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古诗词鉴赏最全版本
温柔似野鬼°
554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03:0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住院病历-善良的魅力
1
七(上)古诗词鉴赏
(一)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全诗以“观”字总领,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
统
一中国、建功立业
的 远大抱负。
2.
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
风萧瑟,洪 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答案(示例):秋风萧瑟,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
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涌动,感慨万千。
3.
简要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
出其里”。
答 案(示例):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
的感受。这吞吐宇宙的大海,正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
表达了诗人要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二)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
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
阳边。
1.
这首诗歌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思念
家乡亲人的情感。
2.
请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句诗展现
的画面。
答: 春天来了,江水涌动与两岸齐平;在顺和的春
风中,一叶白帆高悬的船正迎风行驶在江面上。
3.
请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诗。
答:
(
1
)
这两句运用对偶手法,
“海日”
对
“江春”
,
“生”对“入”,“残夜”对“旧年”,句式工整,有
节奏美。
(
2
)
这两句诗的含义是:
在残夜将尽未尽之时,
一轮红日正从海上升起;在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 天的
气息已充满江面。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新生事物
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4.
诗歌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用了什么手
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
)这两句诗直接抒情。写诗人看到归雁想凭
借鸿雁传书来 解乡愁。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
人的思念之情。
(三)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这两句诗中的
“争”
字和
“啄”
字生 动有趣地写出了早春给自然界带
来的生机和活力。
2.
诗中哪些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诗人描绘这些
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①诗中的初平之水、早鸾、新燕、浅草等聚
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
② 诗人描绘这些最物表达了他对早春的喜爱之情或
喜悦之情、喜爱钱塘湖春天美好的感情。
3.
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
析。
答案:< br>争、
啄。
诗人运用拟人
的修辞手法。
一个“争”
字,让人感到 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来描
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
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4.这首诗处处紧扣初春的季节特征,把西湖描绘得
生意盎然。请从诗歌画线句中选择一个体现季节特征 的
词语加以说明。
答案:①“早莺”——初春时飞来的莺,争着飞落
到暖树上,表明鸟儿为避春寒而栖于
初春的暖枝,体现
了季节特征。或“早莺”——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
到向阳的树上 一展歌喉,体现了季节特征。
②“新燕”——似曾相识的燕子飞回来了,这是初
春的信号,体现了季节特征。
(四)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诗歌直接抒发诗人情感的句子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
的感情?
答:“断肠人在天涯”。表现了诗人羁旅在外,思乡的
孤独与寂寞之苦。
2.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诗人为什
么这样写?
答:这句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以乐景写哀情,用温
馨的画面衬托出自己羁旅在外,
思乡的 孤独与寂寞之苦。
3.
小令中用“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
等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何好处?
答:诗人用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幅凄凉的深秋晚 景图。用
这些凄凉的秋景,衬托了自己羁旅在外,思乡的孤独与
寂寞之苦。
(五)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于田家。
绿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
试用自己的话赏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答:
绿树在 村边环绕,
青山在墙
(村)
外隐约横
(歪)
斜,一派山野村舍景象, 如诗如画,恬淡宜人。景中充
溢着诗人的激动和喜悦之情。
2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这首诗表达了老朋友之间的诚挚友谊,也流露
也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3.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两句流露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
?
答:流露出了诗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之情。
4.
“绿树村边合,青山 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
请自选一个角度
(
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
),作简短赏
析。
答:(示例一)写景时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
优美 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
情。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 仗的手法,“绿树”
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
应,十分工整
(示例三)①“合”,环绕的意思,表现了村边绿
树繁茂、环抱相拥的情态,表现了诗人对 田园生活的热
爱。②“斜”,横亘的意思,形象地描画出村外青山由
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表 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
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答:拟人手法,通过诗人 丰富的想象,使本来无知无觉
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
将自己对朋 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以西,生动
形象的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
2.
作者为什么把“愁心”寄与“明月”?
答:作者心中充满愁思,无人理 解,人隔两地,难以相
见,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只有依靠明月才能将愁心带
给朋友,别无它法 。
3.
本诗的第一句为全诗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答:悲凉。
4.
简析“闻道龙标过五溪”中“闻”字的表达效果。
答:“闻”字是“听闻”的意思,可见诗人对友人非常
关心,时刻关注着友人的行动,体现了友 谊的深厚。
(七)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
诗中的“秋”字除了交待季节外,还起什么作用?
