本单元故事预测的延
伸
,
从整个单元设计来看
,
这样的安排体现了“看、想、说、写”的思
路
,
要求学生能根据故事的前半部分续编故事的后半部分。本次习作
是想象作文
,
但想象 要基于观察
,
基于生活
,
因此观察与联系生活实际
是写好本次习作的 关键。
编写情节完整、
合理的故事是本次习作的基
本要求
,
同时,
引导学生初步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
乐于与同学分享习
作
,< br>并能简单说说自己听后的感受。了解续写的相关知识;学习编写
习作提纲;积累把一件事写清楚、 写具体的方法。通过思维训练、创
设情景、
自主构思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为学生理清思路,
使学生
明白怎么写,
如何写好等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及思维方式。
通过思维训练、
创设情景、
自主构思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为学生
理清思路,使学生明白怎么写,如何写好等问题。
二、成功之处
引导学 生了解续编故事首先要弄清三幅图片写了些什么,
接着根
据三幅图片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 br>预测故事进一步的发展,
续写接
下来的故事,
然后连贯地把故事写下来。
不论故事按照什么情节续编,
都要注意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意思。
总之,
一个故事一 定要表达一个
中心意思。续编故事,还要注意与开头部分紧密相联,展开想象的部
分一定要合情 合理,符合整个故事的意思。
2
8
三、不足之处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
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教师只需 在学生确有
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
四、改进措施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
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 糊
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
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 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
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 材料,
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
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 语句,
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
这对于把握材料的
中心是很有帮助的。
《语文园地四》
一、教学效果
注重教学氛围,
优化课堂 教学。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
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
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 、
学习潜力
的构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构成民主和谐的教
学氛围 ,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前提。有了尊重和赏识,学生充分意
识到自我的存在和价值,
学习的用 心性、
主动性、
创造性就易于激发,
学习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信念就易于树立 。
2.
注重学生自主
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每个环节的设计都以学生的学为主,
教师引导为辅,
给学生提供自主
学习的 天地,潜移默化中,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
力。
二、成功之处
小语新课程标准认定“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
,因而,“加强学
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孩
2
9
子的成长基本上得益于自己的学习,
课堂上的收获是微不足道 的,
所
以在语文教学中,
我决心真心实意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把握< br>训练题,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新教材旨在使学生不要死读书,读死
书,而是要把书读活,在教授 知识的同时,又要提高学生的能力。语
文要在实践中发展。不断在完整的实践中比较、改进写话技巧,学 生
的写作能力就会提高。
三、不足之处
教学设计要符合儿童的心 理水平,
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
寓教于
乐,把枯燥的练习,变得好玩有趣。
四、改进措施
上完课,我觉得在今后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要想学
生的预测能够有效果,
尽量不让学生预习课文,
同时可以针对学生已
经知道课文大致 内容,
让学生根据课文中一个句子来预测。
学生的有
感情朗读训练,要舍得花时间,花 大力气,抓住重点词语来进行。
第五单元
15
、
《搭船的鸟》
一、教学效果
《搭船 的鸟》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用浅近、朴素而又清新的语
言,
写了我和母亲坐船到乡下,
看到一只美丽的翠鸟在船上捕鱼的情
景,
教育学生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
要有一颗爱大自然
的心灵,要有一份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
得了一 些效果:对比朗读,感悟翠鸟动作之敏捷。三年级教学中,如
何让学生体会动词的精妙,其中一个好方法 就是比较法;
.
联系生活
理解词语。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 文是理解课文内
容的重要方法。如第四自然段中的“衔”和“吞”
,我就是让学生联
系 生活实际来理解的。上课时,我让学生上台表演这几个动词,同时
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