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风筝》七年级课内阅读及答案
余年寄山水
511次浏览
2021年01月18日 21:4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名称预先核准-夏天的雪
[
标签
:
标题
]
篇一:
2014
年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4
《风筝》习题
第
4
课《风筝》夯基达标优化训练
我夯基·我达标
1.
《风筝》一文的作者是
_____ _____
,原名
__________
,浙江绍兴人,他是现代伟大的
__ ________
家、
__________
家、
__________家。
提示:鲁迅是初中阶段学习的最重要的作家,必须熟悉他的生平。
答案:鲁迅
周树人
思想
革命
文学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憔
cu
ì
(
)
ju
é
(
)
别
点
zhu
ì
(
)
n
üè
(
)
杀
hu
ǎ
n
ɡ
(
)
然
答案
:
悴
诀
缀
虐
恍
3.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可鄙:
_________ _
嫌恶:
__________
堕下去:
__________
点缀 :
__________
.
.
.
.
提示:
词语的意思往往是由各个字合成起来的,
所以单个字的意思离不开词语的意思。
答
案:轻蔑。厌恶,不满意。掉下来,坠落。装饰。
4.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
1
)四面都 还是严冬的(形容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
天,却就在这天空 中荡漾了。
(
)
(
2
)我(形容猛 醒过来)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
(
)
(
3
)我
??
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这里是费尽心思的样 子)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
的玩艺。
(
)
答案
:
(
1
)肃杀
(
2
)恍然大悟
(
3
)苦心孤诣
我综合·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
阅读课文第
3
、
4
段
(即从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
至
“后来他怎样,
我不知道,
也没有留心”
)
,完成
5
—
8
题。
5.
课文第
3
段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小兄弟非常喜欢风筝?
提示:可以从小兄弟的表现中去发现。
参考答案:他只得张着 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
来
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6.
课文第
4
段中的“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只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
, 写
出了我怎样的情状?
提示:此题考查对动作描写的理解,可以从“我” 在实施这些动作时的心理想法中去总结
答案。
参考答案:写出了“我”封建专制、蛮横和盛怒的情状。
7.
“ 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
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请你想象一下“他”此时会怎样想。
提示:只要符合人物当时的情境且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示例:
“他”心里充满愤怒、绝望
??
8.
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上下文,谈一谈你对“我”的做法的看法。
提示:注意联系实际。现实生活中这类事情可能在我们身上也发生过,可以适当联系和加以评论。
答案:略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9
—
12
题。
< br>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
长吟,肥 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
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 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
来,有时会遇见蜈 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
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 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
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
吃了便可以 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
牵连不断地拔起来,
也曾
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 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
还可以摘到覆盆子,
像小
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 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9.
如果将语段分为两层,第一层:从开头 至“
__________
”
。
提示:两个“不必说” 是排比的句子,显然不能分开。而“单是周围
??
”一句又是对下文
的概括。第一层应 到“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
答案:云霄里去了
10.
文段中所写的
4
件趣事是:
(各不超过
4
个字)
①
__________
;②
____ ______
;③
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
。
提示:文段第一层是概述,第二层才是详细的叙述,
4
件趣事 应从第二层中概括。
篇二:七年级语文风筝课内辅导同步测试题
风筝·同步练习
【语言基础知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2
、
选出各组中加粗字的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
)
A
、嫌恶
(a)
惊惶
(hu
á
ng)
模样
(m
ó
)
憔悴
(qi
á
o )
B
、伶仃
(d
ī
ng)
决别
(ju?)
可鄙
(b
ǐ
)
丫杈
(ch
ā
)
C
、什物
(sh
í
)
似的
(sh
ì
)
落枕
(l
à
o)
苦心孤诣
(y
ì
)
D
、瑟缩
(sa)
既刻
(j
í
)
虐杀
(nua)
掷出
(zh
ì
)
3
、选出下列形似字组词有错误的一项
( )
A
、联袂
抉择
决别
诀窍
B
、通牒
间谍
蝴蝶
谍报
C
、笑柄
彪炳
把柄
话柄
D
、倘若
徜徉
流淌
一趟
4
、结合文意解释下列词语。
①肃杀——
②笑柄——
③恍然大悟——
④苦心孤诣——
5
、句子中画线词语运用不当的是
( )
A
、我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口婆心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B
、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是偷偷摸摸地来暗杀!