答: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2
.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 ,说
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答:表达思念亲人,渴望团聚的感情。
3
.
这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运
用对比手法抒发感情的?
答:(
1)诗的前两句写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后
两句表达了对于未来与亲人团聚的欢乐的憧憬。(
2
)空
间上的对比,巴山、西窗、巴山往复对照;时间上的对
比,今宵、他日、今宵 对比,诗人跨越了时空的限制,
用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
思。
4
.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
5.
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答:“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 感。它既
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
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 绵绵的愁思。
(八)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
.
请体会诗歌第一句中
“笼”
和
“寒”
的表达效 果。
答:(
1
)“笼”是“笼罩”的意思,首句连用两个
“笼”字 ,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和谐融合在一起,
描绘了朦胧、冷寂的意境。
(
2
)“寒”是“凄冷”的意思,这里不仅描写了天
气的寒冷,也描写了诗人心头掠过的寒意, 表现意境的
冷寂悲凉。
2.
“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
怎样的特点?
答:这句诗连用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
四种景物和谐融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朦胧、冷寂的画
面,为下文抒情议论做铺垫。
3.
上诗的最后两句表面上写商女“不知亡国 恨”,
实际上另有弦外之音。那么,本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或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本诗的言外之意是讽刺那些封建统治者们,不
顾国家风雨飘摇的 危机,仍然寻欢作乐的无耻生活,表
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忧虑。
4.
诗歌先描绘图画再叙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这样写先营造一种朦胧 、冷寂的意境,造成先
声夺人的艺术效果,然后叙述统治阶级不顾国家风雨飘
摇的危机,仍然寻 欢作乐的无耻生活,具有辛辣的讽刺
意味,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
5.
请简要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两句。
答: 通过写歌女不知亡国恨来写统治阶级不顾国家
风雨飘摇的危机,仍然寻欢作乐的无耻生活,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
(九)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1.
“赚得行人空喜欢”中的“赚”和 “空”二字运
用最精巧,请作简要分析。
答:(
1
)“赚”,是“ 骗”的意思,写行人心目中
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正成鲜明对比,用词幽
3
黙风趣。
(
2
)“空”是“白白地”的意思,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
2.
试赏析“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二
句。
答:(< br>1
)诗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山以灵性,用一
“放”一“拦”,写了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后 ,又遇到一
个山头,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行人从意外、惊诧到恍然大
悟的心理。
3.
全诗阐述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答: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 喻,通过写
山区行路的感受,阐述了一个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
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 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
的成功所陶醉。
(十)浣溪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
“一曲新词酒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运用的写法
是对比;这首词中的
去年天气、夕阳西下、花落去、燕
归来
等意象表现了时间的流逝。
2.
这首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 归来”两
句告诉我们怎样的生活哲理?
答案: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 其消
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
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 重现毕竟不等于美
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4
.这首词传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感?
面对美好事物的流逝,作者表现出 对美好景物情事
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
茫的希望。
(十一)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 人,却道
“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
.
这首词的作者李清照,
是宋代女词人号
,
词
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答:易安居士
婉约
2
.宋朝胡仔称:“绿肥红瘦,此语甚新。”请简要赏析
“绿 肥红瘦”的表达效果。
答:使用拟人化的手法,构成反义对举,把本来用以形
容人的 “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
与红花的凋谢,暗示春天的逐渐消失。
3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或“以花自喻,
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慨叹”)(
2
分。意
思对即可)
七(下)古诗词鉴赏
(一)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
“
鸟向 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
展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答:鸟飞檐上,云出窗里,在动和静的变化中写出了轻
快飘逸的生活情趣。
3.
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答:山峰上缭绕着阵阵 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
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
云儿竟然 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4.
这首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选取了山际来 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
等意象,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
的心 情。
5.
“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
你的看法。
答:不能。“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
深茂密,意境清幽
;
“望” ,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
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
(二)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
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请简要回答。
答:幽篁:幽深的竹 林;(
1
分)长啸:长声呼叫。
(
1
分)
2.
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
诗人怎样的性情?
答:独坐、弹琴、长啸。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宁静淡
泊、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3.
“幽篁”“深林”中的“幽”和“深“渲染了怎
样的境界?
