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组织和指导各种课外活动的技能

温柔似野鬼°
854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11:5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儿童爱国诗歌

2021年1月19日发(作者:车敏瞧)
第四章

组织和指导各种课外活动的技能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简要陈述课外活动的意义、种类和形式。

2
.学生能举例说明课外活动的原则及其对班主任智能的要求。

3
.学生能简要说明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

4
.学生能举例说明指导社会实践的要求,并能尝试进行指导。

5

学生能举例说明组织和指导校内外其他集体活动的要点和要求,
并能尝试进行指导。

教学时数:
2
教法建议


1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2
.实践观察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3
.把小学教育专家请进课堂来。

4
.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组织和指导各种课外活动(
1
学时)

完善的学校教育,
既要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也要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活动、
课外教
育工作是 适应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实现教育目的的必要途径;
学校
工作 以教学为主,
而课外教育正是教学活动的有效的扩展和补充。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背景下,
课外活动在完成新课程目标方面所起的作用更加突出,
实施新课程改革,
必 须重
视课内课外整体改革,
甚至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
才能有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 践能力的
提高。认真组织学生的课外生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

一、课外活动的内涵与特点

(一)课外活动的内涵

课外活动是指 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
样的教育活动 。
它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形式。
课堂教学包括课程计划中计入总课时的必修
课和选修 课。所以,
课外活动不包括选修课。
自习课也不属于课外活动之列。通常讲的课外
活动 仅指校内活动。
但活动场所在校内或校外仅是空间场所不同,
并不反映课外活动的内涵。
本章所说的课外活动不限于校内活动,
凡是由学校在课外组织的活动,
都属于我们所说的课< br>外活动。

当代,
世界正进入一个电子计算机、
自动控制、
遗 传工程及新材料新能源迅速开发的新
技术发展时代,
这对人的发展既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br>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条件。
面对这
—新形势,传统的课堂教学因模式封闭、内容陈旧、方 法死板而必然要进行改革;近几年,
我国—批先进教师和教育专家,
在这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
如开展教学整体改革实验,
开展
课外活动,
把课内外改革相结合等。
目前,国内不少中小学正在进行的既改革课内,又开展
课外教育,
建立—种以课堂教学为基础,
课内外相结合的新教学体制的尝试,
已获得较成功
的经验。
实践证明,
开展课外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
“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 向未来”的创造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课外活动是教育学理论的特定范畴。
它同课堂教 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其内涵和外延是

1
严格的。
一方面,两者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教育目的是统一的。
另一方面,
课堂教 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和范围,
指导学生学习系统的科学知识,
发展智
力 体力,
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一种教育形式。
它具有固定的斑级,
要严格按照课程表的安 排
进行。
课外教育工作则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
进一步领会和巩固课堂中所学得的知 识,

尽可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有运用课堂知识的机会,
获得课堂上所难以做到的实践训 练,
以补充
课堂教学的不足。
课外教育活动中学生获得的感性知识和直接经验,
也可作为运行课堂教学
时掌握理论知识的准备。
通过课外教育活动,
特别有利于学生 把课堂学得的知识转化为技能
技巧,
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这些对于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十分有
利。但是,
课外教育工作一方面要密切配合课堂教学 ,保证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另
一方面又并不局限于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它可以根据当前的实际需要和
学生的爱好专长,扩大和加深学习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 阔学生的眼界。

(二)课外活动的特点

根据课外活动的内涵,其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课外活动性质 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选择、
自愿参加的活动。它能比
较充分地照顾学生的兴趣和 爱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符合学生的需要和特点,
使学生具有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课外活动基本上是个别化、
个性化的,
这和课堂教学的标准
化、同步化相比是一个显著 的不同,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各种课外活动,诱发学生的动机,
给予指导,但参加与否,不具有强制性。

2
.课外活动内容的伸缩性。课外活动的内容不受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限制,它 在保
证活动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
趣味性的前提下,
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意愿 以及校内
外具备的条件来灵活确定。范围可宽可窄,数量可多可少,水平可高可低,不拘一格,灵活生动。

3

课外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也不 受班级教学这种组织形式的限制。
它的形式十分活泼,
讲究实效。
活动参加的人数可多 可少,活动的时间可长可短,
活动的方
式可以集中也可以分散,
活动的场地可以在室内 ,
也可以在室外,
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
外。
活动的指导者可以是教师,< br>也可以是有专长的家长和社会人士,
甚至是有一定特长的学
生。这些活动有动有静,动静 结合;有蔚为壮观的群体场面,也有少数学生的相互切磋。

