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巡山小妖精
802次浏览
2021年01月18日 22:5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二手店-香港东方之珠

2021年1月18日发(作者:孟云卿)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大教案



作者:
小学教研室

来源:
原创

人气:
748

评论:
0

推荐等级:
★★★

录入者:
ziyuan ziyuan

创建时
间:
2009-2-13


关键字:


全册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
和复习。

二、

教学目标:

1.

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 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
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 方格纸上画
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

会看比例尺,能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

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

能从统计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做出正确的判
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 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 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
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br>
7.

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 原理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
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
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 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
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

教学准备:

圆柱、圆锥的实物及模型

方格作图纸

其他教具

四、

课时安排:

1.

负数


3
课时)

2.

圆柱与圆锥(
9
课时)

圆柱< br>--------------------------------------------6课时左右

圆锥
----------------------------- ---------------2
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 ---------------------------1
课时

3.

比例(
14
课时)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br>----------------------4
课时左右

正比例和反比例 的意义
----------------------4
课时左右

比例的 应用
-------------------------------------5
课时 左右

整理和复习
------------------------------ -------1
课时

自行车里的数学
---------------- ---------------1
课时

4.

统计(
2
课时)

节约用水
-------------- --------------------------1
课时

5.

数学广角(
3
课时)

6.

整理和复习(
27
课时)

数与代数
---------- -----------------------------10
课时左右

空间 与图形
-------------------------------------9
课 时左右

统计与概率
----------------------------- --------4
课时左右

综合应用
---------------- ------------------------4
课时



































































1
负数

一、

教学内容:

1.
引出负数,负数的读、写;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
认识数轴,比较负数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

1< br>.知识目标: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
负数,知道
0< br>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
.能力目标: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
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3
.情感目标: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
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
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
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
0
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四、课时安排:

1.
引出负数、负数的读写………………………………………
1
课时

2.
认识数轴、比较负数的大小…………………………………
1
课时

3.
负数的练习……………………………………………………
1
课时







































教学内容:< br>教材第
2
页例
1
、例
2
、例
3
,做 一做及练习一第
1-3
题。

教学目标:

1.(A)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能正确
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B)
会用负数灵活 地表示一些实际问题,能比较熟练地在数轴上找
到正数、
0
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2.(A)
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经历负数产生的过程,体会负数的意义。


B
)具有数形结合的意识,深刻体会数轴形成的过程。

3.
激发学生对数的认识的兴趣,感受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的相反的量。

教学难点:
理解相反意义的量和对
0
的认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方






一、认
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


识负数

的动作,想想看,是什么?

起立、坐下

1.
情境
激疑


























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从“相反”这个话题开
始聊起:在咱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相反现
象, 比如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车站上人们
上车下车……

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顺着这位同学的思路继续往下聊,走进数
学你又有什么发现?

出示:

1.

今年开学,
四年级转入
15
名同学,

年级转出
15
名同学。

2
. 在剪刀、锤子、布活动中,男同学赢

3
次,女同学输了
1
次。
3
.李叔叔做生意,三月份亏了
3000
元,
四月份赚了8000
元。

怎样用数学的形式来表示这些意义相反
的量呢?出示:

转学情况

剪刀、锤
子、布

帐目结算









学生自由举例




































































2.
认识
正、负
数。









学生汇报:

















15

15














3


1


要求:
简洁,
最好是让别人也能一目了然。

3000

8000
汇报,可能有以下情况:



①直接表示
(
简洁但不明了
)


②用文字表示
(
明了又不够简洁
)
转入
15


③用符号表示
(
简明、清楚,一目了然
)
转出
15


小结:现在人们就是用这种形式来区分意
赢< br>3
次输
1
义相反的量的。

次。

3000




8000
元。

你知道像这样的数,叫什么数吗?


+15 -15
举个例子来说?
+3
你会读吗?

+3 -1
像(—
2
)这样的数呢?

-3000
怎么读呢

+8000
师介绍:加号在这里叫做正号,减号叫



做负号。正数和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

正数

练习:读出下面的数

学生尝试读

-100

+6.8

-1.8

36
为了简便,
+36
可以写为
36
。也就是说通
常情况下正号都可以省 略。师板书。

得出:正数有无数个,负数也有无数个,
用……来表示。

负数

自己试着读一
读。











对“
36
”可能
有歧义。

生再举例





























二、丰
富新
知,介
绍负数
历史。




同学们,我们今天从“相反”这个词聊起
认识了负数这个新朋友。其实对于负数的< br>认识,在咱们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
的人,遇到这样问题的时候,也想出了不
同的方 法。你想知道吗?(课件演示或学
习第
4
页你知道吗?)