答:“幽“深”等字的运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
致的境界;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高雅闲适、超凡脱俗
的性情。
4.
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
< br>答:前两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
作,后二句写夜深人寂,明月相伴,构成了全诗 优美、
高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高雅闲适、超凡脱
俗的性情。
5.
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
要的分析。
答 :全诗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高雅闲适、超凡脱
俗的性情。诗歌前两句描写了诗人“独坐’
“弹 琴”
“长
啸”等动作,后二句则突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优
美、高雅的意境,有力 地烘托了诗人的情感。
(三)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4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1.
这首诗构思精 巧,
历来为人称道。
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
在哪里?
答: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2.
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
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答: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同时暗点秋夜行船
之事。
(四)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
有人说,
诗歌中的
“暗”和
“满”字用得非常好,< br>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4
分)
答:①“暗”是“隐约”的意思,(
1
分)写出笛声
的悠扬动听,
(
1
分)写出吹笛人毫不经意 地吹不期然引
起了人们的思乡之情;(
2
分)②“满”,是“充满”的
意思, (
1
分)这里用夸张手法,(
1
分)写出笛声的悠
扬和无处不在,反 衬出春夜的空朗寂静,
(
1
分)突出了
诗人的思乡之情。(
1
分)
2.
诗歌第二句和第四句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
?
它
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
(
4
分)
答:(
1
)第二句:夸张手法。(
1
分)用笛声的悠
扬和无处不在,反衬出春夜的空朗 寂静,
(
1
分)突出了
诗人的思乡之情。(
2
分)
②第四句:用反问强化情感,
(
1
分)表明任何人在
听到笛声后都会 引发思乡之情,
(
1
分)
突出了诗人的思
乡之情。(
2分)
3.
前人评价说
“折柳”
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
“折
柳”的寓意是什么
?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
(
5
分)
答:(
1
)寓意:惜别怀远。(
1
分)
(2)< br>同意关键之说。①柳,是惜别怀远的象征,引出
后面的“故园情”;(
2
分)② 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因此,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2
分)
(五)
逢入京使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
“龙钟”、“传语”是什么意思
?
答:“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 里是沾湿的意
思
;(1
分
)
“传语”是捎口信的意思。
(1
分
)
2.
展开联想与想象,
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离开长 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
漫漫,尘烟蔽天;
(2
分
)
诗 人思念起家乡和亲人,
不禁掩
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2
分
)
3.
“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答: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
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2
分< br>)
4.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
分
)
5.
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
“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 br>样理解的?
答:不矛盾。“龙钟”“泪不干”表达了诗人真切
的思乡怀亲之 情;(
1
分)三四句中,“传语”是在“马
上相逢无纸笔”的情况下的无奈选择;“平 安”二字,
却是家人最牵挂的讯息。(
2
分)诗人于纯朴的描写中,
流露出诗 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
分)
6.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 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
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歌时
将第三句理解为 “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
(
1
)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
(
2
) 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那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
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
答:(
1
)不正确。诗歌中后两句的意思是骑着马走
在路上突然遇见了入京使者,
身边没有 纸和笔可以写信,
于是只得委托入京使者带话给自己在京城的家人告诉他
们自己的平安。(2
分)
(
2
)
①这样的理解改变了诗歌表现的诗人远 涉边塞
的思乡怀亲之情。(
1
分)
②这样的理解不符合题意,“逢 ”的是入京使,而
不是与家人相见。(
1
分)
③这样的理解与诗歌 前两句描写的伤心情感不合,
既然马上就要与家人见面了,还伤心什么呢
?
(
1
分)
(六)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
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 什么情感?最能体
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
答:喜爱
怜
2.
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
这两句诗选取了春潮、
雨、
野渡、
舟自横等意象,
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表达了诗人自甘寂寞的
恬淡胸襟。
3.
一个“急”字显出
天气变化之迅速
,一个“自”字又
显出
无人之境的悠闲
。
4.
“野渡无人舟自横”
中的“横”
字用得历来为人称道,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横”,是随 意漂浮的意思,这里写小船因在“野
渡”且又“无人”,故能“自横”,创设了一种悠闲和
自得 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厌恶喧嚣、寻求宁静的心态。
5.