4
.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 上的自主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必须接受学校行政决定被编
入一定的班级,
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
与课堂教学相比,
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富有成效的课外活动,大多是学生在教师和有关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下独立自主开展的。
活动
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 设计、自己动手。可以说,课外活动是学生自己的活动。学生是课外
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 辅导者,对学生活动的组织起辅助作用。

5
.课外活动方法的实践性。课外教育的突 出特点就是“活动”

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动手
动脑的实践活动。
教师在课外活 动中的指导,
主要不是采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讲授和课后作
业批改的方法,而是采用启发、咨询 、建议、讨论、答疑、活动过程中的巡视与个别指导、
活动结果的评析、共同制订活动计划等方法。
6

课外活动评价的综合性。
课外活动质量效果的检查评定的方式方法 也是多种多样的,
它一般不采用像课堂教学那样的考试记分方法,
而大多采用汇报表演、
娱乐竞赛、
成果展览、

2
举行讨论会和报告会等形式进行。

二、开展课外活动的意义和任务

(一)开展课外活动的意义

课外的特点决定了它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发挥特有的作用。

1
.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活动领域,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小学生处 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精力充沛,
兴趣广泛。
他们不仅好奇,有了解社会和
自然、获 取知识、探索真理的愿望,而且好动,有进行各种活动和体育运动的需要。但是,
他们还未成熟,知识不 足,分析辨别能力差,易受不良思想、习惯的影响。组织丰富多彩的
课外活动,就能使学生的课余生活更 充实、健康,更生动活泼,富于乐趣。学生精神生活的
需要是多种多样的,
他们不仅有学习求知 的需要,
还有友谊社交的需要,
独立自由活动和从
事创造的需要以及对美的享受和娱乐 的需要等等,这种种需要单靠课堂教学是不可能满足
的。
只有开展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 动和课外教育工作,
才能从多方面来满足学生多
种多样的需要,
从而使学生感到精神充 实,更加热爱生活,充满青春的活力。学生参加课外
活动,
不仅可以避免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 ,
而且能够把他们旺盛的精力、
浓厚的兴趣爱好,
引导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
满足他们多种多样的精神需求。
这对社会、
对个人都有积极意
义。

在课外活动中,
学生不受课程计划和学校围墙的限制,广泛接触社会,
接触自然,
接 触
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活动空间广泛,人际交往增多。这对于他们体察社会生活的脉
搏 ,
了解科学技术的动态,
拓宽文化视野,
形成高尚情操,
提高适应能力和应变 能力,
在德、
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无疑会起到重要作用。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
学生丰富的精神生活对于实现
“和谐的教育”具有巨大
的意义。
他指出,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
但作为学生的精神生 活来说,
学习活动远非全部,
只是其中一部分。此外,还有属于道德、劳动、体育运动、社会交 往、娱乐等方面的活动,
它们同学习活动一起,
构成学生精神生活的全部。
苏霍姆林斯 基认为,
若把教育中人的活动
从机能上进行分析,
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为认识 和理解客观世界,
一为主体的自我表观和发
展。
他指出,
提高教育的效能应是 使这两方面的机能相互协调和保持平衡。
由于学生获得自
我表现、
自我发展的领域远远 超于课堂上学习活动之外,
因此,
课外各个领域的活动对于实
现学生的“和谐发展”具 有极为重要的不可取代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打了一个比方,
他把
教师执行教学大纲、
搞好课堂教学比作
“选种”

把学生的精神生活比作
“土地”

优良的
“种
子”必须播种在耕耘过的“土地”上,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充实的精神 生活之上,才能取得
良好的效果。课外教育活动正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在集体、社会 、
大自
然、
科技、
体育、
艺术诸种活动中,
获得丰富的情绪 体验,
激发求知欲以改善脑细胞的营养,
满足发展自我的要求.使生身心愉快、积极奋发、充满 自信、陶冶情感、磨练意志。

