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小小潜水艇》 教学设计

余年寄山水
545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12:4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beside的用法-知函

2021年1月19日发(作者:阮九如)

《小小潜水艇》

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

1.
了解小小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的 原因,进而明白真正的潜艇沉浮原理,懂得改变物体的
轻重可以影响它的沉浮。


2.
培养学生积极的动手实验能力、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良好的语言< br>表达等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兴趣、认真细致、团结协作的科学探究态度和素养。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难 点: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小小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的原因,进而了解真正的潜艇沉浮原
理。


[
教学准备
]

教师演示材料:沉浮自如的教具“潜水艇”
、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仪等。


分组实验材料:塑料瓶、小玻璃瓶、烧杯、水槽、托盘、毛巾等。


[
教学过程
]

一、趣味实验,情境引入


1
.神奇的小实验:出示实验道具听指挥的小玻璃瓶。


2.
指导学生观察道具的构成,进而观看实验表演并引导学生为其起名。


3
.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为什么挤压塑料瓶能使小小潜水艇下沉和上浮?”

(挤压塑料瓶与小小潜水艇的沉浮有什么关系?)


(通过趣味实验 活动,
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而且还引导他们自主发现并提出想探究
的问题,< br>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真正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实验起名活动,则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科学研究的信心。



二、动手制作,实践体验


1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制作小小潜水艇需要哪些材料。


2.
师生观看介绍实验物品,进一步研讨、归纳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等。



3.
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尝试制作小小潜水艇的方法,教师巡视观察。


4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实验制作的过程,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归纳等方 法,自己
得出正确的制作方法。


(每个学生对自己不了解的未知领域和 神奇的现象都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挑战欲望,
教师
应及时地、有效地利用这一有利因素,积极 调动探究热情,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探究活动,
并从中归纳得出共性的、正确的结论,为进一步探究创造 条件。



三、细致观察,探究新知


1.
鼓励和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改进不成功的实验制作方法,并通过玩儿“潜水艇”

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在小小潜水艇下沉和上浮的过程中,
能看到哪些现象和变化,
想一想 那是
为什么?


2.
进一步明确观察探究的问题:
“小 小潜水艇沉浮的过程中,小玻璃瓶内部有什么变化的现
象?”


3.组织学生再次开展分组实验观察,探求小玻璃瓶内部的细微变化现象,教师巡视并指导。


(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是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
不断地思考、
不断地改进才逐步实现的 。

此,
在组织小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实验的过程中,
教师应着重注意引导和培 养他们运用这种科
学发展规律,并不断地尝试、体会探索发现所带来的乐趣和自信。



四、汇报交流,归纳概括


1.
引领学生开展信息汇总交流,得出实验观察结果。


2.< br>出示带有固定黄线圈的小小潜水艇装置,通过以其为参照物,指导学生对比验证小玻璃瓶
内水位的 变化过程。


3.
师生共同研讨分析,归纳概括得出小小潜水艇能够沉浮的科学原理。


(民主和谐的交流环境,
能促进学生情感的沟通,
有助于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br>而巧妙
细致的实验环节设计,
则能够给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带来画龙点睛的作用,
为深入探究扫清
障碍。



五、巩固应用,拓展思维


1.
提出问题:
“真正的潜 水艇是如何在大海中实现沉浮的呢?”
“是不是在大海的外面有一个
巨大的塑料瓶,有人在挤压 它,然后潜水艇就能沉浮了呢?”


2.
组织学生开展民主交流研讨活动,积极畅谈发表各自的见解。

beside的用法-知函


beside的用法-知函


beside的用法-知函


beside的用法-知函


beside的用法-知函


beside的用法-知函


beside的用法-知函


beside的用法-知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