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有答案)
萌到你眼炸
684次浏览
2021年01月18日 20:3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乒乓球赛制-锁住时间
厦门市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
)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
,
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小说的场面描写与现代主义小 说的场面描写大相径庭。传统小说家们普遍存在素描
心态
,
如被誉为“三寸牙雕”的《 傲慢与偏见》
,
作者简·奥斯丁就还原了十八世纪末英国小
乡镇的生活原貌
;
而现代主义小说家笔下的场面描写却往往回避世俗生活
,
他们倾向于拉开日
常 与艺术的距离
,
如《沙之书》中的时间与地点显然令人难以置信。
其实,
不论是“素描”还是“回避”,本质都是“真实”问题。现代主义小说家们更认同
“虚构 ”的真实
,
认为艺术的真实比生活的真实更真实
,
他们自觉践行“虚构”意识
,
以利于
小说在这个时代保留艺术尊严。
“碎片化”是这个时代的 基本特征。微博网页游戏、电梯视频广告、手机短信俯拾即是
,
我们的目光与注意力基本已沦为 碎片这是“时间上的碎片化”。我们不停地从甲地到乙地到
丙地
,
由一个秩序井然的表 盘
,
走到随机飘动的云朵上
,
这是“空间上的碎片化”我们相信个
人 主义至上
,
自己的一只宠物狗的病病感冒
,
要大于成千上万陌生人的不幸,
这是“社会结构
的碎片化”。碎片无处不在,“虚构”的艺术因之更具现代性
:
将碎片重新排列、组合
,
使之
成为全新的场景。这些场景模糊又清晰
,
虚假又真实。
为了更好地表现“虚构”的真实
,
现代主义小说家 综合运用各种叙事技巧。就结构而言
,
同样的内容
,
现代主义小说家们不再亦 步亦趋地按照客观的自然时间来讲述
,
而以听觉、嗅觉、
味觉
,
甚至 潜意识的精神活动来组织情节。就人物而言
,
现代主义小说家们不再着力于刻画某
个具 体可感的身边人物
,
而是经由高度抽象概括
,
得出某一个可以象征人类共通困 局的符号。
相比于传统小说
,
现代主义小说中的结构和人物更具内在的活力和弹性。< br>
从读者角度看
,
现代主义小说家的深思熟虑及其对世界本质的逼近
,
都令读者的想象空间
得到了多维度的扩张
,
有时甚至是“以假乱真”,这使得 读者的肠胃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大的
满足。
(
摘编自黄孝阳《小说的现代性
:
从斗战胜佛说起》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
,
正确的一项是
A. < br>传统小说家力图还原生活
,
如《傲慢与偏见》还原了十八世纪末英国的乡镇风貌。
- 1 -
B.
现代主义小说家不再描写世俗生活
,他们在小说的创作中几乎隐去了日常的生活。
C.
传统小说家普遍存在的素描 心态
,
使得他们严格遵循客观的自然时间来叙述故事。
D.
相比 于传统小说家
,
现代主义小说家的作品更能使读者在阅读中接近世界的真相。
2.
下列对“虚构”的相关说法
,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沙之书》虽不乏生活的真实
,
如“藏书有九十万册的国立图书馆”,但书中故事应当 是作
者博尔赫斯虚构的。
B. “虚构”的真实具有审美的魅力
,
如伍尔芙《墙上的斑点》由“斑点”引起的种种联想
,
让
人读来意犹未尽。
C. “虚构”的艺术更具现代性
,
如卡夫卡《骑桶者》中主人公“骑桶寻煤”的情节
,
虚假又真
实
,
富于现代性。
D.
“ 虚构”扩张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
如海明威
《桥边的老人》
虚构的战争背景引发 读者对“硬
汉精神”的思考。
3.
下列对“小说”的相关说法
,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 小说和现代主义小说一般存在场面描写
,
如雨果的《炮兽》中人与大炮进行殊死搏斗
的 情景
,
就是典型的场面描写。
B.
现代主义小说家会以人物的心 灵或小说叙述者的心灵作为中心结构
,
如斯特林堡《半张纸》
即以意识的流动作为中心 结构。
C.
现代主义小说中的情节常有其内在的弹性
,
如《战争 与和平》中娜塔莎第一次参加大型舞
会的相关情节就颇具艺术张力。
D.
