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知识点梳理

巡山小妖精
671次浏览
2021年01月18日 18:1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情侣头像漫画-知性优雅

2021年1月18日发(作者:齐世荣)
《儒林外史》名著知识点梳理


【作者简介】

吴敬梓(
1701--1754
年)
,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
文木老人

、秦淮寓客,
安徽全椒人。雍正诸生。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 落,移居江宁。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
托病不赴,穷困以终。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 就最高。又有《文木山
房集》

《文木山房诗说》等。

吴敬梓出身 望族。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

科第仕宦多显者

(程晋芳《文木先生传》


共有六名进士,其中榜眼、探花各一名。而其父吴霖起是康熙年间的拔贡。吴敬梓
1722

(康熙六十一年)
考取秀才,
同年父亲病逝。
由于不善于 治理生计,
他过着挥霍浪子生活。
1729
(雍正七年)

他应科举 时,
被斥责为

文章大好人大怪


遭到侮辱。
后愤懑 离开故土,
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
1736
年(乾隆元年)
,吴敬梓参加博 学鸿词科预试。安徽巡抚赵国
麟正式荐举他入京廷试,但他

坚以疾笃辞

,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至晚年,常处于饥
寒交迫。这样的个人经历,令他本人对考八股、开科举等 利弊感受尤深。他把这些观点反
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br>

【故事背景】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 长篇讽刺小说。
《儒林外史》写的是
“儒林”之“外史”
。换句话说,
《儒林 外史》不是正史,不体现官方意志,也不是稗官野
史,其主旨是“写世间真事”穷极文人情态,针砭时弊 ,讽喻世人。

作者吴敬梓生活在清政权已趋稳固的时代,而科举制度已经过兴盛之期,显露出 它的弊
端。
文士们醉心举业,
道德沦丧。
《儒林外史》
主要描写对象 为儒林文士,
正如鲁迅所说
“机
锋所向,
尤在士林”

书中 人物,
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做影子。
为避免清代统治阶级的迫害,
吴敬梓故意把故事背 景说成明代。作者托明写清,目的是要塑造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
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生动描绘吃人 的科举制度、礼教制度和腐败的政治体制,展现了一
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俗画卷。


【内容简介】

《儒林外史》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典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 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
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成功塑造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 像。反映了
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
批判了八股科举制度,
揭露了反动统治 的罪恶和虚伪。

整书开首以王冕“视功名如粪土”为引子“敷陈大义”
,把历史上王 冕追求功名的旧事
一概不提,塑造了一个高人的形象,然后描写的是周进、范进一批八股学士,包括王惠 、
荀玫,都不再是多少光鲜亮丽的形象。荀玫等人之后,
《儒林外史》中大着笔墨的便是蘧公< br>孙娄公子一批官宦之后了,也不过是附庸风雅之辈,接着又引出马二先生匡超人等一批人
物来,坑 蒙拐骗,混迹“文坛”上。最后作者写下琴棋书画四大奇人,身有一技之长,谋
生吃饭,闲暇便做“学问 ”
,自言“我也不是要做雅人。也只为性情相近,故此时常学学。
至于我们这个贱行,是祖父遗 留下来的,难道读书识字,做了裁缝就玷污了不成?况且那
些学校中的朋友,他们另有一番见识,怎肯和 我们相与!而今每日寻得六七分银子,吃饱
了饭,要弹琴,要写字,诸事都由得我。又不贪图人的富贵, 又不伺候人的颜色,天不收,
地不管,倒不快活?”


【情节梗概】

元朝末年,诸暨县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贫寒,他从 小替人放牛,聪
明颖悟,勤奋好学,他画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并且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他不
愿意接交朋友,更不愿意求取功名利禄。县令登门拜访,他躲避不见;朱元璋授他“咨议
参军” 的职务,他也不接受,心甘情愿的逃往会稽山中,去过隐姓埋名的生活。

明朝立国,推行八股 取士制度,王冕不禁感叹:这种以八股文形式取士的制度不仅不会
为国家选到真正的人才而且将来的读书 人恐怕也只有这一条荣身之路了,他们因此会把学
问、道德、做官、退隐的准则都看得轻了。这是一代文 人碰上了厄运!王冕是反对八股取
士、自甘清贫的隐士,然而在当时的社会里,像王冕这样的人实在太少 了。在王冕死后百
年的明朝成化年间,文人们所走的是一条醉心于科举功名的歧路。