目前,在有些学校里,学生的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两者关系失调 ,甚至出观畸形发展。
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
课堂上布置的家庭作业占领了学生大部以至全部课 外的时间,
而学生
其它方面的精神生活和自我创造活动完全被忽视了,
被压抑了。由于把学生拴在死抠课本的
狭窄胡同里,不注意扩大学生的视野,不认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 创造性的重要性,
这样下去,只能是培养出“书呆子”
。因此,我们必须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 ,大力开展课

3
外教育活动,搞好“和谐的教育”
,把学校办成一个丰富 多彩的“精神生活王国”
,而不能办
成一个单一的“学习王国”
。这样,才能真正为祖 国四化培养出各种有用的人才。

实践证明,
只有把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密切地配合起 来,
通过多种途径、
运用多种方式
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更 有成效。
事实上,
学生每天上课的时间毕竟是有
限的,最多不过五、六小时,除睡眠外 ,其他十小时左右都是在课外时间中度过的,如果放
弃了课外教育,
不仅丢失了可以利用的大好 的教育时机,
还有可能使学生接受各种不良的影
响,抵消课内的教育,甚至走入歧途。因此,我 们绝不可忽视课外教育工作。按照系统论的
观点,
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共同组成教育的整体,< br>缺少任何一方面,
就破坏了教育的整体性。
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产生“
1

1>2
”即整体大于其各部分总和的作用。我们要重视
这种整体性的教育。 现代战争有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立体战”
,我国治安工作的重要经验
是动员各方面的力量进行
“综合治理”
,在科技研究上我们也提倡组织起来“协作攻关”
,这
些都是成 功的经验概括。
在教育问题上,
我们也应尽可能组织多方面的力量,
通过多种途径,< br>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正确地把课内教学和课外教育结合起来,在校内和校外、课内和课外,
为学生 创造一个到处接受教育的良好环境,以不断地提高教育效果。

2
.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

课外活动是根据学生的特点、需 要组织的。客观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是多种多样的,
他们既有发展自己身体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知识 、能力、情感等方面的需要,又有关于阅
读、运算、艺术、科技活动、实验等多方面的兴趣。课外活动使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
好,有选择地参加学科知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体育运动或社会调查、社 会实践等方面
的活动。而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富有吸引力,
能 引起他们的浓厚兴
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
同时也应看到,
不 同的学生在身心发展方
面存在着差异,
有的长于艺术素养,
有的精于数理运算,
有的善于阅读欣赏,有的好于科技
活动等,这是学生兴趣的倾向性,有的因没有表现机会而处于萌芽状 态。课外活动内容、形
式的多样性,
使学生在适当的引导和培养下,
形成自己的特长,
表现出某一方面特殊的才能。

课外教育工作以多彩的内容,
活泼的形式牢牢 吸引住学生,
适应着学生的多种兴趣与需
要,加上学生大都是自愿参加的,积极性较高,只要教 育指导得当,持之以恒,很容易使学
生的兴趣与才能培养起来。事实证明,学生未来的职业兴趣与专业选 择,往往与他们在中、
小学时所参加的课外活动有密切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

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展示 才能的广阔天地,
活动虽需要教师的指导,
但主要靠学生自
己努力学习、实践,自己动 脑筋克服困难,处理问题,解决矛盾。在活动中,阅读、观察、
收集资料、记录、设计、实验、制作、表 演等都是由学生独立进行的。这就能够使学生在实
际锻炼中培养独立性和自主能力,
并通过活动 进一步认识自己的特点,
看到自己的力量,

于进取和开拓。

课外 活动还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
勇于创造的精神。
小学生求知欲强,
遇事喜欢追根究底,
他们在小发明、
小制作、
小建议等富有探索性 、
创造性的活动中,
常常突破“接受学习”的水平,自己认识新事物、新现象,大胆提出新问题 和解决新问题,
勇敢地创造新的产品,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4 < br>智力作为综合认识能力,
其水平高低,
并不主要表现在掌握知识的数量上,
而是 表现在
掌握知识技能的速度快慢、
难易情况和深刻巩固的程度等方式和效果上,
开展课 外教育,

使学生智力进一步充分表现,
学生对课外活动的选择、
参加活动的 方式与状况,
本身就是其
智力品质与水平的真实反映;
而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得到愿望 与要求的满足,
反过来又成为
促进智力发展的巨大力量。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 基所说的:
课外活动是
“智力生活
的策源地”
,它使“青少年迈上了科学思维 的道路”