现代主义小说家常抽象概括出有象征意味的人物形象
,
如卡夫卡在《城堡》中用
K的处境
来象征人类共通的某种困境。
【答案】
1. D 2. A 3. C
(
二
)
小说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
,
完成下面小题。
狗皮帽子
阿成
1944
年
,
终于被黑龙江的酷寒冻“明白”了的日 本关东军
,
开始在东北征用狗皮了。
当然
,
也可以征用狐皮、紫貂皮 和熊皮。但这些东西配给普通士兵不合适
,
再者也无法与关东军的总
数成正比。
- 2 -
狗皮好。狗皮做成帽子
,
特别暖和。开始的时候
,
日本士兵是抢中国人的狗皮帽子戴。但
是堂堂关东军
,
到处抢中国 老百姓的狗皮帽子戴
,
怎么说
,
也显得有点不成熟
,
有点露 怯
,
另外
太滑稽。于是
,
关东军最高司令长官下令
:
在东北全境
,
征用狗皮。
我当时关押在日本关东军的监狱里。
(
我是思想犯
,
思想犯的囚服上缝着一块白布。
)
下达
了征用 狗皮的命令后
,
监狱的日本人就安排我们这些犯人
,
到郊区的乱尸岗子去打野 狗。
当时
,
我们听了这个“命令”,都特别高兴。不管怎么说
,< br>可以出去看看外面的大世界了。
天天呆在监狱里都呆傻了。日本看守总是老一套
:
大清早起来
,
让全体犯人面朝墙下跪
,
或
者全部光那样 跪着
,
跪成一圈儿。然后
,
再两人一组
,
互打嘴巴
,
或者三人一组
,
交叉着打
,
或者
,
十几个人一组
,
轮流打。这种打嘴巴的“功课”,超过一百下
,
犯人们就打糊涂了。井上和 齐滕
就找出包括我在内的三个打错了的人
,
齐滕把我们三人用大雪埋起来。他顽皮地说
,
让你们清
醒清醒。
几个被埋在雪里的人直想笑
,
而且根本无法控制。井上和齐滕是有知识有经验的看守。他
们听到我们在雪里的笑声
,
知道下一步就是死亡了
,
立刻把我们出来
,
弄回牢房去井上还用他
的照相机抓拍我们的局部特写。
打狗的日子到了。
井上对我们说
:
每人必须打三条野狗
,
否则
,
就地枪崩。接着
,
齐滕发给每人一根硬木棒子
,
作为打狗的用具。
拉尸体的牛车从雪地上嘎吱嘎吱地过来了。井上命令我们五十个犯人跟在牛车后面走。
我走在最前面
,
几乎与牛车老板并齐前进。赶牛车的老板说
,
小子
,
别慌神儿
,
稳住
,
先挑公
狗打。
牛车 嘎嘎吱吱地赶到乱尸岗子的腹地了。赶牛车的老板跳下车来
,
自己一具一具尸体地往
下 搬
,
扔到雪地上
,
按着井上的命令
,
把尸体扔得尽量散开些
,
便于做饵打狗。
五十个思想犯静静地看着
,
心里都挺难过。
大雪仍在悠悠地下着。
不久
,
野狗群从白色的地平线那儿出现了< br>,
像席地而来的云。
估计有
200
余只
,
汪汪地吠着
,
把大雪天都叫乱了。
我们五十个思想犯
,
手提着棒子< br>,
像散兵线一样
,
一字排开。
我们后面是井上和齐滕
,
还有架着机枪的日本士兵。
庞大的狗群壮 观极了
,
个个腰肥体壮
,
斑斓夺人
,
动作也好看
,
自信、矫健
,
优美、凌厉的杀
气
,
咄咄逼人。
- 3 -
在野狗群将要接近那些尸体的时候
,
并上和齐滕几乎 同时喊
:
冲上去
,
打
!
后面是鬼子
,
还 架着机关枪
,
前面是
200
余条野狗—打罢
!
犯人们缓缓地往前走
,
向野狗群一点一点儿逼近。
一个外号叫“牛 ”的犯人
,
突然大喊一声
,
挥舞着棒子
,
冲了上去没等犯人 们反应过来
,
牛
即被一条闪电一样射过来的精壮的大黑狗咬断了喉咙。
那条精壮的大黑狗
,
像一位优秀的足球守门员
,
顶住了一个又一个攻击者 ,的确有一种残
忍的、毫不犹豫的美。井上和齐滕情不自禁地叫起好来。
犯人们用硬 木棒子打着那些野狗。不少犯人手中的木棒打断了
,
只能徒手和野狗厮打几十
只野狗被 发了疯的犯人打死了
,
一些犯人被同样疯狂的野狗咬死了。
大雪在人兽的惨叫声中
,
从从容容地下着。
我牢牢地、清醒地记住 了牛车老板的话。我靠在一棵老榆树上
,
极力使自己镇静
,
以逸待
劳
,
等着野狗们的袭击
,
只要冲上来一只
,
立刻用硬木棒子猛 击它的头部。这一方式
,
使我屡屡
得手。在我面前
,
已经死掉了十几 只野狗了。我的腿肚子被野狗撕了一条肉去
,
血极其缓慢地
往外渗着
,
身上、脸上、手上的狗血和人血都热乎乎的。
退到雪梁上的牛车老板看呆了眼珠子。
井上说
,
如果带照相机来就 好了
,
太可惜了
,
场面难得呀。
一个多时辰后
,
五十个思想犯
,
只剩我一个活着的人了。而那
200
多只野狗
,
也仅剩下那条
精壮的大黑狗了。
大雪仍在从容地下着。
那条精壮的大黑狗
,
绕过狗尸和人尸
,
向我走来了。
井上喊
,
不要打死它
,
抓活的
!