C
、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去, 留他
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D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语言表达训练】
6
、
在温馨与和美中有亲情,
在误解与冲突中也有亲情,
本文属于哪一种?试联系课文作简
要分析。
7
、
找出文章生动描写小兄弟对风筝入迷的情状的语句,
分析这些描写对于表 现中心的作用。
8
、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
?
我 的心只得沉重着。
”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
9
、
课文中说: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
你小时候也 做过许多游戏,
玩过不少玩具吧
?
选一个你最难忘的说给同学听听。
10
、修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语句,使其语意连贯,没有语病。
光阴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
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
它能把坚 冰融化成春水,
把幼苗扶持成
大树。当然,它也能把园林变成荒漠,
a把废墟变成城市。你珍惜它,它就在你周围长出绿
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你漠视它,它就化成轻烟 ,
b
消失得销声匿迹。
改正: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
11-14
题。
有一天,我忽然想 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
似的,
便跑向少有人去的 一问堆积杂物的小屋去,
推开门,
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
他。他向着大方凳, 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
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 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
正用红纸条装饰着,
将要
完工了。
我在破获秘 密的满足中,
又很愤怒他欺瞒了我的眼睛,
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
息孩子的玩艺。 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
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 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
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
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 有留心。
11
、用一句话来概括本段的内容。
12
、画出关于小兄弟的动作描写,并分析其中一处的作用。
13
、文中的“我”为什么要毁坏小兄弟的风筝?
14
、作者在描写当时的“我”时故意把自己写得很粗暴,这是为什么?
【课外拓展阅读】
把下面的短文与课文《风筝》相比较,回答
15-18
题。
满天的风筝
周粲
我在草地上坐着。我的头上,是傍晚六时的天空。天空中,这里也是风筝,那里也是风筝。
我从没见过这样多的风筝,在这样的一个天空中飘荡着。
儿时 ,如同隔世般遥远的儿时.
我自己也放过风筝的。多半是跟二哥一起放。更多的时候,
我手里只 紧抓住那捆缠在香烟罐上的丝线。
我眯着双眼,
仰面凝视天空中自己所放的那一个
风筝 。当然,也东看看西看看别人的风筝,如果天空中还有别人的风筝的话。记忆中,天空
中是一定有别人的 风筝的;
因为放风筝,
似乎也有固定的季节。
季节一到,
任何一家的孩子,< br>都会纷纷放起风筝来。至于放的地点,或者是广场上,或者是马路上,或者是屋顶上。广场
不是到 处都有的.从我家到广场去,
相隔一小段路程,我们有时也懒得去。
马路上可以放风
筝 ,确是一点也不假。那时的马路和今天的马路比起来,可差得远了。那时的马路,任何时
候都是只有几辆 车,
至于横街,
车子的数目更少得可怜;
所以孩子们在设法叫风筝起飞时.
可
以手里拉着一根线,
在大街上跑;
而且频频回顾,
看看背后的风筝,
是不是已经顺风飞起了。
但是我和二哥都不敢在马路上放风筝.
这倒不是因为我们兄弟两个人缺 少冒险精神,
而是因
为怕父亲知道了会驾会打。父亲管我们,
管得很严。
但我 们也有很理想的放风筝的地方,
那
就是我们家的屋顶上。我们家的三楼,开了一个小小的天窗.
只要用一根木棒向上一撑,把
天窗打开,我们立
刻就可以爬到屋顶上去。< br>屋顶上,有一个狭长的小阳台,
我们就在阳台上放风筝。
屋顶上的
风很大,风筝 拿在手里,只要料几抖,就会摇头摆脑地飞起来了。这时候,二哥就喊:
“放
线!放线!快!< br>??
