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古诗文赏析
巡山小妖精
551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03:0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高中英语单词表-韶山一日游
大寒古诗文赏析
【篇一:古诗赏析知识要点
(20130219)
】
古诗赏析知识要点
?
内容分类及情感中心
?
表现手法
一、抒情手法
(
2013/2/19
)
1
、直抒胸臆
2
、借景抒情
3
、情景交
融
4
、托物言志
5
、用典抒情
6
、借古讽今
二、描写手法
1
、色彩渲染(浓淡绚雅)
2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3
、点面结合
4
、虚实结合
5
、欲扬先抑
6
、视听触嗅等感受的融合
7
、远近、高低、上下、俯仰等视觉角度的变化
三、修辞手法
1
、夸张:揭示本质,给人启示;增强联想,创造气氛;烘托气氛,
增强感染力。
2
、拟人: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表意丰富。
3
、对比
4
、反复:增强语言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5
、用典:含蓄,洗练,委婉
6
、互文
7
、列锦(意象组合):凝练美,简远美,含蓄美
8
、双关
9
、衬托(烘托)、反衬(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
四、语言风格
清新脱俗,平易亲切,简洁明快,含蓄凝练,绚丽多彩,雄 浑旷达,
豪放,沉郁,悲慨,婉约
?
考点及答题要点
?
基础过关题
登宣城谢朓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又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杯谢公。
1
、首句在整首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2
、第三联
“
寒< br>”“
老
”
二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
、一二 联与三四联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
?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
绪情感?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1
、首句从什么感官来写的,表现什么内容?
2
、三四句通过什么角度,写出了早行环境的什么特点?
过故洛阳城司马光
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
1
、诗前句描绘
“
连山
”
之
“
青
”
、
“
素波”
之
“
明
”
,用意何在?
2
、
“
春风不识
”
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尾二句怎样理解?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
,
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
,
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
杨万里
)
细草摇头忽报侬
,
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
,
低面深藏碧伞中。
1
、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什么时刻的景色?均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
象?
2
、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
“
荷
”
的形象
?< br>请指出两首诗
中
“
荷
”
所表现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分析。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牗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来。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
、诗以
“
微风
”
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2
、
“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
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 围
?
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心情
?
?
高考真题
2012
安徽卷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 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
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1.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
分)
2
.请 赏析
“
软红光里涌银山
”
中
“
软
”
、“
涌
”
二字的妙处。(
4
分)
2012
年天津卷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
“
夕餐秋菊之落英
”
句。
②政:通
“
正
”
1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2
分)
2
、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3
分)
3
、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3
分)
2012
江西卷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
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
春江 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
注
]
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1
、概括
“
杨柳
”“
飞絮
”
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 词表达的情感。(
4
分)
2
、词中
“
便做春江 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
一句是从
“
问君能有几
多愁,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
”
(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
两者的异同。(
4
分)
2012
江苏卷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
云斜。
1
、词中
“
恨极在天涯
”
的
“
恨
”
是指什么?(
2
分)
2
、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 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
4
分)
3
、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
分)
2012
广东卷
余杭四月
[
元
]
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
注
]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
、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
句简要分析。(
3
分)
2
、
“
一晴生意繁
”
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
4
分)
2012
山东卷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
分)
2
、请结合全诗分析
“
孤舟
”
这一意象的作用。(
5
分)
2012
四川卷
子
规[注]
[
元
]
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
所化。
1
、本诗第二联中的
“
空
”
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
分)
2