古代劳动人民











三、生
活中的
应用























听完介绍后你有什么感受?

的聪明和智慧

接下来再让我们回到生活中,找一找在咱


们身边又有哪些负数?
(板书课题:
负数)





1
.在温度计上认识负数

我的一位朋友喜爱出门旅游,这是他所 定
的几个备选城市,我帮他留意了一下气温
情况,一起来看一下:


1
)(多媒体播放城市天气预报:哈尔

-15--3
℃ ,北京
-5-5
℃;上海
0-8
℃;
海口
12-20
℃)



得出:
0
℃的作用十分重要,它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换句话说也
就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所以它既不是
正数也不 是负数。

(板书
0
,并用集合圈将正数、负数、
0
进行分类)

那你知道
0
度是怎么来的吗?

介绍:瑞典天文学家摄尔秋思,他把 自然
状态下的水刚开始结冰时的温度,规定为
0
℃。


2
)温度计。

生活中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温度吗?(课件
示:生活中常用的温度计)

介绍:摄氏度、华氏度,每格代表
1
℃。

2
.电梯里的负数

叔叔上五楼开会,阿姨到地下二楼取车,
应按哪 两个键?(
5

-2


5

-2
是以什么为分界点的呢?

3
.海拔高度中的负数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出
884 4.43
米。如果把这个高度表示为
+8844.43
米,
那么比海平面低< br>155
米的新
疆吐鲁番盆地的高度应表示为(

)米,
海平面的高度为(

)米。

练习:

如果大雁向南飞
30
米记作
+30
,那么向北










找出负数,用
手势重点体会
-5
℃和
5
℃、
-5
℃和
- 15

的区别。





















生指出
5
℃、
-5
℃、
-15
℃。
说说怎样找到
的,它们相差
多少度。









1
、明确分界< br>点。
2

了解一
般以地面以上
为正,地面以
下为负。






50
米记作(

)。

如果体重增加
4
千克用
+4
表示,
那么
-1.5
表示(

)。

4
.数轴上的负数

出示例
3


你能在 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
情况吗?(强调以谁为分界点,以什么方
向为正。两种说法)< br>
指出:在一条直线上,确定了
0
(原点)、
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就形 成了一条数轴,
刚才大家所说的就是数轴的形成过程。

现在你能在数轴上找到他们运动后的位
置吗?

完成练习:


2

如果小华的位置是
+11
米说明她是向







米。
(指出
+11的位置,
体会数轴是无限长的。)


3

如果小刚先 向东行
5
米,
又向西行
8
米,这时小刚的位置为(

)米。

(分层拓展)

5
.运动场上的负数

刘翔在第十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半决赛中
110
米栏的成绩是
13

42
,当时赛场的
风速是每秒
-0.4
米,
你知道风速每秒
-0.4
米的意思吗?



以海平面为分
界点,之上为
正,
以下为负。











体 会正负之分
是相对的,而
非绝对的,是
人们约定俗成
的一种规定。









先独立思考,
然后介绍自己
的想法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负数,了解负数在生


活 中的一些作用,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负
数还有更加广泛的用途等待着大家继续
去了解。

(济南市汇文实验学校



伟)

板书设计















负数













正数

1+15 +3 +8000 +3.2
……

9

12

18

36


1-1 -5 -3000 -0.7
……











课后反思:


认识数轴、比较负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 br>教材第
6
页例
4
,做一做及练习一第
4-6
题。
教学目标:

1
.能借助数轴学会比较正数、
0
和 负数之间的大小
,
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
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2
.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比较正数、
0
和负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
0
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一、复习















教师活动

1

读数,
指出哪些是正数,
哪些是负数?

