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教学设计完美版
别妄想泡我
893次浏览
2021年01月18日 21:4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画画板-歌颂教师
《风筝》教学设计及思考
四川省盐亭县黄甸中学
陶建军
教材分析:
《风筝》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感情真挚、意蕴丰富的佳作。文章通过
对风筝事 件的叙述和严肃的自我解剖,
批判了那些受封建教育思想影
响、无端压制子弟的父兄,表达了对 冷酷的现实的极端憎恶。
学生分析:
《风筝》是学生升入中学第一次接触 鲁迅的作品。鲁迅的文章往
往在嬉笑怒骂中针砭时弊。
学生的生活实际与鲁迅所处的时代相去甚
远,
学生在对其作品主旨的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
应当引导 学生自己去感知去发现。
设计思路:
课前向学生介绍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及教育思想,简介鲁迅生
平,
结合鲁迅童年生活讲述与课文有关的内容,
然后让学生反 复阅读
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本着新课程提倡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
人”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
围,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把课 堂真正还给学生。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高鼎七绝
《村居》
,
让学生带着 对美好的童年生活的回忆有感
情地朗读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师 :在草长莺飞、花红柳绿的季节,迎着和煦的春风点缀了春日
的天空的纸鸢又叫什么?
生:风筝(师板书课题)
师:风筝是童年生活的点缀,是欢乐、自由、梦想的代名词 ,有
风筝可放的童年是快乐的,关于风筝的回忆是幸福的。今天,让我们
走近鲁迅先生的《风筝 》
,看看作者带给了我们关于风筝的怎样的一
段往事。
二、
自主合作,解难释疑
学生课前反复阅读了课文,初 步感知了课文内容,为了让学生深
入分析文本信息,
挖掘文本内容,
我围绕课文内容由 浅入深设计了一
系列问题适时抛出,
采用多种答题方式,
把大家理解上存在分歧或难< br>以理解的问题交由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启发引导,
鼓励学生积极讨论、
畅所欲言 ,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一)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
(二)
文中风筝往事涉及了几个人物?谁像诗中的儿童那样热爱风
筝?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另一个人物对风筝是什么态度?为什么
会是这个态度?
(三)
引导学生看书 上插图,
设身处地分析想放风筝而不得的小兄
弟的心境,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述。
(四)小兄弟买不起风筝,哥哥又不许放,未泯灭心中的风筝梦的
他背着“我”干了一些什么事 ?“我”是如何对待他的?小兄弟当时
的处境可以用哪一个词来概括?
(五)
我踏扁了小兄弟苦心孤诣偷做的风筝,
我现在认为是一种什
么行为?我把二十年前的所作所为 看作是对小兄弟精神的虐杀,
这里
又包含了我怎样的感情呢?
(六)小兄弟 听“我”讲当年的事时,他诧异地笑着说:
“有过这
样的事吗?”小兄弟真的忘了当年的事吗?
(学生小组讨论)
生(
1
)
:没忘,只是不想让哥哥再伤心自责,所以故意说忘了。
生(
2
)
:没忘。因为哥哥的做法对他的伤害太深了。
生(
3
)
:忘了。因为时间会冲淡一切,毕竟过了那么多年了。
生(
4
)
:忘了。因为文中说小兄弟多病,他也许记不起往事了。
“忘了”
,
“没忘”两种意见相持不下。为了深入领会文章主旨我
作了如下引 导:如果小兄弟一直认为是哥哥无情地虐杀了他的风筝
梦,扼杀了他的童年的幸福,他会忘记吗?
生:不会。
(七)师:如果他真的忘却了呢?他之所以忘却是因为他认为哥哥做得对。
哪怕是对他精神的虐杀,
哪怕是以他童年的快乐作为牺牲。
(教师再适 当讲解封建社会传统的三纲五常、长兄为父等思想)
明确:弟弟已认同了这种等级制度,接纳 了封建传统思想,所以
对哥哥的作法毫无怨恨。
作为当年的被虐杀者,他甘受虐杀,后来又如此健忘,这使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