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
温柔似野鬼°
589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00:5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拉米夫定片-襄阳文明网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阅读练习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因往晓之,曰:
“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
行止,奈何忧崩坠 乎?
”
其人曰:
“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
晓之者曰:
“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其人曰:
“
奈地坏何?
”
晓之者曰:
“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 忧
其坏?
”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
1
)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天
果
积
气
日
月
星
宿
不
当
坠
耶?
(
2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
身亡所寄
亡:
________
②
奈何忧崩坠乎
奈何:
________
③
若躇步跐蹈
跐蹈:
________
④
亦不能有所中伤
中伤:
________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
4
)下面句子中
“
杞人忧天
”
这一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只因为被拉黑的人数少,就觉得制裁不文明旅游者没有除恶务尽,那是一种典型 的杞人
忧天。
B.
尽管公司目前的发展形势可喜,但人们的顾虑并非是杞人忧天。
C.< br>日本政府于
2001
年制定了
“
今后
50
年内诞生< br>30
名左右诺贝尔奖得主
”
的目标,针对此事
韩国媒体用了
“
杞人忧天
”
来形容。
D.
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会中心主任 李稻葵在文章中称,担心中国经济崩溃是杞人忧天。
【答案】
(
1
)天
果
积
气
/
日
月
星
宿
/
不
当
坠
耶?
(
2
)亡,同
“
无;怎么;跳跃;伤害
(
3
)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
4
)
C
【解析】
【分析】(
1
)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天果积气
∕
日月星宿
∕
不当坠耶?此题要注意句式的整齐性。译为: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
吗?
(
2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
“
亡
”
: 同
“
无
”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
作答的关键 。
(
3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 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
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 言词语的意
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
“
其
”“
舍然
”“
晓
”
等
字词的翻译。
(
4
)杞人忧天,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怕天 塌下来。比喻
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C
项成语使用不合语境。
故答案为:
⑴
天
果
积
气
/
日
月
星
宿
/
不
当
坠
耶?
⑵
亡,同
“
无;怎么;跳跃;伤害;
⑶
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⑷
C
。
【点评】
⑴
本题考查文言文 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
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 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
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 句读不能出现
“
破句
”
的现
象;
⑵< br>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
要注重平时 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
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 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
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⑶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 重点
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
用 法的词语;
⑷
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根据文本内容可知,杞人忧天指为不 必要或缺乏根据的事忧虑。
根据这个语义可判断。
【附参考译文】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 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
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
“< br>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
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空气里活 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
来呢?
”
那人说:
“
天是气体,那日、月、 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
开导他的人说:
“
日、
月、星、辰也是空 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
那人又说:
“
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
开导他的人说:
“
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 处,没有什么地方
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
经过这个人
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兴。
2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
“
白雪纷纷何所似?
”
兄子
胡儿曰:
“
撒盐空中 差可拟。
”
兄女曰: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公大笑乐。即公 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
尊君在不?
”
答曰:
“
待君久不至, 已去。
”
友人便怒:
“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
委而去。
”< br>元方曰:
“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br>友人
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尊君在不
/
日中不至
B.
太丘舍去
/
相委而去
C.
王凝之妻
/
下车引之
D.
期日中
/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谢太傅与大家庭里的年轻人 讲论诗文,并让孩子们各抒己见,体现出温馨和谐、轻
松愉悦的家庭氛围。
B.甲文
“
公大笑乐
”
是因为谢道韫把纷纷飘扬的白雪比作凭风起舞的柳絮, 描绘形象又灵
动,他对谢道韫敏捷的文才感到很赞赏。
C.
甲文末尾介绍< br>“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意在突出谢太傅的家庭属于士大夫阶层,谢道韫小时候即出生于官宦世家,后来又嫁入豪门。
D.