-8 5.6 +0.9 -3.4
+4/9 0 -82
2
.如果+20%
表示增加
20%
,那么
-6%
表示

( )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







修改方案





3

某日傍晚,
黄山的气温


由上午的零上
2
摄氏度下


降了
7
摄氏度,这天傍晚


黄山的气温是
( )
摄氏度。



1
.例
4






二、新授

























































最近气温变化无常,老师


通过上网查询 知道了未来
一周的天气情况。(出示

6
页例
4
主题图)< br>
请同学们把未来一周每天
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
出来,
并比较它们 的大小。





这时,出示小精灵的话:
在数 轴上,从左到右的顺
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
序。



2

让学生再次将未来一周
每天的最低气温进行比
较。

-8 -6 8 6
















3
.总结:

通过再次比较得出:负数

0
小,正 数比
0
大,负
数比正数小。

1

“做一做”第< br>3
题。在
数轴上表示正负数和借助
数轴上的点来比较数的大
小。

2.
练习一第
4






3
.练习一第
5














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 br>学生可能在比较
-8

-6

-4

2的时候产
生争议。





通过学生的具体 比较
来说明“
-8

-6
的左
边,所以
-8

-6


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


8

6

但是
-8

-6


使学 生初步体会两负
数比较大小时,
绝对值
大的负数反而小。







三、巩固训练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同位互相检
查。





学生在数轴上表示出






























给定的正负数,
汇报交
流时,
可以让学生说 说
描点的方法,特别是
-

-1.25
,体会它们和
相对应 的正数


1.25
关于
0
的对称关
系。




4
.练习一第
6


在课堂练习本上完成。

5

练习一第
7
题,实践活
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课下完


成。

四、总评小结



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济南汇文实验学校



伟)

板书设计:


比较负数的大小

负数比
0
小,正数比
0
大,负数比正数小。

-8

-6
8

6
课后反思:

2
圆柱与圆锥

一、教学内容:

圆柱: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

圆锥: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
.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
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
.通过观察、设计 和制作圆柱、圆锥体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
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会运用公式计算 体积,解决有关
的简单实际问题。

难点: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四、课时安排:

圆柱的认识

……………
1
课时

圆柱的表面积

…………
2
课时

圆柱的体积

……………
2
课时

圆锥的认识……………
1
课时

圆锥的体积……………
2
课时

整理复习………………
1
课时
























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
10
——
1 2
页例
1



2
教学目标


1
.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认识圆柱的侧面及展开图,理解
和掌握圆柱 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
.进一步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观 察、比较和
判断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进一步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5
个带有包装纸的圆柱体模型,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方案



一、
引入新课



















同学们,
上数学课我


们常与直尺打交道,
如果
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
察,它是什么图形?

如果绕着直尺的一
条边旋转一周,
得到的是
什么图形?

这 是一面长方形的
小旗,
如果也绕着它的一
条边旋转一周,
得到的又
长 方形









圆柱





圆柱









二、
探究新知

1
.整体感知
圆柱





























是什么图形?



板书课题:
圆柱的认


识)



在日常生活中,
哪些
物体是圆柱体的?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
圆柱体实物,

如果把它
们画下来是怎样的呢?< br>(多媒体演示由实物到
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





学生举例










































我们所学的圆柱都

是直直的,
上下粗细相同

的直圆柱。


1

以小组为单位,
每人拿一个圆柱,
摸一摸
它的面,
互相交流,
有什
么发现。


2
)小组汇报


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底面两个相同的


2
.研究圆柱
的各部分名





















小组交流讨论





















































































圆柱

侧面一个

曲面


3
)教师追问:你是怎
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
的?













刚才同学们用不同
的方法发现圆柱体的两
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圆 。
请看电脑是怎样演示的。
(多媒体把上下两个圆
完全重合)

(< br>4
)(出示两个高低不
同的圆柱)同学们请看,
这两个圆柱高低不同,

么圆柱的高低和和什么
有关?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
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
师板书:


画在图上连
接圆心之间的距离就是
圆柱的高。
圆柱的高有多
少条?(板书:无 数条)
这无数条高的长度怎么
样?(板书:都相等)请
看电脑博士怎样演示高
有无数条且都相等的。


5
)高的拓展。在日常
生活中,硬币的高叫什
么?

钢管横着放高叫什
么?

圆柱形水井的高叫




①观察;②画剪:把
两个底面分别画在纸
上,
然后剪下来比较;< br>③量直径:测量两个
底面的直径,再通过
计算,判断底面是否
相同;④把茶叶盒 的
两个底面拆下来比
较。

































圆柱的高低和两个底
面之间的距离有关




















3
.探讨圆柱
什么?

