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活动手册答案
温柔似野鬼°
945次浏览
2021年01月18日 22:3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什么是软路由-情人节情话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学生活动手册《课堂达标》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第一课《放大镜》
1.1~
3
√×√
2.1.C 2.C A
3.
略
第二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
鳞片
扁平
2
、汁液
草铃虫
2.1.C 2.B
3.
观察点:新教学楼
2
左侧花圃
名称:蜗牛
观察到的现象:
蜗牛生活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头上有触角。
新的发现:
蜗牛有许许多多放入牙齿,
爬行所经过的路上留下白色胶质,
有明显的痕
迹。
第三课《放大镜下的晶体》
1
.
1~3
√×√
第四课《怎样放得更大》
1.1
.
A
2
.
B C D
A
E
2.
猜测:放大镜彼此之间的距离会发生变化,视野也会发生变化。
实验方法:
(
1
)先自制一个简易显微镜,调整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观察图像直至清晰为止。
观察它们之间的距离。
(2
)把放大镜换成放大倍数更高的放大镜,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观察图像直至清
晰为止。 观察它们之间的距离。
(
3
)
比较前两者之间距离、图像范围大小。
实验现象及分析:
第五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1.(1)B C D A E G H (2) C B D A
2.
实验探究
第六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1.1.
×
2.
√
2.
调查研究
调查问题:红细胞能输送氧气?
主要观点摘录:
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很容易 与氧气结合,
又很容易与氧气分离,
在氧
气浓度高的地方(例如:肺部)结合;在氧气 浓度低的地方(各种组织)就会分离。红细
胞把肺里的氧气装上,运到各种组织里,把氧气卸下。
形成的认识: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到达各种组织把氧气卸下
1
第七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1.1~3
××√
2.
1~3 C C B
3.
实验探究
第八课《微小世界和我们》
1.1~4
××××
2.1
~2 B C
3.
实验探究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龙门中心小学
许志红)
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
1.
(
1
)×(
2
)√(
3
)√(
4
)√
2.
实验探究
选择的物质:面包
实验方法
1
:用手按压面包,观察面包
实验方法
2
:用镊子取一些霉菌放在面包上,过几天观察面包
实验现象:实验方法
1
中面包被压扁;实验方法
2
中面包上面发霉了
实验记录及分析:实验方法
1
中面包只是形状改变,还可变 回原来的样子;实验
方法
2
中面包上生成了新物质——霉菌。
第二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
(
1
)
C< br>(
2
)
B
(
3
)
B
(
4< br>)
B
(
5
)
B
2.
实验探究
实验材料:一片落叶、一片绿叶、干燥的定性滤纸、研钵、漏斗、试管
实验方法:
(
1
)取一片落叶和一片绿叶,分别放入不同的研钵中进行研磨;
(
2
)研磨后,分别将研磨液经过漏斗过滤后盛于试 管中;
(
3
)取
2
个干燥的定性滤纸,
分别放入
2
个试管中,观察滤纸上的色素颜色。
实验现象:绿叶中的滤纸呈现四条色素带,从上 到下分别是橙黄色、黄色、蓝绿色
和黄绿色落叶中的滤纸呈现两条色素带,从上到下分别是橙黄色和黄色 、
分析和结论:绿叶中有
4
种色素,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 素
a
和叶绿素
b
;
而落叶中只有
2
种色素,分别是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所以落叶和绿叶中的成分不一样,是
两种不同的物质
第三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1.
(
1
)蓝紫色
化学(
2
)化学
甜味
2.
实验探究
我的猜测:马铃薯种含有大量淀粉
实验方 法:
(
1
)把马铃薯切开,取一小切片;
(
2
)往切片上滴 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滴碘酒的马铃薯颜色变成蓝紫色
结论及解释:
淀粉遇碘酒会变成蓝紫色,
而马铃薯加碘酒也变成蓝紫色,
说明马铃薯
中含有 大量的淀粉
淀粉类食物的特点是:会与碘酒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蓝紫色的新物质
2
第四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1.
(
1
)
C
(
2
)
A
2.
实验探究
研究的问题:铁丝与稀盐酸混合会产生新物质吗?
观察记录:混合前铁丝为白色,稀盐酸为无色透明液体
实验现象:铁丝表面变黑,产生少量气体,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结论及解释:铁丝和稀盐酸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
不仅生成了气体,
还使溶液颜色发
生了改变< br>
第五课《铁生锈了》
1.
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2
.实验探究
研究的问题: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空气的共同作用有关吗?
我们的假设: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空气的共同作用有关
实验方法:取
3根铁钉,第一根放于空气中,第
2
根完全浸入水中,第
3
根一半浸
入水里,一半暴露在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观察到的现象:第
1
根铁 钉有点儿生锈;第
2
根铁钉生更多的锈;第
3
根铁钉上生
的锈最多< br>
实验结果: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空气的共同作用有关
第六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
(
1
)
B< br>(
2
)
C
(
3
)
B
2.
答:
节日的焰火是化学变化,
因为它燃烧后生成了新物质;
霓虹灯不是化学变化,< br>因为它只是里面的稀有气体通电发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第七课《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1.
(
1
)
D
(
2
)
B
2.
调查研究
防止钢铁生锈的方法:
1
、喷漆;
2
、涂油;
3
、电镀和烤蓝;
4
、制成不锈钢;< br>5
、
抹沥青
防锈效果排序:
4
、< br>3
、
5
、
1
、
2
我们的发现:防止生锈的方法是隔绝水和空气
第八课《物质变化和我们》
1.
(
1
)没有产生新物质
产生了新物质
改变颜色
发光发热
产生气体
(
2
)化学
化学
化学
2.
(
1
)√(
2
)×(
3
)√
3.
物理变化:①、②
、⑥、⑧
化学变化:③、④、⑤、⑦
第三单元
《宇宙》
(铁山中心小学
郭小莲)
第一课《地球的卫星——月球》
1.
(
1
)
、
B
(2)
、
B
2.
摘录的重要资料:
2004< br>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
“
嫦娥工程
”
。
嫦 娥工程分为
“
无人月球探测
”“
载人登月
”
和
“< br>建立
月球基地
”
三个阶段。
2007
年
10
月
24
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