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解析
余年寄山水
658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00:5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微信头像男生霸气冷酷-有创意的广告词
人教版七年级
(
上册
)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阅读练习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因往晓之,曰:
“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
行止,奈何忧崩坠 乎?
”
其人曰:
“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
晓之者曰:
“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其人曰:
“
奈地坏何?
”
晓之者曰:
“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 忧
其坏?
”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
1
)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天
果
积
气
日
月
星
宿
不
当
坠
耶?
(
2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
身亡所寄
亡:
________
②
奈何忧崩坠乎
奈何:
________
③
若躇步跐蹈
跐蹈:
________
④
亦不能有所中伤
中伤:
________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
4
)下面句子中
“
杞人忧天
”
这一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只因为被拉黑的人数少,就觉得制裁不文明旅游者没有除恶务尽,那是一种典型 的杞人
忧天。
B.
尽管公司目前的发展形势可喜,但人们的顾虑并非是杞人忧天。
C.< br>日本政府于
2001
年制定了
“
今后
50
年内诞生< br>30
名左右诺贝尔奖得主
”
的目标,针对此事
韩国媒体用了
“
杞人忧天
”
来形容。
D.
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会中心主任 李稻葵在文章中称,担心中国经济崩溃是杞人忧天。
【答案】
(
1
)天
果
积
气
/
日
月
星
宿
/
不
当
坠
耶?
(
2
)亡,同
“
无;怎么;跳跃;伤害
(
3
)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
4
)
C
【解析】
【分析】(
1
)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天果积气
∕
日月星宿
∕
不当坠耶?此题要注意句式的整齐性。译为: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
吗?
(
2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
“
亡
”
: 同
“
无
”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
作答的关键 。
(
3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 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
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 言词语的意
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
“
其
”“
舍然
”“
晓
”
等
字词的翻译。
(
4
)杞人忧天,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怕天 塌下来。比喻
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C
项成语使用不合语境。
故答案为:
⑴
天
果
积
气
/
日
月
星
宿
/
不
当
坠
耶?
⑵
亡,同
“
无;怎么;跳跃;伤害;
⑶
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⑷
C
。
【点评】
⑴
本题考查文言文 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
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 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
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 句读不能出现
“
破句
”
的现
象;
⑵< br>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
要注重平时 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
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 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
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⑶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 重点
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
用 法的词语;
⑷
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根据文本内容可知,杞人忧天指为不 必要或缺乏根据的事忧虑。
根据这个语义可判断。
【附参考译文】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 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
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
“< br>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
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空气里活 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
来呢?
”
那人说:
“
天是气体,那日、月、 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
开导他的人说:
“
日、
月、星、辰也是空 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
那人又说:
“
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
开导他的人说:
“
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 处,没有什么地方
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
经过这个人
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兴。
2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
尊君在不?
”
答曰:
“
待君久不至,已去。
”
友人便怒曰:
“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元方曰:
“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 父。则是无礼。
”
友
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仲由宇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子路性鄙
①
,
好勇力,志伉直
②
,
冠雄鸡,佩猳
豚
③
,
陵暴
④
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
,
子路后儒服委质
⑤
,
因门人请为弟子。
(选自《史记。伸尼弟子列传》)
【注】
①
鄙:粗朴。
②
伉直:刚强直爽。
③
猳(
jiā
,加)豚:猪。猳,公猪。豚,小< br>猪。指以猳豚皮装饰的剑。
④
陵暴:欺凌,施暴。
⑤
质:质,通
“
贽
”
,礼物。
【丙】
王 子敬
①
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
②
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值顾方集宾 友酣燕
而王游历既毕指麾
③
好恶傍若无人。顾勃然不堪曰:
“
傲主人 ,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
也。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伧耳
④
!