侧面积的计
算方法












































1
)圆柱的侧面 是个曲
面,
你们想不想知道侧面
展开图是什么形状的?
(想)
请同学 们拿出圆柱
模型、剪刀、尺子,把圆
柱的侧面剪开后再打开,
观察它的形状。
并完成下
发的实验报告单。

①把圆柱的侧面展开,

到一个(

)形。

②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
的(

),宽等
于圆柱的(

)。

③圆柱的侧面积等于


)乘





2
)要求圆柱的侧面积
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如果底面周长没有
直接告诉我们怎么办?



尝试例1
:一个圆柱底面
的直径是
5
厘米,
高是
12
厘米,求它的侧面积?

1

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
侧面和高









2
.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
是圆柱。

































小 组展示实验结果。
电脑博士演示侧面展
开图可能是长方形、
正方形或平行四边
形,但侧面积都是底
面周长乘高。



底面周长和高



先求出圆柱的底面的
周长

































三、巩固深化新
知,拓展应用。







































四、
课堂自主
小结,
提升理
念。















3

按照课本
P153
页的图
样,< br>做一个圆柱体,
再量
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各
是多少厘米?

4
.第
4
页第
3



7



2




对于圆柱你都知道
了什么?学生回答。

圆柱体在生活中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在建
筑、日常用具、

工艺美
术等方面给我们增添了
许多情趣。
希望同学们把
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能 更
好的加以利用。


































(济南市汇文实验小学

张迎雪)



课后反思:











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

课本第
13--- 15
页例
3
、例
4
以及练习

教学目标


1
.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
.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重点
: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自己用硬纸板制作一个圆柱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方案



一、创设情
景,
引起兴趣

















二、自主探
究,
学习新知




































1

出示圆柱铁皮米桶图


片,问:你知道制作这
样一个铁皮米桶需要多
少铁皮吗?

2

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圆
柱体模型,摸一摸,说
说你摸到了些什么面?

3
.出示课题
---
圆柱的
表面积



(一)研究圆柱的侧面


1
.小组探究

先猜想 下圆柱的侧面积
展开可能是什么形状?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
刚才的猜想。并观察模< br>型展开后各部分图形与
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2
.集体交流:用已有的
知识推导出圆柱侧面的
面积公式。

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
的侧面有什么关系?











3

出 示例
1

一个圆柱,
底面的直径是
0.5
米,
高是
1.8
米,求它的侧
面积。



(二)研究圆柱的表面


1

(出示铁皮米桶图和






































































因为,
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

所以
,
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高


S

=C
×
h

S

=2
rh






学生独立解答,后集
体评议
















































模型图)问:怎样才能
求出铁皮米桶的表面
积?





2
.根据所给的有关数
据,求出铁皮米桶 的表
面积。(米桶的高是
6
分米,底面半径是
2

米)




教师说明:这里不能用
“四舍五入”法取近 似
值。在实际中使用的材
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
果多一些。因此,要保
留整平 方分米,省略的
十分位上即使是
4
或比
4
小,
都要向前一位 进
1

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
做进一法。

练习:

一顶厨师帽高
28
厘米,
帽顶
20
厘米,
作这样一
顶帽子至少用多少面
料?(得数保留整十平
方厘米)







1

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
开可能是(





形,
也可能是






形。第二种情况是因为




)。要求一个
圆柱的表面积,一般需
要知道哪些条件


圆柱的表面积
=
圆柱
的侧面积
+
底面积×
2

S

=
S


+
S

×
2




2
×
3.14
×
2
×
6+3.14
×
2
2
×
2=100.48

101
(平方分米)





























3

14
×
20
×
28+3.14
×
(20/2)
2

=2072.4

2080(
平方厘米
)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
订正。























三、
巩固练习

































四、
全课小结












)。

2

砌一个圆柱形的沼气
池,底面直径是
3
米,
深是
2
米,在池的周围
与底面抹上水泥,抹水
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
方米?

3

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
188.4
平方分米,
底面半
径是
2
分米,它的高是
多少分 米?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作业:

练习七的第
3

4
题。




(济南市汇文实验小学

张迎雪)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因为


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
=
底面周长×高

所以



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高







S

=Ch
圆柱的表面积
=
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积×
2



课后反思:

圆柱的体积

教学内容:
教科书
19-20
页例
5


6
教学目标:

1
.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因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 推导圆柱的
体积计算公式,并理解这个过程。

2
.会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圆柱 形物体的体积和容积,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
的问题。

3
.引导学生逐步学 会转化的教学思想和数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4
.借助实物演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生:圆柱体。











生汇报讨论计算长方体
体积。


1
:长
×宽×高


2
:底面积×高

修改方案



一、情景引
1
.出示圆柱形水杯。




1

老师在杯子里面装


满水,想一想,水杯里
的水是什么形状的?