请描绘“野渡无人舟自横”所表现的画面。
答:春天的傍晚,雨急切地 下着,河中的水漫了起来,
一条小船孤零零地横在无人的渡口。
(七)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5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 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
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
“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答:“落花时节”不仅点明暮春时令;更隐喻着身世 飘
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的家国之情。
3.
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答:①用了反衬手法。以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
身世。
②抒发对身世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的感慨之情。
(八)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
1.
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诗前两句展现的画面描绘出
来。
答:暮色 苍茫中,青山深处,竹林寺掩映其中,袅
袅钟声,从寺院飘出,如千里跫音,若有若无。
2.
这首诗中的“独”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
表达了作者
什么样的情感?
答:“独”字写出了诗人伫立日送、友人独自远去
的情景,表达了作者依依不舍之情, 构成了一种闲淡的
意境。
3.
体会一下“苍苍”“杳杳”的妙处。
答:“苍苍”二字写竹林寺所处之地的深邃. “杳
杳”二字写竹林寺的深远。
“苍苍” “杳杳”四个叠
字
,
极精练的描绘出一幅深远的青山寺庙图。
4.
诗歌中点题的是哪一句?透过这一诗句,可以看
出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青山独归远”。本诗抒发了诗人对灵澈上人
的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
(九)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
发挥你的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绘 “黄梅时节家
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所展现的画面。(
2
分)
答 :梅子成熟的季节,在乡村的夏夜,点点雨滴敲
打着屋檐,长满青草的池塘传来阵阵蛙鸣。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
分)
答:久等友人而不至的寂寞之情。
3.
诗歌的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
谈叠字运用的作用。
< br>答:“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
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静的诗境
;
“处处”
修饰蛙声,
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表现了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
孤寂的心情。
4.
“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请
你进一步 发挥想象,描绘主人公当时的动作、神情和心
理。
答:已经深夜时分,约好的客人没 有到来,诗人百
无聊赖,随便拿起一枚棋子,随意地敲落在棋盘上,发
出清脆的响声,直把灯花 震落下来。
(十)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br>1.
诗歌第一句中的“李杜”指
李白、杜甫
,第四句中
的“风骚”指《 诗经》中的
“国风”
和屈原的
《离骚》
,
这里是指
有成就的 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全诗就
诗歌创作提出了
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
的观点。
2.
诗中采用了怎样的手法?突出了作者怎样的观
点?
答:古今对比。古今之人对李杜诗篇的态度对比。
突出了唯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的观点。
八(上)古诗词鉴赏
(一)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这首诗首联和颔联热情赞美了泰山巍峨雄伟的气
势和
神奇秀丽
的景色。
2.
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涵着怎样的
生活哲理?
答: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
俯视群雄。
3.
本诗中“割”与“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
所称道,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
答 :(示例一)一个“割”字,表现世泰山像一把
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明暗对比强烈,突出< br>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示例二)“小”在此处是“矮小”的意思。它不
仅 形象地写出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象征性地表达
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4
.本诗颔联中用得最传神的两个字是
钟、割
。
5
.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
体诗句简要同答。(
4
分)
答:(
1
)“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泰山苍翠的山色
掩映着齐 鲁大平原,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
形象;(
2
)“阴阳割昏晓”,写泰山横 空出世,遮天蔽
日,山北山南,一阴一阳,一昏一晓,实写泰山雄伟高
矗;
(
3
)
“荡胸生层云”,
写细望泰山腰间的团团白云,
凸显泰山的高峻;(4
)“一览众山小”,想象自己登上
泰山绝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矮小,虚写泰
山之高。
6
.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br>这两句诗为什么千
百年来都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答:这两句诗写出了泰山 的高大雄伟,表达了诗人
渴望登上绝顶的愿望,同时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
6
攀登、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它既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
负,也激励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攀高峰 ,因而能引起
人们的强烈共鸣。
7.
“阴阳割昏晓”一句中的“割”字炼得极好,请
赏析“割”字的好处。
答:①描绘出了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
的两种不同自然景观,
(
1
分)突出了泰山的高大、遮天
蔽日的形象。
8
.简析诗中“凌”字的妙处。(
1
分)
答:“凌”有升 、登之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
高峰的决心和壮志,充满乐观、豪迈之情。用词精准,
言 简义丰。
9.
诗歌围绕诗题中哪个字着笔,着重写了什么内
容?
