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题及答案

别妄想泡我
901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00:5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小树苗-警示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2021年1月19日发(作者:张作霖)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题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练习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 中
行止



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

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奈何
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因往晓之
________


终日在天中行止
________


奈何忧其坏
________


其人舍然大喜
________


2
)与
杞人忧天

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________
,意思相反的 成语是
________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4
)这则寓言嘲讽了 什么样的人?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

杞人忧天

,你会做怎样的评
价?


【答案】


1
)告知,开导;行 动,活动;为何,为什么;同



,解除、消除


2
)庸人自扰;高枕无忧(乐天安命)


3


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你踩踏着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


4
)嘲讽了一些为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而担心的人。


评价:一些事情虽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还是有可能发生的。我们要在灾难发生之前,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解析】
【分析】(
1


句意为:就去开导他;晓:告知,开导。



句意为: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行止:行动,活动;



句意为: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奈何:为何,为什么;


句意为: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兴。舍:同



,解除、消除。



2
)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本文具有讽刺意义。可以寻找词 典的解释。庸人自扰,


意思是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从这则寓言中得出意思相近

的成语是

庸人自扰



意思相反的成语高枕无忧(乐天安命)。



3


句中重点词有:

坠:掉;句意为:即使坠落了,也不会有所伤害。



句中重点词 有:舍:通



,释然。句意为:那个人释然后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释然
了很高兴。



4


杞人忧天

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从积极意义上
看,要有忧患意识, 防患于未然,对我们来说也很有必要。如
20
世纪下半期,灾难深重的
中华民族终于迎 来了科学的春天,为了不辜负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早日实现现代化,
也为了拯救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 机,作为
21
世纪的青少年该忧天忧地了。


故答案为:

告知,开导;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同



,解除、消除 ;



庸人自扰;高枕无忧(乐天安命);




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你踩踏着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


嘲讽了一些为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而担心的人;


评价:一些事情虽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还是有可能发生的。我们要在灾难发生之前,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 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
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答题时注意成语的积累和理解;

< br>⑶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
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
顺;



本题考查对问题的评价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结合题意来分析即可。


2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 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
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
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 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
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 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
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
其二》)

【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




奔 入伏焉。狼自苫

中探爪入。屠急
捉之,令不可去,顾

无计可以死 之。惟有小刀不盈

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


法吹之。极力 吹移时





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
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

能作此谋也!

(选自蒲松龄《狼
·
其三》)

【注】

行室:指 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

苫:用草编的席子。

顾:但是。
盈:
满。

豕:猪。

移时:过了一段时间。

乌:哪里,怎么。


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两狼之并驱如故
________


顾野有麦场
________


股直不能屈
________


遂负之以归
________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屠乃奔倚其下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B.
其一犬坐于前

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C.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以吹豕之法吹之

D.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为人谋而不忠乎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


4
)【甲】 、【乙】两文都体现了屠户的机智,请结合两篇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
)一起;看,视;大腿;背


2

C


3


禽 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屠户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
离开,但 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


4
)甲文屠户的机智主要体现在:发现狼紧随, 先用骨头稳住狼,采用

缓兵之计

为自己
赢得时间;看到野外有柴 草堆,便迅速占据有利地形,拿起刀准备战斗;当狼其一装睡、
其一借故离开时迅速识破了狼诱敌包抄然 后夹击的花招,抓住有利时机,先后杀了两只
狼。乙文中的屠户,躲在草棚里看到狼把爪子伸进来,就迅 速死死抓住狼爪,急中生智,
用小刀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运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把狼吹得浑身膨胀 ,巧妙地杀了
狼。


【解析】
【分析】(
1
)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



:大腿。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
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