2

你能用以前学过的
方法计算出这些水的体
积吗?


3
) 讨论后汇报:把水
倒入长方体容器中,量
出数据后再计算。


4

说一说长方体体积
的计算公式。





2
.创设问题情景。
(课
件显示)

如果要求压路机圆柱形
前轮的体积,或是求圆
柱形柱子的体积,还能
用刚才那 样的方法吗?
刚才的方法不是一种普
遍的方法,那么在求圆
柱体积的时候,有没有像求长方体或正方体体
积那样的计算公式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
究 圆柱体积的计算方
法。(出示课题:圆柱
的体积)

二、新授
设疑揭题:我们能把一
个圆采用化曲为直、化
圆为方的方法推导出了
圆面积的计算 公式
,

在能否采用类似的方法
将圆柱切割拼合成一个
学过的立体图 形来求它
的体积呢
?
今天我们一
学生简单概括求圆面积
的方法。
















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
书课题
:
圆柱的体积。

1

探究推导圆柱的体积
计算公式。

课件演示拼、
组的过程,
同时演示一组动画(将
圆柱底面等分成
32
份、
64< br>份
……
),依次解决
下面三个问题。①把圆
柱拼成长方体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板
书:
长方体的体积
=
圆柱
的体积)


②拼成的长
方体的底面积等于什
么?高等于什么?配合
回答, 演示课件,闪烁
相应的部位,并板书相
应的内容。)③圆柱的
体积
=



)×(


)。
字母公式是
V=Sh
(板书
公式)

你能根据 这个实验得出
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
为什么
?
让学生再讨
论:圆柱体通过切拼,
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


)体。这个长方体
的底面积与圆柱体的底
面积(


),这个长方
体的高与圆柱体的高


)。因为长方体的
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所以,圆柱体的体积计
算公式是:(

)。
(

书:
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
×高
)
用字 母表示:




(
板书:
V=Sh)
2

要用这个公式计算圆











学生明确:分成的扇形
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
就越接近于长方体。





把圆柱拼成长方体
后,形状变了,体积
不变。



拼成的长方体的底
面积等于圆柱的底
面积,高就是圆柱的
高。

③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
×高

学生讨论并得出结果。































生:底面积和高








柱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
条件
?
填表:请同学看屏幕回
答下面问题。

填单位。

底面积(㎡)高(
m
)圆
柱体积(
m3


求面积。

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

75
平方厘米,高90
厘米,体积是多少?

例:
一个圆柱形油桶
,
底< br>面内直径是
6
分米
,
高是
7
分米
.
它的容积约是多
少立方分米
?(
得数保留
整立方分米
)
三、巩固反馈

底面积(㎡)高(
m
)圆
柱体积(
m
3






生:
75
×90



生:

d=6dm,h=7dm.r=3dm
S

= πr
2
= 3.14×3
2
=
3.14×9 =28.26(dm2)

V = S

h = 28.26×
7 =
19
7.82198dm3

:
油桶的容积约是
198
立方分米。





学生板演
,
其余同学在
作业本上做。板演的 同
学讲解自己的解题方


1
.求下面圆柱体的体
积。
(
单位:厘米
)
教科书
P21
页第二题

教师归纳学生所用

解题方法
,
强调在解题
的过程中格式。

法。

2.

练习:
(
回到想一想

)
圆柱形水杯的
底面直径是
10cm,


15cm.
已知水 杯中
水的体积是整个水
杯体积的
2/3
计算
水杯中水的体积
?
四、综合练习



1

一个长方形的纸片长



6
分米< br>,

4
分米
.



