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二则)

萌到你眼炸
953次浏览
2021年01月18日 18:2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西双版纳傣族园-驾驶员年终总结

2021年1月18日发(作者:纪大奎)
曾国藩家书(二则)


一、课时安排:
2
节课

二、教学目标:
1
、体会书信中感情的流露和哲理的阐明;
2
、了解 曾国藩及《曾
国藩家书》的一些情况;
3
、理解学习两封家书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重点:
1
、理解学习两封家书阐明的哲理。
2
、理解学习两 封家书的现实
意义。

四、教学难点:
1
、理解学习两封家书阐明 的哲理。
2
、理解学习两封家书的现实
意义。

五、教学内容:

曾国藩家书(二则)

曾国藩

一、作者简介

曾国藩(
1811--1872
年)字伯函,号涤生 。
1811
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井
字镇荷叶塘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
祖辈以 农为主,
生活较为宽裕。
祖父曾玉屏虽
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 ,满腹纶,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
藩,
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爱抚,
他们望子成龙心切,< br>便早早地对曾国藩进行封建
伦理教育了。
曾国藩
6
岁时入塾读书,8
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
14
岁时能读周礼,
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的童 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可见他自幼天资聪明,勤
奋好学。至
1832
年他考取了秀 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踏上了人生的一大
台阶。曾国藩刚
28
岁便考中了进士, 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
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力门生。
在京十多年间,< br>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

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 务,礼部侍郎及暑
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
二品官位。从文才上看,曾国藩的仕途畅通是与他好学有关,他学习孜孜不倦,
苦读日夜不息,
尤其在京参加朝考进入庶常馆学习后,
“日以读书为业”

勤于求
救,不耻 下问,博览历史,重视理学,还读了大量的诗词古文,才华横溢,满腹
经纶。官吏中如此勤奋好学者实不 多见。由于他博览群书,涉猎文献,故在政治
上有自己的独特观点:如要统治者“内圣外王”
, 要自如地运用儒法思想治理天
下。他推崇程朱理学,认为程朱理学正统于孔孟之道,后君臣应以习之。尤 其他
曾主张或奏明皇上,提出治理天下之办法,涉及吏治与廉洁,选材与用材,物质
与财用,兵 力与兵法等。他应诏陈述政治主张说:
“今日所当讲求者,惟在用人,
人才不乏,欲作用而激扬 之,则赖皇上之妙用,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
察之法,三者不可废。臣观今日京官办事通病有二 ,曰退缩,曰琐屑。外官办事
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颟顸。习俗相沿,但求苟安,无过不肯振作起来,将 一遇
困难,国家必有乏才之患。
”要想使官员振作起来,又须皇上以身作则。他从理
论 乃至实践上都极力标榜封建伦理道德,
来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从武将上
说,他本不具备先决条件,
然而正是由于他的步步青云,
得到了皇上与同僚们的
青睐, 他感皇恩,谢皇意,甘为保主子尽心尽力,表现在为建湘军呕心呖血,精
心操劳练出了一支战斗力赛过绿 营的正规军,为镇压太平天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为清王朝东拼西杀,征战毕生,直至卒死在两江总督的宝 座上。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 br>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
37
岁任礼部侍郎,
官至二品。
紧接着因母丧返乡,
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
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
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
被封为一等勇毅侯,
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
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
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
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
一度出现
“同治中
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 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
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仅作 用于当时,
而且一直延至
今日。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二、
《曾国藩家书》介绍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 议的一位人物,
其所著的
《曾国藩家
书》
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 重要资料。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

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 蕴含真知良言。尽管曾氏著作留
传下来的太少,
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 ,
从而赢得"道
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
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
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
中。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
分为治家类、修 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
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

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
极严,并谆谆加以教 诲。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诸如在教
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 、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
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 商要学胡雪岩。
”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
为“官场楷模”
。他熟读中国历史 ,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官场绝
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曾国藩是最好 的儿子,能使父母宽
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
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
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
在骨肉亲情日渐淡< br>漠、
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
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
值得每个人一读 。
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
广均、曾约农 、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
高级干部。

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
学说)之人”
(毛 泽东)
。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
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 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
;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
理论,其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
、咸 (丰)
、同(治)三朝的文坛,可谓“道德
文章冠冕一代”



三、内容述评

(一)
、学生自读课文和注释,初步了解家书的内容。

1
、意译这两则家书。

2
、各抒己见:


1
)谈一谈初读课文的感想。


2
)两则家书是分别写给两个儿子的,内容上有什么区别?


3
)从信中看父爱体现在那里?


4
)信中有哪些哲理性的句子?


5
)信中有没有曾国藩自责的内容?


(二)理解这两封家书

1
、字谕纪鸿儿

【原文】

家中人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 br>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
约。此君子也。余服 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
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 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
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 商,
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
起,莫坠高曾 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吾父吾叔,皆黎明即起,尔之所知也。

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 力,半由天事。唯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
主,不与天命相干涉。吾有志学为圣贤,少时尔居敬工夫,至今 犹不免偶有戏
言戏动。尔宜举止端庄,言不妄发,则入德之基也。手谕。

父涤生字

九月二十九夜在江西抚州门外


【译文】

家中人来营中的,
多称赞你举止大方,
我为之稍感欣慰。
大凡人们多希望子
孙能做大官,我不希望做大官,只希望做个读书明理的君子。勤俭自持,习劳 习
苦,可处安乐中,可处俭约中。这就是君子。我做官二十年,不敢稍微沾染官场
气习,饮食起 居,仍遵守寒素家风,极为俭朴也行,稍之丰盛也行,太丰厚那我
就不敢了。大凡做官人家,由俭朴到奢 侈容易,由奢侈返回到俭朴就难。你年纪
还幼小,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习惯懒惰。无论大户人家、小户 人家,士农工商
各种人,只要勤苦俭约,没有不兴旺的,骄奢倦怠,没有不败落的。你读书写字
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不要丢失高曾祖父以来相传习的家风。我父我叔,都是
黎明就起床,这是你所知 道的。

大凡富贵功名,都有命运注定,一半由于人力,一半由于天命。唯有学做圣

西双版纳傣族园-驾驶员年终总结


西双版纳傣族园-驾驶员年终总结


西双版纳傣族园-驾驶员年终总结


西双版纳傣族园-驾驶员年终总结


西双版纳傣族园-驾驶员年终总结


西双版纳傣族园-驾驶员年终总结


西双版纳傣族园-驾驶员年终总结


西双版纳傣族园-驾驶员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