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材分析报告教案

巡山小妖精
582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01:1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梭子蟹蒸多久-十句话

2021年1月19日发(作者:汪祖美)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金清小学

梁海鸿


一、教材说明

1
、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我们原来的老教材大致相通,可以先来看一下内容安排:






小节标题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主要内容


小数的意义(例
1


小数的读写(例
2
、例
3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
小数的性质(例
1
、例
2
、例
3






生活中的小数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小数的大小比较(例
4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例
5
、例
6
、例
7


生活中的小数

单名数、复名数的互化(例
1
、例
2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例
1


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

“亿”作单位的数(例
2


上面这些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
上教学的,是学生系 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
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 运算打好基础。

2
、教材的编写特点


1
)注意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本单元一些内容与前面的 知识有一定的联系,教材在编排这些内容时,注意
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如小数的读、写,学生在 三年级下学期初步认识小
数时已学习过,这里只是小数的数位增加了,读、写方法没有变。因此,教材先

出示一些小数,如:
53
页;例
2
、例
3
,让学生试着读、写,在读、写过程中进
一步明确小数读、写的方法。




1 / 20



2
)重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要涉及十进分数, 由于学生没有系统学习分数的知识,理
解分数的十进关系有困难,为此教材除了在正式教学小数的意义时 ,借助计量单
位的十进关系(如,长度单位)来帮助学生理解外,在练习中还安排了很多根据
十 进制计量单位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的练习。如教科书第
55
页第
4
题“用手势
比划下面的长度”,


57
页第
10
题。




2 / 20

3
)、加强实践与生活的应用

小数在实 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一点,教材单设一小
节“生活中的小数”将生活中的小数、 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化合并在一起进行教
学。其中,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化还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编排 ,使学生体会到
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化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4


改变了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扩大
……

”“
缩小
……


的说法。




扩大
……



缩小
……


在小学数学阶段约定俗成 的理解是:扩大几倍
就是乘几。缩小几倍就是除以几。但是一些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数a
扩大
n
倍,应是
a+na
倍,而不是
na
。 也有人认为:



只适用于数的扩大,不
适用于数的缩小。考虑到 上述问题以及与中学的衔接,教材中进行了尝试性的改
变。


小数点位置移 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中,


扩大
……
倍< br>”“
缩小
……


修改为

扩大到
……

”“
缩小到
……
分之一。

3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 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
数的大小。


2
)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
)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
)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
的近似数,并能把较 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二、课时划分

本单元设想用
14
课时来完成。具体划分如下:

第一课时:小数的 产生和意义(
P50~51
、例
1
及练习九第
1

2
题)

第二课时: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P52~54
、例
2
、例
3
及练习九第
5

6

7
题)

第三课时:练习九(
P55~57
、练习九第
5~13
题)

第四课时:小数的性质(
P58~59
、例
1~

3
及练习十第
1~3
题)

第五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
P60、例
4
及练习十第
4~7
题)

第六课时:小数点移动 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P61~63
、例
5~

7
及练习十 第
8
题)

3 / 20
第七课时:练习十(
P65~6 6
、练习十第
9

~13
题)

第八课时:生活中 的小数(
P67~69
、例
1
、例
2
及练习十一第
3

4
题)

第九、十课时:练习十一(
P70~72


第十一课时:求一个小 数的近似数(
P73~74
、例
1
及练习十二第
1

2
题)

第十二课时:把小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P74
、例
2
及练习十二第
3

4
题)

第十三课时:练习十二(
P76~77


第十四课时:复习与整理(
P78~79



三、具体编排和教学建议

本单元可以分四块内容

(一)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三课时)

第一课时: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P5 0~51
、例
1
及练习九第
1

2
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等活动,了解小数的产生过程。

2
、使学 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
率。

3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抽象小数的意义。

3
、编排特点和教学建议:

学生在三年级以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
,本节是
学生系统 学习小数的第一课时。

4 / 20
主题图简要地呈现了

“小 数产生”的过程: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
到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
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 果,
还需要把一个单位平均分成
10
份、
100
份、
100 0
份……等较小的单位来量,从而产生了小数。教学时,可以让
学生在课前分组进行测量,也可 以让学生在课上测量,测量后让学生分组报告测
量结果。在小组汇报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重点观察不能得 到整数结果的情况,比
如拿米尺量讲桌的长:量
1
次,即量出
1
米后 ,余下的部分不够
1
米。说明测量
时不是每次都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不够
1< br>米的部分如果仍用高级单位米作单位记
录,就要用小数表示,体验用小数表示测量结果的必要性。 在这里,除了可以量
黑板的宽和讲桌的长外,
也可以选择整米长的物体来量,
通过对不 同结果的比较,
加深对小数产生的必要性的认识。

5 / 20


1
教材分三个层次编排:先通过分米数改写成米数,说明十分之几的数
用一 位小数来表示;再通过厘米数改写成米数,说明百分之几的数用两位小数来
表示;然后通过毫米数改写成 米数,说明千分之几的数用三位小数来表示。三个
层次的内容共同说明,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 的数可以用分母是
10

100

1000
……的分数表示 ,再进一步用小数表示。在具体教学时也可以分两步
进行:

1
、认识一位小数。

师:我们在进行测量时,不够
1
米, 需要把
1
米平均分成
10
份、
100
份、
1000
份,用较小的单位来测量。
(出示米尺)请同学们看,从
0
刻度线到
10
刻度线,
这是几分米?