答:诗歌围绕诗题中的“望”字着笔,(
1
分)着重
写了望泰山的 所见所感。(
1
分)
10.
诗歌第二联中的“钟”和“割”字用得极好,请
简要赏析。
答案:
“钟”,是钟情的意思,这里运用拟人的修
辞手法,赋予大自然以人 的情感,表现了泰山的神奇、
秀丽;“割”,是分割的意思,这里是写泰山像一把大
刀,将光线 分割开来,泰山的一边光线明亮,一边光线
阴暗,突出了泰山的雄伟耸立。
11.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突出了泰山什么
特点
?
答案:“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写神奇的大
自然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泰山又像一 把大刀,将光线分割开来,泰山的一边光线
明亮,一边光线阴暗,突出了泰山的雄伟耸立。
(二)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
浑欲不胜簪。
1.
这是一首
五言律 诗
。诗歌围绕
“望”
字展开,首
联描写
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 密幽深
的荒凉景象;
颈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
欣喜愉悦
之 情。总之,全诗表现了诗人
感时恨别
,
忧国思家
的感
情。
2.
诗题是
《春望》
,那么诗人
“望”到了哪些春景?
答案:草、木、花、鸟。
3.
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
答案:尾联形象写出了诗人的苍老之态、苍老之快,
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
4
.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答案:诗歌描写了诗人苍老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忧
国忧民的悲凉情怀。
5.
请你发挥想象,描绘“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心。”所展现的情景。
答案: 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花香鸟语的
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前,不禁流下了眼泪;听
到悦耳的鸟鸣声,心里阵阵惊悸。
6.
“
家书抵万金
”
传送千古,请作简要赏析。(
2
分)
答案:“抵万金”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 法,极言家
书珍贵、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
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br>
(三)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
诗中
“
但使愿无违
”
的
“
愿
”
具体指的是什么?
(
2
分)
答:“愿”在诗中指的是诗人向往田园生活,不愿
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2.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2
分)
答:“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 没有丝毫修
饰,运用口语,平和亲切;“道狭草木长”“ 带月荷锄
归”随口而出,平淡朴素,清新自然,和醇美的诗意和
谐地统一起来。
(四)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
.诗中以“征蓬” 和“归雁”喻
诗人(自己)
,传达出
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1
分)
2
.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被王国维赞为“千 古壮观”之名句。请你从中选出两个
字或一个词加以赏析。(
2
分)
答:
答:
(
示例一
)
“直”字写出了孤烟之高,有 雄浑壮阔之
美;“圆”字写出了落日之低,给人以亲切感,苍茫慼。
这两字写出了沙漠景象的平 旷雄奇。
(示例二)“孤烟”
显示在无边的荒莫里,天气晴好,
只有一柱烽烟(炊烟)直上云天,景象奇特壮观。
3
.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
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 但见天尽头有
一缕孤烟在升腾,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
的波光。
4
.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五)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荆门:指荆门山。
1.
诗的颈联在写景上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
要分析。
答: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颈联将明月比作天镜,
将云霞比作海市蜃楼,描绘出眼前看到的绮丽景象。
7
2
.标题中“送别”二字怎么理解?(
2
分)
答:“送别 ”是说故乡的水恋恋不舍,满怀深情地
一路送诗人远行,从另一角度显现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
情 。
3
.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这句运用了
修
辞手法,展现了一幅
的景象。
答:对偶。气势磅礴。(
2
分)
4.
从修辞角度,赏析“ 月下飞天镜”一句的妙处。
(
3
分)
答:(示例)本句运用了比喻 ,夸张的修辞手法(
1
分)将明月映入江水的状态比作飞下的明镜(
1
分), 生
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江水的平静、美丽(
1
分)。
5.
诗句中“怜”的意思是什么?尾联抒发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
3
分)
答:怜:喜爱。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喜爱、思念之
情。(
2
分)
< br>6
.(
1
)本诗中的一个“入”字,把江水冲下山峦
向着广阔原野奔腾 而去的景象写得富有气势。
7.
