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答案及答案
别妄想泡我
933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00:5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黄金蛋炒饭-斗牛影评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文言文答案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练习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因往晓之,曰:
“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
行止
,
奈何忧崩坠乎?
”
其人曰:
“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
晓之者曰:
“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其人曰:
“
奈地坏何?
”
晓之者曰:
“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
奈何
忧其坏?
”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
因往晓之
________
②
终日在天中行止
________
③
奈何忧其坏
________
④
其人舍然大喜
________
(
2
)与“
杞人忧天
”
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________
,意思相反的 成语是
________
。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②
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
4
)这则寓言嘲讽了 什么样的人?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
“
杞人忧天
”
,你会做怎样的评
价?
【答案】
(
1
)告知,开导;行 动,活动;为何,为什么;同
“
释
”
,解除、消除
(
2
)庸人自扰;高枕无忧(乐天安命)
(
3
)
①
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②
你踩踏着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
(
4
)嘲讽了一些为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而担心的人。
评价:一些事情虽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还是有可能发生的。我们要在灾难发生之前,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解析】
【分析】(
1
)
①
句意为:就去开导他;晓:告知,开导。
②
句意为: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行止:行动,活动;
③
句意为: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奈何:为何,为什么;
④句意为: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兴。舍:同
“
释
”
,解除、消除。
(
2
)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本文具有讽刺意义。可以寻找词 典的解释。庸人自扰,
其
意思是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从这则寓言中得出意思相近
的成语是
“
庸人自扰
”
。
意思相反的成语高枕无忧(乐天安命)。
(
3
)
①
句中重点词有:
坠:掉;句意为:即使坠落了,也不会有所伤害。
②
句中重点词 有:舍:通
“
释
”
,释然。句意为:那个人释然后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释然
了很高兴。
(
4
)
“
杞人忧天
”
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从积极意义上
看,要有忧患意识, 防患于未然,对我们来说也很有必要。如
20
世纪下半期,灾难深重的
中华民族终于迎 来了科学的春天,为了不辜负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早日实现现代化,
也为了拯救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 机,作为
21
世纪的青少年该忧天忧地了。
故答案为:
⑴
告知,开导;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同
“
释
”
,解除、消除 ;
⑵
庸人自扰;高枕无忧(乐天安命);
⑶
①
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②
你踩踏着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
⑷
嘲讽了一些为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而担心的人;
评价:一些事情虽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还是有可能发生的。我们要在灾难发生之前,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点评】
⑴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 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
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⑵
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答题时注意成语的积累和理解;
< br>⑶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
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
顺;
⑷
本题考查对问题的评价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结合题意来分析即可。
2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
子曰: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乙】
孔子观于周庙,有敧
①
器焉。孔子问 于守庙者曰:
“
此谓何器也?
”
对曰:
“
此盖为宥座
②
之器。
”
孔子曰:
“
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
③
则正,有之乎?
”
对曰:
“
然。
”
孔子使
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
“
呜呼!恶
④
有 满而不覆者
哉!
”
(《韩诗外传》)
【注】
①
敧(
qī
):倾斜。
②
宥(
yóu
)座:座位右边 。
“
宥
”
通
“
右
”
。
③
中:这里指装水
到一半。
④
恶(
wū
):哪里,怎么。
(
1
)给下面两个句子划分停顿。
①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
(
2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①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________
②
择其善者而从之者
________
③
孔子观于周庙
________
④
虚则敧
________
(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汉语。
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②
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
4
)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谈的都是学习
________
方面 的问题。【乙】文中孔子
“
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
的感叹给了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
。
【答案】
(
1
)
①
好之者
/
不如乐之者
②
孔子
/
使子路取水试之
(
2
)以
……
为乐;优点;参观;空
(
3
)
①
几个人一起走,一定有可以成为我老师的人。
②
怎么会有满而 不颠覆的呢?
