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小学生预习和复习
余年寄山水
657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04:3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防火手抄报简单又漂亮-主题班会课教案
怎样教小学生预习和复习
---
转载
(2012-04-15 14:11:19)
怎样教小学生预习和复习(以
4
年级为例)
预习
——
由被动听课到积极求知(
1
)
1
.
预习可以培养自学能力。
预习一般是独立地阅读和 思考。
如果一个孩子能坚持进行预习,
自学能力就会提高,
阅读的速度会加
快 ,
思维变得敏捷,
分析问题、
发现问题、
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就会提高。一个具备很强自学能力的孩子,
他的成绩是没有理由不好的。
既然预习对孩子学 习成绩的提高有如此巨大的作用,
家长们还等什么?不管你的孩子以前有没有预习
的习惯,也不 管他们现在是即将上四年级,或者刚刚读完四年级,都没关系,从现在开始,协助他们养成
课前预习的好 习惯吧。
当然,也曾经有孩子这样对我说:
“
老师,我天天预习,都坚持两 三个月了,为什么我的听课效果和
学习成绩还是没有什么改变呀?
”
我问那个孩子:
“
你是怎样预习的?
”
他说:
“
我就是这样大致浏览一遍。
”
我接着问他:“
那你在浏览中发现什么问题了吗?或者说你发现重点和难点了吗?
”
孩子摇摇头。
仅仅是听老师和同学们说预习好,
便不讲究方法、
不 讲究技巧地去预习,
自然达不到所想象的那种学
习效果。这个孩子之所以成绩没有提高,就是由 于他没有理解预习的目的、没有掌握预习的方法造成的。
如果他一直这样不讲究方法地去预习,那这种预 习只会浪费他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家长们在教育孩子
养成预习的好习惯之前,一定要让他了解预习的 目的,以及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
那么,
对于这些四年级左右的孩子来说,
有效的预习方法有哪些呢?家长在指导他们预习时,
又应该
注意哪些问题呢?家长们可以参考以 下建议。
方法一:不要让孩子把预习当成负担
预习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 法,
很多家长都了解预习的重要性,
因此每当孩子做完作业时,
家长就会
催促 孩子:
“
赶紧去把明天要学的功课预习一遍!
”
有些家长还严格监督孩子的预 习效果,非让孩子把明天
将要学到的内容完完全全地预习一遍,而且不是让孩子找到功课中存在的重点、 难点,或是存在的问题,
而是让孩子完全自学。这样花费大量的时间的同时非但不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反而会让孩子觉得不堪重
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其实,预习是对新课程的一种准备,目的就是让孩子对所学的课程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所以,要求孩子预习时,家长们要注意,千万不要让孩子
“
一把抓
”
,试图 把所有的知识都弄懂,这样
做要么会让孩子感觉学习很累,要么使孩子对听课丧失兴趣
。
所以,预习不要求深,只要孩子
能够发现问题,第二天能够带着问题去听课,预习的目的就达到了。< br>
预习
——
由被动听课到积极求知(
2
)
方法二:教孩子合理安排预习的内容和时间
了解了预习的重要性后,很多孩子信心满 怀地对我说:
“
老师,我回去之后肯定门门功课都预习。
”
每当这时,我就会 告诉这些孩子:
“
不用门门功课都预习,只把你平时认为很难的科目预习好了就行了。
”
也许会有家长问我:
“
为什么不让这些孩子门门功课都预习呢 ?