”于是我就马上用右手,把缠在香烟罐上的线拉出来。但是风大的时候,
笨手笨脚,
还是来不及拉出线来,二哥不耐烦了,
会从我手里把香烟罐抢了过去,
一手紧抓
罐的一端,
让另一端对着风筝飞升的方向.于是一刹那间,罐上的线,
使咿咿呀呀一圈又一< br>圈地飞了出去。
定睛看时,风筝已经飞到离我们很多丈远的高空中,而罐上的线,
忽然都 不
见了。我还记得,我们当时放的风筝,都是二哥自己糊的。二哥不会念书,但是有糊风筝的
手 艺。
他糊的都是蝴蝶风筝,比一般的风筝都要大很多,
而且涂上花花绿绿的颜色。当这样
一个灵丽特殊的风筝升到天空中时,二哥有一份满足,也有一份骄傲。
15
、两篇文章相同的都是从
切入叙事,记叙的事情都与
有关。
16
、两篇文章不同的是前者着重记叙的是
,后者着重记叙的是。文体不同《满天的风筝》
是,
《风筝》是
。
17
、比较两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兄弟关系。
《风筝》中的兄弟关系是:
,
《满天的风筝》中的兄弟关系是:
,
但两者都体现了真挚的手足情。
18
、比较这两篇文章的主旨和感情基调。
《风筝》
。
《满天的风筝》
。
【语言基础知识】
1
、略
2
、
C
点拨:
A
“恶”
“ 模”音分别为“
w
ù”
“
m
ú”
;
B
“丫杈”应写作“丫叉”
;
D
“虐”音应
为“
nva
”
。
3
、
A
点拨:
A
中“决别”应写作“诀别”
。
4
、①肃杀——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②笑柄——可以拿来取笑的资料。
③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
④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
)
。
5
、
A
点拨:
A
“苦口婆心”用词不当,可改为“苦心孤诣”
。
【语言表达训练】
6
、本文属于在误解和冲突中表现亲情的一类 。写的是兄弟间的矛盾、
冲突,但从字里行间
流露出来却是手足深
情:当年 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为小兄弟有出息,那气恨,是恨铁不成钢;一旦明白自己错
了,虽是几十年前的往 事,虽为兄长,也一心想补过,讨小兄弟的宽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
言表。
点拨:本文的意图不仅在于对学生进行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主题的能力的检测,更
在于引导学生 善于观察、
分析事物,
能够从事物的表象深入理解起本质,提高理解、辨别的
能力。< br>
7
、小兄弟对风筝入迷的情状的句子如①他没有风筝,就眼巴巴“呆看”< br>着人家的风筝在空
中飘游而“出神”
,
“有时至于小半日”
。②他时而 为人家的风筝突然跌落下来而“惊呼”
;他
时而又为人家的风筝因“缠绕解开”而“高兴得跳跃
??
”作者把小兄弟入迷的情状描写得越
细致生动,
越能加重对剥夺他放风筝 权利的封建家规的控诉力量,
从而痛感自己不准小兄弟
放风筝、并把小兄弟喜欢入迷的表现视为 “笑柄”看做“可鄙”的思想与行为,是对一颗稚
嫩的童心的严重摧残,由此而自责和反思,袒露出严于 解剖自己的心灵美。
点拨:此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局部分析入手,体会文章内容 的详略取决于表现中心思想
的需要的道理。
8
、小时候,自己对 弟弟那样管束,
简直是精神的虐杀,
而弟弟却并不认为兄长的行为是精
神的虐杀,时过境迁,
忘得一干二净。
我也无从补过,
无从求得心情的轻松,
因而更 加悲哀。
被虐杀者甘受虐杀,
毫无抗争,
使虐杀者横行无忌,这正是旧秩序能够维持的 原因,所以令
人悲哀、沉重。
点拨:本题可以化成几个小问题来思考:为 什么“我”的心只得沉重着?为什么小兄弟全
然忘却,毫无怨恨?小兄弟不怨恨好不好
?
文章是不是局限在风筝事件上,有没有更加深广
的含义
?
