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联考 山东卷语文试卷含答案
巡山小妖精
916次浏览
2021年01月18日 17:4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昵称符号-今天情人节
2020
届高三联考
山东卷语文试卷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
一
)
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这些年,大批作家积极 投身历史剧的创作实践,虽然也有“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
无魂的躯壳”的“三无牌”历史剧,但也 创作了不少佳作力作,
《大秦帝国》
《于成龙》等作
品,与此前的《东周列国》
《康熙王朝》等上百部巨作一起,组成了一道古代历史剧的文化景
观,被称为中国文艺用电视艺术呈现 的中国通史。这些作品不仅帮助观众学习历史知识,也
帮助观众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从五千年中国社会演变和文明发展中认识
社会发展规律,从而鉴古知今,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和文化自信,激发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
< br>“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
?
很重要的一个原
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文艺家要用手中之笔传承优< br>秀的传统文化,用文艺形式来反映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切实发挥文艺
“凝魂 聚气、强基固本”的功能。只有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审美方式艺术地呈现“讲
仁爱、重民本、崇正 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我们的文艺才能真正具有时代精神,
受到人民的喜爱。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如果抛弃了优秀的传统文化,
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摘编自《人民日报给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启示》
)
材料二
长期以来,
受历史虚无主义和进步论的影响,
国内外一些理 论家、
历史学家对于中国历史
抱有否定的态度。要么轻易否定我们很多关于历史的文学作品,要 么肆意歪曲中国历史,或
将中国历史庸俗化,或随意编造以迎合某种意识形态。即便正面介绍中国历史的 文艺作品,
也经常因为受西方观念的框架约束,要么对其真正价值认识不足,要么用西方之尺削足适履。
整个中国历史在西方意识形态的笼罩下,就像是一个无处申辩的倒霉蛋。
但我在《长 安十二时辰》的一系列介绍和评论中,感受到了钱穆先生所说的对于本国历
史的“温情和敬意”
。该剧原著作者有在国外留学及在外企工作的经历,这符合我对当今中国
年轻人的期待和评价:只有真正 接触和了解西方,才能避免书本对于西方的美化和误导,由
- 1 -
此也就更容 易摆脱西方的观念条框,对中国历史抱有真正的“温情和敬意”
。尤其是当今中国
正处于国力不 断上升的阶段,我们提出文化自信,对于自身历史的“温情和敬意”是绝对不
可少的。也许,对于中国历 史的态度契合当今无数年轻人的心态,正是该剧受追捧的重要原
因。毕竟,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发现,否 定中国历史,把它等同于钩心斗角的宫廷诡计,是
经不起细看和推敲的。
当我们有了 这样一种态度,
会对很多看似绝对的西方定论产生理所应当的质疑。
例如
《长
安十二时辰》中讲到唐朝时的一种“职业”
,被称为“不良人”
,这是当时负责社会治安管理< br>的小吏,类似于今天的刑事警察。笔者曾翻检多本国内警察院校的教科书,都认定警察诞生
于英国 。事实上,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学术定论。现代警察的几个特征是:非军队、非民众、
职业化。按此标准 ,唐代的“不良人”至少已经具备两个半特征。而早期的英国“警察”或
称治安官,最多具备上述一个特 征,即非军队。隋唐开始,中国有了正式的科举制度,它所
选拔的是“官”
,在官之外,行政工 作还需要很多“吏”
,它是民众里面较为富裕的人群为政
府的“服役”
。这项政策实施 长了便出现很多弊病。这一现象的改变是北宋王安石的变法。其
方法是富户不用出人承担“吏”的无偿服 役,改为出钱,政府再用这笔钱雇用合格的专业人
员,而不再是无偿服役,从而避免“不良人”的腐败。 这是继科举制度选拔官员之后,用公
平方式雇用“小吏”
笔者这番带有学术性的分析 ,在剧中未必有深入的阐述。但我希望它能让更多人客观公
正地看待中国古代制度。只要摆脱历史虚无主 义,我们对于中国历史的认识就会有全新的理
解,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会有更多的自信。
(摘编自刘仰《历史剧对历史要有温情和敬意》
)
材料三
历史真实不可再现,对历史真实的追求只能无限企及。但可以把生命体验和感受融入历
史,并以此逼近 历史真实,传达出历史的神韵。我国文学界和史学界都认可“文史互证”的
说法。钱钟书曾说过,历史考 据只扣住表面的迹象,这正是它的克己的美德,要不然它就丧
失了谨严……而文学创作可以深挖事物隐藏 的本质,曲传人物未吐露的心理……考订只断定
已然,而艺术可以想象当然和测度所以然。在这个意义上 ,我们不妨说诗歌、小说、戏剧比
史书来得高明。
既然历史本身就具有文学性,这就 给历史剧创作提供了借鉴意义和遐想空间。所谓传历
史之神,其实就是努力抵达历史深处,准确窥测历史 人物内心,沟通古人与今人的心灵,让
历史的回声与今人共振。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 一家之言”
,在历史剧的园圃里躬耕
- 2 -
的剧作家,谁个没有这样的情怀和抱负
?