乙文中小元方 能指出父亲的朋友
“
期日中
”
而
“
日中不至
”是
“
无信
”
,
“
对子骂父
”
是
“
无礼
”
,
可见他明白事理,正直率真,落落大方。
【答案】
(
1
)
B
(
2)
①
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
②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
3
)
C
【解析】
【分析】(
1
)
A
项的
“
不
”
解释为:通
“
否
”/
没有。不同;
B
项的
“
去
”
解释为:离
开。相同;
C
项的
“
之
”
解释为:助 词的
/
代词。不同;
D
.项的
“
日
”
解释 为:太阳
/
日子。不
同。故选
B
。
(
2
)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
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
等。运用
“
留
”“
删
”“
调
”“
换
”“
补
”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
“
未若
”
不 如比
作;
“
委
”
,丢弃。
(
3
)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选项即可。
C
项错误。应为:甲文末尾介绍“
即公
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意在交代谢道蕴的身份,表达 了作者对谢道蕴的赞赏。
故答案为:
⑴
B
⑵
①
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
②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⑶
C
【点评】
⑴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一词 多义的理解和辨析,要求考生结合句子的意思理
解词意。注意平时的积累。
⑵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 ,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⑶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 逐项
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附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
再等候他而离 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
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
元方回答道:
“
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 离开
了。
”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
“
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 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
元方
说:
“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 ,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
貌。
”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 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 ,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
了,太傅高兴地说:
“
这纷纷扬扬的白雪 像什么呢?
”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
“
在空中撒盐差
不多可以相比。
”
谢安大哥的女儿说:
“
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
太 傅大笑起来。她就
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3
.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
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
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课文《诫子书》)
(乙)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
①
诫之曰:
“
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
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 恐失
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
②< br>
,
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
③
者,胜;聪 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
强记
④
,
守之以浅者 ,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
⑤
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 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
(选自《韩诗外传》)
[< br>注释
]①
周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
“
元圣
”
,儒学先驱。
②
尊盛位高势盛。
③
畏同
“< br>威
”
,威严。
④
博闻强记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⑤
由
奉行,
遵从。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实词。
①
淫慢则不能励精
________
②
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
③
亡其身者
________
(
2
)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去相同的一项是(
)
A.①
成王封伯禽于鲁
/②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B.①
守之以恭者
/②
子无以鲁国骄士
C.①
犹恐失天下之士
/②
守之以浅者
D.①
亡其身者
/②
择其善者而从之
(
3
)下列对(甲)(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乙)两文都是全面告诫子孙的文章,表达了相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 br>B.
诸葛亮告诫儿子从
“
淡泊
”“
宁静
”
中 下功夫,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C.
(甲)(乙)两文在殷殷教每中都蕴含着父辈对子孙的深切期望。
D.
周公告城儿子伯禽贵为郡王者,更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
4
)甲、乙两文告诫孩子的中心内容分别是什么?
(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
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
【答案】
(
1
)振奋;修养;死亡,使
…
死亡。
(
2
)
D
(
3
)
A
(
4
)甲:立德修身,珍惜时光。乙: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
5
)
①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 标。
②
用恭敬的态度
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
【解析】
【分析】(
1
)
①
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懒散就无 法振奋精神。
“
励
”
是一词多
义:振奋;劝勉。
②
险躁则不能治性: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
冶
”
是一词多义:修
养;冶炼;艳丽。
③
亡其身者:自己身亡的人。
“
亡
”
本义 是死亡,这里是词类活用,使动
用法,使
…
死亡。
(< br>2
)
A.①
在
/②
对于。
B.①
用
/②
因为。
C.①
结构助词,的
/②
代词。
D.①
代词
/②
代
词。故选
D
。
(
3
)(甲)文中,结合
“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可知,诸葛亮告诫儿 子从
“
淡泊
”“
宁静
”
中下
功夫,勤学励志,修身 养性。(乙)文,结合
“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
可知是从全面告诫子
孙。故
A
错误,选
A
。
(
4
)
①
甲文。结合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可知 诸葛亮告诉后辈不恬静寡欲
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要淡泊,要宁静。
②
乙文。结合
“
吾
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 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
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 者,桀、纣是也
”
可知,六种德行中重
点突出的是
“
吾闻,德行宽裕 ,守之以恭者,荣
”
,周公告诫后辈的中心是:用恭敬的态度
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 就会得到荣耀。
(
5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要求:完整、流畅 、准确。注意:
①
非,不。淡泊,清静而
不贪图功名利禄。明,明确,坚定。宁静:这 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达
到。
②
德行宽裕,品德高尚的人。守,守护 。以,用。荣,享受荣耀。
故答案为:
⑴
①
振奋
;
②
修养
;
③
⑵
D
⑶
A
⑷
甲:立德修身,珍惜时光。乙: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⑸
①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 标。
②
用恭敬的态度来
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
< br>【点评】
⑴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
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
2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
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即可。
(
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 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
容的基础上来分析即可。
< br>(
5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
句顺。
【参考译文】
(甲)君子的行为 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
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 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
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 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
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 而流逝。最终枯败零
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 怎么
来得及?