(
4
)态度;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狂妄自大,骄傲自满
< br>【解析】
【分析】(
1
)本题划分技巧:
①
句子成分划分:主 谓宾定状补;
②
关联词划
分;
③
介词划分:而、以、于等。
①
好之者(主语)
/
不如乐之者(谓语)。
②
孔子(主
语)
/
使子路取水试之。
(
2
)
①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乐,词类活用,意动用
法,以
……< br>为乐。
②
择其善者而从之者: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
“
善
”
是一词多义:善
良,好,擅长。
“
者
”
:用在形容词、 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
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善者:优点。
③
孔子观于周庙:孔子参观周庙。
“
观
”
是一词多
义:景观景 色,观看参观。
④
虚则敧:空了就会斜着。
“
虚
”
是一词多 义:空的,不真实
的,不自满,衰弱等。
(
3
)本题翻 译赋分点:
①
行,走。师,老师。
②
恶,怎么。覆,颠覆。
(
4
)
①
内容概括,三则材料主题:第一则材料从知之者 、好之者、乐之者三个比较中谈
要以学习为乐,乐学态度,。第二则材料从以身边人为师,以身边人为鉴 角度谈要向身边
人学习,随时学态度,。第三则材料则以比喻的方法,从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角度谈
要谦虚,虚心学态度。三则态度都谈学习态度。
②
启示类习题一般答题语言:告诉我们 某
个道理,告诉我们要如何,告诉我们不要如何。恶有满而不覆者哉:怎么会有满而不颠覆
的呢 ?这里采用比喻手法,
“
满
”
指狂妄自大,
“
覆
”
指失败。启示:告诉我们狂妄自大会导
致失败,所以要谦虚,不要自大骄傲自满。
故答案为:
⑴
①
好之者
/
不如乐之者
②
孔子
/
使子路取水试之
⑵
①
以
……
为乐
;
②
优点
;
③
参观
;
④
空
⑶
①
几个人一起走,一定有可以成为我老师的人。
②
怎么会有满而不颠覆的呢?
⑷
态度;
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狂妄自大,骄傲自满
【 点评】
⑴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
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
言文固定格式、 习惯句式等断句。
⑵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 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
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⑶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 整体
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
到 词达句顺。
⑷
本题考查文章的阅读启示,
这类试题要 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联系文章的中心作答。要
做到观点鲜明、内容具体、条理清晰、头头是道、自圆其 说。
【附参考译文】
【甲】孔子 说:
“
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
人。
”
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去改正它。
【 乙】孔子参观周庙,看到倾斜的器皿。孔子问守庙的人说:
“
这是什么东西呢?
”守庙
的人回答说:
“
这是座位右边的器皿。
”
孔子说:
“
我听说右座之器盛满水就会倾覆,空了就
会斜着,水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是这样的吗?”
守庙人回答说:
“
是这样的。
”
孔子让子路
取水来试 ,果然水满便倾覆,装到一半时就垂直而立,空了就会斜着。孔子长叹道:
“
哎
呀,哪 里会有满而不倾覆的呢!
”
子路问:
“
请问持满有方法吗?
”“持满的方法,压抑然后
使之减损。
”
3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溥幼嗜学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
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
“
七录
”
。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
选自《明史
·
张溥传》
(
1
)“
日沃汤数次
”
中
“
汤
”
字的意思是
________
(
2
)
文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
3
)张溥的博学源自于他自身七录其书的刻苦钻研,由此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答案】
(
1
)热水
(
2
)张溥靠抄书学有所成,名高一时。
(
3
) 围绕
“
学习要勤奋刻苦,方能成功
”
来答即可。
< br>【解析】
【分析】(
1
)
“
汤
”
是古今异义 词,古义是
“
热水
”
,今义是食物煮熟后的汁水。
(
2
)解答此题要先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内容,然后用什么人
+
做什么事
+
结果概括即可。
张溥靠抄书学有所成,名高一时的故事。
(
3
)张溥的博学源自于他自身七录其书的刻苦钻研。我们可以思考出这样一个道理:我< br>们获得
一样学问,必须要付出相应的努力。学习成果需要我们用勤奋去换取,哪怕写到
指掌生茧
也要继续学下去。只要学习勤奋,终有所成就。记住学无止境
!
