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玛丽莲梦兔
863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08:0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求职意向怎么写-牙牙乐广告
单位
任课
教师
课题
教学
内容
京博希望小学
年级
六年级
时
间
年
月
日
高
赛
课时
信息窗
1
第
1
课时,共
3
课时;总第
课时
第六单元
中国的世界遗产
----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
1
1
、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 迁移、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理解和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br>理解整数运算
教学
目标
定律对于分数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
、结 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分
数乘法的两部应用题,发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 的合作意识,感受数
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
理解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
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同样适
重点
用。
教
学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能够灵活、准 确、合理地进行计
难点
算。
教学
准备
课
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非常丰富的
教
国家,有很多地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你知
学
道哪些地方被列为了世界遗产吗?
过
程
(学生:长城、故宫……)
教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平时收集了这么多的资< br>料,已经做到了生活的有心人。那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关于我
国世界遗产的图片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二次备课
课件展示有关世界遗产的资料,同时解说:
①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②
天坛是古代皇帝祭天祈福的地方,希望来年风调
雨顺。
③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有
1000
多年的历史。
< br>师:这些地方漂亮吗?(生:漂亮)但这还只是冰山一
角,
我国拥有这么多美丽的地方,
作为中国人,
感到骄傲吗?
(生:
骄傲)
想不想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 的世界遗产呢?
(生:
想)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走近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 设计意图)本环节围绕“中国的世界遗产”这个大的
情境串导入新课,这样设计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 本课,
不仅让学生在增加课外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对身为中国人的自
豪感,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兴趣。
二、自主探究
获取新知
1
、出示教科书
74
页情境图
老师这里有一些关于我国世 界遗产的文字信息,请大家
认真观察,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数学问
题?
先找一位学生读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汇报交流。
2
、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好吗?
生:好。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生:北京天坛公园的占地面积约为
2 72
公顷,北京故宫
的占地面积比天坛公园的
1
/
4
多4
公顷。
师: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先想一想怎样用线段图来描
述信息 当中的数量关系,先请同学说一下我们在画线段图时
应注意哪些问题?
生:注意要把谁看做单位“
1
”
,要平均分成几份……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线段图。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后,在小组内展示自己 的成果,教师
跟进指导,选出代表作品到讲台前,用多媒体展示,并请同
学说一说画线段图的过 程。
师用课件展示线段图,并利用线段图加深学生对本题的
理解。
师:观察我们要求的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这条线段,是
由几部分组成的?那几部分组成的?
生:是由天坛公园占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和
4
公顷两部分
组成的。
< br>师生得出:
天坛公园的面积×
1
/
4+
比天坛公园多的面积< br>=
故宫的面积
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在自主 提出问题的基础上,
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梳理已有的数学思想方法,为新
知识的解决做好 铺垫。
3
、列式计算
师:现在你们会独立解决这个问题了吧!
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先
求什么,再求什么。
生
1
:
(
1
)
272
×
1
/
4=68
(公顷)
68+4=72
(公顷)
生
2
:
(
2
)
272
×
1
/
4+4=68+4=72
(公顷)
生:汇报并板书。
4
、总结运算顺序
师:同学们来看这个式子(
272
×< br>1
/
4+4
)
,有乘有加,
我们是先算的什么,后算的什么?
生:先算的乘后算的加。
师:那么是不是其他的分数混合运算中,我们也 是这样
先算第二级运算,后算第一级运算呢?
5
、
谈话:
刚才同学们有的用分步,
有的列综合算式解决
了第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再来解决“长城中人工墙 体和山险
墙共长多少千米?”这个问题?
师: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这个题让我们画 线段图的话,
把谁看做单位“
1
”?
生:把长城的全长看做单位“
1
”
。
师:接下来我们要表 示谁,
(人工墙体)最后表示(山险
墙)
,那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怎样表示人工墙体?< br>
生:把单位“
1
”平均分成
10
份,取
7
份。
师:那又怎么表示山险墙?
生:把单位“
1
”平均 分成
4
份,取
1
份。
师:
我们在一条线段上先平 均分成
10
份取
7
份,
再平均
分成
4
份取
1
份,同学们想一想会出现成么现象?
