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狼、穿井、杞人忧天》注释、文言现象、选择、翻译、默写、简答、阅读
温柔似野鬼°
892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00:4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世界军人运动会-去海边
七年级上期中后文言文检测题(带答案)
【部编版】
班级:
姓名:
题型:
【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文言现 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
义、文言句式】
【选择题】
【重点句子翻译 】
【理解性默写】
【课内简答题】
【课外
文言文阅读】
目录:
(一)第
16
课《诫子书》习题
(二)第
20
课《狼》习题
(三)第
24
课《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习题
(一)第
16
课《诫子书》检测题
班级:
姓名: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
、
【夫】
2
、
【静】
3
、
【以】
4
、
【淡泊】
11
、
【险躁】
【险】
,
12
、
【治性】
【治】
,
13
、
【年与时驰】
5
、
【无以】
【驰】
6
、
【明志】
【明】
,
7
、
【致远】
【致】
,
8
、
【广才】
14
、
【意与日去】
15
、
【枯落】
9
、
【
[
淫慢】
【淫】
,
16
、
【多不接世】
【慢】
,
10
、
【励精】
【励】
,
17
、
【穷庐】
18
、
【将复何及】
二、文言现象积累:
1
、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古今
异义、词类活用)
,并解释:
之
①
学而时习之:
①
非淡泊无以明
志:
②
君子之行:
.
②
非宁静无以致远
:
以
.
③
非学无以广
才:
.
⑤
意与日去
:
.
2
、一词多义:
学
①
夫学须静也:
②
非志无以成学:
三、选择题:
1
、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夫
/
君子
/
之行
B.
静
/
以修身,俭
/
以养德
C.
夫
/
学须静也,才
/
须学也
D.
年
/
与时驰,意
/
与日去
2
、下列句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静以
修身,俭以养德。
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
.
.
B.
小大之狱,虽
不能明察。
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C.
安陵君其
许寡人。
下视其
辙,登轼而望之。
.
.
D.
夫君子之
行。
辍耕之
垄上。
.
.
3
、下列句中中加点词的文言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非学无以广
才
B.
腰
白玉之环
.
.
C.
长跪而谢
之
D.
轻
寡人与
.
.
4
、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 br>“宁静”是实现人生理
①
静以修身:
④
险
躁则不能治性:
②
非宁静无以致远:
.
志
①
非淡泊无以明志:
②
非志无以成学:
3
、判断文言句式:
①
夫学须静也:
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
“学须静也 ”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
的意思,
“静”也不只是单纯 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
“淫慢则不能励精
,
险躁则不能治性”
从反面说明了
“淡泊”
“宁静”
的重要性。
D.
“
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 污,
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5
、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诫子书》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他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
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 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
名篇。
B.
文章只概括 了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
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C.
文章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
此深 切。后人留存有多篇《诫子书》
。
D.
《诫子书》
是修身立志的名 篇,
其文短意长,
言简意赅,
主旨是勉励儿子勤
学
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6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作者主要是从修养和学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的,
并把
“静”
与
“躁”
进行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B .
从语言特点来看,本文句式主要运用了整句,增强了节奏感。
C .
从写作手法来看,本文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观点鲜明,说理透彻。
D
.
文中常被人们用作
“志当存高远”
的座右铭,
这两句话是非淡泊 无以明志
,
非宁静无以致远
。
7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险躁则不能冶性”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
B
.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
诸葛亮警告孩子时光飞逝如梭,意志 力又会被时间
消磨掉,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
C
.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卢,将复何及”
诸葛亮告诉孩 子时光飞逝,
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岁月也于事无补。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够
临 危不乱。
D
.
“淫慢则不能励精
,
险躁则不能治性”从正 面说明了“淡泊”
“宁静”的重要性
“淡泊”
“宁静”的重要性。
8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表达中心思想的关键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
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
荒唐险躁。
C.
本文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①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 静无以致远。②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③惜时:年与日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 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D.
“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因 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
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
分神劳力。
9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自诸葛 亮
54
岁时写给他
8
岁儿子诸
葛瞻的《诫子书》
。这既是诸 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
B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 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用的是一般否定的句式,以强
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 限的期望。
C
.
“静以修身,
非宁静无以致远须学静 也”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
身心,
静思反省。
不能够静下来,
则无 法有效的计划未来。
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
就是有安宁的环境。
D
.
