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玛丽莲梦兔
872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02:2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漫画学校-像个小孩

2021年1月19日发(作者:齐威王)
-
教育精选
-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
学霸满分答题万能模版

分析形象型

1
.提问格式:

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
.解答分析:

形象
(
意象
)

A
、人
(
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

B、物
(
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

C

(
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


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 br>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
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
.答题步骤:

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
(
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



4
.答题示例: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

(
步骤一
)
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
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
步骤三
)
作 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分析意境型

1
.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可编辑

-
教育精选
-

2
.解答分析:

这是 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
(
即意象
)
综合起来 构建的让人产
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
.答题步骤:

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 住诗中的主要景物,
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二要用自己的< br>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 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
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
伤”



4.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
(
其一
)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
步骤一
)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 ,春风送来花
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
步骤二
)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
步骤三
)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
分析技巧型

1.
提问方式:
< br>⑴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
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
?< br>
⑵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
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


⑶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⑷这首诗
(
某某诗句
)
在写景
(
抒情、描写人物
/
某某
)
上有 什么特点?


可编辑

-
教育精选
-
2.
解答分析:

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
主要 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
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
方面来解答。


3.
答题步骤:

⑴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⑵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⑶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4.
答题示例: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

(
步骤一
)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
步骤二
)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
步骤三
)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分析语言特色型

1.
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⑵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⑶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2.
解答分析:

这 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
(

)
表现出来的语 言风格。常见错
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
炼字,
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br>要注意语言的特色不能等
同于语言的使用。


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 :清新自然、明快清新、平淡自然、朴实无华、明快浅显、明快直露、
明白晓畅、流畅自然、多用口语、 通俗易懂、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深沉隽永、委婉含蓄、含
蓄深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温 婉悲凉、庄谐俱见、简练生动、简练传神、准确
精练、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等。


3.
答题步骤:

⑴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可编辑


-
教育精选
-
⑵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⑶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
答题示例: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

(
步骤一
)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
步骤二)“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
语言表明 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
步骤三
)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炼字型

1.
提问方式:

⑴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⑵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⑶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

⑷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⑸对诗中某个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⑹诗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⑺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

⑻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⑼这首诗
(
某句
)
的诗眼是某字,试作分析。


2.
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
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 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
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组 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
生动、形象、传神等。

炼字的角度:动词、 形容词
(
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
)
、数词、虚词。


3.
答题步骤:

⑴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⑵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⑶点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
答题示例:

可编辑


-
教育精选
-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

前人认为,

“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 ,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
同意。

(
步骤一
)
看,在诗中指回望。

(
步骤二
)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
到抒情 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
步骤三
)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
分析构思
(
结构思路
)


1.
提问方法:

⑴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⑵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2.
解答分析:

诗歌有思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
关系。有 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3.
答题步骤:

⑴概述诗句的内容。

⑵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⑶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4.
答题示例: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问:
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答:

(
步骤一
)
一、二句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乱鸦翻飞,遥望前方一片萧条;三、四句以
“旧时花开”反衬现在的人去园空。

(
步骤二
)
这样,一 、二句烘托出凄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三、四句就在此基础上
抒发感慨,显示主旨。

可编辑

-
教育精选
-
(
步骤三
)
从而表达了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悲凉之感。

古诗词基础知识及意象大全


.
诗歌分类

体裁
――――古体诗、近体诗
(
绝句、律诗
)

题材内容
――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咏史诗、咏怀诗

表达方式
――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

每句字数
――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

写作风格
――豪放派
(
苏轼、辛弃疾……)、婉约派
(
李清照、柳永……)


二常用鉴赏术语

表达方式
――抒情、描写
(
人、物、景< br>)
、叙述、议论


修辞手法
――比
(
喻< br>)
、夸张、借代、对比、对偶、拟人、用典、化用、铺陈


表现手法
――比喻、起兴、对比、讽刺、正衬、反衬、象征、想象、联想、直抒胸臆、借景抒
情、融情于 景、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古今对比、以动衬静、动静相衬、
以乐写哀、由远及近 、远近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相生、主客转换、重章叠句、名词叠用、先
景后情、先情后景、移步换景、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绘景角度
――天地、远近、声色、动静、冷暖、景人、仰俯、里外



.
常考意境
(
主旨
)

秋思、思乡、征人思归、思家人、思友人、思情人、离别、生命逝去


不得重用、报国无门、仕途失意、不遇之感、知音难觅、幽思之情


历史兴亡、国运衰亡、借古讽今、讽喻朝政、揭露官治、人民疾苦


向往高洁、脱离尘世、厌恶官场、隐逸之志、田园生活、闲情逸趣


追慕古贤、渴望建功、立志报国、人生得意、深厚友情、甜蜜爱情


感悟生命、人生哲理、自然美景、赞叹盛世、点评历史、充满禅意


可编辑

-
教育精选
-
壮美
(
豪放雄浑 阔大、高山大河大战场、激人向上
)
、优美
(
小桥流水春花秋月、一人一景一 时、
玲珑婉约凄恻
)


意境之大小――国家大于个人
;
悲壮大于悲惨



.
诗歌的表现手法鉴赏

●直接抒情

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


●间接抒情

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


●借景抒情

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 别,梅象征高洁,月
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诗人们在描绘这些景物的同时,往往也寄寓了某种情怀 。


●融情于景

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
让读者去感受、

会。


●因情造景

诗中的幻境、
梦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
如果诗人所描写 的景物不是处于一时一地或并非写诗时
所闻见,而诗人为了抒情的需要却将它们集聚到一首诗中进行描绘 ,可称之为“因情造景”。


●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借物
(

)

()
理,是咏物诗的重要手法。


●借古讽今、怀古伤情


●比喻


●夸张

夸张是指夸大或缩小事物原有的形态、规模、程度,以增强诗歌的主观感情色 彩。
(
李白常用
夸张
)


●象征

象征是指通过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近似的思想情感。


●用典

运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可编辑

漫画学校-像个小孩


漫画学校-像个小孩


漫画学校-像个小孩


漫画学校-像个小孩


漫画学校-像个小孩


漫画学校-像个小孩


漫画学校-像个小孩


漫画学校-像个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