它分别围成两 个圆柱

,A
是用
4
分米做底高
6
分米,
B
是用
6
分米做
底高是
4
分米它们的体
积大小一样 吗
?
请你计
算说明理由。

2

一个底面直径是< br>20cm
的圆柱形容器里
,
放进


学生板演
,
其余同学在
作业本上做。板演的同
学讲解自己的解题方
法。





一个不规则的铸铁零件

,
容器 里的水面升高
4cm,
求这铸铁零件的体
积是多少
?
1

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
五、全课总结



收获。

2

解题时需要注意那些
学生谈收获。

方面。

(济南市天桥区实验小学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长方形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



高等于圆柱的

长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高

V S h


课后反思:





























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
23-24
页例
1
教学目标:




冰)


1
.认知目标:使学生在 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
锥的平面图。

2
.能力目 标: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
力。
3
.情感目标 :用生活中的圆锥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培养学生
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测量圆锥的高。

课前准备:
要求每个学生用教科书图样做一个圆锥的模型,
并让学生收集一些圆
锥形的实物,教师准备一个圆锥形物体,一块平板
(
或玻璃
)
,一把直尺。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方案



一、
初步感
1
.感受圆锥在生活中的




存在形式。










认识近似圆锥实物


和模型及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示出圆锥体铅


锤实物、圆锥型漏斗实


物。

学生结论:



指出这是圆锥体实


圆锥体东西好像
物。




同学们能指出生活
中的圆锥体吗?




现在我们做一个游
戏,
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
画面,
注意出 现的圆锥体
的镜头。
同学们举手抢答
出圆锥体物体。




二、探究新


(一)圆锥的认识


1.
演示动画“圆锥的形
成”


1
)一个长方形 通过旋
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
体,
那么你们知道圆锥体
是怎样形成的吗?

2
)多媒体演示直角三
不多,只有铅锤,漏
斗,沙堆,铅 笔尖等。



学生找出了:煤堆;
粮堆;帐篷;削好了
的 铅笔尖;
金字塔像,
但不是圆锥;圆锥形
凹槽。





















角形绕一条直 角边旋转
一周的轨迹是一个圆锥
体。
绕另一条直角边旋转
一周的轨迹也是一个 圆
锥体。
分别闪烁底面半径
和高。

2.
教师提问:


1
)圆柱体有哪些特
征?


2
)什么叫圆柱的高?

3.
学习圆锥体。


提问:


1
)圆锥体有哪些特
征?


2
)什么叫圆锥的高?







4.
教师小结:

(
演示动画“圆锥体的认
识”
)

1
)圆锥有一个顶点,
底面是一个圆。


2
)圆锥的侧面是一个
曲面
.

3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
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
高。


4
)测量圆锥的高。



①引导学生讨论:

锥有几条高?



②用直尺和三角板
如何测量圆锥的高。

教师巡回参与讨论,
指点< br>方法,
关键解两个三角板
的位置问题。











学生回答圆柱特征。

学生观察、触摸圆锥体模型,
感受圆锥体有几个面。学 生
指出侧面、底面、高、顶点、
底面圆心。









学生讨论并用直尺和三角板
测量圆锥的高。

























学生总结方法:用大
小两个三角板,保证
高与桌面垂直,标高
线与 垂直三角板垂
直。还要注意减去没
有刻度的
0.5
厘米。



三、巩固



反馈

1
.请你说出圆锥各部分


名称.

2

请你说出圆锥的特征.

3
.指出下列各图是由哪
些图形构成的?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
些知识?圆锥体和圆柱
体有什么区别?



四、全课总结





(济南市天桥区实验小学



冰)

板书设计: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课后反思:

圆锥的体积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1
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
25-26
页例
2
、例
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理解圆锥体积推导过程


2
.掌握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3
.应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向 学生渗透知识间可以相互转化的思想,让学生学习将新知识转化为原有知识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目标:向学生渗透知识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体积的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圆锥体积的公式及与圆柱的关系。
.

教学方法:
转化

教学准备




1
.教具准备:各组圆柱、圆锥试验容器。

2
.学具准备:实验容器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一、铺垫孕
伏,导入新



教师活动

1
.师:圆柱的体积怎样
求?体积公式是什么,

样得到的?

2

师出示一个圆锥,
“谁
能说一说圆锥的特征。”



学生活动

修改方案









生:圆锥有一个侧面,
展开是一个扇形。

生:圆锥有一个底面


是一个圆,顶点到底


面圆心的距离叫做
3
.我们学习了圆柱的体
高。

积,
今天我们来学习圆锥
的体积。

二、动手实
验,总结圆
锥体积公
式。



1
.教师谈话:下面我们
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
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老< br>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
两个圆锥体容器,
两个圆
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

验时,
先往圆柱体
(或圆
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
(用直尺将多余的 沙土
刮掉)

倒人圆锥体
(或
圆柱体)
容器里.
倒 的时
候要注意,
把两个容器比
一比、
量一量,
看它们之
间有 什么关系,并想一
想,
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
































么?



