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原文、译文及赏析

余年寄山水
757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01:4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上官云相-满江红朗诵视频

2021年1月19日发(作者:钟灵)
临江仙


临江仙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释】






⑴临江仙:词牌名。唐教坊曲,双调小令,用作词调。临江仙源起颇多歧说。最初 是咏
水仙的,调见《花间集》
,以后作一般词牌用。双调,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⑵高咏:朗声吟咏。






⑶楚词:亦作“楚辞”
,本为楚地歌谣 。战国楚屈原吸收其营养,创作出《离骚》等巨
制鸿篇,后人仿效,名篇继出,成为一种有特点的文学作 品,通称楚辞。






⑷午日:端午,即农 历五月初五。酬:指过、对付、打发,这里有度过之意(杜牧《九
日齐山登高》诗:
“但将酩酊 酬佳节”








⑸节序:节令。







“榴花”
句:
言舞裙比石榴更红更美。
这是怀念昔时生平岁月之意。
榴花,< br>指石榴花。






⑺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花开五色,似木槿,有向阳特性。






⑻凝笑:长时间含笑。






⑼湘中,湘江水中。这里指屈原殉难处。






【译文】






我放声吟诵楚辞,来度过端午。
此时我漂泊在天涯远地,
是一个匆匆过客。 异乡的石榴
花再红,也比不上京师里的舞者裙衫飘飞,那般艳丽。没有人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意,慷慨悲< br>歌后,只有一身风动凉过。






万 事在如今,只是空有一身老病在。墙东的蜀葵,仿佛也在嘲笑我的凄凉。杯中之酒,
看起来与往年相似, 我将它浇到桥下的江水,让江水会带着流到湘江去。






【创作背景】






此 词是陈与义在建炎三年(公元
1129
年)所作,这一年,陈与义流寓湖南、湖北一带。
宋朝南渡后,高宗听信奸臣,实行屈辱投降的卖国政策,
以致国事日衰。词人在屈原投江的
湘 水一带漂流,正好赶上了端午节,深刻的家国之恨让他感事生怀,挥笔写下了这首词。






【作品鉴赏】






词一开头,
吐语挺拔,
一语惊人。
“高咏楚词”

透露了在节日中的感伤心绪和壮阔胸襟,
屈原的高洁品格给词人以激励,
他高昂地 吟诵楚辞,深感流落天涯之苦,节序匆匆,自己却
报国无志。
他在两湖间流离之际,面对现实回 想过去,产生无穷的感触,他以互相映衬的笔
法,抒写“榴花不似舞裙红”
,用鲜艳灿烂的榴花 比鲜红的舞裙,回忆过去春风得意、声名
籍籍时的情景。






宣和四年(公元
1122
年)
,陈与义因《墨梅》诗为 徽宗所赏识,名震一时,诸贵要人争
相往来,歌舞宴会的频繁,可想而知。而现在流落江湖,
“ 兵甲无归日,江湖送老身”

《晚
晴野望》


难怪五月的 榴花会如此触动他对旧日的追忆。
但是,
“无人知此意,
歌罢满帘风”
没谁能理解他此刻的心情。
高歌
《楚辞》
之后,
满帘生风,
其慷 慨悲壮之情,
是可以想象的,
但更加突出了作者的痛苦心情。






从“高咏”到“歌罢”一曲《楚辞》的时空之中,词人以一“酬”字, 交代了时间的过
渡。在这值得纪念的节日里,词人心灵上的意识在歌声中起伏流动。
“节序匆匆 ”的感触,
“榴花不似舞裙红”的怀旧,
“无人知此意”的感喟,都托诸于激昂悲壮的歌声里, 而“满
帘风”一笔,更显出作者情绪的激荡,融情入景,令人体味到一种豪旷的气质和神态。






词的下阕,基调更为深沉。
“万事一身 伤老矣”
,这一声长叹,包涵了作者对家国离乱、
个人身世的感慨之情。人老了,
一切 欢娱都已成往事。正如他在诗中所咏的,
“老矣身安用,
飘然计本”

《初至 邵阳逢入桂林使作书问其地之安危》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
重 ”

《伤春》

,其对自己岁数的悲叹,与词同调。
“戎葵凝笑墙东 ”句,是借蜀葵向太阳的
属性来喻自己始终如一的爱国思想。
墙边五月的葵花,
迎着东 方的太阳开颜。
“戎葵”

“榴
花”
,都是五月的象征,词人用此来 映衬自己旷达豪宕的情怀。






“戎葵” 虽为无情之物,但“凝笑”二字,则赋予葵花以人的情感,从而更深刻地表达
作者的思想感情。虽然年老 流落他乡,但一股豪气却始终不渝。这“凝笑”二字,正是词人
自己的心灵写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三句写此时此刻的心情。满腔豪情,倾注于
对屈原的怀念之中。
“酒杯深浅”是以这一年 之酒与前一年之酒比较,特写时间的流逝。酒
杯深浅相同,而时非今日,不可同日而语,感喟深远。用酒 杯托意而意在言外,在时间的流
逝中,深化了“万事一身伤老矣”的慨叹。突出了作者的悲愤之情。





情绪的激荡,
促使词人对诗人屈 原的高风亮节的深情怀念,
“试浇桥下水,
今夕到湘中。

面对湘江作者祭酒 的虔诚,加上这杯中之酒肯定会流到汨罗江的联想,因而滔滔江水之中,
融合了词人心灵深处的感情。从 高歌其辞赋到酹酒江水,深深地显示出词人对屈原的凭吊,
其强烈的怀旧心情和爱国情感,已付托于这“ 试浇”的动作及“桥下水,今夕到湘中”的遐
想之中。






元好问在《自题乐府引》中说:
“世所传乐府多矣,如……陈去非《怀旧 》云:
‘忆昔午

上官云相-满江红朗诵视频


上官云相-满江红朗诵视频


上官云相-满江红朗诵视频


上官云相-满江红朗诵视频


上官云相-满江红朗诵视频


上官云相-满江红朗诵视频


上官云相-满江红朗诵视频


上官云相-满江红朗诵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