(
摘编自贾璐《对待历史的态度决定历史剧的高度》
)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以《于成龙》等为 代表的当代历史剧,展现恢弘的文化景观,既传播了历史知识,又教人
认识历史发展规律。
B.
文艺应艺术地呈现“讲仁爱、重民本”等时代价值,只有如此它才能发挥出“凝魂聚气、
强基固本”的功能。
C.
中国历史曾经有很长时期被否定,
而将 其庸俗化,
或者将它随意编造以迎合某种意识形态,
就是一大表现。
D.
历史考据为了严谨,是只能看表面而不能深入挖掘的,艺术则可以深挖事物的本质,曲传
历史人 物的心理。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整个中国历史都在西方意识形态笼罩的情况下,即使正面介绍中国历史的文艺作品,也
未充分认识其价值。
B.
接触和了解西方,发现其历史观的虚无主义本质 ,就容易摆脱其观念条框,从而对中国历
史怀有“温情和敬意”
。
C. < br>中国警察院校教科书认定警察诞生于英国,是因为书的编者没有对看似绝对的西方定论产
生理所应 当的质疑。
D.
隋唐时期中国的“官”和“吏”是不同的官是科举选拔出来的掌权 者,吏是富裕,人家帮
助官工作的服役者。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持材料二的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
《贞观长歌》打着历史正剧的旗号,主要剧情却围绕八条爱情主线和多角恋爱开展。
B.
《一代名相陈廷敬》叙述陈廷敬整顿吏治之史事,塑造了忠于国与百姓的好官形象。
C.
《敌后便衣队传奇》写八路军战士用可以充饥的包子作炸弹,顽强抗击日本侵略者。
D.
《琅琊榜》脸谱化严重,梅长苏一看就正气凛然,谢玉仿佛脸上就写着“我是坏人”
。
4.
材料二在论证中多次由“我”来发表议论,作用是什么
?
5.
从上述材料看,历史剧作家应该有怎样的创作目的、创作方法、创作态度
?
【答案】
1. C 2. B 3. D
4.
①增 强所述材料的真实性,增强说服力。②从“我”的视角发表议论,似与读者对话,拉
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增强了语言感染力。
- 3 -
5.
①创作目的: 呈现时代价值,传播历史知识,帮助观众认识社会发展规律。②创作方法:
艺术地加工历史,把生命体验 和感受融入历史,传历史之神。③创作态度:对历史怀有温情
和敬意,深入研究历史。
(
二
)
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
艾青
春天了
龙华的桃花开了
在那些夜间开了
在那些血斑点点的夜间
那些夜是没有星光的
那些夜是刮着风的
那些夜听着寡妇的咽泣
而这古老的土地呀
随时都像一只饥渴的野兽
舐吮着年轻人的血液
顽强的人之子的血液
于是经过了悠长的冬日
经过了冰雪的季节
经过了无限困乏的期待
这些血迹,斑斑的血迹
在神话般的夜里
在东方的深黑的夜里
爆开了无数的蓓蕾
点缀得江南处处是春了
人问:春从何处来
?
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
1937
年
4
月为纪念左联五烈士而写
- 4 -
注:
1931
年
2
月
7
日,
上海龙华 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柔石、胡也频、殷夫、李伟森、
冯铿等五位“左联”作家被秘密枪杀。
6.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龙华 的桃花开了”点明了地点,以桃花表现春天之美,暗示这是对左联五烈士的深切纪
念。
B.
“没有星光”
“刮着风”
“寡妇的咽泣”等写的是桃花开放的环境,表 现现实的黑暗与残酷。
C.