2
.学生分组实验

3

学生汇报实 验结果
(课
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
件演示:圆锥体的体积
积相等,高不相等,< br>1

2

3
、)

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


往圆柱体容器里倒,


倒了一次,又倒了一
























些,才装满。

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
积不相等,高相等,
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
往圆柱体容器里 倒,
倒了两次,又倒了一
些,才装满。

③圆柱和圆锥的底面
积相等 ,高相等,圆
4
.引导学生发现:圆柱
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
体的体积等于和它 等底
圆柱倒了三次,正好
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
3
装满。

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
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1/3.


5

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
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
公式。板书。

6
.思考:要求圆锥的体
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
件?

7
.反馈练习

圆锥的底面积是
5
平方
厘米,高是
3
厘米,
体积
是(

)。

圆锥的底面积是
10
平方
米,高是
9
米,体积是


)。

三、应用圆锥体
积公式




3


工地上有一些沙子,
堆起
来近似于一个圆 锥,
底面
直径
4
米,

1.2
米,
堆沙子大约多少立方
米?(得数保留两位小
数)。

2
.全班反馈。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应该


学生独立计算。



















怎样保留,你是怎样想
的?



四、练习



1
.判断:(教科书
28

7
题)学生说一说理
由。

2

教科书
27

3

4
题。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圆锥的
学生总结圆锥体积的
体积,你有什么收获?

推导过程。



(济南市天桥区实验小学

杨新红)

课后反思:

3
比例

教学内容:

本单元内容包括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比例的
应用。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 性质,
会解比例,
并使学生理解正、
反比例的
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 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2
.能力目标

使 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
求出平面图形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
距离或实际距离,培养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通过比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的特征,并以此正确判断
正反比例。

课时安排:

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4
课时)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课时

比例尺
2
课时

2.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4
课时)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1

2
课时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2

2
课时

3.
比例的应用


2
课时)



整理和复习
2
课时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1
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
32-35
页例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理解掌握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

2
.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

3
.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三)思想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的全过程。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比较比与比例的区别。

教学方法:
启发法、分组讨论、创设情境、讲授法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方案



一、

复习导
1.
复习。






1
)说说什么叫比?


2
)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12

16 4.5

2.7 10

6

3
)你有什么发现?那些比的比
值相等?用等号把相等的比连起


来。

2
.上面的比,有整数比,有小数
比,
但 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们就说这两个比相等,
就可以用等
号把它们连起来 ,
就能成比例。

天我们就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
性质。

二、探究新




(一)比例的意义

学生自己独
1
.师出示书
32
页的不同国旗的
立计算。

长、宽,并叫学生计算每面国
旗的长与宽的比值。









5




3.3


比值







2.4


1.6


60
厘米

40
厘米



15
厘米

10
厘米



2
.它们的比值相等吗?请用数学
符号表示两个比值的关系。

3< br>.在这四面国旗中长、宽的数据
不同,
但比值相等,
所以表示两个
比相 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4
.讨论:

1
)、比例是由几个比
组成的?


2
)、判断两个比是否组成比例
的关键是什么?

5
.比和比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
1
.教师以
80

2

200

5< br>为例说
明: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
叫做比例
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外
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板书)

2
.练习: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
内项.

4.5

2.7

10

6


6

10

9

15
3
.计算 上面每一个比例中的外项
积和内项积,
并讨论它们存在什么
关系?


80

2

200

5
为例,
指名来说
明。

外项积是:
80
×
5

400
内项积是:
2
×
200

400
80
×
5

2
×
200
4
.学生自己任选两三个比例,计
算出它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5< br>.教师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
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
比例的基本性 质。

6
.思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
式,
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 分别交
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为什
么?

教师板书:

三、

巩固练
1
.书
33
页“作一做”第
1

2
题。







2

34
页“做一做”


思考题:根 据
3
×
4=2
×
6
写出比
例。

(济南市天桥区实验小学

杨新红)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35
页例
2

3
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
.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3
.经历解比例的过程,体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 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
等式。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二手店-香港东方之珠


二手店-香港东方之珠


二手店-香港东方之珠


二手店-香港东方之珠


二手店-香港东方之珠


二手店-香港东方之珠


二手店-香港东方之珠


二手店-香港东方之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