故答案为:
⑴
热水
⑵
张溥靠抄书学有所成,名高一时。
⑶
围绕
“
学习要勤奋刻苦,方能成功
”
来答即可。
【点评】
⑴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 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 语进行积累。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⑵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正确概括。
⑶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观点的阐述,要围绕文章 的主
题进行。
【参考译文】
张溥从小就热爱学 习,他所读过的书一定亲手抄写,抄一遍再朗读一遍,读过之后就把
它烧掉,再抄,这样持续了六七遍才 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
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浸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 间题名为
七录
。张溥写诗作文思路
敏捷,各方人士问他索取诗文,他 不打草稿,当着客人的面挥笔就写,一会儿就写好了,
因为这个原因他在当时很有名气。
4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
白雪纷纷何所< br>似?
”
兄子胡儿曰:
“
撒盐空中差可拟。
”
兄女曰: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
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 也。
(乙)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
“
若令 月中无物
①
,当极明邪?
”
徐曰
:“
不
然。譬如人 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
①
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
1
)为句中加下划线字选择最合适的义项。
原文
尝月下戏
义项
正确选项
A.
曾经
B.
经历
C.
品尝,辨别滋味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若令月中无物
A.
好像
B.
你
C.
如果
不然
③________
A.…
的样子
B.
这样
C.
然而,可是
< br>(
2
)选出与
“
人语之曰
”
中的
“
之
”
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
学而时习之
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
曲肱而枕之
D.
日月之
行
(
3
)翻译文中划线句。
①
公欣然曰:
“
白雪纷纷何所似?
”
②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
4
)言语,指会说 话,善于言谈应对。甲文和乙文均选自《世说新语》中的《言语》篇,
请结合选文,说说谢道韫和徐孺子 的回答有何共同的
“
妙处
”
?
【答案】
(
1
)
A
;
C
;
B
(
2
)
D
(
3
)
①
太 傅高兴地说:
“
白雪纷纷扬扬的样子像什么?
”
②
比如人的的眼睛中有瞳仁,如果没有它,(眼睛)一定不会明亮。
(4
)作答时都运用修辞,形象生动。谢道韫运用比喻,将
“
雪
”
比作
“
柳絮
”
,既表现出雪的
轻盈,又有美的意境,形、神、韵兼备 ;徐孺子面对别人的提问,不是直接回答,而是运
用类比,从月亮联想到眼睛,将月中物比作眼睛中的瞳 仁,生动形象,从而使提问者明
白。
【解析】
【分析】(< br>1
)
“
尝月下戏
”
意思是
“
曾有一次在月亮 地里玩耍
”
,所以
“
尝
”
解释为
“
曾经
”
;
“
若令月中无物
”
意思是:如果月亮里什么也没 有,由此
“
若
”
应解释为
“
如果
”
;“
然
”
是
“
这样
”
。
< br>(
2
)
“
人语之曰
”
中的
“
之”
是代词,指徐孺子。
A.
代词,指前面学习的东西。
B.
代 词,它,
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C.
代词,指代手臂。
D.
结构助词, 的。
D
项用法不同。
(
3
)本题注意: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
(
4
)结合言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①
谢道韫:谢道韫的
“
善言
”
体现在
她用柳絮喻雪,使用比喻的修辞,既贴切又有意蕴, 写出了雪的轻盈、美感和诗意,足见
她的才气。
②
徐孺子:徐孺子的
“
善言
”
体现在他并没有直接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而是通过
把人的眼睛和月亮做类比来 告诉提问者他的答案,机敏有趣。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
⑴
A
;
C
;
B
;
⑵
D
;
⑶
①
太傅高兴地说:
“
白雪纷纷扬扬的样子像什么?;
②< br>比如人的的眼睛中有瞳仁,如果
没有它,(眼睛)一定不会明亮;
⑷
作答时都运用修辞,形象生动。谢道韫运用比喻,将
“
雪
”
比作< br>“
柳絮
”
,既表现出雪的轻
盈,又有美的意境,形、神、韵兼备;徐孺 子面对别人的提问,不是直接回答,而是运用
类比,从月亮联想到眼睛,将月中物比作眼睛中的瞳仁,生 动形象,从而使提问者明白。
【点评】
⑴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 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
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 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
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 所给比较选项的语
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⑵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答题关键是熟记常见
的一些虚词的用 法;
⑶
本题的是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 读懂句子的整体意
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 式
用
“
留
”“
删
”“
调
”“
换< br>”
“
补
”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 译过来
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⑷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结合言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徐家有个孩子,年方九岁,曾有 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有人对他说:
“
若是月亮里什么也
没有,他是不是应该更加明亮 呀?
