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容易考到的古诗词鉴赏
巡山小妖精
704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02:4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s开头的单词-怪生无雨都张伞
初中古诗赏析
一、赏析《次北固山下》
1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怎样赏析?
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 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
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
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 帆高高挂起,使
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
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
才有这
“风
正一帆悬”
,
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以“一帆悬”
之小景,
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
为后人所称道。
2
、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3
、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
请自选一个角度,
作简要赏析。
(1
)
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的写出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2
)透 露着乐观、积极、向上
的感情;(
3
)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 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
4
、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二两句诗的意思。
山青了,水绿了,天气暖和了。漂泊他乡的游
子踏上远在青山之外的路途,乘坐的舟船正行进在 绿如绵绵蓝草的江水之上。
二、赏析《钱塘湖春行》
1.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的风光?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西湖 早春(春天)的明媚风光,
既表现了诗人因郊游而满怀喜悦,
也表达了诗人对西湖
初春 景色的热爱之情。
2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写诗人所见的景 象,请说说这样的景象会给
人们怎样的感觉?
会给人们带来生机勃勃的感觉。(生机无限,一片生机)
3
、
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诗中哪些字暗示了季节?
早春
;
初
、
早、
新、
才。
4
、诗中“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5
、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些诗句?请你从中选出一句,作一点赏析。
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莺歌燕舞的早春景象 ,
给人以生机勃发的感觉;
“几处”
、
谁家
“用词极有分寸,
紧扣早春的特征,
描写细致入微。
三、赏析“天净沙
?
秋思》
1
、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哪些意象,作者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什么情感?
作者借助“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营造了一种
凄凉、清幽、寂寞的意境,渲染了萧瑟苍凉(凄凉)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孤寂悲苦(悲
伤) 的情绪。
2
、“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以
乐景写悲景,反村离人思乡的愁绪。
3
、写出两句连贯的,且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种含义的诗句。
日暮乡关何
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 涯。”在小令中起何作用?从中可以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起画龙点睛、点明主旨的作用;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浓浓的思乡愁绪。
四、赏析《过故人庄》(孟浩然、唐)
1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两句写出了什么内容?
“绿树”两句写出了农村的优美
风光。
2
、说说颔联中“合”“斜”两字的表达效果。
“合”形象的写出了村边绿 树环绕,幽静雅致的环境;
“斜”生动的写出了城外青翠的
山峦连绵起伏,显得跌宕淡远。
1
3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两句写出了什么内容?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两
句写出了农家的劳动生活。
4
、尾联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和愿望?
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 爱,对自然风光的留
恋,对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五、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事》唐
.
李白
1
、“ 杨花落尽子规啼,”除了暗示“王昌龄左迁”的时令,还有什么表达效果?结合意象
“杨花”、“子规” 说说你的理解。
作者撷取“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景象,更包含了飘零之感和离别之思。
2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 诗人对朋友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心,
以及因朋友要去的地方偏僻荒凉而充满了深
深的担忧之情。
3
、李白有很多写友情的诗作,请你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并指明是写给哪个友人的。
(
1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给汪伦。
< br>(
2
)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别孟浩然
六、赏析《泊秦淮》杜牧
1
、
“烟笼寒水月笼沙”
这句诗 所描绘的画面,
具有怎样的特点?
朦胧
(迷茫)
冷寂
(悲
凉)
2
、
真正
“不知亡国恨< br>“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全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描写了轻轻的暮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
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
4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
道的愤慨。
5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简要分析它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情感?
借用典故;
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和忧虑。
七、赏析《夜雨寄北》李商隐
1
、从写法的角度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的表达效果。
这句采用对比的写 法,将“问归期”的满怀希望与“未有期”的无限失望相对照,突出
的表现了思念无边的沉重和悲怆。< br>
2
、“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的应用有什么好处?