”
便驱 其左右出门。王独在與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
至。然后令送箸
⑤
门外,怡然不屑。
(选自《世说新语》)
【注】
①
王子敬:王献之,官员 。
②
顾辟疆:人名。
③
指麾:指点评论。磨,通
“
挥
”
。
④
伧:粗野,鄙陋。
⑤
箸:这里相当于
“
之 于
”
。
(
1
)学习文言文要注意一词多义。请写出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顾:
①
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
②
回转顾望
________
(
2
)学习文言文 要注意词类活用的情况,如:饭疏食,
“
饭
”
活用做
“
吃< br>”
的意思。下列两句
中的划线词都有词类活用情况,请写出意思。
①
冠雄鸡
________
②
子路后儒服委质
________
(
3
)下面的词语曾在课内出现,请结合你学过的知识加以解释。
①
好勇力
________
②
顾勃然不堪曰
________
(
4
)用“/”
给文章划线的句子断句(断
3
处)
值
顾
方
集
宾
友
酣
燕
而
王
游
历
既
毕
指
麾
好
恶
傍
若
无
人。
(
5
)阅读上面三篇文章,根据你的理 解,结合画线句用现代汉语补全下面内容。
①
【甲】文:友人极为生气地说:
“________”
。
陈元方说:
“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了您还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着孩子骂他< br>的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
②
【乙】文:孔子遭到子路的欺凌,他
________
。
③
【丙】文:顾辟疆愤怒地说:
“________
。失去了这两方面,这种人是不 值得一提的伧
父罢了!
”
(
6
)上述三篇文章中的人物面 对别人的无礼行为,表现各有不同。请结合示例对孔子和顾
辟疆的表现进行点评。
示例:陈太丘之友人没有按约定时间到来还骂陈太丘,此时元方为了维护父亲的尊严,据
理力争 ,指出父亲友人不仅无礼而且无信,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可见元方是一个聪明
机智的孩子。另外,当 陈太丘之友人知错拉他的手表示歉意时,元方入门不顾,可见他是
率真、有个性的孩子。
(
7
)《论语》中说:
“
不学礼,无以立
”
。就是说不 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古
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尤其重视礼仪。根据
“
敬称
”
和
“
谦称
”
的知识选词填空。
A
.尊君
B
.家父
C
.小女
D
.令爱
E
.令郎
①
我们家家教很严,
________
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②________
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感谢您。
③________
不愧是绘画世家的子弟,他画的马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答案】
(
1
)回头看;看
(
2
)戴帽子;穿儒服
(
3
)喜欢;忍受
(
4
)值
顾
方
集
宾
友
酣
燕
/
而
王
游
历
既
毕
/
指
麾
好
恶
/
傍
若
无
人。
(
5
)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 走了;设施礼教,逐渐诱导子
路;对主人傲慢,这是失礼;靠地位高贵来傲视别人,这是无理
(
6
)孔子:子路出身微贱,生性粗野,好逞勇斗狠,为人刚强爽直,经常头戴鸡冠式 的帽
子,身佩用野猪皮装饰的剑,曾想
“
陵暴
”
孔子,孔子通过礼仪 慢慢诱导他,使他改邪归
正,改穿儒服,拜孔子为师。可见孔子做到了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顾辟疆:顾辟疆面对王献之无视别人、恣意评价别人好坏的傲慢的态度,他大发雷霆,最后把王献之赶出去。可见顾辟疆不会因为王献之身份地位高就容忍他的无礼行为,是一个
有原则的人 。
(
7
)
B
;
C
;
E
【解析】
【分析】(
1
)
“
顾
”
在古文当中的主要意思有以下几种,学生需要结合语境具体
分析字词的意思。
①
回头 ;回头看。《荆轲刺秦王》:
“
荆轲顾笑武阳。
”②
视;看。《行
路 难》:
“
拔剑四顾心茫然。
”③
看望;拜访。《出师表》: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
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④
顾念;关心。《诗经
·
硕鼠》:
“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⑤
回
还;返回。《屈 原列传》:
“
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
”⑥
只是;不过。《荆轲刺秦
王》:
“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⑦
但;却;反而。《为 学》:
“
人之立
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
2
)
“