“俭以养德”
诸葛亮告知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审 慎理财,量入
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俭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
奴 隶。
四、重点句子翻译:
1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
2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
3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
4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翻译:
5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
五、理解性默写:
1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主要阐述的观点是:
2
、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座右铭的两句话是:
3
、阐述“学”
“志”
“才”之间关系的句子是:
4
、阐释过度享乐和轻浮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好影响的句子是:
六、课内简答题:
1
、文学常识:
《诫子书》
一文选自
,
作者
,
字
,
三国时
国
政治家、军事家。
2
、出自这篇文章的成语:
3
、
本文作者主要从做人和学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的
,
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
展开论述的?
4
、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
请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名句
,并说说你摘录的理
由。
5
、
《诫子书》中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6
、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七、课外文言文阅读: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
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 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
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 ,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
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 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
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 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 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
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
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仲永之
通
悟,受之天也
初极狭,才
通
人
.
.
B
.贤
于
材人远矣
万钟
于
我何加焉
.
.
C
.父
异
焉,借旁近与之
渔人甚
异
之
.
.
D
.忽啼
求
之
予尝
求
古仁人之心
.
.
2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
.
其
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
真不知马也
.
.
B
.自是指物作诗立
就
蒙乃始
就
学
.
.
C
.
卒
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故余虽愚,
卒
获有所闻
.
.
D
.得
为
众人而已耶
今
为
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
3
.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忽啼求
之
何陋
之
有
B
.稍稍宾客
其
.
.
.
父
窥镜,谓
其
妻曰
.
C
.蒙
辞
以军中多务
未尝稍降
辞
色
D
.结友
而
别
鸣之
而
.
.
.
.
不能通其意
4
.选出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其诗以养父母、
收
族为意(聚、团结)
B
.稍稍
宾客
其父(客人)
.
..
C
.泯然
众人
矣(常人)
D
.
贤
于材人远矣
..
.
(胜过、超过)
5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或以钱币乞之”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
项(
)
A
.扶苏以数谏故
B
.属予作文以
记之
C
.皆以美于徐公
D
.寡人欲以五
百里之地易安陵
6
.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方仲永幼时天资过人,后来却因其父“不使学”反落为平庸无奇之辈。
B
.作者先后三次和方仲永见面,发现他的文才下降很快,一次不如一次。
C
.
《伤仲永》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D
.
《伤仲永》中,作者认为天资一般的人如不接受教育结果将更加糟糕。
7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3)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8
.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
众人’ 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
9
.
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
联系实际,
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 关系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
、
【夫】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2
、
【静】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3
、
【以】介
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4
、
【淡泊】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5
、
【
无以】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
没办法。
6
、
【明志】
明确志向。
【明】
,
明确、坚
定 。
7
、
【致远】
达到远大目标。
【致】
,
达到。
8
、
【广才】
增长才干。
9
、
【
[
淫慢】
]
放纵懈怠。
【淫】
,
放纵 。
【慢】
,
懈怠。
10
、
【励精】
振奋 精神。
【励】
,
振奋。
11
、
【险躁】
轻薄浮躁。
与上文
“宁静”
相对而言。
【险】
,轻薄。
< br>12
、
【治性】
修养性情。
【治】
,
修养。
13
、
【年与时驰】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
逝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14
、
【
意与日去】
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15
、
【枯落】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
志衰,没有用处。
二、文言现象积累:
16
、
【多不接世】
意思是,大多对社会
没有任何贡献。
17
、
【穷庐】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18
、
【将复何及】
又怎么来得及。
1
、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古今异义、词 类活用)
,并解释:
①
非淡泊无以明
志: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确。
.
②
非宁静无以致远
: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目标。
.
③
非学无以广
才: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增长。
< br>.
④
险
躁则不能治性:
古今异义,
古义:
轻薄;今义:
遭到不幸或发生灾难的可能。
.
⑤
意与日去
:
古今异义,古义:离开、消失;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
2
、一词多义:
学
①
夫学须静也:
动词,学习。
②
非志无以成学:
名词,学业。
之
①
学而时习之:
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
②
君子之行:
结构助词,的。
以
①
静以修身: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来。
②
非宁静无以致远:
连词,用来。
志
①
非淡泊无以明志:
名词,志向。
②
非志无以成学:
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3
、判断文言句式:
①
夫学须静也:
判断句,
“
.....