“涨”字 与“夜雨”
“秋池”相照应,表面上即景点题,实则说明了淅淅沥沥的秋风使
池水都涨满了。< br>巧妙暗示了诗人因思念而夜不能寐的时间之长。
这一精细而又富于生活实感
的画面调动了 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3
、想象一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所描绘的场景,并写下来。
< br>诗人和思念的人在长久的分离后终于得以团聚,
相谈甚欢,
直至秉烛,
他们谈论 些什么
呢?原来谈论的就是现在彼此思念的情状。
4
、结合诗境体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虚写的妙处。
这两句是想象两人相逢后畅谈的景象,
以相见的欢乐来衬托自己思念的寂寞,
把思念的
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更显得思念情深。
八、赏析《浣溪沙》晏殊
1
、“浣溪沙”是这首词的词牌名,请再写出两个你知道的词牌名:
西江月、渔歌子。
2
2
、
联系生活实际,< br>说说你对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
词
人把酒听新词,意兴无穷,但是突然记起去年也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一样的天气,< br>一样的亭台,一样的“一曲新词酒一杯”,于是感慨光阴的流逝,未免深深叹息。
3
、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意蕴。
“无可奈何花落去 ”
对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
“似曾相识燕归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
旧之感。人间生死 ,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可奈何”;旧地重游,前尘往
事,若幻若真,所以说“似曾相 识”。透露在词中的是一种人生惆怅。
九、赏析《竹里馆》王维
1
、“幽”“树林”中的“幽”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
“幽“深”等字的运用,渲染了
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
2
、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
独坐、弹琴、长
啸。
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3
、这首诗借助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宁静、淡泊的心情。
十、赏析《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1
、
赏析
“散入春风满洛城”
中
“散”
字的妙处。
< br>“散
“字准确的表现了笛声
“散入春风”
,
随着春风传到各地,勾出了 多少旅人的情思。
2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柳”和
“留”
是谐音,
古人往往用
“折柳”
送别,
有挽留、
不舍之意,
在这首诗里
“折
柳”应是一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3
、从诗的末句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从“故园情”三字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的是
诗人的思乡之情。
十一、赏析《逢入京使》岑参
1
、“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种”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
“龙钟”
在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它形象的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泪的
神
态。
2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故乡、对亲人的无
限思念之情。
3.
想象一下,“马上相逢无纸 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从中我们可以感
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诗人和使者在路上匆匆相逢,
这是一个多好的给家人捎书信的机会呀!
可惜却没有预先
准备好纸笔,于是,
诗人急中生智,
那就干脆为我带一个平安的口信吧。可以感受到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
4
、在上面逐步分析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这首诗 通过对诗人逢入京使时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以及开阔乐观的心
情。
十二、赏析《观书有感》
借景喻理,
借水之清澈是因有源 头活水不断注入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
时时
补充新知。
(说明只有思想永 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
长流)
十三、赏析《望岳》杜甫
1
、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 “钟”
“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3
答:
“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 泰山
的神奇秀丽景象。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
形成两种不同的
自然景观,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特点。
2
.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
理解。
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这句 话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
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蕴含站得高,
看得远;
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
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等人生 哲理。表达了诗人勇于进取,
积极向上,不怕困难的精神。
十四、赏析《春望》杜甫
1
、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描写 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亦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
深沉真挚。
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
诗人跟家人难 通音信,
此时的
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
3
、
请展开想像,
描述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所展现的画面,
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
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
今纷纷断落,< br>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
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
国 思家的情怀。
4
、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安史
之乱
5
、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作者移情于物,
以花鸟拟人 ,
借花鸟的心惊落泪来抒发有感时的急剧变化,
恨与家人分
别所产生的特殊心理。
十五、赏析《归园田居(其三)》
?
陶渊明
1
.这首诗流露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的感情。
2.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
得。
十六、赏析《使至塞上
》
王维
1
、本诗从体裁看是五言律诗,从内容看,文学 史上称之为“边塞”诗;诗中既言事,又写
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 雁入胡天。
2
、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 名句是:大漠孤烟
直
长河落日圆
3
、“征蓬 出汉塞,归雁如胡天。”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4
、如何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
这两句诗 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
的特色;
首先,
它有画一样的构图,
空间阔大,
层次丰富;
其次,
它有像画一样讲究的线条,
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 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第三,这两句话
色彩很丰富,
黄沙漫漫,
橘红色夕阳 ,
辉映着闪着白光的河水,
一缕白色的烽烟,
直上天空,
形象鲜明突出。
5
、赏析:首尾两联叙事。
颔联: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 飞不定的蓬草。“归雁”是北
归的雁,
雁往北归,
是归家;
自己也往北去,< br>与雁同行,
却是离家。
表达内心的寂寞伤感
(被
4
排挤出朝庭的伤感和怨愤)。
颈联写景: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 壮阔而单调。
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
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
十七、赏析《渡荆门送别》
李白
1
、赏析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并答题。
①本诗从体裁看是五言律诗,从内容看是
送别诗,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
拟人
对
偶。
②诗中描绘过荆门入楚地时所见景色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
生结海楼。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2
、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 “随”“入”两字用得好,
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答:一个 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
间感和流动感。
3
、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4
、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对故乡无限依恋(对故乡思念))的情感。
5
.颈联则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请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
意境。
明确: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 ,好像
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天上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 蜃
楼。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
诗 人初次见到平原时的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十八、赏析《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1
、本诗写的是哪个季节?