冠
”
本意是
“
帽子
”
,在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
“
戴帽子
”
;“
儒服
”
本意是
“
儒者的
服饰
”
,在 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
“
穿儒服
”
。
(
3
)
“
好
”
多音字,读
hǎ o
时作形容词泛指一切美好的事物,或同意、应允;读
hào
时作
动词,表示 喜欢的意思。在这里
“
好
”
用作动词,解释为
“
喜欢
”
。
“
堪
”
一般用作动词,主要有
两种意思:
①
能够承受,经受得起;
②
可以,能够。在这里
“
堪
”
解释为
“
能够承受
”
,即为
“
忍受
”
。
(
4
)这句话翻译为
“
碰上顾辟疆正和宾客朋 友设宴畅饮,可是王子敬游遍了整个花园后,
只在那里指点评论优劣,旁若无人
”
。所 以断句为:值顾方集宾友酣燕
/
而王游历既毕
/
指麾
好恶
/
傍若无人。
(
5
)
①“
非人哉!与人 期行,相委而去
”
句中
“
委
”
意思是
“
舍 弃
”②“
设礼稍诱子路
”
句中
“
设
”
意思 是
“
使用,运用
”
,
“
诱
”
意思是
“
诱导
”
。
③“
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
句中
“
傲
”
意思是
“
对
……
傲慢
”
,
“
以
”
意思是
“
用
”
。据此翻译作答即可。
(
6
)【甲】文中
“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
“
元方入门不顾
”
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聪明机智、率真、有个性的孩子的形象;【乙】文中
“
孔子
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
”
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能够因材施教 、循循善诱的老师的形
象;【丙】文中
“
顾勃然不堪曰:
‘
傲主人, 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
齿之伧耳
’
便驱其左右出门
”< br>可以看出顾辟疆是一个不趋炎附势的形象。
(
7
)
①
此处的意思应该是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应该是
“
家父
”
故选< br>B
。
②
此处是对别人
谦称自己的女儿,应该是小女。故选
C< br>。
③
此处应该是尊称对方的儿子,所以应该是
“
令
郎
”
。故选
E
。
故答案为:
⑴
回头看;看
⑵
戴帽子;穿儒服
⑶
喜欢;忍受
⑷
值
顾
方
集
宾
友
酣
燕
/
而
王
游
历
既
毕
/
指
麾
好
恶
/
傍
若
无
人。
⑸
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设施礼教,逐渐诱导子路
3< br>、对主人傲慢,这是失礼;靠地位高贵来傲视别人,这是无理
⑹
孔 子:子路出身微贱,生性粗野,好逞勇斗狠,为人刚强爽直,经常头戴鸡冠式的帽
子,身佩用野猪皮装饰 的剑,曾想
“
陵暴
”
孔子,孔子通过礼仪慢慢诱导他,使他改邪归
正 ,改穿儒服,拜孔子为师。可见孔子做到了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顾辟疆:顾辟疆 面对王献之无视别人、恣意评价别人好坏的傲慢的态度,他大发雷霆,最
后把王献之赶出去。可见顾辟疆 不会因为王献之身份地位高就容忍他的无礼行为,是一个
有原则的人
⑺
B
;
C
;
E
【点评】
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 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
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
进行积累,比如 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等。
⑶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 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平时的积累,结合句子进行分析理
解。
⑷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进行断句。
⑸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
的内容和
作者的思想情感,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⑹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
⑺
本题考查考生读敬词和谦词的理解和运用,在平时考生要掌握基本的谦敬词,并且 要学
会运用。
【附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跟 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已过,(友人)没到,太
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 友人)才来。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友人问
元方:
“
你爸爸在家吗?