”
这个姓徐的孩子说:
“
不对。比方说人眼中都有瞳仁,
没有瞳 仁就看不见光明了。
5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
尊君在不?
”
答 曰:
“
待君久不至,已去。
”
友人便怒曰:
“
非人哉!与人 期行,
相委而去。
”
元方曰:
“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 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
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仲由宇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子路性鄙
①
,
好勇力,志伉直
②
,
冠雄鸡,佩猳
豚
③
,
陵暴
④
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
,
子路后儒服委质
⑤
,
因门人请为弟子。
(选自《史记。伸尼弟子列传》)
【注】
①
鄙:粗朴。
②
伉直:刚强直爽。
③
猳(
jiā
,加)豚:猪。猳,公猪。豚,小< br>猪。指以猳豚皮装饰的剑。
④
陵暴:欺凌,施暴。
⑤
质:质,通
“
贽
”
,礼物。
【丙】
王 子敬
①
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
②
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值顾方集宾 友酣燕
而王游历既毕指麾
③
好恶傍若无人。顾勃然不堪曰:
“
傲主人 ,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
也。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伧耳
④
!
”
便驱 其左右出门。王独在與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
至。然后令送箸
⑤
门外,怡然不屑。
(选自《世说新语》)
【注】
①
王子敬:王献之,官员 。
②
顾辟疆:人名。
③
指麾:指点评论。磨,通
“
挥
”
。
④
伧:粗野,鄙陋。
⑤
箸:这里相当于
“
之 于
”
。
(
1
)学习文言文要注意一词多义。请写出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顾:
①
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
②
回转顾望
________
(
2
)学习文言文 要注意词类活用的情况,如:饭疏食,
“
饭
”
活用做
“
吃< br>”
的意思。下列两句
中的划线词都有词类活用情况,请写出意思。
①
冠雄鸡
________
②
子路后儒服委质
________
(
3
)下面的词语曾在课内出现,请结合你学过的知识加以解释。
①
好勇力
________
②
顾勃然不堪曰
________
(
4
)用“/”
给文章划线的句子断句(断
3
处)
值
顾
方
集
宾
友
酣
燕
而
王
游
历
既
毕
指
麾
好
恶
傍
若
无
人。
(
5
)阅读上面三篇文章,根据你的理 解,结合画线句用现代汉语补全下面内容。
①
【甲】文:友人极为生气地说:
“________”
。
陈元方说:
“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了您还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着孩子骂他< br>的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
②
【乙】文:孔子遭到子路的欺凌,他
________
。
③
【丙】文:顾辟疆愤怒地说:
“________
。失去了这两方面,这种人是不 值得一提的伧
父罢了!