(乙)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 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
“
去了以后,
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我是文王 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
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可是洗一次 头,要多次停下来,握
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 慢而失
去人才。我听说,品行高尚仍常怀恭敬之心的人,必享荣耀;封地辽阔,物产丰富,仍能
保持勤俭的人,他的生活必定安定。官职位高势盛,仍然保持谦卑的人,是真正高贵的
人;人口众多、军 队强大,仍能常怀敬畏之心,防备外患的人,必是胜利的人;自身聪
慧、明智但仍觉得自己愚笨的人,是 富有哲思的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但仍觉得自己
见识浅陋的人,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这六点都是谦虚 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
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奉行尊崇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 ,(进而导致)自己
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慎重吗?
”
4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 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
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
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 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
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 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
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
其二》)
【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
①
,
奔 入伏焉。狼自苫
②
中探爪入。屠急
捉之,令不可去,顾
③
无计可以死 之。惟有小刀不盈
④
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
⑤
之
法吹之。极力 吹移时
⑥
,
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
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
⑦
能作此谋也!
(选自蒲松龄《狼
·
其三》)
【注】
①
行室:指 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
②
苫:用草编的席子。
③
顾:但是。
④盈:
满。
⑤
豕:猪。
⑥
移时:过了一段时间。
⑦
乌:哪里,怎么。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
两狼之并驱如故
________
②
顾野有麦场
________
③
股直不能屈
________
④
遂负之以归
________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屠乃奔倚其下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B.
其一犬坐于前
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C.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以吹豕之法吹之
D.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为人谋而不忠乎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①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
(
4
)【甲】 、【乙】两文都体现了屠户的机智,请结合两篇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
1
)一起;看,视;大腿;背
(
2
)
C
(
3
)
①
禽 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②
屠户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
离开,但 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
(
4
)甲文屠户的机智主要体现在:发现狼紧随, 先用骨头稳住狼,采用
“
缓兵之计
”
为自己
赢得时间;看到野外有柴 草堆,便迅速占据有利地形,拿起刀准备战斗;当狼其一装睡、
其一借故离开时迅速识破了狼诱敌包抄然 后夹击的花招,抓住有利时机,先后杀了两只
狼。乙文中的屠户,躲在草棚里看到狼把爪子伸进来,就迅 速死死抓住狼爪,急中生智,
用小刀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运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把狼吹得浑身膨胀 ,巧妙地杀了
狼。
【解析】
【分析】(
1
)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
“
股
”
:大腿。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
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
2
)
C
句 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
“
用
”
之意。
A
前者< br>“
于是
”
,后者
“
才
”
。
B
前
者
“
其中
”
,后者代
“
地
”
。
D
前者
“
被
”
,后者
“
替、给
”
。
(
3
)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
“< br>变诈
”
:欺骗手段。
“
几何
”
:多少。
“< br>止
”
:只是。
“
耳
”
:罢了。
“
去
”
:离开。
“
顾
”
:却,但是。
“
死”
:杀死。
(
4
)甲文屠户的机智主要体现在先采 用
“
缓兵之计
”
为自己赢得时间,迅速占据有利地
形,抓住有利时机 ,快速出手杀了两只狼。而乙文中的屠户,躲在草棚里死死抓住狼爪,
用小刀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运用 吹猪的方法巧妙地杀了狼。
故答案为:(
1
)一起;看,视;大 腿;背(
2
)
C
;
(
3
)< br>①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②
屠户急忙捉住狼爪,不让 它
离开,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
(
4
)【甲】【乙 】两文都体现了屠户的机智,请结合两篇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点评】(
1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先想想划线字在现代汉语里是什么意思,
再分析是否有古今异义、一 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可以提取出文
言实词的语境义。
< br>(
2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
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
3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
子的整 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
“
信、达、雅
”
的三字原则 ,运用
“
留、删、替、补、调
”
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
4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能力。比较阅读就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章 或
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
鉴别 ,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
特点,提高鉴赏力。
【附参考译文】
【甲】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 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
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 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
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 骨头的狼又赶
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
场的主人 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
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 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
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 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
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 洞,打算要钻洞进
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 砍
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
来诱 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 有多少呢?只给人们
增加笑料罢了。
【乙】有一个屠夫,晚间走在 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地窝棚,
他就跑进去藏在里面。恶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 一只爪子。屠夫急忙抓住它,不让它抽出
去。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到一寸长的小刀子, 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
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极力吹了一会儿,觉得狼不怎么动弹了,才用带子 扎上了吹
气口。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活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回弯儿,张着大嘴
无法闭上,就把它背回去了。
不是屠夫,谁有这个办法呢?