”
元方答道:
“
等您很久没来,他已经走了。
”
朋友便生气了:< br>“
不是
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
元方 说:
“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
走,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 是没有礼貌。
”
友人感到惭愧,
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不回头看。
【乙】仲由,字子路,是卞邑人。比孔子小九岁。子路性情质朴,喜欢逞勇斗力 ,志气
刚强,性格直爽,头戴雄鸡式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曾经冒犯欺凌过孔子。
孔子设施礼教,逐渐诱导子路,后来,子路改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学生
的引荐,请求作 孔子的学生。
【丙】王子敬从会稽郡经过吴郡,听说顾辟疆有个名园,原先 并不认识这个名园的主
人,还是径直到人家府上去。碰上顾辟疆正和宾客朋友设宴畅饮,可是王子敬游遍 了整个
花园后,只在那里指点评论优劣,旁若无人。顾辟疆气得脸色都变了,忍受不住,说道:
“
对主人傲慢,这是失礼;靠地位高贵来傲视别人,这是无理。失去了这两方面,这种人是
不值 得一提的伧父罢了!
”
就把他的随从赶出门去。王子敬独自坐在轿子里,左顾右盼,随
从很久也不来。然后顾辟疆叫人把他送到门外,对他泰然自若,置之不理。
3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 井,告人曰:
“
吾穿井得一人。
”
有闻而传之者:
“
丁氏穿 井得一人。
”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
对曰:
“< br>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
“
今 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
王曰:
“
否。
”“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
王曰:
“
寡人疑之矣。
”“
三人 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
王曰:
“
寡人信之
矣。
”
庞恭曰:
“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
过 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
”
王曰:
“
寡人自为知。
”
于是辞 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
果不得见。(注:
“
庞恭
”
一作“
庞葱
”
)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B.
王信之乎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C.
寡人自为知
/
屠自后断其股
(《狼》)
D.
而谗言先至
/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
“
之
”
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A.
久之,目似瞑
(《狼》)
B.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C.
有闻而传之者
(《穿井得一人》)
D.
夫君子之行
(《诫子书》)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②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
4
)对于传言 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
【答案】
(
1
)
D
(
2
)
C
(
3
)
①
我 是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动力,并不是说从(在)井里挖到一个活人。
②
街市上不
会有老虎 ,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采分点:
市,街市或市场;明,明显 ;然而,但是,可是。
(
4
)宋君对于谣言将信将疑,令人问之于丁氏体现 了他的
“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
的求实
求真精神,魏王听信三人成 虎,可以看出他缺乏主见,立场不坚定,缺乏智慧与清醒的头
脑。
【 解析】
【分析】(
1
)
D
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都是
“
到
”
的意思。
A
、距离
/
离开。
B
、相信
/
诚信。
C
、自己
/
从。
(
2
)
C
句与例句中的
“
之
”
字 用法相同。此句为代词,指
“
穿井得一人
”
这件事。例句也是代
词, 代这种传言。
A
凑足音节的语气助词。
B
主谓之间的助词。
D
结构助词
“
的
”
。
(
3
) 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
“
得
”
:得到。使:使唤,劳动力。市:街市或 市场。
明:明显。然而:但是,可是。
(
4
)对于传言 宋君的态度是将信将疑,而
“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
说明他具有求实求真精< br>神。而魏王的态度是
“
寡人信之矣
”
,也就是听信谣言,说明他缺乏智 慧与清醒的头脑。现
实生活中对于传言我们要不听谣,不信谣,做到谣言止于智者。提高自身素质。
故答案为:
⑴
D
⑵
C
⑶
①
我是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动力,并不是说从(在 )井里挖到一个活人。
②
街市上不会
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 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采分点:市,
街市或市场;明,明显;然而,但是,可是。
⑷
宋君对于谣言将信将疑,令人问之于丁氏体现了他的
“
没有调查 就没有发言权
”
的求实求
真精神,魏王听信三人成虎,可以看出他缺乏主见,立场不坚 定,缺乏智慧与清醒的头
脑。
【点评】(
1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
2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
3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 内容,译文要
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 br>译为辅。
(
4
)第一问,文言文要点内容的概括。要想捕 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
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第 二问,根据文言文所表明
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阐述即可。
【参考译文】
(一)译文: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 此经常有一个人住
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
“
我家打井得到一 个人。
”
有人听到这
话,传播说:
“
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
”
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
里。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 说:
“
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
一个人来呀。
”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二)译文:战国时代,庞恭陪伴魏国太子到邯郸 做人质。在临行前,庞恭对魏王说:
“
要
是现在有个人跑来说,热闹的街上出现了一只 老虎,大王您相不相信
?”“
不信
!”
