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

绝世美人儿
623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02:3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高中英语教材-教师专业发展总结

2021年1月19日发(作者:嵇绍)
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


【篇一:初中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
阅读下列各首古诗
,
然后回答问题。


一、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
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
砚的池子。

1
、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
、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答案:
1
、 花色淡墨,花香清芬。
2
、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
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二、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
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


千 里

,有人写作

十里

,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2
、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


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答案:
1
、用



字好。

千里

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
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
2< br>、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
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 br>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三、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1
、诗歌前两句里的






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br>
2
、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

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

更恰当,这
里的





不敢

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答案
1
、作者贬居岭外,思 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
讯,精神极为痛苦。
2
、因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 念家人,另一方面
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
不幸。这种 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


四、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
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
(
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
就打算回 去。

1
、首句的



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 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
字。

2
、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 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
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答案:
1
、这个



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 为动,将万物沐浴
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

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 给客人留下了一个广阔的
想象空间,仿佛是要让客人自己意识到
——
如此美景,留下来 是值
得的!
2
、轻阴,入云深处亦沾衣


五、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1
、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

2
、后两句中的
泥融



沙暖

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







有着怎


样不同的情态?


(答案:
1

“< br>迟日



江山



春风


““
花草


2
、呼应

迟日


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
睡 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
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


六、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渔者: 捕鱼的人。②但:只。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
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1
、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
、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感情?


(答案:
1
、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
风里来浪里 去: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
达了对

江上往来人

的规劝。
2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
情,这是作者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一个写照。


七、送友游吴越


杜荀鹤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注释】①吴越,指今苏杭一带。

1
、这首诗表现了吴越之地哪些特色?

2


夜市桥边 火

,请赏析



这个字的妙味。


(答案:
1
、江南水乡,风光秀美,物产丰饶,市镇繁荣,民风淳朴。
2



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荣、热闹的景象,而



与桥下的
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诗情画意。)


八、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
歇时。


【注释】①⑴江陵:今湖北江陵县。②掩映:时隐时现。

1


千枝
”“
万枝

与后面哪个词呼应?



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

2


江桥掩映暮帆迟< br>”
,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
作具体的描绘(
30
字 左右)


(答案:
1


掩映

,通过



字的重复,不仅写出了枫叶之繁茂,
而且表现了思妇 望君的急切心情。
2
、极目远眺,但见江桥掩映于枫
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见那人乘 船归来。)


九、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
清明。


【注解】

雪:指梨花。

1
、除了以



比喻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绘梨花?写

柳深


有什么目的?

2
、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
“< br>惆怅

的心情?(请用原诗
回答),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
、淡白、清明,是为了衬托梨花的洁白以及繁盛。
2< br>、


生看得几清明



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


十、


(一)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
行人。


(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
一人。

1
、两首诗里

远行人



一人< br>”
分别指谁?

2
、诗的后两句都是诗人的想象,这从哪两个词语上看得出来?

3

抱膝灯前影伴身

,这句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
思想感 情?


(答案:
1
、都是指诗人自己。
2
、想 得、遥知。
3
、诗人抱着膝盖,
对着孤灯,形影相吊一直坐到深夜,表达了孤独凄苦和 对家人的深
切思念。)


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湖



?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
阴来。

1
春游湖的夹岸桃花蘸水开的



用的十分传神
,
请作简要赏析。

2


小舟撑出柳阴来

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
谁家。

1


有人认为

桂花

一词,有点题之妙,你同 意吗?作简要说明。

2


将末句的

落< br>”
字改作



字,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现力?为什
么?


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
五声。

1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2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
清明。

1


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找出能体现季节特点的词语。

2
、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
青来。

1
、诗中写景从

2


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描写自然景物?试简要分析其
表达效果。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本诗系作者从被贬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所作。

1


赏析首句中



字的表达效果。

2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
、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夜雪的?