…也”表示判断。
三、选择题:
1
、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
夫
/
君子
/
之行
B.
静
/
以修身,俭
/
以养德
C.
夫
/
学须静也,才
/
须学也
D.
年
/
与时驰,意
/
与日去
【解析】
D
正确停顿应为:年与时
/
驰,意与日
/
去
2
、下列句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
静以
修身,俭以养德。
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
.
.
B.
小大之狱,虽
不能明察。
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C.
安陵君其
许寡人。
下视其
辙,登轼而望之。
.
.
D.
夫君子之
行。
辍耕之
垄上。
.
.
【解析】
A
来;因为 。
B
即使;即使。
C
祈使语气,一定;代词。
D
助词,的; 动
词,去、往。
3
、下列句中中加点词的文言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C
)
A.
非学无以广
才
B.
腰
白玉之环
.
.
C.
长跪而谢
之
D.
轻
寡人与
.
.
【解析】
A
词类活用,形 容词使动用法,使……增长。
B
词类活用,腰间佩戴。
C
古今异义,道歉。< br>D
词类活用,形作动,轻视。
4
、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
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
“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
“学须静也”的 “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
的意思,
“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 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
“淫慢则不能励精
,
险 躁则不能治性”
从反面说明了
“淡泊”
“宁静”
的重要性。
D.
“
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 污,
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解析】
D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是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
5
、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 br>A.
《诫子书》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他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
的父亲 ,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
名篇。
B.
文章只概括了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
为一个“躁”字, 对比鲜明。
C.
文章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 表达得如
此深切。后人留存有多篇《诫子书》
。
D.
《诫子书》< br>是修身立志的名篇,
其文短意长,
言简意赅,
主旨是勉励儿子勤
学
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解析】
B
选项“只概括了治学的经验”有误,除了治学经验,还有为人修养。
6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
本文作者主要是从修养和学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的 ,
并把
“静”
与
“躁”
进行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B .
从语言特点来看,本文句式主要运用了整句,增强了节奏感。
C .
从写作手法来看,本文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观点鲜明,说理透彻。
D
.
文中常被人们用作
“志当存高远”
的座右铭,
这两句话是非淡泊 无以明志
,
非宁静无以致远
。
【解析】
B
选项“本文句式主要运用了整句”有误,本文应主要运用整散结合的
句式。
7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D
)
A
.
“险躁则不能冶性”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
B
.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
诸葛亮警告孩子时光飞逝如梭,意志 力又会被时间
消磨掉,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
C
.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卢,将复何及”
诸葛亮告诉孩 子时光飞逝,
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岁月也于事无补。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够
临 危不乱。
D
.
“淫慢则不能励精
,
险躁则不能治性”从正 面说明了“淡泊”
“宁静”的重要性
“淡泊”
“宁静”的重要性。
【解析】
D
选项“从正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有误,应是从反面说
明了。
8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
文中表达中心思想的关键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
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
荒唐险躁。
C.
本文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①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 静无以致远。②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③惜时:年与日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 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D.
“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因 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
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
分神劳力。
【解析】
A
选项“文中表达中心思想的关键句是非淡泊 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远”有误,关键句应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9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自诸葛 亮
54
岁时写给他
8
岁儿子诸
葛瞻的《诫子书》
。这既是诸 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
B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 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用的是一般否定的句式,以强
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 限的期望。
C
.
“静以修身,
非宁静无以致远须学静 也”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
身心,
静思反省。
不能够静下来,
则无 法有效的计划未来。
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
就是有安宁的环境。
D
.
“俭以养德”
诸葛亮告知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审 慎理财,量入
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俭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
奴 隶。
【解析】
B
选项按“诸葛亮用的是一般否定的句式”有误,应是“非、 无”是双
重否定,加强语气。
四、重点句子翻译:
1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3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学习必 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
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4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翻译: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5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 译: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
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
大多不接触世事 、
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五、理解性默写:
1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主要阐述的观点是: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
、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座右铭的两句话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 以致远。
3
、阐述“学”
“志”
“才”之间关系的句子是: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
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
、阐释过度享 乐和轻浮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好影响的句子是:
淫慢则不能
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六、课内简答题:
1
、文学常识:
《诫子书》一文 选自
《诸葛亮集》
,作者
诸葛亮
,字
孔明
,三国时
蜀
国政治家、
军事家。
2
、出自这篇文章的成语:
淡泊明志、俭以养德、宁静致远。
3< br>、
本文作者主要从做人和学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的
,
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
展开论述的?
