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怎样科学合理地做好幼小衔接
萌到你眼炸
523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04:4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语言艺术-财产保全异议
科学合理地做好幼小衔接
翰林学校
张友新
2005
年
9
月
在孩子接受社会教育的过程中,
有几个重 要的衔接时期,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便是其中之
一。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
是人才系统工程的第一个环节。
学前班与小学是
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
它们在环境设置、学习安排和生活制度方
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在我国,幼儿园的 教育(包括学前班)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学校教
育则以正规的课业学习为主要形式,
并以严格 的学习与作息制度来保证,
这种差异在客观上
形成了幼小衔接中的坡度。
一、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幼小衔接问题,
虽早已引起专家,
教师和 广大家长的高度重视,
并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来看,还 存在不少问题。
1
.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 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
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
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 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而小学却无动于衷,不
主动与幼儿园接触,
也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身心 特点,
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
事实证明,
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2
.片面性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出视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 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
会做多少算术题,
不关心儿童的学习兴趣、
学习习惯 及学习能力,
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
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 ,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
3
.突击性
有的小学在招收新生时, 进行所谓的摸底测验,内容包括识字、计算等方面,并以此
为依据决定是否接受新生入学或给新生编班。
摸底测验的成绩也成为小学教师、
幼儿家长衡
量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幼儿园 则不得不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
4
.表面性
不少幼 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在幼儿园大班,课桌的摆放形式有
所改变,课节时间延长,< br>游戏时间、
活动数量减少,有些最多组织幼儿到小学参观一下或请
小学生回园介绍一下小 学生活。
而儿童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
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 了。
5
.盲目超前性
有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
将小学 部分学习内容提前教给幼儿,
致使儿童在入学后出现
这样一种情况:
入学初感到学习很 轻松,
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
形成了不
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 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
“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
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 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二、幼小衔接的关键因素
到底什么对孩 子入小学更为重要呢?我认为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
和
自我服务的能 力以及初步的人际交往能力,
是幼儿顺利从幼儿园转变到小学,
顺利小学适应
期的四大 关键因素
1
、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代表了孩子对学习的主动性, 也就是对学习的兴趣,
这取决于两点,
一个就是不能给予孩子太多的压力,
不能强迫性 的灌输,
另一点就是让孩子
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和让孩子体会到学 习的成功体验,
采用游戏的方式,
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很容易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br>
2
、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自我控制的能力,一定 时间的注意力,自
觉收拾书本、文具的习惯,先学习后游戏的规则。
其中注意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很多优秀学
生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注意力。
平常多和孩子进行一些需要一定注意力和控制力的游 戏,
比如
棋类游戏,具体见后面的叙述。
3
、自我服务 的能力:在幼儿园里,由于幼儿老师时刻关心着孩子在园的全天活动,
对孩子的照顾比较周全,
孩子对老师的依赖性也比较大。
而在小学里,
老师主要把精力放在
教学上,对孩子的生 活、
活动的关心会相对较少,
因此最初会使孩子不易适应,进而出现抗
拒心理。所以,
大班的下学期,
不妨把孩子送到整托的幼儿园里一两个月(我建议全日制幼
儿园最好改 变以往的教养模式,
为孩子多做出一些考虑,
在
5
至
7
月能 安排大班的孩子进行
两个月的寄宿生活),这对孩子的自理能力、自我控制力、自我调节能力、独立性的 培养将
大有帮助。
同时在日常的生活中,给予足够的时间和耐心,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情。
4
、初步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性的发展以及学会与人合作交往,一直都是学前阶段 教
育的重点,
和孩子做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
提高孩子的交际能力,
不仅有助 于孩子适应小学
的生活,
对孩子的一生也是影响深远。
增加孩子独立活动时间
(让孩子自己到家的周围找小
朋友玩,帮助你到家周围的小店去买些日用品,偶尔让孩子自己在家中一两 个小时)
三、怎样才能帮助孩子顺利渡过人生的第一过渡期
一)做好入学前的社会适应准备
孩子入小学后,其行为要很快 适应学校的教育要求,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做到学习、
纪律、
文明礼貌、卫生等方面最基本的 常规要求。
要养成这些良好的学习任务,除了幼儿园
的教育外,家长还要在以下几方面重视培养 孩子的能力与习惯:
1
.
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在给孩子购买玩具和选择学习内容 时,一要注意孩子的年龄特点(喜欢色彩鲜艳的、
动的、大的……),还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孩子
跳一跳,摘果子
,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困
难,产生成功、自豪的体验和
下次再玩
,的愿望,从而维持和激发兴趣。
如
走迷宫
游
戏,可以帮助幼儿树立空间概念,提高手眼协调性,为以后书写打基础。但
迷宫
图很多,
家长不妨从难度最低的有色彩的开始,
慢慢由 浅入深。
孩子每完成一张,
可以在上面贴上记
号,表示成功了,通过一次次成功的体验 ,帮助孩子树立了自信,他们会产生
我行!
我
能!
的自信,并会不断主动的探寻与参与新的活动。
2
.
培养孩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
不少家长会抱怨:
孩子上了小学负担太重,
不仅要接送,
回家还要辅导、
陪读,
吃不消。
其实,
孩子完全能够自己学习、
完成作业,
关键在于习惯的养成。
为了帮助 孩子提高独立性,
父母首先要信任孩子,把他们当成小学生,看成是长大了的孩子;其次,关注一头一尾 ,就
是孩子做作业前,
先大概了解孩子的作业内容与作业量,
估算出大约需要的时间,
然后与孩
子商定,在几点前必须完成作业。到时间后,
父母对孩子作业的检查不是内容 的正误,
而是
书写整洁和完成与否,让孩子知道:
爸爸妈妈检查作业,
签字不 是看我做对了没有,而是看
我有没有完成。
只有自己细心、
认真,才能不出错。
如果家长在孩子一入学就这样做或入学
前就这样做,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就会大大提高,陪读也就不存在 了。
3
.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