生:又麻烦又乱,看不明白。
师:那怎么办?
生思考后回答:因 为十分之七比一半多,我们在图中取
一半多一些的距离表示人工墙体的十分之七,又因为四分之
一相对小一些,我们在图中取较小的距离表示山险墙的四分
之一,让剩下的部分大约占二十分之一就可以 了。
教师及时表扬并课件展示线段图。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生到黑板展示做题方法并说清解题
思路。
(< br>1
)
8800
×
7
/
10+8800
×1
/
4
(
2
)
8800
×(
7
/
10+1
/
4
)
=6160+2200 =8800
×
19
/
20
=8360
(千米)
=8360
(千米)
6
、
单看这两个算式的计算,
你有什 么发现?你能想到什
么运算律?有什么启发?
生
1:
两个式子的结果相等。
生
2
:乘法分配律。
生
3
:整数乘法分配律对于分数同样适用。
对比两种解题方法
30
×(
7 /10
+
2/15
)=
30
×
7/10
+
30
×
2/15
得出
a
×(
b
+
c
)=
a×
b
+
a
×
c
师:除了乘法分配律,我们还学习过那些运算定律?
学生回答:加法交换律:
a
+
b
=
b
+
a
加法结合律:
(a
+
b)
+
c
=
a
+
(b
+
c)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a
×
(b
×
c)
=
a×
(b
×
c)
师:那这些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同样适用吗?
让们验证一下。
课件 出示练习题,学生发现结果都是等号,由此得出:
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借助两种解题方法,将分数
与整数的运算律沟通,并通过练习题,使学生在充 分观察、
对比体验中,发现整数的运算定律适用于分数运算,既渗透
了数学学习方法,又发展了 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
绎推理能力。
三、巩固练习
1
、找朋友
2
、看看谁最棒
3
、综合应用(自主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
4
、达标检测
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特点,再应用 运算律选择简便
方法进行计算。交流时,要让学生说说简算的根据,体会运
算律的作用。
(设计意图)这三道题是针对性练习,旨在巩固所学知识。
四、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在对我国的世界遗产的了解中完成了
对分 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相信你肯定有很多收获,谈谈
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看到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收获,老师很高兴,希望大家继
续努力。
(设计意图)
通过全课小结,
全面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
识、方法和 体验感受,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
数学学习方法和学习乐趣,提升梳理概括知识的能力,初 步
形成建构知识的意识。
五、布置作业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单位
任课
教师
京博希望小学
高
赛
年级
六年级
时
间
年
月
日
课时
信息窗
1
第
2
课时,共
3
课时;总第
课时
课题
第六单元
中国的世界遗产
----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
1
内容
1
、在具体情境中,能正确描述数量关系,画线段图,并根据数量关系和
线段图列出算式并正确 解答乘加、乘减分数应用题,在不断探索中领悟分
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律。
教学2
、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综合
目标
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
、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 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
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
重点
教学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
难点
教学
教师准备:课件
准备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些中国的 世界遗产,说一说你学会了哪
些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利用所学知识继续来解决一些问题,
好吗?