本诗写的是深秋季节。
2
、简要概括“木落雁南度”所描绘的两个场面。
树叶凋零
大雁南飞
3
、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落木萧萧,鸿雁南飞,北风
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萧瑟凄清的景象。
4
、说说“乡泪客中尽”中“尽”字的表达效果。
“尽”字夸张的写出了诗人因思乡而眼
泪流干,淋漓尽致的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5
、“平湖夕漫漫”这一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烘托出作者迷惘、茫然、苦闷和傍徨的心
绪。
十九、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1
、说说“涵虚混太清”中“混”字的表达效果。
“混”字形象贴切的描摹了湖水水势浩
淼与天相接的恢弘气氛。
2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所展示的图景。
水 汽蒸腾,
笼罩着广大的云梦泽地带,
水波澎湃动荡,
岳阳楼好像也瑟缩不安爱的摇晃起 来。
3
、
从诗的最后两联中,
我们可以窥定诗人怎样的心曲?
太平盛世,
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
因此渴望出仕求官,渴望被援引。
4
、诗的最后两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用典故;这是隐喻想做官二没有途
径,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5
、品味“蒸”与“撼”
“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 态感;“撼”字犹如
万钧雷霆,
“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凸现出洞 庭秋水虎吼雷鸣
的勃勃生机。
二十、赏析《黄鹤楼》崔颢
1
、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
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
5
2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
强烈感慨。
3.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
茏茂盛,生机盎然。
4.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 体感悟的基础上,
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
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
暮”< br>“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静,表现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
情。
5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的思
乡之情。
6
、请你写出两句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一、赏析《送友人》李白
1
、说说“青山横北郭,山水绕东城”中“青”、“白”、横“、“绕”四字的表达效果。
“ 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绘白水的动态,
这些词形象的描摹出 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2
、怎样理解“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孤蓬”这一意象?
“孤蓬” 比喻“远行的友人,形象的写出了此地一别后友人就要像篷草那样万里漂泊的
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 深切关怀。
3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诗人巧妙的用“浮云“落日”作比,
来表明心意。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4
、尾句“斑马鸣”犹作离别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
二二、赏析《秋词》刘禹锡
1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采用 了什么写法?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旗帜鲜明
的表明了自己怎样的观点?
对比写法;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观点。
2
、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描绘了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
象,抒发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怀。
3
、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三、赏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1
、诗中“僵”与“孤”,写出了四日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 br>诗中“僵”与“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
哀”,更显 其志坚定不移。
2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表达了作者要为光复故土、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
愿望和炽热的爱国情怀。
3.
说说“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表达效果。
两句一果一因,两相照应,对比鲜明,突出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乐观豪迈的精
神状态。
4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将自己渴望杀敌报国的梦想付诸梦中,强烈的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
怀。
5
、
陆游是著名的爱国诗人,
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爱国 诗歌,
请你再默写出一首他的爱国诗歌。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
二四、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刘禹锡
1
、赏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并答题①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被贬之地边
远的句 子是: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
怅惆之情< br>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②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 变
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
主要表达了作者忧 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
情怀。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 写出了
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3< br>、“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居室中
领悟到了 什么?
1
)
人在逆境面前,
要积极进取,
振作精神,面向未来
(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
;
2
)
痛苦、困难、 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
3
)新事物必将带起旧
事物,这 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4.
诗中的乐天指的是白居易
,“见赠 ”中的“见”字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生活
中还有相同解释的词语,试举两个见教、见谅、见 笑。
5.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两句诗的愿意是 什么?现在人们赋予它什么新意?
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 旧事物
6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
情?答: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
的怅惘心情.
7
.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
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
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表现出积极进 取的人生态度。
(答出“运
用比喻”
、
“生动形象”
,
“揭 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
“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即可)
8、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
对比。
9
、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放眼
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
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所描写的画面必须扣住“千帆竞发”“万木争春”)
新事物必
将取代旧事物
10
、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 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怀旧空 吟闻笛赋――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到乡翻似烂柯人――暗
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 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11
、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
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这
两句诗生动 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答出“运用
比喻”、“生动 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即可)
1 2
、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典故。抒写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以及 因人事沧桑
而产生的生疏。
13
、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 枯树的前头万木逢
春。
刘禹锡以
“沉舟”
“病树”
自喻,
诗 人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击,
眼看别人纷纷志得意满,
奔赴前程。
诗意固然不无惆怅,< br>却也颇为豁达。诗人用这样异常达观的态度来应对世变,劝
7
诫白居易不必 为自己的遭遇而感到寂寞、蹉跎、忧伤。这一联,突然振起,一变忧伤低沉的
情调,尾联便乘势而下,表 现了诗人振作的精神。
二五、赏析《赤壁》
杜牧
1
、赏析杜牧的《赤壁》并答题。
①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七绝诗,
从内容看这是一首咏史诗;
诗中前两句由
折戟
引出
“认前朝”
——“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
②后两句议 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
风给周瑜以方便,
胜者可能就是曹操,
表达了作 者认为不以成败论英雄
(或是英雄的成功都
有某种机遇)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
2.