答: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 身须要静,学习须要
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4
、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
请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名句
,
并说说你摘录的理
由。
答: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示例:
非淡泊
(
澹泊
)
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 话谈论了个人修养的问题,
要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就必须要注重道德修养,
不追求名 利,
保持宁静的心态,
集中精力去做事
5
、
《诫子书》中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
诸葛亮认为,
.
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志、
学、
才。
主张以俭养德,
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修 养是成
才的保障。
6
、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
七、课外文言文阅读: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
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 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
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 ,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
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 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
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 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 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
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
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
.仲永之
通
悟,受之天也
初极狭,才
通
人
.
.
B
.贤
于
材人远矣
万钟
于
我何加焉
.
.
C
.父
异
焉,借旁近与之
渔人甚
异
之
.
.
D
.忽啼
求
之
予尝
求
古仁人之心
.
.
【解析】
A通达;通过。
B
介词,比;介词,对,对于。
C
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D
要;探求。
2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C )
A
.
其
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
真不知马也
.
.
B
.自是指物作诗立
就
蒙乃始
就
学
.
.
C
.
卒
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故余虽愚,
卒
获有所闻
.
.
D
.得
为
众人而已耶
今
为
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
【解析】
A
代词,
他;
表推测语气,
大概。
B
完成;
靠近 。
C
最终;
最终。
D
成为;
为了。
3
.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
.忽啼求
之
何陋
之
有
B
.稍稍宾客
其
.
.
.
父
窥镜,谓
其
妻曰
.
C
.蒙
辞
以军中多务
未尝稍降
辞
色
D
.结友
而
别
鸣之
而
.
.
.
.
不能通其意
【 解析】
A
代词,书具;宾语前置标志。
B
代词,他;代词,他。
C< br>推辞;言辞。
D
表顺承;表转折。
4
.选出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B
)
A
.其诗以养父母、
收
族为意(聚、团结)
.
B
.稍稍
宾客
其父(客人)
..
C
.泯然
众人
矣(常人)
..
D
.
贤
于材人远矣(胜过、超过)
.
【解析】
B
意动用法,把……当作宾客。
5
.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或以钱币乞之”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
项(
D
)
A
.扶苏以数谏故
B
.属予作文以记之
C
.皆以美于徐公
D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解析】例句是用。
A
因为。
B
来。
C
认为。
D
用。
6
.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B
)
A
.方仲永幼时天资过人,后来却因其父“不使学”反落为平庸无奇之辈。
B
.作者先后三次和方仲永见面,发现他的文才下降很快,一次不如一次。
C
.
《伤仲永》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D
.
《伤仲永》中,作者认为天资一般的人如不接受教育结果将更加糟糕。
【解析】
B
作者只见过一次方仲永。
7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翻译: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翻译: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3)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翻译: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8
.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 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
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 。
答:
因为仲永的父亲
“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贪图钱财
(贪图小利)
,
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后 天学习的有利时机。
9
.
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
答: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 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资
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
(
方仲永便如 此
)
。天资不算好;后天又
不努力,就根本不能成材;天资不算好,但后天勤奋学习, 最终也能成材。
(二)第
20
课《狼》检测题
班级:
姓名: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
、
【屠】
2
、
【止】
3
、
【
缀行甚远】
【
缀】
,
4
、
【投以骨】
5
、
【从】
6
、
【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
,
【驱】
,
【如故】
,
7
、
【窘】
8
、
【受其敌】
9
、
【顾】
10
、
【积薪】
11
、
【
苫蔽成丘
]
】
【
苫
蔽】
,
12
、
【弛】
13
、
【眈耽相向】
【耽
眈】
,
14
、
【少时】
15
、
【径去】
【径】
,
16
、
【犬坐于前】
17
、
【久之】
18
、
【暝】
19
、
【
意暇甚】
【
意】
,
【暇】
,
20
、
【暴】
21
、
【洞其中】
【洞】
,
22
、
【隧入】
【隧】
,
23
、
【尻】
28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4
、
【假寐】
【寐】
,
【变诈】
,
【
几
25
、
【盖】
26
、
【黠】
27
、
【顷刻】
二、文言现象积累:
1
、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
一狼径
去
:
.
②
少
时
:
.
③
禽兽之变诈
几何
哉
:
..
