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哲学生活古诗词哲理
玛丽莲梦兔
698次浏览
2021年01月18日 18:1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我和我的祖国李谷一-优秀班主任主要事迹
1.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矛
盾
2.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矛盾
3.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矛盾
4.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矛盾
5.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矛盾
6.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收其黑;知其荣,守其辱。——矛盾
7.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矛盾双方转化
8.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矛盾
9.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0.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否定相对静止
11.
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矛盾双方转化。
12.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见解。
13.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矛盾普遍性
14.
蔷薇总带刺——矛盾的主次方面
15.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矛盾的主次方面
16.
最好苹果酒带着木桶味道,太阳里也有黑点——矛盾主次方面
17.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事物变化发展
18.
物格而后致知,致 知而后意诚,意成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身修而后
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联系
19.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20.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否认相对静止
21.
静者静动,非不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22.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规律普遍性
23.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否认相对静止
24.
飞矢不动——否认相对静止
25.
旋 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周。—
—绝对静止,否认运动
26.
物是观念的集合。——唯心主义
27.
万物都在概念中动。——形而上学
28.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客观唯心主义
29.
日往则月来,月往 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
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事物运动
30.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主观唯心主义
31.
世界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客观唯心主义
32.
世界的本源是水,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就没有万物。——朴素唯物主义
33.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朴素唯物主义
+
辩证法运动观
34.
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源。——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5.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朴素唯物
主义
36.
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者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朴素唯物主义
37.
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主观唯心主义
38.
存在即被感知。——主观唯心主义
39.
理生万事,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
理却在这里。——客观唯心 主义
40.
上帝创世说。——客观唯心主义
41.
自然神不是别的,就是自然本身,人神不是别的,就是人本身。——唯物
主义
42.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决
定意识)
43.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4.
量体裁衣,看菜吃饭,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5.
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是系铃人——矛盾具有特殊性
46.
水深鱼集,林茂鸟集。——联系
47.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48.
不让下田,怎会耕田;不会耕田,怎能下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49.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50.
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
以知风波之患。——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
51.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看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产生不同的看法
52.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价值选择和判断
5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54.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发挥主观能动性
55.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56.
离离草原上,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分吹又生。——新事物具有强
大生命力。
57.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变化发展
58.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抓主要矛盾
59.
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60.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6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62.
成玉须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要重视量的积累
63.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联系(外部因素的影响)
64.
日有所思夜有所想——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65.
按图索骥——违反一切从实际出发
66.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
;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67.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客观唯心主义
68.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客观唯心主义
69.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变化而变化
70.
天不变,道亦不变——客观唯心主义
71.
尽信书,不如无书——实践
72.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辩证否定
73.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看部分不看整体
74.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75.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尊重客观规律
76.
揠苗助长,苗枯田荒——违反规律客观性
77.
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联系(强大外部环境对事物的影
响,没有看到现象背后的本质)
78.
万事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拒绝以事物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
79.
霜从今夜起,月是故乡明——意识的能动性
80.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规律具有客观性
81.
和而不同——矛盾同一性
82.
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83.
其胸之竹,不是眼之竹——意识的能动性
84.
天下妙土,必有 妙眼,渠见妙果,便会妙手写出来
~~~~
无他,只因妙手所
写纯是妙眼所见,若眼未 见,他绝不肯放手便写,此良工之所永异与洛工
也。
85.
树欲静而风不止——规律是客观的
86.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发展
87.
我思故我在——唯心主义,我在故我思——唯物主义
88.
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实践是检验哲理的唯一标准
89.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量变引起质变
90.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抓住主要矛盾
91.
一叶知秋——矛盾特殊性
/
联系
92.
一朝被 蛇咬,十年怕井绳——犯了经验主义错误,没有调查研究,没有做
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93.
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量变引起质变
94.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95.
牵一发而动全身——部分对整体的影响
96.
忽疏小善,方恢大略,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矛盾
的普遍性
97.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98.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徬桑荫学种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