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三首》课文详解
巡山小妖精
669次浏览
2021年01月18日 20:4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兔子表情-人力资源师论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三首》课文详解
预
习
须
知
学习目标
:
1.
学习三首唐诗中使用的艺术手法,简析其作用。
2.
品味三首唐诗语言,体会其句式、用韵方面的特点。
3.
感受三首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感。
4.
背诵这三首诗。
知
识
重
点
石
壕
吏
[
唐
]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一、作者简介
杜甫
(
712
—770
)
,
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其人被尊为“诗
圣”,
其诗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篇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 乱”前后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
代表作品有“三吏”和“三别”,其诗对后世影响深远,有《杜工部集》 传世。
二、背景与主题
唐肃宗乾元元年 (
758
)
,为平定安史之乱,唐军围攻叛军所占的邺(yè)郡(今河南
安 阳)
,胜利在望。次年春,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全线崩溃,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
,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诗人此时从洛阳回华洲(今属陕西渭南)
,途径新安、石壕、潼关等地,
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
《石壕吏》是其中一首。
1
此诗 通过诗人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事,
深刻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表
达了 他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朝庭黑暗无能的批判。
三、诗歌赏析
1.
参考译文
(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
听到老妇上前说:
我 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
说两个儿子刚刚
战死了。
活 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
了,只 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
他母亲还没有离去,
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
的 衣服。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还能够为
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
天亮 临走的时候,只同那
个老翁告别。
2.
怎样理解“有吏夜捉人”这一行径?
表现了官府“捉人”之事经常发生 ,
百姓白天躲藏起来,
狠毒的官府只好趁百姓入睡的
黑夜来突然袭击。表明当时社会的 黑暗和官府征兵的无度。
3.“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 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一句表现了老妪什么心理?
表明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为保护家人,
老妪甘愿牺牲自己。
既然差役紧急,
就快点走,
免得节外生枝 ,
苦心落空。
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善良、凄苦、机智、有胆略的人,强忍悲痛,保护家人。< br>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唐
]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
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 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
自叹息。
俄顷风定 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
处,雨脚如麻未断 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r>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一、作者简介
见上一篇。
二、背景与主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