”
其实,预习是有所选择的。对于四年
级的孩子来说,
如果他们以前没有预 习的习惯,
现在想改进学习方法,
想一下全线出击,
门门功课都预习,
这样做 有点不现实。首先,孩子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其次,预习的质量也很难保证。
所以,当孩子
刚刚接触预习时,家长们可以这样建议他们,先选择一门或者是
两门学起来感觉吃力的科目进行 预习,等尝到预习的甜头,积累了比较熟练的
技巧后,再一点点扩大预习的范围。
当然,预习也 不要平均用力,对于自己的优势学科,可
以不作为预习的重点,应把有限的时间用在自己薄弱的学科上。
在爸爸的指导下,四年级的林林是这样预习功课的:
林林的语文成绩很棒 ,但数学成绩却很糟糕,英语成绩一般。每天做完作业后,林林都会按着爸爸建
议的顺序预习功课:先预 习数学,而且数学要预习的时间长一点、细致一点;接下来预习英语,英语比数
学预习的时间要短,但也 要细致地预习;最后大概预习一下语文,当然要是时间很晚了,语文也可以不预
习。
在这样的安排下,
预习已经成了林林固定的学习方法,
并且,
林林的数学和英语成绩都 在快速地提升。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总的预习时间不宜太长,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了。< br>那么,在这有限的半个小时里,如何合理分配,才能让预习发挥最大功效呢?林林的爸爸做得非常正确,< br>应该让孩子把预习时间的一大部分放在自己比较薄弱的学科上,对于自己擅长的学科,可以
酌情减 少预习。
将时间用于比较薄弱的、
收效明显的科目,
这样有利于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
孩子的这种课前预习最好是在成人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下完
成。
孩子的学习具有盲目性,一旦脱离了成人的指导,就会产生两种可能性:一是求全,全面预习而无
重点,头绪杂乱,二是走向极端,自以为已无师自通,忽略听课。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理性思维
能力,只要能让孩子明确预习的目的,孩子很快就会掌握预习的技巧的。
方法三:让孩子采用合理的预习方法。
预习的方法有很多,
但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最适用的是阅读法。
阅读法 的具体做法是:
预习开始时,
首先将新内容从头到尾朗读或者默读一
遍,对新内容进行 简单的浏览,了解知识脉络和基本内容,扫清字词障碍,确
定基本内容、思路。然后再读一遍,以圈、点 、勾、画的方式做批注、摘抄,
使预习过的内容重点突出,一目了然,有利于听课时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最
后把一时无法理解的地方记录在预习笔记本上,留到听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解,
直到弄懂弄通 。
这种预习方法,
不但对新知识进行了预习,
而且还可以理出一条自己知识 的
水平线,看看自己能独立掌握多少内容。上课的时候,孩子将自己的理解与老
师的 讲解做一下比较,检验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如果出现错误并及时找出错
误的原因,这样就可以发现自己 的不足。
此外,孩子在预习的时候,必然会碰到一些不容易明白的问题。这时候,父母要建议 孩
子制作一套预习符号。比如,
“
?
”
表示疑问,
“
﹏﹏
”
表示不太清楚,
“
『』
”
表示不懂的词语
等。
制作好预习符号后,父母要教孩子采用合适的预习方法。比如,
先通读全文,< br>边读边画出生
字和新词语,看看字形,想想意思,遇到不懂的在课文旁边打上问号;然后,
对于自己不太明白的内容重点学习,还不明白的,就用着重号或自己设定的符
号表示出来,在老师讲解 的时候认真听,直到弄懂为止。
我教过的一个四年级孩子是这样评价预习的:
“
在预习新内容的时候,
往往不可能完全弄懂知识的内在关系。
我的方法就是把不 懂的问
题提前勾画出来,这样下次听老师讲课时,我就能心中有数了。当老师讲到那些不懂的问题
时,我就会特别细心地听,所以学习起来就会比较轻松。
”
的确,
如果孩 子能够合理地安排预习的内容和时间,
能够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
那预习就会成为一种
很有效的学习方法。当然,这种学习方法在孩子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变成孩子的一种学习习惯。如
果在家长的协助下,孩子在四年级就掌握了预习的艺术,那这种正确、有效的学习习惯,将能够促使孩子
在以后的学业道路上一帆风顺。
复习
——
巩固记忆的
“
良 药
”
(
1
)
在一次四年级孩子的家长会上,
我问 家长们:
“
你们的孩子平时在家里都复习吗?
”
绝大部分家长都说:
“
考试之前孩子会复习,不考试,
复习没有用。
”
还有些家长很诧异地问我:
“
孩子放学回家后做作业算是复
习吗?
”
其实,
确切地说,除了做作业,孩子每天都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一
位教
育学家曾说过,如果孩子 学完了知识后不复习,那孩子学到的知识只有
25%
。但大多数的家长都不了解复
习的 重要性,认为只要考前孩子复习一下就可以了,其余的时间孩子根本没必要复习。
但家长们看看下面的情况,就知道平时孩子为什么要复习了。
很多孩子的家长都曾向 我诉说过这样的烦恼:
“
我家的孩子平时学习挺用功的,回回小测也不错,但
一到大型 考试就发挥失常,这孩子心理素质太差了。
”
的确,很多孩子都表示:
“< br>一进考场,什么定理呀、公式呀全想不起来了。但一走出考场,这些知识
又全想起来了,
真能把人气死!
