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第二单元教后反思-人教(部编版)
余年寄山水
521次浏览
2021年01月18日 16:2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怎么看笔记本的配置-书信大赛
第二单元
《
5
、守株待兔》
通过本 课教学,让学生初步感知古文的特点,言简意赅,抑扬顿挫。
《守株
待兔》这则寓言,让学生用 自己总结的方法学习寓言,悟出寓意,达到了学以致
用的效果。
总体来说,这节课构 思巧妙,推陈出新,能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充分给学
生表达交流的机会,在探讨中,想象中,思维碰撞 中,明白了寓意,懂得了从不
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这是让学生实实在在有收获的一节课。
不足之处:
当然,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尽管我们的收获很大, 但同时我还
有一些新的思考:
要是这节课能从人物评价着手,
让学生对不同的人物说出 自己
的看法谈谈自己的理解,
进行交流和思维的碰撞,
那么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会< br>更高,思维会更活跃,收获也会更丰硕。
《
6
、陶罐和铁罐》
这篇阅读课文,
我是把握着这样的脉 络来上课的:
初读
,
说
,
品读
,
表演
,< br>悟理
;
自编和自创是后面添加上的。
初读是解决生字的读音,
说则在读 的基础上把握全
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时分角色进行品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接着带上 面具进行
表演,
对文章的精华了解更为透彻,
文章的灵魂得以升华,
像一个烙 印一样刻在
学生的脑海里,
最后让他们轻而易举的悟出文章的真谛——道理。
层层深入 ,
步
步紧扣中心,
水到渠成。
自编和自创更能体现语文的工具性,
所 以这两点在语文
课上是必不可少的两个环节。
这时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更加用活了文本 ,
进行思维的拓展,
即我设计了自编
——自创,
这是一个难点,
它考 查的是学生对于整篇文章的理解和综合语言的表
达能力。
这是就需要老师给学生一个由易到难、
由低到高的台阶,
让他们顺理成
章、
不自觉中就跨越这道屏障,
由此 达到创作积累语言的过程,
完成了一个作家
的工作,这时老师适当的鼓励,将会激发孩子创作文 学的激情。
在教学过程中,
时间非常紧凑,
一环扣一环,
学生始终 带着浓厚的兴趣和高
度的热情来完成教学,
在再读课文时,
问他们你喜欢谁,
理由是什么?许多后进
生或不爱发言的学生都能主动说出自己的感受,
可见他们对课文比较熟悉 、
感兴
趣。说用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时,平时爱好读书的学生纷纷举手,一比高下,并
且还锻炼了合作精神。
精制的面具及时对文章的理解使得他们跃跃欲试,
营造了
课堂上 的小高潮。最后体悟出道理,明辨是非,使生受益。
在拓展思维中,引话中提出了新问题,但 在引导学生弄清二者优缺点的过程中,
学生进行了理性的思考,
自觉地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br>互换思维,
并集体改编故
事来赞扬铁罐批评陶罐,对课文的理解达到新的程度。自创寓言 则是读写结合,
生成创造,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语言,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这样既引
导学生内化了语言,又充满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因此更为受益匪浅。
本节课还是留有不足和遗憾,在这节课中,时间过于紧张、仓促,以致于在面方面没有注意到,
后面创作寓言时间不够,
只能留于作业形式。
当然作业布置< br>我也作了精心的设计,
即照顾到各个层次、
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
可在三条中
任选一条来完成。
总之,多尝试、多实践,我相信会更完善,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
《
7
、美丽的鹿角》
《美丽的鹿角》
通过一只鹿在遇狮前 和遇狮后对自己的角和腿的截然不同的
态度,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 而看不见它的
短处,
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
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
美和实用在不通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各有存在的价值。
课上, 我就放手让学生自读,要求读准读通,读出自已的感受,给了学生足
够的时间读后,
让学生说说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这篇文章的重点是理解指导
鹿对自己的脚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态度。难点是读懂课文,
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
为了让学生很好地体会寓意,
我先有意 识地让学生找出鹿对它的角和腿前后不同
的态度。
通过前后对比朗读,
让学生体会到鹿 的思想在悄然发生转变。
多次朗读
“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
可四条难可看的 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
这些
朗读训练,
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文本,
和文本对话,
为下文体会鹿的思想转变,
奠定了基础。
根据课文中的道理,
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讲一讲。
学生各自发表了意见,
有的学生说明白了,
好看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有用的,
不好看的东西并不是没有用
的。有的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采 蘑菇”事例,总结了“有毒的蘑菇往往是漂
亮的”。更有一个同说自已明白了,一个人长得虽然漂亮,但 有时并不一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