用米作单位,用分数怎么表示呢?(
1/10
米)

师:
1/10
米也可以写成
0.1
米。

师:请同 学们看米尺,从
0

30
,从
0

70
, 应该是几分米,十分之几米?用
小数怎样表示呢?可先和同桌商量商量。

学生同桌讨论后反馈

师根据反馈结果提问:
请同学观察一下
1/1 0
米和
0.1

,3/10
米和
0.3

,7/10
米和
0.7
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
随学生的回答出示
1/10

=0.1

3/10

=0.3


7/10

=0.7< br>米。再让学生观察上面的等式,四人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使学生通过讨论明确:分 母是
10
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
之几。

2
、认识两位小数

、三位小数

师:
我们已经知 道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那么请同学猜一猜两位小数与什么
样的分数有关?三位小数与什么 样的分数有关?(具体的步骤和前面相似)

让学生根据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猜想 出两位小数和什么样的分数有关?有意
识地促进“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 br>
关于计数单位的教学我个人认为还是放到
52
页小数数位顺序表这里教学比较 妥
当。


第二课时: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P52~54
、 例
2
、例
3
及练习九第
5

6

7
题)

教学目标:

6 / 20
1
、使学生在小数数位增加的情况下会读、写小数。

2
、培养学生利用以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迁移的能力。

3
、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读、写小数。

编排特点和教学建议:





这部分内容主要 包括小数数位顺序表的整理和小数的读、写法。小数数位顺
序表的整理,可以为学生系统理解小数的意义 ,同时为学习“小数读写”“比较
7 / 20
小数大小”“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提供重要的基础。教材首先呈现了
一幅长颈鹿父子比高矮的情景图,由它们的身高给出两个小数:
1.8

5.63
,再
另外出示一个小数
12.378

由这三个具体的不同位数的小数,
说明小数由整数部
分、小数点、小数部分构成;然 后说明小数各数位上的数的含义。在此基础上,
整理出小数的数位顺序表,通过表的形式直观地把小数的 数位名称和相应的计数
单位分别对应起来,同时也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数位关系表示出来,使学生< br>熟悉每个小数数位的位置和所表示的数是多少。在具体教学时可以先复习整数的
计数单位、相邻两 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整数数位顺序表,然后再来探讨小数数
位顺序表。简要的环节如下:

1
、出示情景图,展示实例

师:通过观察情景图,你知道了那些信息?

生:长颈鹿和它爸爸的身高分别是
1.8

5.63
米。

师:你能说出和这两个小数不同的其他小数吗?

生例举出几个小数如:
12.378 4.345 8.23 0.34 0.5
2



: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
这些小数由哪几部分构成
?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后提问
:
这几个小数的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什么位
?
计数 单位呢
?
小数点左边第二位、
第三位呢?小数点右边一位的计数单位是多少?这一位上 的数表示什么?小数
点右边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呢
?(
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自己 看
51

52
页教
材,通过四人小组讨论解决
)
学 生讨论后反馈、交流并形成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4
、学习小数的读写。小数的读写在 小数初步认识时学生已学习过,这里只是小
数的数位增加了,
读、
写方法不变,
因而在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会。
我们可以出示最大古钱币的相关数据:








8 / 20

高:
0.58
米、厚:
3.5
厘米、重:
41.47
千克< br>
问:你会读出古钱币的有关数据吗?谁能总结一下小数的读法?

强调:读小 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
0
就读几个
0


5
、教学小数的写法









你会写出上面这段话中的小数吗?学生写后反馈写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总 结写数
的方法。对学生需要强调的是:在写小数时,小数点的位置要写正确,小数点要
写在个位 的右下角,不能写在个位和十位之间。小数点要写成圆点,不要写成顿
号。


第三课时:练习九(
P55~57
、练习九第
3

4
、< br>8~13
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正确读、写小数。

2
、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3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编排特点和教学建议:


1
题,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学生对熟悉的长度、价钱、质量低级单位改写成高
级单位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2
题,呈现
4< br>组分别相等的小
数和分数,让学生把它们分别连起来,旨在学生进一步明确小数和分数的关系,< br>深化对小数意义的理解。第
3
题,通过填空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小数计数单位的
认识。


4
题,通过手势比划用小数表示的长度,加深学生对小数实际意义 的
理解,同时进一步巩固长度单位的表象。第
5
题,让学生写出各数中不同数位上9 / 20

2
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熟练掌握小数的各个数位及其计数单位, 体会位值的含
义。

10 / 20

梭子蟹蒸多久-十句话


梭子蟹蒸多久-十句话


梭子蟹蒸多久-十句话


梭子蟹蒸多久-十句话


梭子蟹蒸多久-十句话


梭子蟹蒸多久-十句话


梭子蟹蒸多久-十句话


梭子蟹蒸多久-十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