大黑狗在离我几米的地方站住了
,
幽幽地看着我。
我流了眼泪
,
缓缓地举起了硬木棒子。
大黑狗镇定地看了我一会儿
,
调头走开了
,
它离开乱尸岗子
,
在不远处又停了下来它的 背
面是那轮巨大的、血色的夕阳。然后
,
它走进血色的夕阳里去了。
我提着那根硬木棒子向井上和齐滕的方向走去。我看见井上和齐藤几乎同时端起了枪。
我没有停下来< br>,
甜美地笑着
,
依然向前走着。我想给他们二位留一个永恒的印象——一个自信
的、凌厉的、毫不犹豫的中国人的印象。
“8·5”光复
,
至少有
500
多日本关东军
,
就是戴着那些思想犯打死的野狗皮做的帽子向
人民解放军投降的。
- 4 -
(
有删改
)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狗皮帽子”为线索
,
开篇写日军征用狗皮做帽子
,< br>与结尾日军戴“狗皮帽子”投
降的补叙相呼应。
B.
划线处关于大 雪的三处描写
,
与紧张的气氛形成强烈反差
,
为犯人与野狗的命运涂抹上冷< br>酷、悲凉的底色。
C. “井上和齐滕情不自禁地叫起好来”,面对惨烈的人狗厮杀< br>,
日本看守异于常人的反应
,
足
见其人性的泯灭。
D.
结尾处“我”在枪口威逼下
,
仍然选择提着木棒走向井上和齐滕
,
表现出“我”身为中国
人的尊严和血性。
5.
小说写“思想 犯”每日例行互打嘴巴
,
有何用意
?
请简要分析。
6.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思想犯”打狗的故事
,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请简要分析。
【答案】
4. A 5. 1.
推动情节发展
:
互打嘴巴是待在监狱里的例行“功课,在监狱都待傻
了,期待打狗的日子。
2.
与下文形成对照
;
打嘴巴的行为表现出“思想犯”作为中国人尊严、血性的丧失 ,与下文
“我”在枪口威逼下
,
仍然选择提着木棒走向井上和齐滕形成对比。
3.
突出文章主旨:抨击日本关东军的人性泯灭,突出表现中国人的尊严和血性。
6.
作品中的“我”是“思想犯”,
是打狗事件的参与者,
这样,
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
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 ,引起读者共鸣,
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三)散文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
,
完成下面小题。
弟弟的树
王晓莉
弟弟去世头两年
,
住进这房子。为了家中有生气
,
他特意跑到花市去
,
花了半下午时间挑了
这两盆植物来。
散尾葵整体丰满
,
每一枝叶又是那般纤细婆娑
,
风来的时候沙沙的像在唱歌< br>;
而金橘树
,
据
母亲说
,
买来时是春节前夕
,
上面正挂满了累累金黄的橘果
,
十分地有吉祥气象。并且果实一直
到第二年 三月还在。而金橘开的花也非常好闻
,
有点类似桂花的香。清、有女性气。
- 5 -
有了这两棵常青常绿的树
,
阳台变得和乡间的田野一样勃勃有生气了。
在挑选植物这件事上
,
弟弟的眼光上乘。
——我想起有一年与一个 乡村的人闲聊
,
那人说到人喜欢哪个季节的花
,
就会死于哪个季
节。 喜欢梅花
,
就将在冬天里死。而珍爱荷花之人
,
则必将逝于夏季。
这样的说法
,
有没有内在的道理与逻辑且不管我却是一听难忘。我那时只痴想
,
散尾葵是
春天里开花。而金橘树
,
则是夏季开花那么
,
死 于三月的弟弟
,
应该是喜欢散尾葵多一些吧。
可是也没法求证了。
我对这两株植物开始十分关怀。有时候浇着那两棵树
,
会仿佛听见弟弟用他生病之前最 惯
用的调侃语气在说
,
哎
,
小王啊
(
他一直都这样 称他姐也就是我叫做“小玉
),