明宪宗成化末年,
山东兖州府汶上县有一位教书先生,
名叫周进,
他为了能够出人头地 ,
荣耀乡里,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
60
多岁了,却连秀才也未考上。
< br>一天,他与姐夫来到省城,走进了贡院。他触景生情,悲痛不已,一头撞在了号板上,
不省人事, 被救醒后,满地打滚,哭得口中鲜血直流。几个商人见他很是堪怜,于是凑了
二百两银子替他捐了个监生 。他马上就向众人磕头,说:
“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


不久,周进凭 着监生的资格竟考中了举人。顷刻之间,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是朋友的
也来认做朋友,连他教过书的学 堂居然也供奉起了“周太老爷”的“长生牌”
。过了几年,
他又中了进士,升为御史,被指派为 广东学道。在广州,周进发现了范进。为了照顾这个
54
岁的老童生,他把范进的卷子反复看了 三遍,终于发现那是一字一珠的天地间最好的文
章,于是将范进取为秀才。过后不久,范进又去应考,中 了举人。

当时,范进因为和周进当初相似的境遇,在家里倍受冷眼,妻子对他呼西唤东,老丈 人
对他更是百般呵斥。当范进一家正在为揭不开锅,等着卖鸡换米而发愁时,传来范进中举
的喜 报,范进从集上被找了回来,知道喜讯后,他高兴得发了疯。好在他的老丈人胡屠户
给了他一耳光,才打 醒了他,治好了这场疯病。转眼功夫,范进时来运转,不仅有了钱、
米、房子,而且奴仆、丫环也有了。 范进母亲见此欢喜得一下子胸口接不上气,竟一命归
了西天。胡屠户也一反常态,到处说他早就知道他的 女婿是文曲星下凡,不会与常人一样
的,对范进更是毕恭毕敬。后来,范进入京拜见周进,由周进荐引而 中了进士,被任为山
东学道。范进虽然凭着八股文发达了,但他所熟知的不过是四书五经。当别人提起北 宋文
豪苏轼的时候,他却以为是明朝的秀才,闹出了天大的笑话。

科举制度不仅培养 了一批庸才,同时也豢养了一批含官污吏。进士王惠被任命为南昌知
府,他上任的第一件事,不是询问当 地的治安,不是询问黎民生计,不是询问案件冤情而
是查询地方人情,了解当地有什么特产,各种案件中 有什么地方可以通融;接着定做了一
把头号的库戥,将衙门中的六房书办统统传齐,问明了各项差事的余 利,让大家将钱财归
公。从此,衙门内整天是一片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衙役和百姓一个个被打得魂 飞魄
散,睡梦中都战战兢兢。而他本人的信条却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朝廷考察他的
政绩时,竟一致认为他是“江西的第一能员”



高要县知县 汤奉,为了表示自己为政清廉,对朝廷各项法令严加执行。朝廷有禁杀
耕牛的禁令,汤奉不问因由,竟然 将做牛肉生意的回民老师父活活枷死,闹得群众义愤填
膺,鸣锣罢市。事发后。按察司不仅没有处罚汤奉 ,反而将受害的回民问成“奸发挟制官
府,依律枷责”之罪。如此“清廉”的知县,一年下来居然也搜刮 了八千两银子。

官吏们贪赃枉法,而在八股科举之下,土豪劣绅也恣意横行。举人出身的张静 斋,是南
海一霸。他勾通官府,巧取豪夺。为了霸占寺庙的田产,他唆使七八个流氓,诬陷和尚与
妇女通奸,让和尚不明不白地吃了官司。

高要县的监生严致和是一个把钱财看作是一切的财 主,家财万贯。他病得饮食不进,卧
床不起,奄奄一息,还念念不忘田里要收早稻,打发管庄的仆人下乡 ,又不放心,心里只
是急躁。他吝啬成性,家中米烂粮仓,牛马成行,可在平时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临 死时
还因为灯盏里多点了一根灯草,迟迟不肯断气。