5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 家穿井,告人曰:
“
吾穿井得一人。
”
有闻而传 之者:
“
丁氏穿井得一人。
”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
氏对曰:
“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求闻之若此,不若 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犀怪
余乡延溪
①
有石犀牛,其来颇久。近岁居民艺
②
。麦,被邻夜食几尽 。牛主惧其讼己,
乃故言曰:
”
早见收儿,吉石犀牛汗如喘,又口有余青。食邻麦者, 殆是乎?
”
众皆信然,
谓石犀岁久成怪。于是艺麦家持石往断犀足不复疑邻牛云。嗟夫 ,邻牛食麦,石犀受击。
石犀之形,以一击坏,而名亦以众口神。凡事何可不揆诸理?
【注】
①
延溪:地名,在湖南桃源东。
②
艺:种植。
(选自《雪涛小说》)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
及其家穿井
________
②
闻之于宋君
________
③
乃故言曰
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食邻麦者,殆是乎?
(
3
)用
“/”
给文中画线 的句子断句。(限断
2
处)
(
4
)【甲 】、【乙】两文讲述了一个类似的道理,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
(
1
)等到;使
……
听到;故意
(
2
)吃邻居家麦子的(东西),大概就是它吧?
(
3< br>)于是艺麦家持石往
/
断犀足
/
不复疑邻牛云。
(
4
)两文都讲述了只道听途说,不加求证,就信以为真的事。【甲】文中,丁氏的
“< br>吾穿
井得一人
”
经国人传言后,发生了变化,到宋君那里则变成了丁氏穿井挖到 了一个人,仅仅
是他人的传言,没有亲耳听到,没有思考,就信以为真。【乙】文牛主惧其讼,嫁祸于石
犀牛,
“
众皆信然
”
,艺麦家信以为真,断犀足,不疑邻牛。艺麦家 轻信牛主之言,不作分
析,不加考证,结果出现误断。
【解析】【分析】
⑴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
累 ,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
句意: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及:到、等到;
②
句意: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闻:
使
……
听到
;
③
句意:于是故意说道。故:故意。
⑵
本题考查的是重 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
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 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句中重点词语
有:食:吃,殆;大概;句意为:吃邻居家麦子的( 东西),大概就是它吧?
⑶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 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
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 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
是:于是种麦子的这家人把犀牛的腿打断了,不再怀疑邻居家的牛。故停顿应为 :
于是艺
麦家持石往
/
断犀足
/
不复疑邻牛云。
⑷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找出共同点,分析其类似的道理。
两文都 讲述了只道听途说,不加
求证,就信以为真的事。【甲】文中,丁氏的
“
吾穿井得一人
”
经国人传言后,发生了变
化,到宋君那里则变成了丁氏穿井挖到了一个人,仅仅是他 人的传言,没有亲耳听到,没
有思考,就信以为真。【乙】文牛主惧其讼,嫁祸于石犀牛,
“< br>众皆信然
”
,艺麦家信以为
真,断犀足,不疑邻牛。艺麦家轻信牛主之言,不作 分析,不加考证,结果出现误断。
故答案为:
⑴
等到;使
……
听到;故意;
⑵
吃邻居家麦子的(东西),大概就是它吧?
