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别妄想泡我
677次浏览
2021年01月18日 19:2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灿的拼音-花草树木的成语
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55
—
57
页,信息窗
2
,红点
2,
自主
练习
4-6
题。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简单的平面图。
2.
能够运用方向、距离用语言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3.
在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培养观察、
推理和表达的能力。
4.
感受方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参与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方向、距离用语言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教学难点:
能较为熟练地描叙简单的线路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简单的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创情板题,示标导学
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军营,
研究了军事沙盘图,
能够根据方向和
距离确定物体 的位置。今天我们将继续走进军营,一起研究他们的行军路线图,
用语言描述路线图。
(板书课 题: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多媒体出示情境图,如
下图所示)
提问:
这就是他们的行军路线图,
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信息窗,
不 带角度、
距离)
看这幅行军路线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许多问题,老师引导学生提出下面两个问题:
1
1.
从指挥部到
5
号怎样走?
2.
从
5
号到宿营地怎样走?
谈话:
首先我们 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从指挥部到
5
号怎样走?请同学们在小
组内共同研究一下 ,然后将你们的研究结果记录在习纸上。
(课件呈现学习纸,
同学们小组内开始活动)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
如何看路线图?小组内共同研究看图的方法。
2.
怎样才能 更准确地描述行走路线?(准确地描述行走路线要具备哪些条
件)
3.
用语言描述从指挥部到
5
号高地怎么走?组长记录讨论结果。
(学生小组
讨论 ,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一)解决问题:从指挥部到
5
号高地怎么走?
1.
调查。看完的同学请举手,看会的请把手放下。
2.
全班汇报。教师组织学生按照“自学指导”中的思考题有序汇报。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行军路线图。
(1)
如何观察路线图?从指挥部到
5
号高地怎么走?
预设
:
生
1
:从指挥部出发,经过龙山
,就到达 了
5
号高地。
生
2
:从
指挥部向东北方向走到龙 山,再向东走就可以到达
5
号高地。
点拨提问:同学们说的是正确的,但是有点粗略,还能再加一些信息呢?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行走的路线,使学生从整体上对行走的顺序有清
晰认识。
(2)
怎样更准确地描述行走路线?
预设:
生
3
:刚才上一个同学只说到了方向,如果再加上角度和距离来描述就可以
更加准确 一些。
生
4
:可以先从指挥部向北偏东
40
°方向走4000
米到达龙山,然后向东走
8000
米便可到达
5
号高地 。
2
提问:从指挥部向北偏东方向走
4000
米一定到达能到达龙山吗?怎么办?
预设:
不一能定能到达龙山,因为没有度数,方向不准确。
强调:没有确切的方向和具体的路程,都不一定能到达指定的目的地。
(
3
)准确地描述行走路线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生
5:通过上面的探究和总结,我认为准确描述路线图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有方向和距离。
小结
:
要准确的描述路线图,
必须具备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
二者 缺一不可。
(板书:准确描述路线的两个要素:方向、距离。)
质疑:为什么用北偏东
40
°方向来描述,还有其它的描述方法吗?
师释疑并强调:还可以用东偏北(
90
°
-40
°)来描述。但在描述物体 位置
时,一般以南北为主要方向,用北偏东(西)或南偏东(西
)
多少度来描述。同< br>时还要根据给出的角度灵活掌握和描述。
点拨:通过同学们的补充和完善,我们可以得 出这样一个准确叙述的模式:
由(
A
地)出发向(某个方向)
,行(多少)米 到达(
B
地)
。在叙述时要灵活运
用这一模式。
(板书叙述模式)< br>
师引导学生利用方向和距离及总结的模式,
再来描述一下红点问题。
(同位< br>互叙,相互监督)
【设计意图】
该部分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学 生的自学及小组合作探究,
有效突破这一难点,学生充分的掌握了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路线。
(二)解决问题
:
从
5
号高地到宿营地怎样走?
谈话:
怎样用方向和距离描述
“从
5
号高地到宿营地怎样走?”
先仔 细观察
和分析,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温馨小提示:
1.
应该从哪个地点,向什么方向出发,走多少米到什么地方?
2.
然后再沿着什么方向,走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汇报交流。
预设
:生:从
5< br>号高地出发,向南行走
2000
米到达水库,再从水库向南偏
东
80< br>°方向行走
3800
米到宿营地。
描述不准确的要及时改正,同位互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