拜托不要把我的
花养死哦。
于是愈加上心。
但是很快我就发现
,
并不需要我的特殊照顾
,
它们和其他植物生活得一样顽强。一样壮散
尾葵已经冲到了阳台两来高的天花板
,
而金橘树
,
体积已经有一张小方桌子那么大了
,
果实也
从秋 、冬到春
,
连头到尾挂了足有三季。
每当这两棵树有什么生长的变化——开 花了
,
结果了
,
长高五厘米了
,
这些我都第一时间
打电话告诉母亲——我知道她想要听什么。
长虫子要喷药、要记得拉开阳台窗帘叫树们见光、 出差要托付邻居来家里浇水而母亲也
总是这样叮嘱我。
像两个园丁在交流花情。可是 只有我们两个人知道
,
通过树
,
我们在说一些别的话。一些
悲伤的话 。
可是悲伤里也含有着莫名的希望。
我观察着这些植物。结论如下
:
树们没有特别的悲伤
,
没有特别的欢乐剪掉旧叶
,
它并不沉湎于丧失的伤感
,
不一阵它就将长出比旧叶更好的新叶来弥补。
树们没 有特别的爱
,
没有特别的恨。给它换盆之后无论是换到上好的陶瓷盆
,
还是叫 它屈
居于一个楼道处捡来的破土盆
,
它都视之如家它的内在必定要经历极大的忍耐与磨 合。然而它
平静着
,
不露声色。
树们只是生长、生存、生活。除此
,
它什么也不稀罕。什么也不能够干扰它。
树们是生命大平静的典范。
在花开又花谢的过程里
,
像树们一样< br>,
我们也逐渐地克服着失去亲人带来的忧郁、烦躁与
伤感
,
渐渐把心底 如许的褶皱
,
一点点熨到平整与平静渐渐把弟弟的离世看做是每个家庭都必
- 6 -
定要经历的悲伤。——这一点小小的认识
,
差不多花了五年的时间。
我也渐渐把这当做自己的舒适的家。外出散步、晒太阳、与弟弟的同事邻居相处
,
养弟弟留下的花。
做这一切
,
都不再有隔。也像树一样
,
我 教导自己在生命的大波折里寻找真实的平静。
春分日那天
,
天气晴好。于是 想起给家里的植物剪枝、松土、施肥
,
把小盆裁换到大盆
,
又
把大盆 的太阳花移到小盆中。这样足倒腾了一下午。
站在阳台的一角细细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突然 发现
,
这样一大片绿色的植物群里
,
还是
散尾葵、金橘树
,
长得最好。好到我不由不相信
:
即使哪一天我们都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
树还会
照旧活着。
这个世上
,
树比人要活得长呀。我想。
这是弟弟留下来的树。
(
有删改
)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通过 回忆
,
写弟弟特意挑选常青常绿的树来装点阳台
,
刻画了一个热爱生活、热爱 生命
的年轻人的形象。
B.
文中插叙“我”与一个乡村的人闲聊
,
既表明弟弟挑选植物的眼光上乘
,
又引出下文对弟
弟三月去世的叹惜。
C.
本文写弟弟用调侃的语气拜托姐姐别把他的花养死
,
以简省的笔 墨
,
生动再现了姐弟相处
时轻松有爱的画面。
D.
本文 语言平易
,
情感真挚。写“我”照顾、观察弟弟留下的树
,
在娓娓叙谈中传达 出一种复
杂的情感、意绪。
8.
结合上下文
,
分析文中 “这个世上
,
树比人要活得长呀”这句话的含意。
9.
在本文和 《合欢树》中,“树”对于两位母亲的寓意有什么不同
?
请简要分析。
【答案】
7. B 8. (1)
散尾葵、金橘树是弟弟送的,可是弟弟没了,而这两棵树还活着。
(2)散尾葵、金橘树没有欢乐、没有悲伤,生命力旺盛,即使“我”没了,也有可能一直活下
去。
(3)
散尾葵、
金橘树是弟弟的象征,
弟弟会一直生活在“ 我”的内心,
表达了我对弟弟的思念。
9.
本文:树就象征着失 去生命的儿子,看见树就相当于看见了儿子,和树对话就是在和自己
的儿子对话。树寄托着母亲对儿子的 怀念。
《合欢树》
:树象征着失去双腿的儿子,树没发芽时,母亲叹息,暗示着母亲 认为儿子不能摆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