9
、略
点拨:本题练习口语表达,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玩具可以是自己制作的,
也可以是买的,
主要说说是怎样一个玩具,怎样玩法,怎样好玩,怎 样开心。
10
、
a:
“把废墟变成城市”
改为
“把城市变成废墟”
b:
删去
“消失得”
点拨:
b
也可把
“销声匿迹”
换成
“无影无踪”
。
【课内同步阅读】
11
、我发现小兄弟在做风筝,并且毁坏了它。
12
、 用“惊惶”
、
“失了色”
、
“瑟缩”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小兄弟被“我”发现后 的慌张和恐
惧。
“绝望”二字与前句“我”的“傲然”形成鲜明对比,形象地写出了小兄弟心爱 的风筝
被“我”毁坏后的难受和痛苦。一个“站”字则突出了他在“我”离去后一个人面对空寂的
小屋时的心痛和无奈。
13
、
“我”毁坏了风筝是因为我觉得 “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
,做这种游戏是一件可
鄙的事。
以管理者自居,
以自己的喜好左右小兄弟的喜好,
不允许他去接近和制作本属儿童
天性喜爱的玩具——风筝。
14
、作者把当时的“我”写得很粗暴是为了表现“我”的内疚与沉痛的自责。
【课外拓展阅读】
15
、回忆
风筝
16
、兄弟同放风筝的快乐
兄长发现并毁坏风筝
散文
散文诗
17
、长幼秩序严明,服从与被服从,教导与被教导的兄弟关系。
和谐、愉悦的兄弟关系。
18
、抑郁的、悲哀的。表现鲁迅深刻 的反省精神,以及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
深沉感慨。
快乐的、
轻松的。表现兄弟同放风筝的快乐、温馨、
愉悦之情。
篇三:语文版七年级上现代文课内阅读复习题
1
、
《忆读书》
1
.选文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开篇点题,统领全文,突出作者对读书感受体会的强烈。
2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部分(
2-11
段)的内容。
回忆幼时、少年时
“多读书”的往事,说明“读书好”
。
3
.第二部分(
2-11
段)回忆了作者幼时读书的哪些具体事例 ?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介绍。
①由一知半解到越来越读懂,越来越爱读《三国演义》
②读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及其
对作文的帮助
③爱读《水浒传》并与《荡寇志》作了比较
④酷爱古典诗词
⑤由读《茶
花女遗事》
进而对外国小说产生兴趣
⑥十二三岁时看
《红楼梦》
与中年时看此书不同的感
受。
4
.作者喜欢读哪些作品?不喜欢哪些作品?
喜欢《三国演义》
、
《水浒传》
、
《聊斋志异》
、
《满江红》
、《声声慢》
、
《茶花女遗事》
、
《红楼
梦》等,不喜欢读《荡寇 志》
、
《精忠说岳》等。
5
.你知道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是指哪些作品吗?写出它们的作者。
< br>《水浒传》施耐庵、
《三国演义》罗贯中、
《红楼梦》曹雪芹、
《西游记》吴承 恩
6
.请写出你所读过的如《水浒传》或《三国演义》中的两个故事情节。
《水浒传》
:武松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三国演义》
:桃园三结义、草船借箭、赤壁之战、三顾茅庐。
7
.在作者看来,读书有什么好处?
①书中生动的故 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种种感情,获得美的享受;②读书对于作文
课很有帮助;③读书能扩大知识 面;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8
.我为什么对外国小说产生了兴趣?读了外国小说有什么好处?
因为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祖父的《茶花女遗事》
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9
.我中年时读《红楼梦》有什么独到的体会?
尝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10
.作者说: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请结合自己的读 书经历,谈谈你
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读书可以丰富知识,明白事理,引起思考,可以从中得到一种很
大的乐趣。
11
.从作者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你对学习语文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启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认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
.第二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段中“不是
??
而是
??
”一句突出表现了什
么?)
表达了对《三国演义》的喜爱之情。
13
.比较下面一组句子,哪一句好?为什么?
A
、我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
B
、
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
《三国演义》
来,
自 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
居然越看越懂。
.
.
.
B
句好,因为
B
句“咬了牙”形象地表现出作者读书的决心之大。
14
.
“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一句中“越看越懂”的含义 是什么?请自己的
话加以说明。
读书越多,知识积累也越多,理解能力也就越强。
15
、概括选文第
12
、
13
段的内容。
侧重谈“读好书”
,以作者
80
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 较、选择好书。
16
、在作者看来,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故事精彩、人物生动、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
17
、
作者写到,
看了精彩的
《西游记》
会丢下烦琐的
《 封神榜》
,
看了人物如生的
《水浒传》
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
。举这两个例子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如何挑选、比较好书。
18
、文章结尾一段
3
个分句能不能颠倒顺序,为什么?这句在文中起什么作 用?
不能颠倒,因为它们是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排列的
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19
、怎样理解“
‘读万卷书’更是我惟一的消遣”一句中“消遣”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