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牧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萌到你眼炸
890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09:5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众人拾柴火焰高-七夕音乐
《牧童》教学反思
《牧童》是一幅乡村水墨画。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 br>后那种安然与恬淡,自由自在与惬意的生活。诗中有景,有情,有人
物,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 近出现在视野里的。课堂开始,我通过
引导学生从课题切入,
剖析这首诗将要描写的主要内容,
进而引导让
学生理解诗的意思,最后感知这首诗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整堂课 下来,
我认为主要环节是比较清晰的,
但是总上不出古诗
的味道,以下是本次课程的几 点反思:
一、导入
可以以学生自己童年时光的幸福和美好,
激发 学生探究古时候的
儿童是怎样度过自己童年的兴趣。
这样轻松自在的聊天可以让大家自
然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教学过程
可以紧紧围绕抓字眼、明诗意、多诵 读、悟诗情这几个学习古诗
的一般过程教学。首先全诗可以抓住题目“牧童”这个诗眼,将题目
中的两层含义进行概括:交代时间和地点。通过学生听范读,划出诗
的节奏,
引导学生读出诗的 韵味(节奏)美,读出“悠闲”
,读出“渴
望”
。然后抓住
“弄”
、
“卧”
“铺”等关键字,体会到牧童能够弄笛
是一种悠闲,
能够不 脱掉蓑衣就躺下望月是一种悠闲,
能够在这种悠
闲的环境中做这些事也是一种悠闲。
这 样,
学生就能不断抓住相应的
字眼品味到了古诗所传达的意境。也许有的同学能从“铺”字体会 草
的茂密、
生机勃勃,
就像软软的毯子和草场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
觉;有 的同学能从“弄”字体会到了一种情趣和牧童顽皮与可爱;有
的同学从“卧”字中能体会那种无忧无虑、 充满野趣的牧童生活。
总体来说,
我还是觉得留给学生交流的时间少了,
学 生之间互动
交流少了。
这些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引起注意。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应随机进行引导,更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牧童》教学效果评价
《牧童》是一首描写古代儿童的田园诗,从内容、形式到文
字均是充满童真童趣、语言清新、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深
远的古典诗歌,显见教材组合的精心。教学设计分为:
初读古
诗,
扫清障碍;
再读古诗,
感知大意;
精读领悟,
理解品析;概括主旨,感情升华等几个板块,突出“童趣”
,既符合本
组诗歌的特点又贴近学生的情感 。在“初读”的“悟”中,
重视理解诗句的“意”
,这是前提;在重点词语品读和拓展
意境的“想象”训练中,感受语言之美,意境之美,从而受
到情的熏陶和美的感染,这是目的;
“读”无疑是重点,是
有层次的:初读、品读和吟诵,以收到读出美、读出情、读
出趣的效果来 。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对课堂教学效果有几点需要改进:
留
给学生交流的 时间少,
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少了。
这些需要在今后的教
学中引起注意。对于学生提出的 问题,应随机进行引导,更能培养学
生的想象能力。要更加注重学生古诗的积累,尽量拓宽学生视野,跳
出这首诗本身去积累相关诗句。
1
《牧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古诗大
意。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够熟练地背诵。
3.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古诗,理解诗句,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通过看注释,
查阅资料,
边读边想象等方法,
感知古诗大意。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师:童年,是人生最美好的季节,
你们正赶上了科技飞
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你们想知
道一千 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
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他们为我们留下 了
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
的孩子的生活情景。
< br>今天就让我们乘上诗词的飞船,
穿越时光的隧道,
去分享
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吧 !
2.
师:板书课题《牧童》
。
理解课题:这是一个动宾结构的词语,牧:放养牲口
童:
儿童,小孩子
哪位同学能够准确的理解一下这首诗的题目?
一首诗的题目就像它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可以了解到这首
诗想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就像这首诗,通过题目“牧童”
,通过这个课题中的“牧”
字我们就知道作者描写的是 一个乡村的事情,我们可以用哪
个词语来概括它?“地点”
通过课题中的“童”字, 我们也可以知道作者描写的是关于
一个小牧童的诗,哪位同学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它?“人
物 ”
总结:所以作者通过题目就点明了这是一首描写乡村儿童生
活的田园诗
3.
走近作者:
(学习古诗之前,先了解一下这首诗的作者)
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唐代人,为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二、初读古诗,扫清障碍
1.
扫清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