C
句 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



之意。
A
前者< br>“
于是

,后者




B



其中

,后者代




D
前者



,后者

替、给





3
)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
“< br>变诈

:欺骗手段。

几何

:多少。
“< br>止

:只是。



:罢了。



:离开。



:却,但是。


:杀死。



4
)甲文屠户的机智主要体现在先采 用

缓兵之计

为自己赢得时间,迅速占据有利地
形,抓住有利时机 ,快速出手杀了两只狼。而乙文中的屠户,躲在草棚里死死抓住狼爪,
用小刀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运用 吹猪的方法巧妙地杀了狼。


故答案为:(
1
)一起;看,视;大 腿;背(
2

C




3
)< br>①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屠户急忙捉住狼爪,不让 它
离开,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



4
)【甲】【乙 】两文都体现了屠户的机智,请结合两篇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点评】(
1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先想想划线字在现代汉语里是什么意思,
再分析是否有古今异义、一 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可以提取出文
言实词的语境义。

< br>(
2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
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3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
子的整 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

信、达、雅

的三字原则 ,运用

留、删、替、补、调

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4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能力。比较阅读就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章 或
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
鉴别 ,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
特点,提高鉴赏力。

【附参考译文】


【甲】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 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
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 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
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 骨头的狼又赶
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
场的主人 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
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 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
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 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
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 洞,打算要钻洞进
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 砍
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
来诱 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 有多少呢?只给人们
增加笑料罢了。


【乙】有一个屠夫,晚间走在 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地窝棚,
他就跑进去藏在里面。恶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 一只爪子。屠夫急忙抓住它,不让它抽出
去。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到一寸长的小刀子, 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
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极力吹了一会儿,觉得狼不怎么动弹了,才用带子 扎上了吹
气口。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活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回弯儿,张着大嘴
无法闭上,就把它背回去了。


不是屠夫,谁有这个办法呢?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 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
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
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 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
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 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
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两狼之并驱如故

亦毙之

B.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其一犬坐于前

C.
狼不敢前

吾日三省吾身

D.
以刀劈狼首

静以修身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
)结尾一段运用了 何种表达方式?结尾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
角度,它又告诉



什么呢?


【答案】


1

B


2
)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3
)议论。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
胜利 。


【解析】
【分析】(
1

A
. 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之:代词;
B
.隧: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意为

从隧道
”/
犬: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意为

像狗一



C
.前: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意为

上前
”/
日:副词,每天;
D
.以:用
/
以: 表示
目的,相当于



。故选
B




2
)此句中重点的词有: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这里是

能有多少

的意思;
止,通



,意 为

仅,只





3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即再狡猾的狼也会败给智慧 的
人,因此是议论的表达方式。谈启示,首先要理解文章内容,然后联系实际来谈启示。作
者记 述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自取灭亡的故事,然后结合实际,谈除了从狼的所作所为
得到启示外,还可以 从屠户的所作所为得到启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面对像狼一样的恶
势力,不能心存幻想,一定要勇于斗 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故答案为:

B




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



议 论。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
利。


【点评】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 ,一词多义现
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 br>意思。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 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
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 词多义等特殊
用法的词语。



本题第一问考查表达方式,常见表 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文章的
最后一段是作者对狼的行为的看法,属于议论。第二 问考查概括文章的主旨,题目提示换
个角度,可以从

屠夫

的角度 ,屠夫一开始忍让,狼仍然不满足,直到最后奋起反抗,终
于取得胜利。


【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 ,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
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 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
次扔骨头,较晚得到 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
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 麦场,麦
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
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 ,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
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
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 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
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 从后面砍掉
了狼的后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
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 啊!只是增加笑
料罢了。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学而》)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
而》)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为政》)子曰:

见贤
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 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乎?