2
、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
更无花。

1
、诗中第二句中

遍绕
”“
日渐

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
、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

更作荷心万
点声。

1
、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
、试从







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江郎山和韵①



?
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
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

②干:求取,
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1
、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

的特点。

2


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篇二:历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全解析】


txt>
一、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
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
481-539
):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
)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br>2
)这
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参考答案:



1
)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
风势返回;在花 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
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
)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 br>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
托物言志的手法。赏析:


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
?
神童
?
?
彭城才子
?
之誉的刘
孝绰所作。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 在风中、花中的
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
合的方法将蝴 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诗人仅仅用了
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 如于风和日丽
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
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
不到提 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
?
嘉树欲相依
?
为全诗主旨。 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
?

?

?
雀< br>?
)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
射下随风翩翩起舞。颈 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诗的前三联
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 一幅
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
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 够永远存在。这首咏物诗传达了古人朴素
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二、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
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 元年(
1049
),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
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 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
于是臵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
间 。③酒阑:酒尽。(
1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1


2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参考答案:



1
)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
返回家乡的心情< br>


2
)一句一个场景;拟景写情,情景交融;对仗十分工巧。赏析:


这是一首体制十分奇特、艺术手法十分讲究的诗。一句一绝,四句
诗是四个不同的独 立意境,虽然此诗四个画面各自独立,然而组合
在一起却又成为一幅构思完整、意境连绵的图画。全诗一 句一截,
各自独立,描绘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好像
四幅单轴画。扬慎《 升庵诗话》卷十一认为,杜甫《绝句》:
?
两个
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鸳上青天。窗含西 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
船。
?
是此诗之祖。不过,细细体味,这四句给人的意象又是 统一的,
正可以诗题的一个
?

?
字贯通。因为是梦,故尔有意识流 动变幻不
定,前后不连贯的特点,使诗中的景和事显得迷离惝忆,隐隐绰绰,
游移不定,似是而 非。末句是全诗之关目,一个
?

?
字便是梦的原
由,梦的主旨,梦 的归宿。李后主尚有
?
梦里不知身是客
?
的时候,
到底给人片刻慰籍 。可欧阳公表现的梦,却是客愁贯穿于始终,令
人抑郁不展,魇魔难去。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梦,可见这客 愁之深之
切了。诗题
?
梦中作
?
,这当然不可能,可全诗却给人以无 庸臵疑的
梦境之感,有如身历亲受。诗人良苦用心和绝妙手笔,可发一赞叹。
三、新课标全国卷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试题。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
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
518-59 0
):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
南兰考)人。历侍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 边塞。③陇西:在
今甘肃东部。(
1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
?
别路
?

什么意思?(
2
)诗人把
?
旗 彩坏
?

?
鼓声低
?
分别接在
?
天寒?

?


?
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 戍卒什么样的情感?参
考答案:



1
)这首诗描写了边 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
?
别路
?
的意
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 关的路。



2
)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
?< br>天寒
??
地暗
?
的环境,也
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 中产生的
?
旗彩坏
??
鼓声低
?
的心
理感受。这首 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赏
析:


江总今存征戍诗 五首:《陇头水二首》、《关山月》、《骢马驱》、
《雨雪曲》,皆为乐府横吹曲辞,多描写边塞之荒僻 与离人之忧愁,
尤值一提是《雨雪曲》。起句
?
雨雪
?
点题,
?
榆溪
?
乃边关之溪,
?
陇西
?
乃边关要塞,可 见戍地之寒远。
?
天寒旗彩坏
?
虽未如
?
风擎红
旗 冻不翻
?
形象,却异曲同工。诗末回首遥望来时路,无限思乡之愁
起。《乐府诗鉴赏辞 典》称此诗
?
苍凉劲直,颇有气骨
?
,笔者亦有
同感。江总
(519─594)
,字总持,济阳考城
(
今河南兰考东
)
人,南朝
陈大臣。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
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 梁武帝赏识,遂擢为侍郎,后更官至
太子中舍人。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江总雅< br>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反,

2

高中英语教材-教师专业发展总结


高中英语教材-教师专业发展总结


高中英语教材-教师专业发展总结


高中英语教材-教师专业发展总结


高中英语教材-教师专业发展总结


高中英语教材-教师专业发展总结


高中英语教材-教师专业发展总结


高中英语教材-教师专业发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