④
止增笑
耳
:
.
⑤
屠自后断其
股
:
.
⑥
盖
以诱敌
:
.
⑦
弛
担持刀
:
.
⑧
场主积
薪
其中
:
.
⑨
屠
暴
起
:
.
⑩
狼不敢
前
:
.
⑪
恐前后受其
敌
:
.
⑫
一狼
洞
其中
:
.
⑬
意将
隧
入以攻其后也
:
.
⑭
其一
犬
坐于前
:
.
⑮
苫
蔽成丘
:
.
⑯
一
屠
晚归
:
.
⑰
一屠
晚
归
:
.
⑱
弛
担持刀
:
.
2
、一词多义:
何】
,
29
、
【止增笑耳】
止:
①
止有剩骨:
②
一狼得骨止:
意:
①
意暇甚:
②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③
醉翁之意不在酒:
敌:
①
恐前后受其敌:
②
盖以诱敌:
前:
①
恐前后受其敌:
②
狼不敢前:
积薪:
①
场主积薪其中:
②
转视积薪后:
之
①
复投之:
②
又数刀毙之:
③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④
久之
,
目似瞑:
⑤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以
①
投以骨:
②
以刀劈狼首:
③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④
盖以诱敌:
其
①
恐前后受其敌:
②
场主积薪其中:
③
屠乃奔倚其下:
④
一狼洞其中:
⑤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⑥
屠自后断其股:
乃
①
屠乃奔倚其下:
②
乃悟前狼假寐:
3
、判断文言句式:
①
投以骨
:
②
一狼仍从
:
③
场主积薪其中
:
④
一狼洞其中
:
⑤
屠乃奔倚其下
:
⑥
顾野有麦场
:
⑦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⑧
投以骨
:
⑨
意暇甚
:
⑩
身已半入
:
⑪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三、选择题:
1
、选出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
)
A
、屠自后断其
股
两
股
战战
.
.
B
、
乃
.
悟前狼假寐
家祭无忘告
乃
.
翁
C
、
以
.
刀劈狼首
意将遂入
以
.
攻其后也
D
、其一犬坐
于
.
前
皆以美
于
.
徐公
2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以
.
刀劈狼首
先帝不
以
.
臣卑鄙
B
.其一犬坐
于
.
前
皆以美
于
.
徐公
C
.
而
.
两狼之并驱如故
鸣之
而
.
不能通其意
D
.屠乃奔倚
其
.
下
安陵君
其
.
许寡人
3
、下列句子中的“而”与其他几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D
、俄而雪骤
4
、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两狼之并驱如
故
.
故
.
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B.
目似瞑,
意
.
暇甚
醉翁之
意
.
不在酒
C.
狼不敢
前
.
恐
前
.
后受其敌
D.
相委而
去
.
一狼径
去
.
5
、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乃悟前狼假
寐
.
(睡觉)
B.
屠
暴
.
起(暴躁)
C.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
敌
.
(攻击)
D.
止
.
增笑耳(只有)
6
、
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 ”与“以刀劈狼首”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蒙辞以军中多务
B.
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C.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
固以怪之矣
7
、请选出“其”所指代对象相同的一项是(
)
①恐前后受其敌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③屠自后断其股
④其一犬坐于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8
、选出对下列加点的语气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反问语气)
B
、止增笑耳(感叹语气)
C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疑问语气)
D
、狼亦黠矣(感叹语气)
9
、表现狼阴险狡诈的语句是(
)
A
、两狼之并驱如故
B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C
、目似瞑,意暇甚
D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10
、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A.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会儿,一只狼从小路走开了, 另一只狼
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B.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仿佛闭上了,神情悠闲
得很)
C.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路上遇到两只狼,远远地跟着屠户)
D. < br>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另一只狼正藏在柴草洞里,想要钻过去
从后面对屠户进行攻击 )
11
、下列是对本文的寓意的说明,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A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B
.不要被像狼一样的人的假象所迷惑,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C
.胜利是斗争换来的,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
D
.勇敢,坚决,果断,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12
、下面是对本文文体的说明,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A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
B
.本文是一篇随笔札记。
C
.本文是一篇笔记体小说。
D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13
、下面是对《聊斋志异》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
B
.《聊斋志 异》是以谈狐说鬼的手法,隐晦地对当时黑暗、腐败社会进行批判
的小说。
C
.
