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赏析

别妄想泡我
817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03:0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四级英语作文-流经存在的邂逅

2021年1月19日发(作者:步智信)

一、基本信息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
3 53
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
(今浙江绍兴)
兰亭“修 禊”,
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序中记叙
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 聚会的欢乐之情,
抒发作者好景不长,
生死无常的感慨。
法帖相传之本,
共二 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五十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
评道“右军字体, 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
都推《兰亭》为“天下第一行书 ”。
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
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 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
认为是最好的摹本;
石刻首推“定武本” 。
经郭沫若考证,
以为相传的
《兰亭序》
后半文字,
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
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
疑为隋唐人
所 伪托。
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
《兰亭序》
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作者的气度、
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
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二、作者简介

王 羲之(
303

361
年),汉族,字逸少,号澹(dàn)斋,身长七尺有 余约为(
1.61
米至
1.65
米之间),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 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
将军,
会稽内史,
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
被 后人尊为“书圣”。
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
,
人们称他们两为

二 王

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
因曾任右军将军,
世称“王右军”、
“王会稽”。
代表作品有:
楷书
《乐毅论》

《黄庭经》

草书
《十七帖》

行书
《姨母帖》

《快雪时晴 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
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 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其中,王羲之书写
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
造诣都很深。今人刘铎对王羲之的书法曾称赞道:“ 好字唯之(之,即王羲之)”。

三、原文

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
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 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
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 通“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
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快然自足,曾
(zeng)
不知老
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
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 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 殊事异,所
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英译:

The Orchid Pavilion
In
the
ninth
year
of
the
reign
Yungho[A.D.
353]
in
the
beginning
of
late
spring
we
met
at
the
Orchid
Pavilion
in
Shanyin
of
Kweich'i
for
the
Water
Festival,
to
wash
away the evil spirits.
Here are gathered all the illustrious persons and assembled both the old and
the
young.
Here
are
tall
mountains
and
majestic
peaks,
trees
with
thick
foliage
and
tall bamboos. Here are also clear streams and gurgling rapids, catching one's eye
from
the
right
and
left.
We
group
ourselves
in
order,
sitting
by
the
waterside,
and
drinking in succession from a cup floating down the curving stream; and although
there
is
no
music
from
string
and
wood-wind
instruments,
yet
with
alternate
singing
and
drinking,
we
are
well
disposed
to
thoroughly
enjoy
a
quiet
intimate
conversation.
Today the sky is clear, the air is fresh and the kind breeze is mild. Truly
enjoyable
it
is
sit
to
watch
the
immense
universe
above
and
the
myriad
things
below,
traveling over the entire landscape with our eyes and allowing our sentiments to
roam about at will, thus exhausting the pleasures of the eye and the ear.
Now when people gather together to surmise life itself, some sit and talk and
unburden
their
thoughts
in
the
intimacy
of
a
room,
and
some,
overcome
by
a
sentiment,
soar forth into a world beyond bodily realities. Although we select our pleasures
according to our inclinations

some noisy and rowdy, and others quiet and
sedate

yet
when
we
have
found
that
which
pleases
us,
we
are
all
happy
and
contented,
to
the
extent
of
forgetting
that
we
are
growing
old.
And
then,
when
satiety
follows
satisfaction,
and
with
the
change
of
circumstances,
change
also
our
whims
and
desires,
there then arises a feeling of poignant regret. In the twinkling of an eye, the
objects of our former pleasures have become things of the past, still compelling
in
us
moods
of
regretful
memory.
Furthermore,
although
our
lives
may
be
long
or
short,
eventually we all end in nothingness.
ancients. Ah! What sadness!

翻译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
(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到
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 来了,有年轻的,
也有年长的。这里有
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 清水急流,
(在亭的)左右辉映环
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 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
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
(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 ,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
幽雅的情怀。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 轻吹来。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
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 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人们彼此相处,一生很快就度过。有的人喜欢讲自己 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
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
放纵地生活。尽管人
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
(可是又都有这 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
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
一时间很自得,
快乐而自足,竟不觉 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
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
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
感慨油然而生,
以前感到欢快的事
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
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 br>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
最后一切
都化为乌有。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 ”怎能不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
(跟我所感慨 的)
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
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我)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
等看待是荒诞的,
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
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
真是可悲啊!
因此我—一记下参加这次聚 会的人,
抄录了他们的诗作。
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
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后代 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


四、历史评价


中国书法第一帖:


《兰亭序》
是东晋右 军将军王羲之
51
岁时的得意之笔,
记述了他与当朝众多达官显贵、
文人墨客 雅集兰亭、
修稧事也的壮观景象,抒发了他对人之生死、
修短随化的感叹。崇山峻
岭之 下,茂林修竹之边,乘带酒意,挥毫泼墨,为众人诗赋草成序文,文章清新优美,书法
遒健飘逸。
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
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
王羲之因
此也 被后世尊为“书圣”。后人在研究其书法艺术时赞誉颇多:“点画秀美,行气流畅”,
“清风出袖,明月 入怀”,“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贵越群
品,古今莫二”。确实如此,传 说王羲之以后也曾再书《兰亭序》,但均逊色于原作,所以
《兰亭序》
原稿一直为王羲之视为传 家之宝,
为王氏后代收藏,
传至王羲之第七代时被唐太
宗李世民“骗”入朝廷,唐太宗 得《兰亭序》后,曾诏名手赵模、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
等人钩摹数个乱真副本,
分赐亲贵近 臣,
之后民间也广为临摹,但无一胜过王的原作,
所以
《兰亭序》
真迹被唐太 宗视为稀世珍品而最终殉葬,
这更让后世对
《兰亭序》
原作崇敬不已,
冠以中 国书法第一帖的美名实在无可争议。