“饥渴的野兽”以野兽喻土地,表现了作者对渗入了烈 士鲜血的土地的憎恨,对烈士的怜
惜。
D.
“爆开”写桃花开放之热烈, 让人感到一种绚丽之美,又让人联想到烈士们牺牲是有意义
的。
7.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选择龙华桃花 赞颂与怀念左联烈士,角度新颖,这样切入能够更形象、更凝练地表达
主题。
B.
诗中接连三次使用“经过了……”
,表明经过的时间之长,暗示时局艰危,革命者须百折
不挠。
C.
“血迹,斑斑的血迹”指烈士牺牲时的血迹,以反复手法强调了敌人 的残暴和烈士的不怕
牺牲。
D.
桃花只是龙华的,却“点缀得江南处处是 春”
,并不矛盾,因为这其实是对左联五烈士的
歌颂。
8.
“桃花”意象在诗中既实又虚,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9.
诗歌最后两行在全诗中起了什么作用
?
【答案】
6. C 7. B
8. )
①实
:
指在春天爆开了无数的蓓蕾的龙华的桃花。②虚
:< br>指桃花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光
明,象征着新的社会。
9.
①照应题目“春”和开头“春天了”
。②结尾画龙点睛,揭示主旨,春天的到来,是由千
万烈 士的英勇牺牲换来的,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③一问一答引发读者思考。
二、古代诗文阅读
(
一
)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 5 -
孙丕扬,字叔 孝,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擢御史。历按畿辅
、淮、扬,矫然有风
..
裁。隆庆 中,擢大理
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
..
起故官。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按行关隘,增置
敌楼三百余 所。录功,进右副都御史。中官冯保家在畿内,张居正属为建坊,丕扬拒不应。
十五年,河北大饥。丕扬 乡邑及邻县蒲城、同官至采石为食。丕扬伤之,进石数升于帝,因
言:
“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征 派有诸不急务,损上益下,以培苍生大命。
”帝感其言,颇有所
减罢。拜刑部尚书,请敕天下抚 按,令监司按行州县大录系囚按察使则录会城囚流徒以下抚
按以达于朝轻者立遣重者仍听部裁岁以为常< br>
帝报从之。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优诏褒
纳,自是刑狱大减。有内竖杀人,逃匿 禁中。丕扬奏捕,卒论戍。改左都御史,陈台规三事,
请专掌印、重巡方、久巡城,著为令。又言:“闾阎
民瘼非郡邑莫济,郡邑吏治非抚按监司莫
..
清。请立约束颁天下,奖廉抑 贪,共励官箴。
”帝咸优诏报许。二十二年,拜吏部尚书。丕扬
挺劲不挠,百僚无敢以私干者, 独患中贵请谒。乃创为掣签法,大选急选,悉听其人自掣,
请寄无所容,一时选人盛称无私。二十三年冬 ,帝以军政故,贬两京言官三十余人。丕扬犹
在告
,偕九卿力谏,弗纳。复抗疏谏,帝益怒,尽 除其名。初,帝虽以夙望用丕扬,然不甚
..
委信。丕场以白首趋朝,非荐贤无以报国。推毂林 居耋硕,若吕坤辈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
不报。丕扬齿虽迈,帝重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家居二年卒, 年八十三。谥恭介。
(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二》
)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令 监司按行州县/大录系囚/按察使则录会城囚/流徒以下/抚按以达于朝/轻者立遣
/重者仍听/部裁岁 以为常/
B.
令监司按行/州县大录系囚/按察使则录会城囚/流徒以下/抚按以达于朝/轻者立遣
/重者仍听/部裁岁以为常/
C.
令监司按行州县/大录系囚/按察使则录会城囚/流徒以下/抚按以达于朝/轻者立遣
/重者仍听部裁/岁以为常/
D.
令监司按行/州县大录系囚/按察使则 录会城囚/流徒以下/抚按以达于朝/轻者立遣
/重者仍听部裁/岁以为常/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畿辅,京城附近的地区。畿,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辅,辅助,拱辅京城之意。
B.
大理,指大理寺,审定法律、掌管刑狱的官署。一般有大理寺卿、大理丞等官员。
C.
闾阎,闾本指门户,阎本是里巷的门。闾阎,后指代房屋或乡村,也泛指平民百姓。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