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及唐宋时期的著名史书
玛丽莲梦兔
993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03:0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建筑工程专业-古文翻译网
《晋书》共有
130
卷。中国自唐代开始设馆修史,
《晋书》就是其中的第一 部。唐太宗
不满唐代以前的多种晋史,
贞观二十年
(公元
646
年)
下诏修
《晋书》
,
命时任宰相房玄龄、
褚遂良、许敬宗为监修,主持 修撰晋史,由令狐德棻、敬播、李延寿等十余人分工撰写。
《宋书》共有
100
卷,为南朝(梁)沈约(公元
441
—
513
年)所撰。沈约 ,字休文,
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历任宋、齐、梁三朝多任官职。齐武帝永明五年(公元
487
年)奉诏撰《宋书》
,写成本纪
10
篇、列传
60
篇、志
30
篇,记南朝宋一代史事,始于东晋
安帝义熙元年(公元
405年)
,终于宋顺帝升明三年(公元
479
年)
。
< br>《南齐书》共有
59
卷,为南朝(梁)萧子显(公元
489
—
537
年)所撰。萧子显,字
景阳,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出身南齐皇族。梁时萧子显奏请 撰写《齐书》
,写成本纪
8
卷、志
11
卷、列传
40
卷,记南朝齐一代
23
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典章制度等史事。
本书原名《齐书》
,北宋时加上“南”字,以别于唐代李百药撰写的《北齐书》
。
《梁书》共有
56
卷,由唐代姚思廉(公元
557
—
637
年)编撰。父亲姚察曾经撰写梁、
陈二史,但只写了一部分就死了,临终时嘱咐儿子思廉继续完成他的遗 愿。
贞观三年(公元
629
年)
,思廉奉诏撰梁、陈二史,由秘书监魏征监修 。姚思廉依据家藏旧稿,兼采诸家史
书,撰写成《梁书》
、
《陈书》
。
《梁书》包括本纪
6
卷、
《列传》
50
卷,无表、志。
《陈书》
共有
30
卷,
亦为唐代姚思廉所撰。
思 廉在撰写
《梁书》
的同时,
即修撰本书。
他除利用其父姚察的旧稿外,兼采顾 野王的陈国史及陆琼的《陈书》所载的史料,写成纪
6
卷、
传
30
卷 ,
亦无表、
志。
此外,
本书亦多载诏书和诗赋文章,
史事则多有隐恶 扬善之处。
其文字精练,文风清新。
《陈书》亦为魏征监修,本纪部分和《皇后传》的论赞皆出 于魏征
之笔。
《魏书》
共有
130
卷,
为北齐魏收
(公元
510
—
572
年)
所撰。
北 齐天保二年
(公元
551
年)文宣帝下诏魏收撰写魏史,由高隆之监修,至天保五年写 成。这书包括纪
12
卷、传
98
卷、志
20
卷,记事始于北 魏拓跋珪登国元年(公元
386
年)
,终于东魏孝静帝武定八年(公
元
550
年)
,记载北朝鲜卑族拓跋部所建的北魏、东魏两朝史事。其中的《序纪》还追溯拓< br>跋氏先世
27
代的历史。
《北齐书》共有
50< br>卷,由唐代李百药(公元
565
—
648
年)编撰。唐贞观元年(公元
627
年)
,李百药奉命修撰《齐书》
。父亲德林在北齐和隋朝初年曾预修齐 史,所以李百药便
依据旧稿加以补充修改,
贞观十年写成了
《北齐书》
,包括纪
8
卷、
传
42
卷,
卷后附有论赞,
无表 、志。记述了高欢在北魏活动到北齐灭亡前后约
80
年的历史。为区别萧子显所撰南朝
《齐书》
,北宋时将本书改为《北齐书》
,萧书改为《南齐书》
。
《周书》共有
50
卷,为唐初令狐德棻(公元
583
—
66 6
年)等人所撰。贞观三年(公
元
629
年)
,太宗诏修梁、陈、齐 、周、隋“五代史”
,令狐德棻奉诏与岑文本、崔仁师等人
一同修撰周史。贞观十年(公元637
年)
,完成《周书》
,包括纪
8
卷、传
42卷,无表、志。
《周书》记事始于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公元
534
年)东、西魏 分立,止于北周静帝大定元
年(公元
581
年)
,包括西魏、北周两朝的历史 ,同时兼及东魏、北齐和梁、陈四朝史事,
虽然记事纵横交错,
但条理十分清晰。本书虽无表、 志,
但典章制度等史料皆载于有关列传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