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
.自主练习第
1
、
2
题。
教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自己探究出了一些分数计算的规律,现
学
在我们分组来计算自主练习第
1
题,看看我们的发现是不是
过
在分数混合运算中都可以运用。
程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答案。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运
算顺序。
2
.自主练习第
3
题。
练习时,
可让学生先分别 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再独立计算,
注意培养学生先分析数据特点及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好
习惯。
3
.自主练习第
4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答案。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运
算顺序。
4
、自主练习第
5
题
学生先独立解决,
然后交流解题思路和运算顺序及结果。
教师巡视,并订正答案。
5
、自主练习第
6
题。
此题是巩固乘法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推广的练习。练习
时,应引导学生学会分析 数据特点,在应用运算律选择简便
方法进行计算。
三、综合练习,拓展提高
1
.自主练习第
7
、
8
题。
学生独立完 成,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错在什么地方,同
时提醒学生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2
.完成“聪明小屋”
。
这是一道有难度的思考题。练习时,主要 引导学生建立正确
的思路:下层放入
15
本后变成(
35+15
)本 ,正好是现在上
层的
5/7
,由此可求出现在上层书的本数,然后加上
15< br>就是
上层书原有的本数。
四、
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听一听。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单位
任课
教师
京博希望小学
高
赛
年级
六年级
时
间
年
月
日
课时
信息窗
1
第
3
课时,共
3
课时;总第
课时
课题
第六单元
中国的世界遗产
----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
1
内容
4
、在具体情境中,能正确描述数量关系,画线段图,并根据数量关系和
线段图列出算式并正确 解答乘加、乘减分数应用题,在不断探索中领悟分
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律。
教学5
、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综合
目标
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6
、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 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
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
重点
教学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
难点
教学
教师准备:课件
准备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解 决了一些有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
说
一说你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利用所学知识 继续来
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
.自主练习第
9
题。
教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自己探究出了一些分数计算的规律,
学
现在我们分组来计算自主练习第
9
题。
过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答案。
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
程
运算顺序。
2
.自主练习第
10
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通过试算判断对错,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错
误的原因。
3
.自主练习第
11
题。
这道题是用分数 四则混合运算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题,练习时,让学生先读懂题意并找准统计表中的信息,在
解答前三个题,最后完成第四题。
4
、自主练习第
12
题
练习时,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
在交流、
订正运算顺序及结
果。交流时,注意培养学生选择合适的 运算律进行简算的能
力和认真的计算习惯。
5
、自主练习第
13
题
此题是联系生活解 决问题。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解决,
在交流解题思路、运算顺序及结果。
6
、自主练习第
14
题
谈话:既然整数的运算律同样适用 于分数,大家翻到课本
77
页,
看看
14
题能运用到哪些运算律?交 流时,
要让学生说说
简算的根据,体会运算律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
全班交流后,学生自主练习。
三、综合练习,拓展提高
自主练习第
15
、
16
题。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错在什么地方,同
时提醒学生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四、
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听一听。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单位
任课
教师
课题
京博希望小学
高
赛
年级
六年级
时
间
年
月
日
课时
信息
2
第
1
课时,共
课时;总第
课时
第六单元
中国的世界遗产
----
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
教学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
2
内容
1
、能结合具体情境,
运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
会 借助线段图,
分析稍复杂的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的分数除法问题的
数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教学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稍复杂的 分
目标
数除法问题的策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经历把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
思想和方法,养成科学探 索问题的习惯。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
乐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态度 。
教学
分析稍复杂的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的分数除法问题的数量关系
重点
教学
分析稍复杂的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的分数除法问题的数量关系
难点
教学
教师准备:
准备
学生准备: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稍复杂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出示信息窗
2
情境图。
秦兵马俑被称为
“世界 八大奇迹”
。
最早发现三个兵马俑
坑如图:
三个坑总占地面积约< br>20000
平方米,其中一号坑和三号
坑共占
7/10
。
二、自主探究
获取新知
同学们,通过上面的情境图,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各抒己见。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能
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学生争先恐后的提出问题。
生:
2
号坑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生:……
好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好,我们首先来解决第
一个问题“
2
号坑的占地面积 是多少平方米?”
同学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开动脑筋想一想,要想
解决这个问题,该怎么办?
教
学
过
程
生:画线段图
生
:
列等量关系式。
我们一起画线段图来表示一下。
2
号坑
?
平方米
7
1
号和
3
号坑共占
10
同学们,
根据题目,
我们还可以列怎样的等量关系呢?
