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鉴赏教案
温柔似野鬼°
954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02:5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多年以前-秦时明月张良吧
小学古诗词鉴赏教案
【篇一:诗歌鉴赏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教学设计:
“
五读三步
”
赏诗法
【智能目标】
1
、了解诗歌鉴赏题的考法。
2、掌握
“
五读
”
和
“
三步
”
的含义。
3
、能用
“
五读三步赏诗法
”
鉴赏古诗词。
【情感目标】
树立信心
——“
我能行
”“我能做
”“
我会做
”
。
1
、
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
2
、
保持平静的心态,重视方法和技巧。
【教学手段】
ppt
演示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媒体显示课题
高考诗歌鉴赏是拉开考生分数的 一个关键题,虽然只占
6
分,但关
乎全局!如何做好这一题?我以为应该采用
“
五读三步赏诗法
”
。
二、学生做高考题中的诗歌鉴赏题
1
、
2002
年全国 卷
17
题: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
“
折柳
”
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
“
折柳
”
的寓意 是什么?你是否同意
“
关键
”
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
①
“
折柳曲的寓意
”
, 即
“
惜别怀远
”
,或
“
折柳赠别
”“
柳谐 音留
”“
表示
留念
”“
离别
”
等,给
2< br>分;
②
“
本诗的思乡之情
”
,即答出< br>“
思乡
”“
故园情
”“
回忆故乡
”
等给2
分;
③
“
折柳的关键作用
”
, 即
“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
‘
折柳
’
曲的笛声引
起 的
”
,或
“
由写笛声转入写曲中闻折柳,引出故园情
”
、< br>“
从听笛到
思乡过渡的关键
”
、
“
诗的前两句写春夜 闻笛,然后由折柳引出思乡
”
等,给
2
分,若答
“
折柳”
的关键作用为
“
点明主旨
”“
诗眼
”
之类的 ,
可给
1
分。注意:认为
“
折柳
”
不是全诗的关键 的考生极少,若遇到
此类答案,与复查员共同讨论判分。
2
、
03
年全国卷
17
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br>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
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
安禅制毒龙
[
注
]
。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 评诗时常用
“
诗眼
”
的说法,所谓
“
诗眼
”
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
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
“
诗眼
”
分别是哪一
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 案】
“
诗眼
”
分别是
“
咽
”“
冷
”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
发出低吟,仿佛呜
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森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
咽
”“
冷
”
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孤静幽寂的景象
( 意境)。
3
、
04
年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l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 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
“
片
云
”
、
“
孤 月
”
、
“
落日
”
、
“
秋风
”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参考答案】
“
片 云
”“
孤月
”
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
的烦闷;
“
落日
”“
秋风
”
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
的乐观旷达。
三、五读三步赏诗法
1
、什么是
“
五读
”
?有什么作用?
(明确)顾名思义,
“
五读
”
就是读诗题,读作者,读诗句,读注释,
读题干。
“
五读
”
的好处在于:
(
2
)读作者,可以了解该诗歌的风格。如
李白
——
豪放飘逸
杜甫
——
沉郁顿挫
王维
孟浩然
——
山水田园风光
闲适、恬淡
王之焕
王昌龄
高适岑参
——
边塞风光、雄奇
苏辛
——
豪放
李清照
——
婉约
陆游
——
爱国
(
3
)读诗句,可以具 体感知诗歌内容,诗歌的写作特点,可以辨别
诗眼及其特色。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r>
(
4
)读注释,可以帮助对诗歌内容、特色的理解。如:
“
作于安史
之乱
”
等。
(
5
)读题干,可以搞清命题的要求、意图、答题的角度,可以避免
“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
。
2
、什么是
“
三步
”
?有什么要求?
(明确)
“
三步
”
就是下笔做题的三个步骤,简而言之,第一步就是
解释诗眼句字面含义,第二步点明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第三步总体评价诗眼的好处、作用。 一言以蔽之:含义、手法、好
处。
“
三步
”
的要求是准确、精练、规 范。做题,可以是三层若干句
话,最好是分条各用一句话。
[
例如
]
——
①写了
------
,②
“
这两句用了
- ----
的手法,③表达了
-----
,
产生了
---
效果
”
。
3
、
“
五读三步赏诗法
”
要具备哪些基本功?