”
很多家长把孩子出现的这种情况归结为心理素质太差、
考试技巧不好 等。
固然,孩子在考场上不能正常发挥,与家长们所说的这些原因有一定的关系,但主要原因却不是这些 ,更
多的时候还与孩子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复习是否到位有很大的关系。
家长们可 以这样想一想,
每次考试时,
每一道题孩子都有做错的可能,
但有一点孩子却从来不会 出错,
那就是他们的名字从来都不会出错。
道理很简单,自己的名字,孩子天天听、 天天看、天天写,早已烂熟于心,闭着眼睛都不会写错。这
说明什么呢?说明只要是经常在脑海里出现的 东西,人就不容易忘掉,会记得很牢。孩子的学习也正是如
此,只要能常常复习,孩子所学的那些知识就 会在头脑中根深蒂固,考试时又怎么能想不起来呢?所以,
从这个意义上说,
复习是巩固孩子记 忆的一剂最好的
“
良药
”
。
对于四年级左右的 孩子来说,他们最需要这剂
“
良药
”
了。我们都知道,从四年级开始,孩子所 学知识
的难度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有时在课堂上,孩子不能完全听明白老师所讲的内容,但通过课下复 习,他
们就能把这些很难懂的知识完全掌握;有时老师的讲课速度太快、所讲内容太多,他们可以通过课 下复习
的方式把课上落下的那些知识补全。
而对于那些一考试就
“
记忆消失
”
的孩子来说,
家长更应该让他们做到平时复习了。
只有让孩子把所 学
的知识掌握得扎实和准确了,才能让孩子在考试中做到有备无患。
而要把知识掌握牢固,只靠一
次性的学习是永远不够的。学习是一个需要不断总结、练习和积累的过程,而
这个不 断总结、练习和积累的过程就叫做复习。
我曾经认真地观察过,大多数成绩不理想的孩子,都 没有平时复习的习惯。每到考试之前,他们总会
手忙脚乱,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下手复习才好,因此只能是 跟着老师的复习计划大概复习一遍。这些不会主
动复习的孩子,永远不会发现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在哪里 ;对于多么重要的知识,他们都不会想到
“
这个
知识老师讲过很重要,一定要记住”
,
也不会用心去记。因为知识掌握得不全,或者不牢固,到了考试时,
孩子自然 会有很多题做不出来。
而对于那些平时有复习习惯的孩子来说,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一个成绩 很棒的孩子曾这样对我说过:
“
因为平时都在复习,所以到考试之前,我已经能够清 楚地知道哪些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哪些知识是
老师强调的重点,哪些知识自己已经完全掌握,所以不用费 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我就能把一个学期所学的
知识都复习完。
”
看,这就是 平时复习与平时不复习的差别。平时不复习,考试之前,孩子只能
“
临时抱佛脚
”;平时复
习,考试之前,因为早已完成了复习计划,孩子就可以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而以轻松 、愉快的心情
去迎接考试了。当然,这两者所体现出来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也会截然不同。
那么,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家长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做好平时的复习呢?
方法一:教孩子正确处理复习、做作业、预习之间的关系
复习
——
巩固记忆的
“
良药
”
(
2
)
我当四年级 的班主任时,常听家长们反应这样一个问题:
“
四年级的孩子,在学校上了一天的学已经
够累的了,回家后又要做作业、又要预习、又要复习,孩子受得了吗?
”
家长们的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
前面我们讲了学习状态的很多内容,
我可以用
“
学习状态
”
来回答家长的
这个问题。如果孩子把学习当作沉重的任务,仅仅是完成老师留的那些 作业,孩子也会觉得很累、很烦。
但如果
孩子进入了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
学 习最基本的这几个环节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小菜一碟,
他们
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这几个环节,并且 完成之后会产生很强的成就感。
家长们可以这样想一想,放学后做作业是每个孩子都必须做的 事情
,而预习、复习费不了孩
子多长时间,又是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有效方法。其实当孩子能够 正确地安排
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时,这就会成为孩子的一种固定的学习方法,成为孩子的一
种学习 习惯,而这一切都将很好地促进孩子的学业发展。
那么,对于四年级左右的孩子来说,他们应该如何处理预习与做作业、复习之间的关系呢?