”
(
6
)上述三篇文章中的人物面 对别人的无礼行为,表现各有不同。请结合示例对孔子和顾
辟疆的表现进行点评。
示例:陈太丘之友人没有按约定时间到来还骂陈太丘,此时元方为了维护父亲的尊严,据
理力争 ,指出父亲友人不仅无礼而且无信,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可见元方是一个聪明
机智的孩子。另外,当 陈太丘之友人知错拉他的手表示歉意时,元方入门不顾,可见他是
率真、有个性的孩子。
(
7
)《论语》中说:
“
不学礼,无以立
”
。就是说不 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古
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尤其重视礼仪。根据
“
敬称
”
和
“
谦称
”
的知识选词填空。
A
.尊君
B
.家父
C
.小女
D
.令爱
E
.令郎
①
我们家家教很严,
________
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②________
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感谢您。
③________
不愧是绘画世家的子弟,他画的马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答案】
(
1
)回头看;看
(
2
)戴帽子;穿儒服
(
3
)喜欢;忍受
(
4
)值
顾
方
集
宾
友
酣
燕
/
而
王
游
历
既
毕
/
指
麾
好
恶
/
傍
若
无
人。
(
5
)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 走了;设施礼教,逐渐诱导子
路;对主人傲慢,这是失礼;靠地位高贵来傲视别人,这是无理
(
6
)孔子:子路出身微贱,生性粗野,好逞勇斗狠,为人刚强爽直,经常头戴鸡冠式 的帽
子,身佩用野猪皮装饰的剑,曾想
“
陵暴
”
孔子,孔子通过礼仪 慢慢诱导他,使他改邪归
正,改穿儒服,拜孔子为师。可见孔子做到了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顾辟疆:顾辟疆面对王献之无视别人、恣意评价别人好坏的傲慢的态度,他大发雷霆,最后把王献之赶出去。可见顾辟疆不会因为王献之身份地位高就容忍他的无礼行为,是一个
有原则的人 。
(
7
)
B
;
C
;
E
【解析】
【分析】(
1
)
“
顾
”
在古文当中的主要意思有以下几种,学生需要结合语境具体
分析字词的意思。
①< br>回头;回头看。《荆轲刺秦王》:
“
荆轲顾笑武阳。
”②
视;看。《行
路难》:
“
拔剑四顾心茫然。
”③
看望;拜访。《出师表》: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
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④
顾念;关心。《诗 经
·
硕鼠》:
“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⑤
回
还; 返回。《屈原列传》:
“
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
”⑥
只是;不过。《荆轲 刺秦
王》:
“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⑦
但;却; 反而。《为学》:
“
人之立
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
2
)
“
冠
”
本意是
“
帽子
”
,在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
“
戴帽子
”
;“
儒服
”
本意是
“
儒者的
服饰
”
,在 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
“
穿儒服
”
。
(
3
)
“
好
”
多音字,读
hǎ o
时作形容词泛指一切美好的事物,或同意、应允;读
hào
时作
动词,表示 喜欢的意思。在这里
“
好
”
用作动词,解释为
“
喜欢
”
。
“
堪
”
一般用作动词,主要有
两种意思:
①
能够承受,经受得起;
②
可以,能够。在这里
“
堪
”
解释为
“
能够承受
”
,即为
“
忍受
”
。
(
4
)这句话翻译为
“
碰上顾辟疆正和宾客朋 友设宴畅饮,可是王子敬游遍了整个花园后,
只在那里指点评论优劣,旁若无人
”
。所 以断句为:值顾方集宾友酣燕
/
而王游历既毕
/
指麾
好恶
/
傍若无人。
(
5
)
①“
非人哉!与人 期行,相委而去
”
句中
“
委
”
意思是
“
舍 弃
”②“
设礼稍诱子路
”
句中
“
设
”
意思 是
“
使用,运用
”
,
“
诱
”
意思是
“
诱导
”
。
③“
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
句中
“
傲
”
意思是
“
对
……
傲慢
”
,
“
以
”
意思是
“
用
”
。据此翻译作答即可。
(
6
)【甲】文中
“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
“
元方入门不顾
”
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聪明机智、率真、有个性的孩子的形象;【乙】文中
“
孔子
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
”
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能够因材施教 、循循善诱的老师的形
象;【丙】文中
“
顾勃然不堪曰:
‘
傲主人, 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
齿之伧耳
’
便驱其左右出门
”< br>可以看出顾辟疆是一个不趋炎附势的形象。
(
7
)
①
此处的意思应该是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应该是
“
家父
”
故选< br>B
。
②
此处是对别人
谦称自己的女儿,应该是小女。故选
C< br>。
③
此处应该是尊称对方的儿子,所以应该是
“
令
郎
”
。故选
E
。
故答案为:
⑴
回头看;看
⑵
戴帽子;穿儒服
⑶
喜欢;忍受
⑷
值
顾
方
集
宾
友
酣
燕
/
而
王
游
历
既
毕
/
指
麾
好
恶
/
傍
若
无
人。
⑸
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设施礼教,逐渐诱导子路
3< br>、对主人傲慢,这是失礼;靠地位高贵来傲视别人,这是无理
⑹
孔 子:子路出身微贱,生性粗野,好逞勇斗狠,为人刚强爽直,经常头戴鸡冠式的帽
子,身佩用野猪皮装饰 的剑,曾想
“
陵暴
”
孔子,孔子通过礼仪慢慢诱导他,使他改邪归
正 ,改穿儒服,拜孔子为师。可见孔子做到了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顾辟疆:顾辟疆 面对王献之无视别人、恣意评价别人好坏的傲慢的态度,他大发雷霆,最
后把王献之赶出去。可见顾辟疆 不会因为王献之身份地位高就容忍他的无礼行为,是一个
有原则的人
⑺
B
;
C
;
E
【点评】
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 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
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
进行积累,比如 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等。
⑶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 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平时的积累,结合句子进行分析理
解。
⑷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进行断句。
⑸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
的内容和
作者的思想情感,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⑹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
⑺
本题考查考生读敬词和谦词的理解和运用,在平时考生要掌握基本的谦敬词,并且 要学
会运用。
【附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跟 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已过,(友人)没到,太
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 友人)才来。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友人问
元方:
“
你爸爸在家吗?