他的哥哥贡生严致中,更是横行 乡里的恶棍。他强圈了邻居王小二的猪,别人来讨,他
竟行凶,
打断了王小二哥哥的腿。
他四处讹诈,
没有借给别人银子,
却硬要人家偿付利息;
他把云片糕说成是贵重药物 ,恐吓船家,赖掉了几文船钱。严监生死后,他以哥哥身份,
逼着弟媳过继他的二儿子为儿子,
谋夺兄弟家产,
还声称这是
“礼义名分,
我们乡绅人家,
这些大礼,却是差错 不得的”
。科举制度造就了一批社会蛀虫,同时也毒害着整个社会。温
州府的乐清县有一农家子 弟叫匡超人,
他本来朴实敦厚。
为了赡养父母,
他外出做小买卖,
流落杭州。
后来遇上了选印八股文的马二先生。
马二先生赠给他十两银子,
劝他读书上进。
匡超人回家后,一面做小买卖,一面用功读八股文,很快他就得到了李知县的赏识,被提
拔考上了秀才 。为追求更高的功名利禄,他更加刻苦学写八股文。不料知县出了事,为避
免被牵累,他逃到到杭州。在 这里,他结识了冒充名士的头巾店老板景兰江和衙门里当吏
员的潘三爷,学会了代人应考、包揽讼词的本 领。又因马二先生的关系,他成了八股文的
“选家”
,并吹嘘印出了
95
本八 股文选本,人人争着购买,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都在书案
上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


不久,那个曾提拔过他的李知县被平了反,升为京官,匡超人也就跟着去了京城,为了
巴结权贵 ,他抛妻弃子去做了恩师的外甥女婿,他的妻子在贫困潦倒中死在家乡。这时,
帮助过他的潘三爷入了狱 ,匡超人怕影响自己的名声和前程,竟同潘三爷断绝了关系,甚
至看也不肯去看一下。对曾经帮助过他的 马二先生他不仅不感恩图报,还妄加诽谤嘲笑,
完全堕落成了出卖灵魂的衣冠禽兽。

科举制度不仅使人堕落,同时也是封建礼教帮凶。年过六十的徽州府穷秀才王玉辉,年
年科举,屡试不中 ,但他却刻守礼教纲常。他的三女婿死了,女儿要殉夫,公婆不肯。他
反而劝亲家让女儿殉节。又对女儿 说:
“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而
阻拦你?你就这样做罢。
”八 天以后,女儿穿着守孝的白色的衣服,绝食而死,他仰天大笑
说:
“死得好!死得好!
”但事过之后,当他女儿的灵牌被送入烈女祠公祭的时候,他突然
感到了伤心。回家看见老妻悲痛,他也 心上不忍,离家外出散心。一路上,他悲悼女儿,
凄凄惶惶,到了苏州虎丘,见船上一个少年穿白的妇人 ,竟一下想起了穿着孝服殉夫的女
儿,心里哽咽,那热泪直滚下来。

凡此种种从明朝 成化年间以来形成的风气,到了万历年间则愈演愈烈。科场得意,被认
为才能出众;科场失意的任你有李 白、杜甫的文才、颜渊、曾参的品行,都被看成愚笨无
能。
大户人家讲的是升官发财,
贫贱儒生研究的是逢迎拍马。
儒林堕落了,
社会更加腐败。
看来,要寻找不受科举八股 影响的“奇人”
,只能抛开儒林,放眼于市井小民之中了。

那知市井中间,真的出了几个奇人。

一个是会写字的。这人姓季,名遐年,自小无家 无业,总在这些寺院里安身。他的字写
的最好,
却又不肯学古人的法帖,
只是自己创出 来的格调,
由着笔性写了去,
他性格乖张,
但凡人要请他写字他要斋戒一日,亲自磨一 天的墨,要等他情愿,他才高兴。他若不情愿
时,任你王侯将相,大捧的银子送他,他正眼儿也不看。他 又不修边幅,穿着一件稀烂的
直裰,靶着一双破不过的蒲鞋。每日写了字,得了人家的笔资,自家吃了饭 ,剩下的钱就
不要了,随便不相识的穷人,就送了他。一日大雪天,他的烂鞋踩了朋友家一地的泥,朋< br>友让他换鞋,他居然说我这双鞋就不可以坐在你家?我坐在你家,还要算抬举你。一次,
他看见和 尚房里摆着一匣子上好的香墨,不管人家是否要写字,拿来就写,当一位有权有
势的乡绅要他去写字时,
他竟破口大骂
“我又不贪你的钱,
又不慕你的势,
又不借你的光,
你 敢叫我写起字来!


又一个是卖火纸筒子的。这人姓王,名太,他自小儿最喜下围棋。他无以为生,每日到

情侣头像漫画-知性优雅


情侣头像漫画-知性优雅


情侣头像漫画-知性优雅


情侣头像漫画-知性优雅


情侣头像漫画-知性优雅


情侣头像漫画-知性优雅


情侣头像漫画-知性优雅


情侣头像漫画-知性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