魏王立刻答
道。
“< br>如果同时有两个人跑来,热闹的街上有一只大老虎,您相信吗
?”
庞恭又问。
“
我会怀
疑。
”
魏王回答道。
“
那么要是三个人异 口同声的说街上有只老虎时,
您会相信吗
?”
庞恭接
着问
魏王想了一会儿回答:
“
我会相信。
”
于是庞恭就劝诫 魏王:
“
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
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 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
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 察此事。
”
魏王道:
“
一切我自己知道。
”
可是,庞恭走前 就有人毁谤他。庞恭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
见他了。
4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 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
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
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 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
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 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
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
1
)本文选自文言小说集《
________
》,作者是清代文学家
___ _____
(人名)。
(
2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
顾野有麦场
________
②
犬坐于前
________
③
一狼洞其中
________
④
乃悟前狼假寐
________
(
3
)请结合文章回答:面对贪婪的恶狼,屠户前后的态度有何变化?
(
4
)作者说
“
狼亦黠矣
”
,请从文中 找出体现狼之
“
黠
”
的地方。
(
5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
(
1
)聊斋志异;蒲松龄
(
2
)看,视;像狗似的;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睡觉
(
3
)由怕狼到杀狼(或
“
由被动到主动
”
或
“由惧怕躲避到勇敢还击
”
)。
(
4
)
①有序跟踪,轮流吃食,配合默契;
②
在不了解敌情的情况下,不盲目进攻;
③一
只狼假寐,迷惑敌人,另一只从后面偷袭。
(
5
)
①
对待像狼一样的敌人,不要妥协退让,而应运用智慧与力量,敢于挑战敌人。
②
狼无 论多么狡猾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解析】
【分析】(
1
)此题考查的是与《聊斋志异》有关的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文言小说
集 《聊斋志异》,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
(
2
)此题多古今异 义词,如
“
犬
”
:像狗似的。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
“
寐
”
在现代汉语
中也有
“
睡觉
”
的意思,所以说理 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
3
)从懦弱(遇狼),迁就退 让(惧狼)到果断选择(御狼),勇敢警觉(杀狼)。在
斗争的过程中,双方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开始是 狼占上风,对屠户穷追不舍,屠户是
“
惧
”“
大窘
”
。后来 屠户采取抵御的措施,狼开始前后夹击,屠户抓住时机反攻恶狼,转眼
间两狼被击毙。也就是由被动到主 动的过程。
(
4
)文言文要点信息的提取。在准确理解词意、句 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
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
“
后狼 止而前狼又至
”
是说有序跟踪,轮流吃
食,配合默契;
“
狼不敢前, 眈眈相向
”
是说在不了解敌情的情况下,不盲目进攻;
“
一狼径
去, 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是说一只
狼假寐,迷惑敌人,另一只从后面偷袭。
(
5
)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
注意议论抒情的语 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
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 发出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一个
论点后进行论述。如: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 ,但也十分愚蠢,在有智慧和勇敢精神
的人类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对待像狼一样的黑暗势力,不 能妥协退让,要敢于斗
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故答案为:
⑴
聊斋志异;蒲松龄
⑵
看,视
;像狗似的;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睡觉
⑶
由怕狼到杀狼(或
“
由被动到主动
”
或
“
由惧怕躲避到勇敢还击
”
)。
⑷
①有序跟踪,轮流吃食,配合默契;
②
在不了解敌情的情况下,不盲目进攻;
③一只
狼假寐,迷惑敌人,另一只从后面偷袭。
⑸
①
对待像狼一样的敌人,不要妥协退让,而应运用智慧与力量,敢于挑战敌人。
②
狼< br>无论多么狡猾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点评】
⑴< br>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要求考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基本的文
学常识的识记和积累 。
⑵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 结合句子进行理
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
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语法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的掌
握。
⑶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抓 关键语句,