我一向建议我的学生这样做:
开始学习时,
先花半个小时左右的 时间快速地复习一下当天所学的内容,
然
后再花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的时间做当天的作业,最后 再花半小时时间来预习
第二天的学习内容。
而且,三个环节的程序一定是这样的:做 不完作业,也一定要复习;宁可不
能预习,也一定要把作业做完。
在学习的这三个环 节中,
复习要排在首位,
因为老师上课时所讲的内容,
孩
子不一定能够完全理 解和接受,通过复习,他们可以更好地巩固当天所学的知
识,对接下来所做的作业也有一定的帮助。另外 ,我们都知道,知识都是有一
定连贯性的,孩子只有掌握了前面所学的内容,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接下 来
要学习的内容。
事实上,
只要父母帮孩子把这三个环节的具体时间安排好 ,
孩子每次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
当孩子品
尝到这一流程的甜头时,自然会把这一流程 当作自己学习的一种习惯。
方法二:帮孩子合理安排复习的时间
说到安排 复习的时间,我们就不得不提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
“
遗忘曲线
”
了,这个 曲线表明,遗忘
发展的规律是
“
先快后慢
”
。也就是说,在记忆的最 初阶段,遗忘的速度是很快的,但以后逐渐减慢,而且
到了一定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
所以把这个规律应用在孩子的复习上就是,在孩子听课后
48
小时之内,遗忘率是极高 的,可以达到
72%
;但如果孩子及时复习,当知识巩固了以后,遗忘率就会降低;当然,如果 孩子在几天之后能够再复
习一次,那几乎就能达到不遗忘的程度。
这个规律告诉我们 ,在遗忘尚未出现的时候,就要趁热打铁,
当天内容,当天复习,做到
及时复习,才能取得很好 的复习效果。
其实,从记忆的角度讲,孩子也应该做到及时复习。巴甫洛夫学说认为,记忆是 大脑皮层形成暂时神
经联系的过程,刚建立起来的神经通路如果不畅通,则原来大脑中保留的痕迹就会逐 渐消失,而复习就是
对大脑中的痕迹进行再刺激,重复刺激越及时,费时越少,费力越小,记忆效果越好 。
所以,家长要告诉孩子,当天学习的内容,最好做到当天就复习,最迟也不要超过两天。其 实,家长
在
指导孩子复习时,除了要让孩子做到及时复习之外,还
要让孩子注意以下问 题:
1
.
让孩子掌握复习的次数和疏密。
在 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有大部分的孩子学了新知识之后,
为了应付完成作业或下节课老师的 提
问,复习一下就算完事了,之后就不再安排复习,把所有的复习内容都推到考试之前再复习。
其实这样做是很不科学的。到考试之前,孩子所学的知识大部分都已经遗忘,那时候才复习,必然事倍功半,花费很多的力气。但在学完新知识之后,如果孩子能够做到勤复习,那结果就大不相同了。刚刚
学过的东西,遗忘是最快的,
所以孩子复习的次数要多,间隔的时间要短,
当然 ,随着记
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的间隔时间可相对拉长。这样,到了一定的时间,所学的这些新知 识就像刻
在孩子的脑海里一样,轻易不会忘记。
复习
——
巩固记忆 的
“
良药
”
(
3
)
1
.
提醒孩子注意复习时间的分配。
是集中复习好,< br>还是分散复习好?
实践证明分散复习要比集中复习优越。
因为集中复习,
劳动强 度大,容易引起大脑神经细胞疲劳,反而造成神经活动的抑制,使复习效果不好。有不少学生不懂
得这个 道理,工夫不用在平时,不抓紧平时的分散的复习,等到期中、期末考试时才集中进行突击,白天
学习很 长时间,晚上又开
“
夜车
”
,这是不符合规律的。这样做,不仅伤害健康,而 且效果不佳,即使突击
记下的东西,也很容易遗忘。
2
.
让孩子做到间隔复习。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分散难点,
采取间隔 复习法,效果更佳。
这是因为人的脑神经也
需要新刺激,若用同一信号以同一频率刺激大脑,脑 神经极易疲劳,效果不佳。
因此,对于某一种
知识的复习,如果需要
5
个小时 ,最好分作
5
次(或
5
天)安排,每次只复习
1
小时。这种复习方法,对于那些需要加深理解、运用灵活的知识,效果尤佳。
我就亲自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把四年级一个班的孩子分成两组,
让他们背诵 同一首诗。
第一组一遍接一遍直到会背为止;
第二组每
天背两遍,也是会背为止。结果 第一组需要背
18
次才能记住,而第二组仅用了
7
次就记住了。
< br>所以,
由此我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间隔复习法比一口气复习法效率要高得多。
因为间隔复习可以减
轻大脑的疲劳,保持大脑神经的兴奋,间隔的时间还能起到巩固记忆的作用。
当然,家长们还应注意一点,孩子复习时间不能过长,反复的次数也不要过多,不然会使孩子产生厌
倦的情绪,影响复习的效果。复习的时间应该合理安排,做到侧重重点和难点问题,兼顾其他问题,这样
才可以提高复习效果。
方法三:让孩子采用恰当的复习方法
具体 的复习方法有很多,包括阅读、背诵、做各种各样的练习以及动手操作等。具体采取哪一种方法
应该根据 孩子的不同偏好进行。有些孩子偏好视觉记忆,复习的时候就以默读为主;有些孩子偏好朗读记
忆,复习 的时候就以大声朗读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
不同的科目采用的复习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
应该让孩子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
的复习方法。
例如对于整体性、连贯性较强 的内容可以采用集中复习的方法,即把
所学的内容放在一起复习,比如英语的语法,语文的语法规则等; 对于内容比
较分散,连贯性不强的内容可以采用分散复习的方法,比如语文的词语、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