(《泰伯》)

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1
)下面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
诲女知之乎

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词义不相同的一项(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仁以为己任
B.
不知为不知
/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C.
温故而知新
/
故善学者假人之长

D.
吾日三省吾身
/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
)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________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________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

________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________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简答。请从文中提炼出四个成语:


【答案】


1

A


2

C


3
)通



,愉快;生气,发怒,恼怒;却;有害;凭什么


4


温习旧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只学习却不思考 ,就不
能解决疑难问题。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5
)择善而从;温故知新;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
人。


【解析】
【分析】(
1

B
女通

”C
.知
:



”D
.说通






2

A项:自己。
B
项:了解,知道。
C
项:旧知识;所以。
D
项:反省。



3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 ,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
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

说、女

的通假。



4
)此题考 注意

句中


”“


的意思,

句中


”“


的意思。



5
)题目要求写出四个出自《<论语>十则》的成语,从不亦乐乎;见贤 思齐;三人
行,必有我师;温故知新;死而后已;任重道远这些成语中任意写出四个就可以了。


故答案为:

A


C








,愉快;生气,发怒,恼怒;却;有 害;凭什么;




温习旧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 老师了。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
解决疑难问题。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问 题;



择善而从;温故知新;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 已所不欲,勿施于
人。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通假 字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平时的积累。在
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指出句中通假字以及所通的 字,并进行解释;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 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
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 示不同的意思;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 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
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 意通假字、词类
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文言文翻译首 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
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 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
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 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
与优美;



解答此题的 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
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 标句。既可作答。


5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 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
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 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
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解释划线的词



太丘舍去
________


尊君在不
________


下车引之
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
)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一起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
陈元方小的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
小元方能指出 父亲的朋友

期日中



日中不至



无信



对子骂父


“< br>无礼

,可见他
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
“< br>友人

之所以

下车引之
”,
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 找他的父亲。

【答案】


1
)舍弃;通



;牵,拉


2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见面)。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
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

C

【解析】
【分析】(
1


句意为: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去:离开。

句意为:< br>你的父亲在吗?不:通





句意为:下了车想 去拉元方的手。引:拉。



2


句中的重点 词有: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日中,正午时分。句子翻译为: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 午(见面)。

句中的重点词有:日中,正午;信,
信用。句子翻译为:正午您没到, 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

A
项,不是陈太丘不守信用,过了约定的时间,陈太丘才走的。
B
项,陈元方并不是
傲慢无礼,还是比较有礼貌的称呼他




D
项 ,


友人

之所以

下车引之

是因为认识到
了自己的错误。故选
C



故答案为:

舍弃;通



;牵,拉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见面)。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
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C

【点评】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 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 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 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 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本题考 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
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 误。

【附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 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
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 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
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 回答道:

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 道:

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

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br>”
朋友
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6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
去后乃至。

元方 时年七岁,门外戏。客
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 br>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行,委而
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 礼。

友人惭,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尊君在不?
________

下车引之。
________


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叙写了元方妙答友人的故 事,表现元方聪明机智,明白事理,落落大方。说明做事
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的道理
.

B.
本文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元方聪明机智、不卑不亢的形象跃然纸上。

C.
本文剪裁得体,详略得当,语言十分自然,不加任何雕饰。

D. < br>本文选取的是友人

无信
”“
无礼

的反面例子,旨 在告诉我们做人要讲信用的道理。

【答案】


1
)同



;拉、牵拉;回头看
< br>(
2


真不是人啊!跟人相约一起走,却丢下他人而离开。

(你)到中午还不到,这
是不守信;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无礼貌。


3

B

【解析】
【分析】(
1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通假字,通






,拉、牵拉。



2
)重点字词:



约定;



,丢下;



,到达;


,诚信。



3

B
项错误。结合文中元方和友人的对话分析,本文主要采用的是语言描写,故

心理
描写

错误。


故答案为:








拉、牵拉



回头看





真不是 人啊!跟人相约一起走,却丢下他人而离开。

(你)到中午还不到,这是
不守信;对 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无礼貌。



B


【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
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 br>⑵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
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把握,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7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 br>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
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 也。


(乙)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

若令 月中无物

,当极明邪?