⑶
于是艺麦家持石往
/
断犀足
/
不复疑邻牛云
;
⑷
两文都讲述了只道听途说,不加求证,就信以为 真的事。【甲】文中,丁氏的
“
吾穿井
得一人
”
经国人传言后,发生 了变化,到宋君那里则变成了丁氏穿井挖到了一个人,仅仅是
他人的传言,没有亲耳听到,没有思考,就 信以为真。【乙】文牛主惧其讼,嫁祸于石犀
牛,
“
众皆信然
”
,艺 麦家信以为真,断犀足,不疑邻牛。艺麦家轻信牛主之言,不作分
析,不加考证,结果出现误断。
【点评】
⑴
)本题考查理解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本类题目时,应 先理解词语所在句
子的含义。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推断词语的意思。词语所在的句子的理解。
⑵
本题考查的是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 整体
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
式 ,运用
“
留
”“
删
”“
调
”“
换
”“
补
”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
译过来的 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 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
代词、虚词、固定短语、句式,修辞等作为突破口, 寻找断句之处。还要读懂文句的意
思,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断完要通读一遍,看是否有不合情理之处。
⑷
本题考查短文所蕴含的道理,答题时应注意,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 段意的基础上,
梳理大局之间的联系,依据体感要求来概括重点作答。
6
.
文言文阅读
(甲)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因往晓之,曰
:“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
行止,奈何忧崩坠 乎
?”
其人曰
:“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
晓之者曰
:“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其人曰
:“
奈地坏何
?”
晓之者曰
:“
地,积块耳
,
充塞四虛
,
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
坏
?
”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 大喜。
《列子
·
天瑞》
(乙)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
:“
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
对曰
:“
弗知也。
”
关尹子
曰
:“
未可。
”
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
:“
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列子曰
:“
知之
矣。
”
关尹子曰
:“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
《列子
·
说符》
(
1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
非独射也为国
/
与身亦皆如之
B.
非独射也
/
为国与身
/
亦皆如之
C.
非独射也
/
为国与身亦皆
/
如之
(
2
)下面句子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
若屈伸呼吸
②
求问若此,不若无问也
B.①
终日在地上行止
②
身以半入,止露尻尾
C.①
因往晓之
②
未若柳絮因风起
D.①
退而习之
②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3
)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杞人担心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安身,所以寝食难安。
B.
经过
“
忧人者
”
劝解后,杞人忧虑全消,很开心;那个
“
忧人者
”
也很开心。
C.
列子学射箭,已经能射中(靶心)了,于是去请关尹子出来。他一共去了两次。
D.
关尹子两次都问列子
:“
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
?”< br>
(
4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链接材料)
《列子》一书基本上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寓言是用比喻性的 故事寄寓意味深长
的道理的文学作品,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寓意就是寓言中寄寓的道理。寓言的寓意 往
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有些寓言往往在故事末尾通过作者或借助故事中某个人物的
议论 来点明寓意。
①
阅读下面片段,补全对话。
老师
:寓言的寓意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甲文)写的是
“
忧天者
”
和
“
忧人者
”
的对
话。同学们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理 解
“
杞人忧天
”
的寓意。
小王
:
我从< br>“
忧天者
”
的角度理解,
“
杞人忧天
”
这个 故事讽刺了那些因对事物认识不足、害怕
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
小李
:
我有自己的看法。这个故事中的
“
忧天者
”
还是有积极意 义的,
________
。
小赵
:
我从
“
忧人者
”
的角度理解,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是代表了当时的认识
水平 ,最后两人都
“
舍然
”
大喜,从现在的眼光去看,也是盲目的。
< br>小孙
:
我认为,从
“
忧人者
”
对人的态度看,还是值 得肯定的,
________
。
②
请为(乙文)选择一个合适的结尾。(
)
A.
故曰
:
至言去言,至为无为;齐智之所知,则浅矣。
B.