“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
“志”表明作者的理志,“异”是与众不同。
D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14
、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br>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
贪得无厌,就应该勇 敢地进行斗争。
B.
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15
、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
“异”是指奇异的事, 多为鬼狐的故事。
B.“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 br>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
形象,给人以深刻的 启发。
D.
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四、重点句子翻译:
1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翻译:
2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翻译:
3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翻译:
4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翻译:
5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翻译:
6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翻译:
7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翻译:
8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翻译:
9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翻译:
10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
五、理解默写:
1
、最能表现屠户当机立断的性格的句子是:
2
、表现狼狡猾的句子是:
3
、表现二狼与屠户势均力敌,各不相让的语句是:
4
、表明“一狼洞其中”的目的的句子是:
5
、点明故事主题的句子是:
六、课内简答题:
1
、
文学常识:
《狼》
选自
,
本文作者是
,
他的号是:
,
是
著名文学家,世称
。
2
、从文中找出点明故事主题的句子,并用现代汉语说说它的意思。
3
、原文有三处描述狼阴险狡诈(黠的本性)的句子,分别是:
4
、在两狼的追击下,
“屠大窘”说明什么?屠户采取了怎样的行动?
5
、文中屠夫的
“智”表现在哪里?
6
、屠户对狼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7
、文章最后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8
、请用简练的语言分别概括屠户和狼的特点。
9
、读了狼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0
、写出两个以上带“狼”字的成语:
11
、概括这篇文章的主旨:
七、课外文言文阅读:
《狼》第三则
一屠暮行,
为狼所逼。
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
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
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
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 屠,乌能作此谋也!
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惟有小刀不盈
寸
(
)
遂负
之以归
(
)
.
.
方缚
以带
(
)
非屠,乌能作此谋
也
! (
)
.
.
2
、对文中屠户的性格特点总结正确的一项是
( )
A.
勇敢、机智,胆识过人。
B.
善于斗争,深谋远虑。
C.
不正面硬拼,善于斗争。
D.
胆小怕狼,侥幸获胜。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思无计可以死之。
②股直不能屈,口张不能合。
4
、根据文中语句看,本文
刻画的狼有什么特点?
参
考
答
案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
、
【屠】
屠户。
2
、
【止】
仅,只。
3
、
【
缀 行甚远】
紧跟着走了很远。
【
缀】
,
连接、紧跟。
4
、
【投以骨】
把骨头投给狼。
5
、
【从】
跟从。
6
、
【两狼之并驱如 故】
两只狼像原来一
样一起追赶。
【并】
,
一起。
【驱】< br>,
追随、
追赶。
【如故】
,
跟原来一样。
7
、
【窘】
处境困迫,为难。
8
、
【受其敌】
遭受它的攻击。
9
、
【顾】
看,视。
10
、
【积薪】
堆积柴草。
11
、
【苫 蔽成丘
]
】
覆盖成小山一样。
【苫
蔽】
,
覆盖、遮 盖。
12
、
【弛】
解除,卸下。
13
、
【
眈耽相向】
瞪眼朝着屠户。
【
耽眈】
,
注视的 样子。
14
、
【少时】
一会儿。
15
、
【径去】
径直离开。
【径】
,
径直。
二、文言现象积累:
1
、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16
、
【
犬坐于前】
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17
、
【久之】
时间长了。
18
、
【暝】
闭上眼睛。
19
、
【意 暇甚】
神情很悠闲。
【意】
,
这
里指神情、态度。
【暇】< br>,
从容、悠闲。
20
、
【暴】
突然。
< br>21
、
【洞其中】
在积薪中打洞。
【洞】
,
洞穴,这 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22
、
【隧入】
从通道进入。
【隧 】
,
通道,
这里用作状语,
“从通道”的意思。
23
、
【尻】
屁股。
24
、
【假寐】< br>假装睡觉。
【寐】
,
睡觉。
25
、
【盖】
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26
、
【黠】
狡猾。
27
、
【顷刻】
一会儿。
28
、
【禽兽 之变诈几何哉】
禽兽的诡诈
手段能有多少啊。
【变诈】
,
巧变诡诈。
【几何】
,
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29
、
【止增笑耳】
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①
一狼径
去
:
古今异义,古义:离开;今义:
到某—地方。
.
②
少
时
:
古今异义,古义:稍微;今义:
数量小。
.
③
禽兽之变诈
几何
哉
:古今异义,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