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版)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温柔似野鬼°
848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02:2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提高免疫力的食物-骆驼祥子的主要内容

2021年1月19日发(作者:余炽昌)
初中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

(一)

炼字型


(二)名句赏析型


(三)表达技巧型


(四)语言特色型


(五)情感赏析型


(六)分析意境型


答题技巧

炼字型


题目形式


考查题型:

1.
比较优劣型

指定诗中一个字与别的字比较优劣;

2.
征求意见型:指定诗中某字问好不好并说出理由;

3.
指定赏析型:诗中某一字问好在何处;

4.
寻找型:请找出诗中传神的字并分析理由。

●答题步骤:

1
、明确某个字用得好。

2
、结合全诗语境解释这个字的含义(表层深层)

3
、描述该字所在诗句的景象

4
、揭示作者传达的深层情感

5
、评价表达效果(突出了……作用)


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
达了作者(


)的情感。

示例
1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
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







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
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



字荒 凉孤独
中透着挺拔雄伟,



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示例
2:
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 你觉得
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答:



字更好。


阔< br>”
是空阔、开阔之意;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
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际, 两岸显得格外宽阔;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且



字读 起来与



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字更好。



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
两岸都看不 见了踪影;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
觉形象。


名句赏析型


题目形式


1

1
)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
)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
)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



1
)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
)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3
)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4
)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示例
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 解这两句
诗。





答: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 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
的沉沦算不了什么,
社会总是要向 前发展的,
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 未来并不失望,
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 的
胸襟。

示例
2

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一联,历来被人称
道。请自选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
这两句既是写景,
也是写事,
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 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
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此句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此 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
待,情景相生,奇妙无比。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 示守城将士雄
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鲜明。


表达技巧型


题目形式


1
)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2
)这首诗 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
?
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
?
有什么作用?

答题要点


1
)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
)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
)这 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示例
1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





答: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示例
2: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一名句从抒情方
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2








答: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
族气节。


语言特色型


题目形式


1
)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2
)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答题要点


1
)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话,概括语言特色。


2
)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
)诗中的用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示例
1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似无意为诗,而诗情自 然流露,韵味隽永;前四
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

心远地自偏

强调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后四句对
这种隐居生活作了具体描绘。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 穷。


情感赏析型


题目形式

1
、谈谈这首诗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

2
、谈谈你对这首诗整体的理解。


答题要点

1
、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
、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
、抒发什么情感。


示例
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的什
么思想?



< br>答:此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理想和
愿望,反映 了诗人人格的伟大与高尚。

示例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这两句是说,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 表
达了作者对亲人的良好祝愿。


3
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本诗或词。

答题步骤
:1
、描绘诗中的画面






2
、概括氛围特点(准确)

3
、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答题套路: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
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②通过(

)等意象(景物描写),构造了一幅(

)的画面,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雄奇险峻的画面
(衬托出边塞“孤城”之小),营造了一种 雄阔、苍凉的氛围,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作业布置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0-11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由“望”入诗:国都沦丧

,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衰草遍地,林木苍苍。

B
.颈联中“抵万 金”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
感。

C< br>.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简直连簪
子都插 不上了。

D
.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这首诗是作者 中年所写,
充分体
现了诗作“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2
.结合“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3
分)

答:


A
.首联的“国破”直说国家残破,“草木深”中 的“深”字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
的荒凉。

B
.花、鸟本是春天最 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
心。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 感伤。

C
.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
.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


4

提高免疫力的食物-骆驼祥子的主要内容


提高免疫力的食物-骆驼祥子的主要内容


提高免疫力的食物-骆驼祥子的主要内容


提高免疫力的食物-骆驼祥子的主要内容


提高免疫力的食物-骆驼祥子的主要内容


提高免疫力的食物-骆驼祥子的主要内容


提高免疫力的食物-骆驼祥子的主要内容


提高免疫力的食物-骆驼祥子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