学生各抒己见
生:
2
号坑的面积
=< br>总面积
-1
号坑和
3
号坑的面积和
生:
2
号坑的面积
=
总面积×(
1-7/10
)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做法。指名板演。
方法一:
20000-20000
×
7/10
=20000-14000
=6000(
平方米
)
做法:先求出
1
号坑和
3
号坑共占地多少平方米。
方法二:
20000
×(
1-7/10
)
=20000
×
3/10
=6000
(平方米)
做法:把三个坑总占地面积看做单 位“
1
”
。
2
号坑的面
积
就是 (
1-7/10
)
。即:先求
2
号坑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对学生的做法及时评价。
三、综合练习
1
、自主练习第
1
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订正答案。
2
、自主练习第
2
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意见。
四、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历程,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各抒己见。
20000
平方米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单位
任课
教师
课题
京博希望小学
高
赛
年级
六年级
时
间
年
月
日
课时
信息
2
第
2
课时,共
课时;总第
课时
第六单元
中国的世界遗产
----
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
教学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
2
内容
1
、能结合具体情境,
运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
会 借助线段图,
分析稍复杂的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的分数除法问题的
数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教学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稍复杂的 分
目标
数除法问题的策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经历把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
思想和方法,养成科学探 索问题的习惯。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
乐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态度 。
教学
分析稍复杂的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的分数除法问题的数量关系
重点
教学
分析稍复杂的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的分数除法问题的数量关系
难点
教学
教师准备:
准备
学生准备: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解决了“秦兵马俑
2号坑的占
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用我们
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 题好吗?(板书课题:稍复杂的分数
除法问题)
教
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学
过
1
.自主练习第
3
题。
程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自己探究出了一些分数计算的规律,
现在我们分组来计算自主练习第
3
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答案。
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
运算顺序。
2
.自主练习第
4
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订正答案。
3
.自主练习第
5
题。
学生独立完成,主要是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
4
、自主练习第
6
题
练习时,
先让学生独 立计算,
注意培养学生选择合适的运
算律进行简算的能力和认真的计算习惯。
5
、自主练习第
7
题
此题是看图列 式计算。
练习时,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
在交
流解题思路、运算顺序及结果。< br>
6
、自主练习第
8
题
学生先画线段图,
理解题目要求。
并说一说先做什么在做
什么。
全班交流后,学生自主练习。
7
、自主练习第
9
题
学生自主完成,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先做什么在做
什么。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
三、综合练习,拓展提高
配套练习册。
学生独立完成,
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错在什么地方,
同时提醒学 生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四、
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听一听。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单位
任课
教师
课题
京博希望小学
高
赛
年级
六年级
时
间
年
月
日
课时
信息窗
3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第六单元
稍复杂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内容
1
、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
会借助线段图,
分析 稍复杂的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的分数乘法问题的
数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教学< br>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稍复杂的分
目标
数乘法问题的策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经历把现实问题 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
思想和方法,养成科学探索问题的习惯。在探索未知 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
乐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态度。
教学
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
教学
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教学
教师准备:
准备
学生准备: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回顾知识
谈话:
同学们,
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直在探访我国的世
界遗产,同时也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想一想 :目前你学习了
哪些知识?
学生发言。
师: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稍复杂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板
教
书课题
)
学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过
程
出示课本上的情境图,谈话:同学们,请阅读情境图你都了解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
生:现代成年女子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生
:
“北京人”平均脑容量是多少毫升?
……
师:你能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吗
?
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现代成年女子平均身高是多少厘
米?
同学们,先仔细 想一下,
“比北京人成年女子高
1/8
”意
思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意思是把“北京人”成年女子的身高看做单位“
1
”……
画线段图,理解题目。
“
北京人
”
成年女子:
144
厘
米
?厘米
现代成年女子: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答案。
方法一:
1
比
“
北京人
”
成年女子高
8
先求现代成年女子平均身高比北京人高多少厘米,再求
现代成年女子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144+144
×
1/8
=144+18
=162
(厘米)
方法二:
先求现代成年女子平均身高是“北京人”的几分之几 ,
再求现代成年女子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144
×(
1+1/8
)
=144
×
9/8
=162(
厘米
)
答:现代成年女子平均身高是
162
厘米。
师生共同总结。
解决第二个问题:
“北京人”平均脑容量是多少毫升?
学生独立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学生展示两种不同的做法。
教师及时评价,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
三、巩固练习,拓展深入
1
.计算练习
1/6+3/4
×
2/3
÷
2
(
2/13+5/9
)×
9
×
13
X+3/4X=35
(1/3-1/4)
÷
1/2+5/6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答案。
2
、自主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谈话:回 顾本单元的学习,你觉得自己都有哪些收获?小
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完成本单元的评价表。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