诗中的
“周郎”
是指
《三国演义》
中的哪位英雄人物? 周瑜
。诗人杜牧和
李商隐合称
“小
李杜”。
3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
是因为他自 己生
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
只要有机遇,
相信自 己总会有
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4
、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
的事)
5
、“东风不与周郎 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
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 ,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6
、
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借一件古物 兴起对历史的慨叹,
小中见大。
(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
7
、试说说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的深刻含义?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
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或
只要有
机遇,
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 境
。
(
答怀才不遇,
有志不得伸等也
可。
)(< br>以上两点,答到任何一点都得
2
分
)
8
、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歌妙在不直接叙写 政治军事情势的变
迁,而间接地通过写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吴魏形势的变化。用“铜雀 春深
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以小见大,给诗歌增添了无限的情致,别出心裁。对周瑜
的丰功伟绩予以怀疑,
主意新奇,
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
这正是本诗艺术上的成 功之
处。
二六、赏析《过零丁洋》
文天祥
1
、赏析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并答题。①“起一经”和“四周星”六个字写出了个人和国
家的两 件大事:一是他因科举而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风飘
絮”和“雨 打萍”六个字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②
诗中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 法,
既表明形势恶劣,
又说明作者境况危苦的句子是惶恐滩头说惶
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表明自己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堪称千古传诵的名句是人生
自古谁无死,留 取丹心照汗青
。
2.
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 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
喻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
,以“雨打萍”比喻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
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2
分)
3
、
.
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 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 族气节。
(
2
分,言之有理即给分。)
4.
“惶恐”和“ 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说说有哪两层含义?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是形势的
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8
5
、
.
写出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理解,并举一个中国历史上“留取丹
心照汗青”的事例。举例如岳飞、邓世昌、朱自清等
6
、品味“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一句。以对偶句的形式和比 喻的修辞方法,
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幸联结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
7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威武
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
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8
、颔联用
风飘絮
和雨打萍
之景 ,运用比喻形象地概括了国家局势和个人经历,表达了作
者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的悲痛
的感情
。
9
、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人在前三联将家国 恨、哀怨情渲染到了
极致,
宕开一笔,
留下这千古名言。
这一句气势磅礴,< br>格调格调高亢,
表现了诗人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的气节。
二七、赏析《水调歌头
?>.
苏轼
1
、
赏析苏轼
《水调歌头》
并答题①词的上片问
天
;
下片问
月
;
但归根结底是问
人生
。
②词中用 自然规律来说明社会人生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这首词中表达出深沉哲理的句子是
人有„„古难全
。
3.
你还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关的古诗词?说说“月亮”“月 光”在古诗词中通常
蕴含的意义?如李白的《静夜思》。古代诗人常借“月亮”“月光”表达思念之情。
4
、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
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
都是自然的常理,
是人生无 法克服的遗憾。
也正因为认识到了这
一点,作者由伤感转入理智,化悲怨为旷达,阐明了人生的 哲理。
5
、、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最后这两 句是作者的进一步自我解脱。他的不羁
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
很好地化解了他的苦闷与惆怅 ,
并最终发出了唤起人类普遍情感
体验的名句,道尽了千载离人之情。终于释却离怨,从美好的 想象中得到人生的慰藉。
二八、赏析《山坡羊
?
潼关怀古
》张养浩
1
、赏析张养浩的《山坡羊
?
潼关怀古》并答题 ①一个“聚”字写出了潼关的雄伟气势
;。
②归结全篇主旨,揭示了统治者剥削人民 、压迫人民的本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
苦!
2
、用简洁的语言赏析“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一个 “聚”字和一个“怒”字,分别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形象地表现出峰峦高峻的形态和
波涛呼啸的气势。
3
、你是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的?
一个 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
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
了,在战 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4
、曲子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
在潼关路上望西都,
自然引发历史兴亡的感慨;
写潼关之险,
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 然难逃灭
亡的命运,突出了主题。
5
、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 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
最好?请说出理由。
“ 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群山包围之中的
潼关险要地势,又 赋予了潼关四周山峦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
或“波涛如怒”,
波涛汹涌澎 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
边的险要。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