、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 个意象
简要分析。(
5
分)
2009
年福建卷
江
行[宋]严羽
螟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
[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
、诗人为什么
“
厌听棹歌声
”
?(
2
分)
2
、请从
“
景
”
与
“
情
”
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
4
分)
[注]声。
【篇二:语文古诗词鉴赏】
2011
年全国各地语文试题分类解析
---
古典诗歌鉴赏
【全国卷】
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
注
]
①周邦彦(
1056-1121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
杭 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
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
1
)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
要说明。
(
2
)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参考答案】
(
1
)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 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
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
2
)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
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 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
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鉴赏】
周邦彦善写羁旅情怀
上片写黄昏 时的羁愁。开头
“
秋阴时作渐向暝
”
一句点明了羁旅在外
的季节──
秋季,时间
──
傍晚,天气特点
──
时晴时阴。萧杀的秋天
常是古代文人抒发沦落、伤时、怀人、思乡情感的触媒体。在他笔
下的秋,常是
“哀柳
”
、
“
乱叶
”
、
“
啼鸦
”
、
“
孤角
”
等意象,而本词却
以简叙之笔开章道:
“
秋阴时作渐向暝
”
,这是以白描手法勾出秋天
时阴时晴、阴冷、黯淡的特 点,这似乎是客观事物的直叙,然而一
句
“
变一庭凄冷
”
,就将词人 的感情突现出来。
“
一庭
”
即满庭。着一
“
变
”< br>字,将
“
凄冷
”
与上句联系起来,揭示了
“
凄冷”
之因。同时将自
然与人的感受融在一起,表现了景中情。在这
“
凄冷< br>”
的庭院中,词
人
“
伫听寒声
”
。这久久的伫立,静 听寒声,可见出人之心寒、孤寂。
这寒声是秋风飒飒,秋叶瑟瑟,秋雁哀鸣,这寒声加浓了羁旅
“
凄冷
”
的况味。歇拍
“
云深无雁影
”
一句,提示 读者,词人不仅在满庭凄冷
的环境中伫立,静听秋声,而且还在寒声中追寻那捎书的鸿雁,然
而 望尽云霄,只听哀鸿长泣,不见孤鸿形影。这无影的雁声更触发
了词人思乡念亲之情。
下片写深夜的羁愁。过片
“
更深人去寂静
”
点明旅居时间 的推移。地
点已由庭院转入室内,然而人还是那凄冷孤寂之人。傍晚,一人伫
立庭院,听寒声阵 阵,雁鸣凄厉;夜深,只身独处室内,见孤灯熠
熠,形影相吊。在这难耐的羁愁中,他只能以酒消愁,然 而
“
酒已都
醒
”
而愁未醒,又如何消磨这漫漫长夜呢?
本词自然浑成主要表现在语言平易无雕琢,而意象鲜明,人与物、
情与境,浑然融为 一气。故戈载评曰:
“
其意淡远,其气浑厚。
”
(《宋七家词选序》)
【全国新课标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
-878
) ,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销魂:
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 属秦
国。萦纡:旋绕曲折。
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
分)
9.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6
分)
【参考答案】
8.
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不见春草, 只见古碑,
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
眼前一片荒凉, 于是
“
不堪回首
”
之情油然而生。
9.
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作者简介】
周朴
(?
—
878)
唐末诗人,生性喜欢吟诗,尤其喜欢苦涩的诗风。
【北京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2
、
13
题。
示秬秸
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 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
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
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也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
得闲。
注释: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
太常寺少卿。
12.
(
7
分)
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
性。
b.“
歌一声
”
,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
趣。
c.
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
卖。
d
.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
旨。
②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
析。(
4
分 )
13.
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
用的教育方式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少于
200
字)(
10分)
【参考答案】
12.
①(
3
分)
b
②(
4
分)
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举例:
“
捧盘
出户
”
、
“
市楼东西
”
等等,均无任何修饰之语。
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举例:开篇两句,从视
觉和听觉两个 方面描画出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
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其他如
“
人 未行
”
的空寂街景、
“
忧饼冷
”
的心
态表露,均语 浅而意深。
13.
(
10
分)
第一问:
教育内容:
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
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
教育方式:
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
要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
第二问:(略)
【上海卷】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4-16
题(
8
分)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①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注】①引领:伸颈远望。
14.
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五言
□□
诗,(
1
分)
15.
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
明月何皎皎
”
这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
b
.
