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三首》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玛丽莲梦兔
771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10:0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任重道远-加倍才算多
五下
5
课《古诗词三首》
(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
)
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 兴趣,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
节奏和情感。
在破解文 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
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 情味
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
【教学建议】
1、三首古诗词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学生理解;语言生
动形象,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学中可安 排学习小组合
作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学,体会三首古诗词内容上的相似之
处。教师适时点拨,使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个性体验,感
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并逐步掌握诗词学习的主要方法 ,
提高学习能力。
2、本课教学可重点抓住人物动作破解诗词 文义,把握
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采取诵读、想象、吟唱、绘画、
改编等多种方法,激发学 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培养热爱传
统文化的情感。
3、
“三分文章七分读”
,古诗词教学尤应采用多种方式
训练学生诵读,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音律 美;领略诗词的意
境美;领悟诗词的情感美,在熟读的基础上,把古诗词正确
地背诵下来。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4个生字,
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
“弄”
、
“怪生”
、
“相媚好”
、
“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
正 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古诗词。
默写
《牧
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 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
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
体会诗词意境,
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 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
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
而我要说童年是一 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
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教师以抒情的话语,为课堂营造轻快、愉悦的学习氛
围,同时不露声色地点 明了诗歌的学习要领,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情趣。
)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
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蓑”
、
“遮”的读音和写
法。
2、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
分: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
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 br>“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
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通过评读、赛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
读通诗歌,读出节奏。
)
3、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牧童》和《舟过安
仁》两首诗中,分 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想象是理解诗意的翅膀 ,通过再现诗歌画面,有
助于学生对诗歌意思的理解,
充实诗歌的内涵,
使学生易学、
乐学。
)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
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选择其中的一首合
作学习,进行品读理解:
自学要求:
⑴
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
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⑵
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
音,想到 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⑶
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⑷
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述
出来。
(这两首诗的主人公都是孩子,展现的是美好的
童年,离学生 的实际生活并不遥远,理解起来也较容易,因
此可安排充足的时间,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 br>
(学生自主学习)
2、交流反馈:
⑴
学习《牧童》
:
①
理解字词。
②
精读诗句,理解诗意,领略诗境,领悟诗情:
a、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感
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
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b、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说说
诗句的意思和感受,然后感情朗读 。
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
生活是那么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c、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呢?从哪
里看出来的?
是一个可爱、
自由自在、
无忧无虑的小牧童。
d、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
做些什么呢?而诗人又想 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
(广阔的 草地令人神往,悠扬的笛声使人心动,
美丽的月夜让人陶醉。一个“横”
、
“弄”、
“卧”
,更是充满了
随性、自然。对于学生来说,这就是他们所期盼的无拘无束
的生活。这个小牧童,就是他们理想的化身,因此,引导学
生置换成牧童,设身处地想牧童所想 ,做牧童所做,从而更
好地领略诗境、领悟诗情。
)
③
诵读古诗,感受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