能力永远是指某种活动的能力,
只有在相应的活动中形成。课外教育是通过活动进行学
习的——种方式,活动越多种多样,
越带有创造性,能力发展的 可能性就越大。在各种课外
活动中,学生会遇到各种矛盾与困难,促使他们去调查询问,翻阅资料,分析 研究问题,寻
求解决办法。整个活动过程,是自学研究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动脑、运用知识、发挥聪明才
智和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独立思考和钻研创造精神,
有效地培养了学 生的
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及多种实际:工作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独
立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4
.课外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青少年的 精神生活是十分广泛和多样的。
他们不仅有学习求知的需要,
还有接触大自然
和社会的 需要,
进行独立观察、
实践、
研究和创造的需要以及审美、
娱乐、
友 谊交往的需要。
这些仅靠单纯的课堂教学是难以满足的。
如果学生每天只是听课,
在较 长时间的上课和紧张
的脑力劳动之后,
必然会感到生活枯燥单调,
而这极易造成神经细 胞的疲劳。
使学习的兴趣
与效果大大降低,
并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只有 开展多种课外教育活动,
使学生的脑力

劳动在课外得到调节,
提高学生在 课内学习时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组织学生参加不同种类的课外活动,
既能使学生得到积极的休息,
调节好生活节奏,
增进其
身心健康,也能从多方 面来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视野开阔,体验增多,感受丰富,生活
充实,更充分体现出青春的朝气与活 力。

5
.课外教育工作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学生思想品德的 形成,是知、情,意、行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的矛盾运动过程。
只有思想与行为一致、
知 行统一才算完成了某一发展过程,
课外教育活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
场所,
有利于学生理 论与实践的结合,
促进由知到行的转化。
在活动中。
学生通过耳闻目睹,
亲身 经历,
对所见所闻倍感亲切、真实,
易激起情感的体验和思想的共鸣,
所受到的实际教
育和影响,
往往比课堂教育更有效。
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是主人,
遇到的困难与 挫折多靠自己

努力战胜,良好的品质在磨练中不断养成,同时活动所特有的自主、自治、白 评气氛,有助
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二)课外活动的任务

1
.扩大加深和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

通过课外活动使学生将已学 得的知识在实际中应用,
在实践中丰富感性构料,
加深对知
识的理解,
锻炼提 高学生的技能和技巧。
巩固对知识的记忆,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知识领
域。使学生不 断获得新的文化科学知识。

2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通 过课外活动的生动形象的思想品德教育,
扩大学生的眼界,
向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世界

5
观的教育,
形成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
形成积极向上 的生活态度和克服
困难的坚强意志。

3
.发展学生的能力

在活动中发展学生在科学、技术、体育和艺术等方面的兴趣和才能,特长和禀赋,
培养
他们的 主动精神和创造能力。

4
.调节学生生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组织 学生从事有益的娱乐体育活动和获得积极的休息,使学生的生活安排得更加合理,
使学生的闲暇时间过得 更充实,做到、精神愉快,成为健壮、活泼、勇敢、坚强、朝气蓬勃
的新一代。

三、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一)课外活动的内容

课外活动的内 容,
是根据教育的培养目标、
课外活动的具体要求、
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以
及校 内外实际来安排的。课外活动范围广泛,形式多样,按其性质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1
.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课堂教学中严谨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多的给学生以理性 的认识,
课外鲜活的现实和活动则
能给学生切实的感受,
对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有时 更能震撼心灵。
思想品德教育在不同的
时期有不同的主题,
当下对
“普世价值 ”
的认同教育在很多学校的德育工作改革中逐渐被关
注,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心怀诚 信、自立坚毅、遵法守法等品质成为很多中小学
开展课外活动的主题。

2
.科技活动

这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
进行各种科技实践性作 业的活动。
其最大特点是在学生动
脑、
动手的实践活动中,
学会综合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
科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
实验、设计、发明、制作等能力,以形成某一 定向或某几方面的兴趣与特长,扩大学生知识
视野,
激发他们学科学、
爱科学的兴趣,
培养科学的态度和创造精神。
科技活动内容很广泛,
既有科技新知识、新技术,也有科 技的基本技术;
它的活动范围也很广,并可以多种内容和
形式吸引学生参加自己喜爱的科技活动 项目。如制作科技小模型、采集标本、动物小观察、
小饲养、
小种植等,
以及举办科技 知识讲座和科学家故事会、
科技表演、
竞赛,
开展小发明、
小创造、小制造、 小实验、小论文的“五小”活动等。

