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古诗赏析
巡山小妖精
982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02:2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commissioned-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七上古诗赏析
观沧海
曹操
,
。
,
。
,
。
,
。
,
;
,
。
,
。
1
、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2
、这首诗统领全篇的是一个“
”
。作者的视线是由
及
。
3
、试分析作者都“观”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
、请你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的手法和表现的
情怀入手,赏析这 句诗。
5
、
“水何澹澹”的“何”字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奇和赞叹,因 为他看到了山
岛
,树木的
,波浪的
(填上合适的形容词即可)
。
6
、有人说这首诗在写景方面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试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
解。
7
、按要求填写原诗的语句。
(
1
)总领全诗的诗句是
。
(
2
)诗人登临碣石的目的是
。
(
3
)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
(
4
)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
(
5
)
诗中描写沧海景象,
有动有静,
如
写的是动景;
写的是静景。
【答案】
1
、这首诗写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 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开阔
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2
、观
远
近
3
作者着
力描写了动态的“荡漾的 海水”
、
“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
、
“草木”
,
动静结合,互相映衬,描绘出辽阔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4
、这是诗人的想象
之景,
他用大胆的夸张手法,
向我们展现了大海包容宇宙万象的壮阔,
表达了
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理想。
5
、高耸、葱郁、汹涌。
6
、这首诗写景
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写,后四句是虚写。前六句实写,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显示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后四句虚写,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
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 概,
暗含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一统天下。
这十句虚实
相间,表达作者的博大胸襟和抱 负。
7
、
(
1
)以观沧海(
2
)观沧海(
3
)水何
澹澹,山岛竦峙。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4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 波
涌起;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
。
,
。
,
。
,
。
1
、
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诗的首句点明了送别之地和友人赴任之地,从诗句看这两处地理形势,分
别之地是
,赴任之地是
。暗含了作者
的情感。
3
、解释下列句子中黑体字:
(
1
)
辅
三秦
(
2
)
宦
游人
.
.
(
3
)
比
邻
(
4
)
无为
在歧路
.
..
4
、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两句中“无为”的意思是什么? 诗句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
、请任选角度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联。
【
答案< br>】
1
、通过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与劝勉,表达了对友情的豁达态度。
2
、崇山峻岭
偏僻遥远
牵挂担忧 。
3
、
(
1
)辅佑、护卫;
(
2
)出外做 官;
(
3
)紧靠、挨着;
(
4
)不要。
4
、不要,无须。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怀。
5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 ,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好像近邻一样。这两句
诗不但慰勉了友人,表达了真挚的情意,而且与一般的送 别诗不同,表达了
诗人的豁达胸襟。
【
作者简介
】
王勃(
649
或
650
~
676
或
675年)
,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
绛州龙门
(
今山西河津
)人。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
唐四杰”
,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 冠。
,
。
,
。
1
、
“杨花落尽子规啼”中运用了哪两个意象?有何作用?
2
、
“闻道龙标过五溪”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3
、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表达效果。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答案:
1
、杨花、子规
点明时令是暮春时节 ,渲染黯淡的萧条气氛,创设了
飘零离恨之感。
2
、点明题意,暗示迁谪之僻远,路途 之艰难,显示出对友人
的关切。
3
、借助想象,运用拟人,将月亮人格化,抒发了对友 人远行的关切、
忧虑之情。
望岳
杜甫
,
。
,
。
,
。
,
。
1
、
“齐鲁青未了”一句有何妙处?
2
、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3
、试从运用手法和表达情感两个角度赏析尾联。
答案:
1
、既指出泰山独有的地理特点,又别出心裁写自己的体验,以距离之
远来烘托泰山之高。
2< br>、
“钟”指聚集,
“割”指分割,运用拟人,写出了泰山
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 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3
、直抒
胸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勇于 攀登人生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壮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
。
,
。
,
。
,
。
1
、这首诗标题中的“乐天”指诗人
。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2
、
“怀旧 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各自抒发了作
者怎样的感情?
3
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4
尾联中“长精神”三个字表现了作者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答案
:
1
、白居易
诗人因被贬谪, 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朝廷弃用。
2
、引用典故。
“闻笛赋”表达了作者对受 害友人的悼念,
“烂柯人”抒发了作者
对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感慨。
3
、这 两句诗,作者拿“沉舟”
“病树”自喻,抒
发作者的身世之感,
但其中包含事物新陈代 谢的哲理,
带有很强的普遍性。
现在,
人们常用这句诗形容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道 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
。
,
。
1
、
“秋”字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
2
、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3
、
第二句除明写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景之外,
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
、三、四两句明明是写今日的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
情。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5
、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
,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
6.
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
诗人想象了
的情景,
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
答案:
1
、
“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2
、漂泊在外的孤寂,苦
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3< br>、还暗示了诗人孤灯听
雨、长夜难眠的离情别绪,也像这秋雨一样,绵绵密密涨满了秋池。
4
、这是
一种既出人意料,
又在情理之中的奇妙构思。
用想象未来团聚 时的欢乐,
反衬出
今夜离别的相似之苦;
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秉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
乐。
5
、在时间和空间的回环对照中,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 得曲折细腻又含
蓄隽永,
前一句是写实,
后句是想象会面时对当时情景的描述,
两次出现构成了
音调和谐回环往复之妙。
6
、与友人团聚;渴望与友人离别重逢。
登飞来峰
王安石
,
。
,
。
.1
、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侧面写飞
来峰高的诗句是
。
2
、
这首诗处处写景,
又另有所指,
如
“浮云”
既是实写眼前景,
又指
。
诗中的“最高层”
,字面是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指
。
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
、说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蕴涵的哲理。
5、
诗
中
与
“
会
当
凌
绝
顶,
一
览
众
山
小
”
有
异
曲同
工
之
妙
的
诗
句
是
。
6
、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 力阻挠的豪情壮
志。
B
.
“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 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
进的势力。
C.
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 皆可尽收眼底,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
在最高层”
,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 众山小”和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D.
这 首诗借景说理,
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
又表现
出作者归隐山野 的矛盾心理。
答案
1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2
、变革路上的艰难险阻
政治上的
最高决策层
3
、
表现了作 者高瞻远瞩,
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为实现自己的
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4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
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5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6
、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