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答案】
(
1
)
B
(
2
)
D
(
3
)
C
(
4
)
①
虽 然
“
忧天者
”
对自然规律认识不足,但是他因为自己认识不足,有强烈的忧患 意
识,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一个人的忧患意识会激励他去探求未知的世界;虽然寓言中
那位 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
心他人的精神、耐心 诱导的做法,主动帮人解决疑难的态度,还是值得称赞的
②B
【解析】
【分析】(
1
)根据句意: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应是这
样 。故停顿划分为:
B.
非独射也
/
为国与身
/
亦皆如之。
(
2
)
A.
你
/
像。
B.
停止
/< br>只。
C.
因而
/
凭借。
D.
都是
“
温习
”
。故选
D
。
(
3
)< br>C.“
于是去请关尹子出来
”
错误,应是:列子学射箭,射中了(靶心),于是 (列子)
向关尹子请教(射箭)。故选
C
。
(
4
)
①
从积极方面看待杞人忧天的话,则是一种积极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勤于探究的
良好表现。在人类还没有完全认识自然界之前,一个人提出任何疑问,其勤学好问、勇于
探索的 精神本身无所谓错误。文中的劝导者,开导杞人的热心人,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
是不科学的,只是代表 了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方法,
还是值得肯定的。
②
第一句的意思是所以说:
“
最好的语言是没有语言,最高的作为是没
有作为,同别人比 试智慧的想法,那是很浅陋的。
”
是列子《好沤鸟者》一文的结尾。第二
句的意思是所 以圣人不关心结果,而注重清楚的了解整个过程。是《列子学射》的结尾。
故选
B
。< br>
故答案为:
⑴
B
;
⑵
D
;⑶
C
;
⑷
①
虽然
“
忧天 者
”
对自然规律认识不足,但是他因为自己认识不足,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这一点还是 值得肯定的。一个人的忧患意识会激励他去探求未知的世界
2
、虽然寓言中那
位热心人 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
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 做法,主动帮人解决疑难的态度,还是值得称赞的;
②B
【点评】
⑴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句意,根据句意
进行断句。
⑵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 理
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
进行 积累。
⑶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 章,理解文章的内容,
对选项进行逐项的辨析,判断正误。
⑷
本 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考生读懂文章内容,理解句意,结合重点语句进
行分析理解。
【参考译文】
甲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
,
自己无处存身
,
便整天睡不好觉
,
吃不下饭
.
另外 又有
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
,
就去开导他
,
说:
“
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
,
没有哪个地方
没有空气的
.
你一 举一动
,
一呼一吸
,
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
,
怎么还担心天回 塌下来呢
?”
那个人说:
“
天果真是气体
,
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
开导他的人说:“
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
,
即使掉下来
,
也不会伤害什 么。
”
那个人又说:
“
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
开导他的人说:
“
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
,
填满了四处
,
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
你站
立行走
,
整天都在地上活动,
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 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
,
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
,
很高兴。
乙文,列子学射箭,射中了(靶心),于是(列子)向关尹子请教(射箭)。关尹子< br>问:
“
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
”
列子回答说:
“< br>不知道。
”
关尹子说:
“
还不可以。
”
(列子)回去 后再去练习,三年之后,又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问:
“
你知道你射中(靶
心)的原因 吗?
”
列子说:
“
知道了!
”
关尹子说:
“
可以了,(你)要牢记这个道理,不要
轻易地丢弃。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应 是这样。
”
7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
尊君在不?
”< br>答曰:
“
待君久不至,已去。
”
友人便怒曰:
“
非人 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
”
元方曰:
“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
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1
)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
元方时年七岁
________
②
尊君在不
________
③
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
(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3
)下列对文意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期行
”
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 起因。
B.“
怒
”
与
“
惭
”
写 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
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C.
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陈太丘和友人之间的 活
动。
D.
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
“
期日中
”
而
“
日中不至
”
是
“
无信
”
,< br>“
对子骂父
”
是
“
无礼
”
,可见他
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答案】
(
1
)当时;通
“
否
”
;回头看
(
2
)和人约定同行,却丢下我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