3
.学科活动

学科活动是一 种学科性的课外学习和研究活动,
一般按学科分别组织活动。
学科活动与
课堂教学联系 紧密,
它以课堂讲授的知识为基础,
但不是课堂教学的重复,
不局限于教学大
纲范围之内,
也不是课内学科教材的补充或延伸,
而是学科中某一领域的拓展,
注重学 生学
科兴趣的培养。
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各学科的知识性作业和对某一学科领域中的某些专题进行
比较深入的探讨与研究。例如,语文学科课外活动,可以开展朗读、阅读交流、演讲、演课
本剧 比赛,
以及书法、作文选优等活动,
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数学学科可以
开展口算比赛、
解题比赛、实际测量、商品调查等活动,
以提高计算能力和对现实生活的认识。
自然学科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和社会现象,
培养科学研究兴趣,
可以配合教 学开展采
集标本、进行气象观察、
开辟历史知识小园地等活动。外语学科可以开展外语角、外语短剧

6
表演等活动。
这类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一般说来,
参加学科小组的学生多是该
学科的尖子或爱好者。
活动往往是在教师或 特邀的专家学者指导下进行,
具有专业性和学术
性特点。这种学科活动

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选择,具有重要的作用。

4
.文学艺术活动

文艺活动种类多样,
其目的是进行美育,
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情趣,
发展他们对艺术
美的感受力与欣赏力,
培养创造力,< br>陶冶感情,
丰富精神生活。
中小学文艺活动主要有歌咏、
乐器演奏与欣赏、舞蹈、
绘画、
工艺美术创作等。
还可以成立写作小组、
评论小组、
出板报、
壁报等。学校借助多种文艺形式,可以把课外教育开展得生动、形象,富有艺术气息。

5
.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是以发展学生健康体魄及体育文化修养为目标 ,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因地制
宜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小学体育课外活动主要有各 种球类活动、长短跑、登山、划船、
游泳、滑冰、滑雪、健美运动和各式各样的游戏活动。一些国防体育 活动,如航空模型、军
舰模型、
无线电小组活动,
也可列入中小学体育课外活动之中。
还可以组织体育竞赛和表演,
组织野营和行军等活动。
体育活动是最为普遍,
最受学生喜爱的课外活动,
是学生进行经常
性体育锻炼的重要方法。
组织好课外体育活 动,
对于推动学校体育的普及与提高、
丰富学生
课余生活有很大作用,
还可以 及早发现具有体育专长的苗子,
有利于我国体育专业人才培养。

6
.社会活动

社会活动是让学生走出学校接触社会,
了解科学技术 的发展,
了解社会生活、
经济建设
实际状况的教育活动。包括社会调查、参观、
考察、
访问以及各种无偿的社会服务和公益劳
动。使学生了解民情国情,培养热爱祖国、热爱 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实际工
作的能力。

7
.传统的节假日活动

学校除了搞好国庆节、
儿童节、
校 庆日、
学校文化节等节日庆祝活动和暑假的夏令营活
动,
对民族传统节日活动也应给予 高度重视。
对本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世界各国都在重视的
一项工作,我国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方 面做出了很大努力,
2007
年,我国把清明、端午和
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列入法定节日 。
传统的节假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是中小学生学习祖
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br>中小学的课外活动要充分利用这些节假日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

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些节 假日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形成民族意识,养成优良品行。

8
.课外阅读活动

这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范围之外,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 某一方面的需要进行的完全自
觉的读书活动。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视野,
接触和吸收 新鲜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
思维能力。
课外阅读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 方式。
同时,
课外阅读中学生
获得的知识、信息越多,
越有利于他们对课堂知 识的理解和掌握。
可见,课外阅读是学生智
力的源泉之一,正如培根所说,读史鉴使人明智,诗 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
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有 选择地多读书,读好书,
避免一些低俗、不健康的出版物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二)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学校的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按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分为群众性活

7

-儿童爱国诗歌


-儿童爱国诗歌


-儿童爱国诗歌


-儿童爱国诗歌


-儿童爱国诗歌


-儿童爱国诗歌


-儿童爱国诗歌


-儿童爱国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