五、兰亭简介


兰亭位于浙江绍兴兰渚山下,据《嘉泰会稽志》载:“兰亭在县西南二十七里”,
《越
绝书》记载:“句践种兰渚田”。关于兰亭的称谓,清·于敏《浙程备览》认为:“或云兰
亭,非右军始 ,旧亭堠之亭,如邮铺相似,因右军禊会,名遂著于天下。”


兰亭地址,确 切在什么地方,说法不一。王羲之《兰亭集序》仅曰:“会于会稽山阴之
兰亭”,究竟在会稽山山脉何处 ?并不确指。郦道元(?-
527
年)
《水经注·浙江水注》
说:“浙江 东与兰溪合,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亦曰兰上里。太守王羲之、
谢安兄弟,
数往 造焉。吴郡太守谢勋封兰亭候,盖取此亭以为封号也。
太守王羲之移亭在水
中。晋司空何无忌之 临也,起亭于山椒,极高尽眺矣,亭宇虽坏,基陛尚存。”这里讲的湖
当指鉴湖,兰溪,即指兰亭溪。当 时鉴湖的范围很大,曾流域兰渚山。从这则记载可知:兰
亭在晋宋章已数次迁移。文献中有关兰亭的记载 有:


《寰宇记》卷九十六,越州条目中引顾野王《舆地志》曰:“山阴郭西 有兰渚,渚有兰
亭,王羲之谓曲水之胜境,制序于此。”可见兰亭在湖中。


宋·叶廷珪
《海录碎事·地理下·陂泽门》卷三曰:
“山阴县西南有三十里有兰渚,渚
有亭曰兰亭羲之旧迹。”可见宋时,兰亭也在湖中。


《嘉泰会稽志 》卷九曰:“兰渚山在县西南二十七里,王右军《从修禊》云“‘此地有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从《嘉泰会稽志》记载来看,兰亭在兰渚山一带,当时鉴湖在兰
渚山一带的流域湮废,兰亭 已不在湖中。


吕祖谦
《东莱吕太师文集》
中有
《 入越记》
一篇,
曰:
“十里含晕桥亭,
天章寺路口也,
才穿松径至寺 ,
晋王羲之之兰亭。
”吕祖谦是以天章寺为兰亭故址的。
另据
《嘉庆山阴县志 》
卷七记载:“明嘉靖戊申(
1548
年)郡守沈启移兰亭曲水开天章寺前”,又记载:“康熙
十二年(
1673
年),知府许宏勋重建,三十四年(
1659
年),奉敕重建,有御书《兰亭
诗》,勒石于天章寺侧,上覆以亭;三十七年(
1689
年)复御书‘兰亭
'
两大字悬之。其
前疏为曲水,后为右军祠,密 室四廊,清流碧沼,入门“建,虽几经兴废,但基本保持明清
格局。


一千六百多年来,兰亭地址几经变迁,现在兰亭是明朝嘉靖二十七年(
1548
年 ),由
郡守沈启主持,
从宋兰亭遗址--天章寺迁移到此,
期间几经兴废。
清 康熙三十二年

1693
年),康熙御笔《兰亭集序》勒石,上覆以亭。清康熙三十四年(
1695
年),知府宋骏业
主持重修。到了清嘉庆三年(
1718
年),知县伍士 备,偕绅士吴寿昌、茹棻等筹资重修兰
亭、曲水流觞处、右军祠等。并查明旧兰亭址在东北隅土名石壁下 ,已垦为农田,于是将垦
为农田的旧址重新纳入兰亭。

1914
年,在右军祠内建墨华亭;
1916
年,兰亭增建了文昌阁、驿马亭等建筑。


六、有关传说


据历史记载,公元
352
年,
即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 br>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句流
及亲朋共
41
人聚会于兰亭,
行修禊之 礼、
饮酒赋诗。
后来王羲之汇集各人的诗文编成集子,
并写了一篇序,这就是著名的《 兰亭集序》。传说当时王羲之是乘着酒兴方酣之际,用蚕茧
纸、鼠须笔疾书此序,通篇
28行,
324
字,有复重者,皆变化不一,精美绝伦。只可惜这
样一件书法珍品,到 了唐太宗手里,
他爱不忍释,
临死时竟命人用它来殉葬。从此后世人便
看不到《兰亭集 序》的真迹了。在兰亭里,有一座三角形的碑亭,亭内碑石上刻有“鹅池

四级英语作文-流经存在的邂逅


四级英语作文-流经存在的邂逅


四级英语作文-流经存在的邂逅


四级英语作文-流经存在的邂逅


四级英语作文-流经存在的邂逅


四级英语作文-流经存在的邂逅


四级英语作文-流经存在的邂逅


四级英语作文-流经存在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