“
客行虽云乐
”
在诗中有以乐衬哀的效果。
c
.诗人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
d
.本诗语言浅显,朴素自然,而余味无穷。
16.
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 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
析。(
4
分)
【参考答案】
14.
(
1
分)古体
15.
(
3
分)
a.
16.
(
4分)
“
我
”
揽衣而起,出门徘徊,伸颈远望,回房落泪;这些
动 作写出了
“
我
”
夜不能寐的状态;流露出忧愁、孤独的情绪,表达
了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动作
1
分;状态
1
分;情绪
1
分;
情感
1
分)
【补充注释】①罗床帏:罗帐。②寐 :入睡。③揽衣:犹言
“
披衣
”
,
“
穿衣
”
。揽,取。④旋归;回归,归家。旋,转。⑤引领:伸颈,
“
抬头远望
”
的 意思。⑥裳衣:一作
“
衣裳
”
。
【赏析】
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最后一篇。对于它的解说,文坛上 历
来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说认为是思妇闺中思夫之辞;一说以为是
游子他乡思归之作。而我们 从全诗的情调与意蕴来看,从主人公的
内心独白及形象观察,前者似乎更为妥切,当是一首思妇辞。
一位漂亮娇美的姑娘。由于诗人把所思的女子放在月色的背景下,
少女美丽的姿容与明月 的清辉两者交相辉映,产生了一种朦胧的、
令人着迷神往的艺术效果。遂使男子的相思之情更为迫切,忧 愁烦
恼不已。可想而知,我们这首诗中的思妇,触景生情,心头该是怎
么的凄楚。
< br>“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
那月光搅动着思妇的心扉,
深切的思念 之情折磨得她久久不能入睡。索性揽衣下床,徘徊在空
房之中。
“
揽衣
”是牵衣或提衣的意思。因古人的衣长,走路时须用
手提着而行。接下来的
“
客行虽 云乐,不如早旋归。
”
是思妇徘徊时
的内心独白。
“
旋归
”
,犹言回归。她的丈夫远行在外,到底乐不乐?
按理她是不清楚的,这里的
“
虽云乐
”
不过是思妇的猜想之辞,不然
丈夫为什么迟迟不归呢?
“
早 旋归
”
是她心底的渴望,她盼望着丈夫
早早回来,结束这相思、孤寂的生活。辗转于空 旷的房子里,她感
到愁肠百结,忧思难遣。于是她来到了庭院:
“
出户独彷徨,,愁思
当告谁。
”
庭院并不比屋里好,恼人的月色照着她这个孤独的徘徊者,
满腹的 愁思又能向谁倾诉呢?这里的
“
彷徨
”
与
“
徘徊
”
同义,作者用
“
彷徨
”
,避免了字面上的重复。诗的尾联
“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
衣。
”“
引领
”
原本为伸长脖子,在 这里为抬头抑望。哀哀无告的思妇,
只好寄情于明月了,她呆呆地仰望着月轮,希冀得到一丝的安慰,< br>可那缠绵的忧思却有增无减,
“
还入房
”
三字,把思妇孤苦无奈的心< br>绪,淋漓地揭示出来。回到房中,心中的苦水终于忍不住,串串泪
珠沾湿了衣裳。全诗就在思妇痛 苦的啜泣声中结束了,给人们留下
了无限的遐想与哀思。
对于此诗,张玉 穀在《古诗十九首赏析》中曾评到:
“
首四即夜景引
起空闺之愁。中二申己之望归也, 却从彼边揣度,
‘
客行虽乐,不如
早归
’
,便觉笔曲意图。末四只就 出户入房,彷徨泪下,写出相思之
苦,收得尽而不尽。
”
较简洁地概括了本诗的艺术特 点。这首诗艺术
上最成功之处,就在于作者一开始便为思妇设下一个触人愁思的月
夜环境,清冷 的月光从床上、室内到庭院,始终伴随着她,这样情
景相生,将思妇那孤苦无告的心理,
“忧愁不能寐
”
的形象,渲染烘
托得极为哀婉动人,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徐送 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