请自选角度赏析尾联的妙处。(
2
分)
答:(示例) ①尾联中一个“送”字表达巧妙,本
来是“我”依恋故乡水,却变化角度说是故乡水“送”
我, 含蓄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②尾联运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故乡水以人的情感,含蓄地抒
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③尾联抒情方式巧妙,借故乡水
对“我”的依依不舍,含蓄地抒发了作者 的思乡之情。
(六)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
“帘旌不动”“夕阳迟”,各是什么意思?请简
要回答。
答:
(
1
)
帘旌不动,
酒店或茶馆的招子静止不动
(表
明湖面风平浪静);(
2
)夕阳迟:夕阳慢慢下沉。
2.
“白头吊古风霜里”一句中“风霜”一语双关,
请分析双关的具体内容。
答:
“风霜”
既指秋色浓重
(
1
分)
,
又 与自己的
“白
头”互相映衬(
1
分);又暗喻政治局势之严峻,一语双
关(
1
分)。
(七)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
本诗寓情于景,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
的心情。
答案:孤独抑郁
2.
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
3
分)
答案:“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
(
1
分),又暗指
诗人内心的期望,(1
分)
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
赏识和重用。(
1
分)
3
.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
答案: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
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4.
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
联。(
3
分)< br>
答案: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
1
分)诗中描写了
漫山遍 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
(
1
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 怀。(
1
分)
5.
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何特点?请简
要赏析。(
4
分)
答案:颔联和颈链主要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颔
联写远山近树,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苍
茫静穆,颈联写牧人和猎马的出现,使 整个画面活动了
起来,动静结合,描写了一幅略显苍凉的田园牧歌式的
山村秋晚图。
答案: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6.
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答案:诗人在现实生 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
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
采薇”,即 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
引为神交密友。
(八)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赏析“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答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
托自己无边无际的愁思。
2.
赏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答案:运用了借景抒情和 反衬的手法,以晴川草树
历历在目,萋萋满洲,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反衬出清
冷的思乡之情。
3.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描绘了一幅
怎 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
1
)
本联描 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观之景:
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
展示了 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2
)诗人运用了反衬
的手法,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诗人 清冷的思乡之情。
4.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
8
析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案:(
1
)“愁 ”。(
2
)尾联情景交融,将“乡
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表达了茫 茫
的思乡之情。
(九)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
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
情。
1
.诗的尾 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
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这里隐喻自己
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言外之意是
希望张丞
相能助一臂之力
。
2
.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
备受
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3
分)
答案:云梦大泽水气蒸腾 ,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
阳城,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共
3
分。意近即可)
3.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
分)
答案:本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做官而没人引荐,
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
(
1
分)
希望能够出仕,
一展才华,
做一番事业。(
1分)(意思对即可)
(十)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
请简要赏析首联中“横”与“绕”两个词语。
答案:“横”字勾勒出青 山的静态,“绕”描画出
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点出送
别地点,烘托了 作者的送别之情。
2.
怎样理解“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孤蓬”
这一意象?
答案:“孤蓬”比喻“远行的友人,形象的写出了
此地一别后友人就要像篷草那样万里漂泊的命运,表达
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3.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中的“浮 云”、
“落日”的意象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案:颈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巧 妙地用“浮云”
“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
“落日”比自己象落日 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
别的心情,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4.< br>尾联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有怎样的表达效
果?试作赏析。
< br>答案: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那两匹马仿佛
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 萧萧长
鸣犹作离别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
(十一)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
.这首诗写于什么季节?从哪些意象中可以看出
来?
答:本诗写于秋季,从诗中的木落、雁南渡、北风
中可以看出。
2
.诗歌的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诗歌的尾联抒发了诗人前途迷茫的愁绪。
3.
首联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答:描写出了一幅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
天气寒冷的深秋景象。
作用:点出季节;照应题目中的“早寒”;渲染悲
哀的情绪(为以下的思乡之情立下了基调)。
4.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一联用了哪些表现
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答:①用典。“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
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表达 了诗人彷徨失意的苦闷。
②烘托。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之天
色阴暗, 已至黄昏。通过环境描写充分烘托出诗人思归
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
(十二)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
、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
手法表现的?
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用了对比的手法,
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br>
2
、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
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 什么深意?
答:借托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
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精神。
3
、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画
面。
答: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
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 扫
而空。
4
.
诗歌前两句用了什么手法和表达方式?表明了自
己怎样的观点?
答:对比写法;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秋日胜
春朝”的观点。
5
.
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描绘了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抒发了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