徐曰
:“

然。譬如人 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

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1
)为句中加下划线字选择最合适的义项。


原文

尝月下戏

义项

正确选项

A.
曾经
B.
经历
C.
品尝,辨别滋味

①________

②_____
___

若令月中无物

A.
好像
B.

C.
如果

不然

③________

A.…
的样子
B.
这样
C.
然而,可是



2
)选出与

人语之曰

中的



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
学而时习之

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
曲肱而枕之

D.
日月之



3
)翻译文中划线句。



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4
)言语,指会说 话,善于言谈应对。甲文和乙文均选自《世说新语》中的《言语》篇,
请结合选文,说说谢道韫和徐孺子 的回答有何共同的

妙处




【答案】


1

A

C

B


2

D


3


太 傅高兴地说:

白雪纷纷扬扬的样子像什么?



比如人的的眼睛中有瞳仁,如果没有它,(眼睛)一定不会明亮。

4
)作答时都运用修辞,形象生动。谢道韫运用比喻,将



比作

柳絮

,既表现出雪的
轻盈,又有美的意境,形、神、韵兼备 ;徐孺子面对别人的提问,不是直接回答,而是运
用类比,从月亮联想到眼睛,将月中物比作眼睛中的瞳 仁,生动形象,从而使提问者明
白。


【解析】
【分析】(< br>1


尝月下戏

意思是

曾有一次在月亮 地里玩耍

,所以



解释为





若令月中无物

意思是:如果月亮里什么也没 有,由此



应解释为

如果






这样



< br>(
2


人语之曰

中的


是代词,指徐孺子。
A.
代词,指前面学习的东西。
B.
代 词,它,
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C.
代词,指代手臂。
D.
结构助词, 的。
D
项用法不同。



3
)本题注意: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



4
)结合言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谢道韫:谢道韫的

善言

体现在
她用柳絮喻雪,使用比喻的修辞,既贴切又有意蕴, 写出了雪的轻盈、美感和诗意,足见
她的才气。

徐孺子:徐孺子的

善言

体现在他并没有直接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而是通过
把人的眼睛和月亮做类比来 告诉提问者他的答案,机敏有趣。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

A

C

B


D





太傅高兴地说:

白雪纷纷扬扬的样子像什么?;
②< br>比如人的的眼睛中有瞳仁,如果
没有它,(眼睛)一定不会明亮;



作答时都运用修辞,形象生动。谢道韫运用比喻,将



比作< br>“
柳絮

,既表现出雪的轻
盈,又有美的意境,形、神、韵兼备;徐孺 子面对别人的提问,不是直接回答,而是运用
类比,从月亮联想到眼睛,将月中物比作眼睛中的瞳仁,生 动形象,从而使提问者明白。


【点评】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 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
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 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
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 所给比较选项的语
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答题关键是熟记常见
的一些虚词的用 法;



本题的是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 读懂句子的整体意
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 式



”“

”“

”“
换< br>”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 译过来
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结合言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徐家有个孩子,年方九岁,曾有 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有人对他说:

若是月亮里什么也
没有,他是不是应该更加明亮 呀?

这个姓徐的孩子说:

不对。比方说人眼中都有瞳仁,
没有瞳 仁就看不见光明了。


8

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选段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

为政》)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为政》)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也!

(《论语

雍也》)


子曰:

知之者不 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雍也》)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而》)


子在川上曰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

子军》)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不逾矩
________


人不堪其忧
________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________


逝者如斯夫
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答案】


1
)越过;能忍受;以
……
为快乐;这,指河水


2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 师了。



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去改正它。

【解析】
【分析】(
1


不逾矩

的意思是
“< br>不会超过规矩





的意思是

越过






这里是意动用法。



2



”“

”“


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故答案为:

越过;能忍受;以
……
为快乐;这,指河水;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

选择别
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去改正它。


【点评】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 的意思来判
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
境,在具体语 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
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 特殊用法的词语。


【参考译文】


孔子说:

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

小树苗-警示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小树苗-警示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小树苗-警示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小树苗-警示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小树苗-警示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小树苗-警示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小树苗-警示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小树苗-警示教育活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