结合内容进行梳理概括。
⑷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相关 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能力。要求考生熟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
容,注意对相关信息的筛选,并且要进行整 合概括。
⑸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感悟,考生有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主 题思想,注意文中抒情议
论的语句的理解,留心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作答。
【附参考译文】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 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
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
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
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 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
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 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
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 ,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 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
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 又连砍几刀把狼杀
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 进
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
断了 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
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 人们
增加笑料罢了。
5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
驰,意与 日去
,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
诫子书
________
②
淫慢则不能励精
________
③
险躁则不能冶性
________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 致远
”
说明了
“
淡泊
”“
宁静
”
是
“
明志
”
的前提。
B.
全文的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
文章以骈句为主,句式对称,整齐和谐,富有韵律美。
D.
文 章只概括了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
“
静
”
字加以论述,把失败归结为一个
“
躁
”
字,对
比鲜明。
【答案】
(
1
)告诫、劝勉;懈怠;轻薄
(
2
)
①
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
大目标。②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
3
)
D
【解析】
【分析】(
1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
做出判断。
“诫
”
,告诫
、劝勉;
“
慢
”
,懈怠。
(
2
)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
虚词,查 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
等。运用
“留
”“
删
”“
调
”“
换
”“
补
”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
“
明
”
,明确;“
致
”
,达到;
“
去
”
,消失。
(
3
)
D
项错误。应改为: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 ,着重围绕一个
“
静
”
字加以论述,
把失败归结为一个
“< br>躁
”
字,对比鲜明。
故答案为:
⑴
①
告诫、劝勉
;
②
懈怠
;
③
轻薄
⑵
①
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 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
目标。
②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 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⑶
D
【点评】⑴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
用法,如通 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
畅。注意重点字 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
⑶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6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
狼之并驱 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 乃奔倚其下,弛担
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
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
1
)本文作者是
________
。
(
2
)为下面的句子选出正确的译文(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A.
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个方法引诱敌人。
B.
屠户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个方法引诱敌人。
C.
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用盖子引诱敌人。
D.
前面的狼悟出假装睡觉,是为了迷惑敌人。
(
3
)如 果用
“
屠户遇狼、屠户御狼
”
概括故事情节,那么另两个情节分别该怎样概括
?