”
元方答道:
“
等您很久没来,他已经走了。
”
朋友便生气了:< br>“
不是
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
元方 说:
“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
走,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 是没有礼貌。
”
友人感到惭愧,
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不回头看。
【乙】仲由,字子路,是卞邑人。比孔子小九岁。子路性情质朴,喜欢逞勇斗力 ,志气
刚强,性格直爽,头戴雄鸡式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曾经冒犯欺凌过孔子。
孔子设施礼教,逐渐诱导子路,后来,子路改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学生
的引荐,请求作 孔子的学生。
【丙】王子敬从会稽郡经过吴郡,听说顾辟疆有个名园,原先 并不认识这个名园的主
人,还是径直到人家府上去。碰上顾辟疆正和宾客朋友设宴畅饮,可是王子敬游遍 了整个
花园后,只在那里指点评论优劣,旁若无人。顾辟疆气得脸色都变了,忍受不住,说道:
“
对主人傲慢,这是失礼;靠地位高贵来傲视别人,这是无理。失去了这两方面,这种人是
不值 得一提的伧父罢了!
”
就把他的随从赶出门去。王子敬独自坐在轿子里,左顾右盼,随
从很久也不来。然后顾辟疆叫人把他送到门外,对他泰然自若,置之不理。
6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割席断交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
书,有乘轩冕(
miǎn
)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
也。
【注释】
①
管宁:字幼安,汉 末魏人,不仕而终。华歆:字子鱼,东帝时任尚书令,入魏
后官至司徒,依附曹操父子。
(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________
②
宁读书如故
________
(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非吾友也。
(
3
)文中管宁、华歆对片金和轩冕过门这两件小事 的不同反映,导致管宁和华歆断交,给
你怎样的启示?
【答案】
(
1
)一同或一起,共同;从前或原来
(
2
)你不是我的朋友了(意思对即可)
(
3
) 启示:志不同道不合,便难以成友。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
目标上,一起追求、 一起进步。如果没有内在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亲热,这样的朋
友是无法真正沟通和理解的,也就失 去了做朋友的意义了(意思对即可)
【解析】
【分析】(
1
)此题比较容易,没有古今异义词,如
“
共
”
:一同或一起。
“
故
”
:从
前或原来。现代汉语都有其义项。
(
2
)此题中注意
“
子
”
是
“
你
”
之意。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
“
子非吾友也
”
判断句
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
3
)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
什么主要观 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一个
论点后进行论述。如可从志 不同道不合难以为友的角度作答。
故答案为:
⑴
一同或一起,共同;从前或原来
⑵
你不是我的朋友了(意思对即可)
⑶
启示:志不同道 不合,便难以成友。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
标上,一起追求、一起进步。如果 没有内在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亲热,这样的朋友
是无法真正沟通和理解的,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 义了(意思对即可)
【点评】
⑴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 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 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 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 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⑶
本题考查 考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受到的启示。解答此题要在深入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
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 读感受。解答时根据所选的句子的意思来谈启示,注意观点正
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管宁和华歆一同在园中锄菜。看见地上有一片黄金, 管宁把这片黄金看的同砖瓦石块一
样毫不介意,照旧挥动锄头锄地;华歆却拾起黄金握在手里看了看然后 才把它丢掉。又有
一次他们俩同在一起读书,听到一个贵官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 出
去观看。管宁和他绝交说:
“
你不是我的朋友啊。
”
7
.
