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高水平的四十首诗词

温柔似野鬼°
902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07:2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酸汤肥牛的做法-迎春对联

2021年1月19日发(作者:季阳)
1
《水调歌头

·

丙辰中秋



宋代

·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
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评: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而又脚< br>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下片怀人,由中秋
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
同时感念人生的< br>离合无常。全词可谓设景清丽雄阔。






2
《沁园春

·





近代

·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评:
每次读来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
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 的伟人,不
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
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




3
《虞美人

·

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

·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评:李煜 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它充满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
厚、强烈,真如滔滔 江水,大有不顾一切,
冲决而出之势。








4
《天净沙

·

秋思



元代

·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评:短短
28
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
仄起伏,顿 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
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
之祖”
。< br>






5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代(北宋)
·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评:
这首词感慨古今,< br>雄浑苍凉,
大气磅礴,
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
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
邃无 比的历史沉思中。






6
《静夜思



唐代

·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评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它的构思
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
无迹的。从 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
的自然、
“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7
《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代(南宋)
·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评:同属豪放派,与苏轼相比 ,辛弃疾少了
一份旷达、一份雄迈,多了几许悲凉、几许
苍劲。全词基调虽是豪放,却流淌着一 股浓
郁的悲凉、惆怅之情。




8
《饮酒

·

其五



魏晋

·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评:
前四句平易如口语,
其 实结构非常严密。
第一句平平道出,第二句转折,第三句承上
发问,第四句回答作结。高明在这 种结构毫
无生硬的人为痕迹。








9
《登高



唐代

·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评:前两联写 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
感触之情。
由情选景,
寓情于景,
浑然一体,< br>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
孤愁的复杂感情。









10


临江仙

·

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代

·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评:
开篇从大处落笔,
切入历史的宏流,
四、
五句在景语中富哲理、意境深邃,这 首词用
来概括《三国演义》的主题恰到好处。








11


江南春》

唐代

·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评:
诗人以极具概括 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
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 富多彩,
也写出了它的
广阔、深邃和迷离。









12
《菩萨蛮

·

书江西造口壁》

宋代(南宋)

·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评:此首《 菩萨蛮》
,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
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梁
启超云:

《菩萨蛮》如此大声镗鞳,未曾有
也”








13


黄鹤楼
/
登黄鹤楼



唐代

·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评:这首诗是 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以丰富的
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
又回到现实种种情
思和自然景色 交融在一起,
有谁能不感到它
的凄婉苍凉。








14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评:
《关雎》是《诗经》首篇 ,它是反映一
个青年对一位容貌美丽的姑娘的爱慕和追
求,
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 求而得之的
喜悦,是我国爱情诗之祖。




15

声声慢

·

寻寻觅觅



宋代

·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评:起句一连用七组叠词,极富音乐美,读< br>起来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只觉齿
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一种莫名其< br>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
久久不
散。



16
《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

·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评:这首《出塞》
,除具有一般边塞诗那种
激越的诗 情、
气势外,
还很注意语言的精美,
并善于插入细节的描写,酝酿诗情,勾勒形
象,因而能够神完气足,
,含蓄不尽。








17
《行路难·其一



唐代·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评:这首诗跳荡纵横,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
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诗中跌宕起
伏的感情,
跳跃式的思维,
以及高昂的气势,
使它成为后人称颂 的千古名篇。





18
《锦瑟



唐代

·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评:诗人大量 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等典
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
觉感受,转化为视觉形 象,以片段意象的组
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传达其真挚浓烈
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19



江城子

·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代(北宋)
·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评:
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悼
亡词。词中采用白描 手法,出语如话家常,
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
寄寓着真情。






20
《蜀相



唐代

·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评:
《蜀相》对于壮志未酬者,它既是颂辞,又是挽歌,一诗囊括历史,融汇古今,语言
凝炼而内涵丰富。





酸汤肥牛的做法-迎春对联


酸汤肥牛的做法-迎春对联


酸汤肥牛的做法-迎春对联


酸汤肥牛的做法-迎春对联


酸汤肥牛的做法-迎春对联


酸汤肥牛的做法-迎春对联


酸汤肥牛的做法-迎春对联


酸汤肥牛的做法-迎春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