(明确)①具备相当的古代文化常识基本功。
作家
作品
体裁
流派
②具备相当的古代诗歌常识基本功。
意象:如:月亮
江河
花草树木
高楼
亭台
古庙
道路等等。
语言:
清新自然
--
如王维山居秋瞑
平淡质朴
--
白居易《村行》
民歌风味
--
孔雀东南飞
绚丽、含蓄(蕴藉)、简洁、明快、瑰丽等。
风格: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两种,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
实践中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例如: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白居易的
通俗易懂、杜牧的 清健俊爽、王维的诗画一体、王昌龄的雄建高昂、
高适的悲壮苍凉、岑参的悲壮雄奇、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温庭筠的
绮丽香艳、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郊寒岛瘦,
“
韩孟诗派
”
的奇崛险怪、
陆游的悲壮爱国等。此外词还有婉约、豪放之分,曲有通俗和幽默
之分。总的来说 ,诗词曲的特征分别是
“
诗庄
”
、
“
词媚
”
、
“
曲俗
”
。
思想内容:
写景抒情、咏物言志、边塞征战、即事感怀、怀古咏史、羁旅生活,
惜春伤春、闺怨 诗、爱国诗、爱情诗、乡愁诗等。
思想感情:
迷恋 、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
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br>
表达技巧(分类织网):
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描写:可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景结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
写乐、明暗相衬、 粗笔勾勒和工笔细描;描写顺序有:所见,所闻、
所感;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 近景、上下;
现实和神话相结合等。
表现方法:渲染、烘托、映衬、反衬 、化用、虚实相生、正侧面相
结合、情与理的结合、欲抑先扬、欲扬先抑、铺排、含蓄、幽默、
象征、联想、想象。
常用的辞格有比喻、讽喻、起兴、借代、拟人、对偶、夸张、 排比、
反问、设问、衬托、反复、反语、委婉、互文、用典、化用、叠词
等。
篇章结构:
常用的术语有层层深入、首尾呼应,有总有分,巧 妙过渡,伏笔照
应、铺垫、卒章显志,以小见大。
四、小试牛刀(
7
题)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释】作于安史之乱。
1.
全诗描写了几种景物?它们构成了什么样的意境?
2.
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海
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
这首诗所写的海棠有什么样的特点?
2.
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和艺术手法来描写海棠?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
这首诗是作者漫游西涧后写下的 一首绝句,有人说该诗句句写雨,
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
2.
这首诗写 诗人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中有无寄托,寄
托何意,历来有争议。有人说它通篇比兴,有所寄 托;有人认为此
诗只是写西涧景色,毫无寄托。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出理由。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
却话巴山夜雨时
”
,夫妻团聚,话巴山夜雨时的什么?
2.
诗人在巴山夜雨时是什么样的心绪?这种心绪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
,
完成后面的练习。
中秋月
苏轼(中秋与其弟弟苏辙相聚)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⒈前两句写景采用了什么手法?
⒉请分析前两句中
“
溢
”
和
“
转
”
这两个动词在诗句中的作用。
⒊全诗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六、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1.
第二句中的
“
冷
”
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抒写了作者怎样的
感情?
2.
全诗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氛围?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3.< br>《全唐诗》录入此诗,
“
落
”
字写作
“
在
”
字,是
“
落
”
好,还是
“
在
”
好 ,为什么?
七、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春
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
新年是春天到来的标志,还没有芬芳的鲜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
久盼春色的人们 分外焦急,在焦急等待中终于见到
“
春色
”
的萌芽。
作者为写出人们 内心情绪的跌宕腾挪,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
作者构思奇特。初春时节,雪 花飞舞,本来是造成
“
新年都未有芳
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
的原因 ,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春色来得
太迟,才
“
故穿庭树
”
纷飞而来 。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增添了诗的趣
味,试作简要分析。
【古诗词鉴赏活动练习参考答案】
一、
1.
分别写了草 、水、树、鸟四种景物:丛生的野草、任其流淌
的泉水、花自零落的芳树、无人欣赏的啼鸟,它们共同构 成了荒芜、
冷漠的意境。
2.
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
啼的愁绪。
二、
1.
答:海棠在东风夜色中泛着光彩,吐着芬芳,像一个睡美人,娇慵而柔媚。
2
运用拟人、借代(红妆代指女子)的修辞手法,实写海棠的色 和
香,虚写海棠的神态,虚实结合。抒发了诗人的爱花惜花之情。
三、
1.
同意。在第一、二句中,
“
涧边
”
、< br>“
深树
”
已多少带出了晚潮
的雨意,第三句
“
春潮带 雨
”
、末句又用一
“
急
”
字,给人以音响,似
闻雨 声。因有雨至,故
“
野渡无人
”
,潮来而
“
舟自横
”
,写得合情合
理,贴贴切切,用意造字工精。
2.
这首诗借景 写意,有所寄托。前两句写诗人独爱幽草,与以鸣声
诱人的黄鹂作比,喻仕途世态,寓意明显。第三四句 写水急舟横的
悠闲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伤情怀。
四、
1.
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及旅途见闻,思念亲人的种种情思。
2.
孤寂思乡(凄凉愁思)。是通过描写当时所处的环境,想象未来
夫妻西窗剪烛夜话的欢乐情 景做反衬,又用重复
“
巴山夜雨
”
来表达
这种心情。
五、
1
、层层铺垫,云尽月光寒,银河托明月;动静相衬。
2
、溢
”
写尽月光如水满则溢的动态美,冰清玉洁的光亮美;
“< br>转
”
再
现了明月的运行轨迹和浑圆的形态美。
3.
触景生情。表达了对月圆人圆的珍惜和对亲人团聚的渴求和忧虑。
六 、
1.
写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抒写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
境。
2.
月圆人缺、静寂孤苦。全诗抒发作者的离别之情、思聚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