阅读下面选文
,
完成后面小题
[
甲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含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
客问无方
:“
尊君在不
?”
答曰
:“
待君久不 至,
已去。
友人便怒目
:“
非人战
!
与人期行,相委而
去。
”
元方曰
:“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 是无信
;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
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南朝
宋
·
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
[
乙
]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 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
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
:“
子非吾友也。
”
(选自南朝
宋
·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
注释
]①< br>管宁、华歆
:
汉末魏初时名士。
②
捉
:
检,拾。③
尝
:
曾经,
④
轩冤
:
古时大夫以上
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后借指官位爵禄。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词。
①
尊君在不
________
②
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
③
华捉而掷去之
________
④
宁读书如故
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
宁割席分坐,曰
:“
子非吾友也。
”
(
3
)结合
[
甲
][
乙
]
两文,说说我们应当树立 怎样的交友之道
?
【答案】
(
1
)同
“
否
”
;回头看;代词,代指金子;原来从前。
(
2
)
①
陈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
②
管宁把席
子开,与华散分席而坐,说
:“
你(已经)不是我的友了。
”
(
3
)
①
以礼相待
②
志同道合③
诚信交友(或真诚交友)。
【解析】
【分析】(1
)
“
不
”
:通假字词,同
“
否
”< br>。
“
顾
”
:古今异词,回头看。
(2
)句中的
“
舍:放弃。去:离开。乃:才。子:指你。
”
几个 词是赋分点。
(
3
)《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 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
人要方正。《管宁割席》,出自《世说新语
·
德 行》,本篇通过管宁、华歆二人在锄菜见
金、见轩冕过门时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可知交 友要志同道合,要诚实待
人等。
故答案为:
⑴
同
“
否
”
;回头看;代词,代指金子;原来从前;
⑵< br>①
陈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
②
管宁把 席子
开,与华散分席而坐,说
:“
你(已经)不是我的友了。
”
;< br>
⑶
①
以礼相待
②
志同道合
③
诚 信交友(或真诚交友)。
【点评】
⑴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
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 ,如
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
求 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
与优美;
⑶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 ,准
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 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
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 br>“
你的父亲在吗?
”
(元方)回答道:
“
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 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
“
真
不是君子啊!和 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
元方说:
“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 br>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
朋友惭愧 ,
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乙)文管宁和华 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掉锄,就像看到瓦
石一样。华歡却捡起来,(但是着见 管宁的神色不对劲)又扔了金于离开。两个人还曾坐
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像往常 一样读书,华歆却扔下书,出去观
望。管宁就把席于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 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
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
非淡泊无以明志(
________
)
②
非学无以广才(
________
)
③
意与日去(
________
)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言文,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
B.
作者开篇即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并指出修身养德的具体途径。
C.
文中点出了成才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即立志,学习和惜时。
D.
“
俭
”
是本文的核心词语,
“
淡泊
”“
宁静
”是它的正面表现。
【答案】
(
1
)明确,鉴定;增长;意志
(
2
)
①
君子的品行,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②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
3
)
D
【解析】
【分析】(
1
)本题注意
“
广
”
,是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
(
2
)本题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
“
夫
”< br>,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
在的意义;
“
修身
”,个人的品德修养;
“
淫
”
,过度;
“
冶性
”
,陶冶性情。
(
3
)
D.“
静
”
是本文的核心词语,是修身养德的基础,
“
淡泊
”“
宁静
”
是它的正面表现,
“
淫
慢
”“
险躁
”
则是其反面表现。
故答案为:(
1
)明确,鉴定;增长;意志;
(
2
)
①
君子的品行,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②
放纵懒散就
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
3
)
D
。
【点评】(
1< br>)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
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 子的意思来判断;
(
2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
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 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
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 求语言表
达流畅与优美;
(
3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 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
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 作答。
【参考译文】
君子的操守,(应该) 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
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 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
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 成功。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
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 去,于是渐渐
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