(
4
)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一下屠户的人物形象。
(
5
)写出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并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
(
1
)蒲松龄
(
2
)
B
(
3
)屠户惧狼
屠户杀狼
(
4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出机智勇敢即可
(
5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人类有智慧,一定能战胜任
何狡猾凶残的动物或敌人。
【解 析】
【分析】(
1
)这道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了解。本文选自《聊斋志异》,是中国清
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
象鲜明 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
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br>
(
2
)这道题考查文言翻译的能力。
B
.这是一个省略句,应该在句首补充出主语
“
屠户
”
。
这句话的重 难点词语有:乃,才。寐,睡觉。盖,原来是。故选
B
。
(3
)这道题考查对文段故事情节的理解。开篇从
“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
可以看出是写屠
户遇狼;接下来从
“
屠惧,投以骨
”
可以归 纳概括出:屠户惧狼;然后从
“
屠乃奔倚其下,弛
担持刀
”
可以看出 是屠户御狼;最后从
“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
可以归纳概括出:屠户杀狼。
(
4< br>)这道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从
“
屠惧,投以骨
”“
屠乃奔倚其下 ,弛担持刀
”
可以看
出屠户的机智;从
“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 刀毙之
”“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
可以看出
屠户的勇敢。
(
5
)这道题考查阅读文章的感悟启示。本文前四段以叙事为主,主要介绍 屠户遇狼斗争
的经过;第五段以议论为主,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故文章的中心句是
“
狼 亦黠矣,而顷刻两
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
。本文的启示道理可以从屠户的 角度概括:对待像狼一
样的敌人,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能取得胜利。也可以站在狼的角度概括 :多行
不义必自毙。
故答案为:
⑴
蒲松龄
⑵
B
⑶
屠户惧狼
屠户杀狼
⑷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出机智勇敢即可
⑸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人类有智慧,一定能战胜任何
狡猾凶残的动物或敌人。
【点评】
⑴
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
关的内容。解答此 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⑵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 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 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⑶
本题考查 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
的内容,结合题干的提示, 进行归纳和概括。
⑷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人物性格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
文意,结合具体的事件以及文中对人物的各种描写进行分析概括。
⑸
本题考查的是问题的探究能力。考生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结合文章 的主旨,进
行分析,选取好角度进行理解概括。
【参考译文】
一名屠户很晚回家,担中的肉卖完了,只剩下骨头。途中有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户很害怕,拿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一只狼仍然跟从。又拿骨头扔
给另一只狼,后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可先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了上来。骨头已经没了,
可两只 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很困窘,恐怕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往旁边看田 野里有打麦场,场主将柴草堆积在打
麦场中,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跑过去,放下担子拿起刀子。 狼不敢上前,瞪眼朝
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 像狗似得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眼睛像闭上
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狼的头,又连砍 几刀将狼杀死。正要走,转过身
朝柴草堆后看,一只狼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 击。身子已经进
去一半了,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边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它。这才明
白前边那只狼假装睡觉,用来诱惑敌人。
狼虽狡猾,但一会儿两只 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
了。
7
.
文言文阅读
陈谌设喻答客问
刘义庆
客有问陈季方
①
:
“
足下家君
②
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
”
季方曰:
“
吾家君譬如桂树
生泰山之阿
③
,
上有万仞
④
之高,下有不 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
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
【
注
释
】
①
陈
季
方
:
即
陈
谌
,
陈
寔
的
第
四
个
儿
子
,
他
的
大
哥
是
陈
元
方
。
②
家
君:
,
这里在前面加上敬词则尊称别人的父亲。
③
阿(
ē):弯曲的地方,这里指
山的角落。
④
仞:长度单位,八尺为一仞。
(
1
)请根据你的文言积累,将注释
②
补充完整。
(
2
)课堂上,师生就选文的词义展开了讨论。请补全他们的对话。
小语
:
积累文言词汇,可以由课内迁移到课外。
“
当斯之 时
”
和
“
逝者如斯夫
”
两句中的
“
斯
”
都是
“________”
意思。
小文:但是如果遇到没有学过的 词,如
“
而荷天下重名
”
中的
“
荷
”
应该 怎么办呢?
老师:你可以借助古汉语工具书,根据具体语境,查找正确义项。
小语: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
“
荷
”
有三个义项:
①hé
莲;
②hè
肩负,扛;
③hè
承
担,
蒙受。
“
而荷天下重名
”
中的
“
荷”
应该选哪个选义项呢?
小文:根据文意,选用第
________< br>义项,读音是
________
。
老师:遇上没有学过的词,还可以 根据积累的成语来判断意思。如
“
桂树焉知泰山之高
”
中
的
“
焉
”
,可以联想到成语
“________”
,从而判断 它的意思是
________
。
小语:谢谢老师!原来学文言字词有这么多方法,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