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创新思维(数奥训练)
别妄想泡我
742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13:5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qq群多人语音-西蜀之去南海
第一章
不重复的路
探究目标
:一笔画 的问题是一种有趣的数学游戏。它是从图形的某点出发,笔不离开纸,
而且每条线都只画一次不重复。我 们知道,任何图形都是由点和线组成的,图形中的点
分为两大类:
(
1
)从一点出发的线的条数是双数,这点称为双数点。
(
2
)从一点出发的线的条数是单数,这点称为单数点。
一个图形 能否一笔画成,关键在于图中的单数点的多少。图形中没有单数点的,一
定可以一笔画成;图形中只有两 个单数点,也一定可以一笔画成;其他情况的图形,都
不能一笔画成。单数点在一笔画中只能作为起点或 终点。
通过本课有趣的学习,培养学
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探究过程:
例
1
:
从有小黑点的地方开始描,
你 能不重复、不遗漏,一笔就可以把这些图描出来吗?
为什么?
[
提示
]
先找出图中的点,
再数一数从这点出发的线有几 条,
就能确定能不能一笔画了。
(
3
幅图都可以一笔画成)
例
2
:
下列图形能一笔画成吗?为什么?
例
3
:
下列图形能一笔画成吗?为什么?
例
4
:
下列图形能一笔画成吗?如果可以,请你动笔画成。
创新训练:
检测一下自己的能耐吧,你一定很棒!
1.
下面图形能不能一笔画出?怎么画?
2.
下图是一个公园的平面图,要使游客走遍每条路而不重复,问出入口应设在哪里?
第二章
摆一摆、移一移(一)
探究目 标
:通过用火柴棒(或长短一样的小细棒)拼成有趣的图形,培养小朋友的观察
能力和动手操作 能力,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探究过程:
例
1
:
(
1
)用
3
根火柴棒摆出一个三角形。
(
2
)用
4
根火柴棒摆出一个正方形。
(
3
)用
6
根火柴棒摆出一个长方形。
(
4
)用
5
根火柴棒摆出一个五边形。
(
5
)用
6
根火柴棒摆出一个六边形。
例
2
:
用
3
根火柴棒可以摆出一个三角形
。
(
1
)再加
2
根火柴棒,摆出两个三角形。
(< br>2
)在(
1
)中再加
2
根,摆出
3
个三角形 。
[
提示
]
摆一个三角形要用
3
根火柴棒,摆两 个三角形要用
6
根,但现在只增加
2
根,
却要摆出两个三角形,可见 其中有一根火柴棒是两个三角形共用的;摆成
3
个三角形,
必须有
2
根是共用的。
例
3
:
用
4
根火柴棒可 以摆出一个正方形,
如下图所示,再加
3
根火柴棒,摆出两个正方
形。
[
提示
]
其中有一根火柴棒是共用的。
例
4
:
下图是一条“小鱼”
。
(
1)请你只移动
2
根火柴棒,使“小鱼”的头朝上或朝下吗?
(
2
)请你只移动
3
根火柴棒,使“小鱼”的头朝右吗?试一试。
创新训练
:
检测一下自己的能耐吧,你一定很棒!
1.
用
9
根火柴棒摆出
5
个三角形,试试看。
2.
用
12
根火柴棒摆出了
5
个正方形(如下图 )
,请你拿掉
2
根,剩下
2
个正方形。
3.
下面所示的是一个倒放着且缺一条腿的椅子,请你移动两根火柴棒把椅子正过来。
第三章
摆一摆、移一移(二)
探究目标
:火柴棒不仅可以摆成各种有趣 的图形,也可以组成有趣的算式,增、减或移
动算式中的火柴棒,还可以使算式发生奇妙的变化。通过实 践使小朋友既可以从中获得
乐趣,又学到了知识。
学习前的亮点说明:
(
1
)
先规定一套数字的摆法:
(
2
)运算符号如:
“
+
”
“
-
”也可以由火柴棒组成:
这样 ,用增、减或移动火柴棒的办法可以使“
+
”变成“
-
”或使“
-< br>”
变成“
+
”
。
这里所说的“移动”
,是 把火柴棒从一个数字或运算符号上拿开,然后添到另一个数字或
运算符号上去,因此,火柴棒的总数是不 变的。
探究过程:
例
1
:
下面的算式是错误的 ,请你只移动一根火柴棒,使等号两边相等。
例
2
:
每题增加
1
根火柴棒,使等式成立。
1.
例
3
:
每题拿走
1
根火柴棒,使等式成立。
创新训练
:
检测一下自己的能耐吧,你一定很棒!
1.
只移动
1
根火柴棒,使下面的等式成立。
2.
只移动
2
根火柴棒,使下面的等式成立。
第四章
数图形(二)
探究目标
:通过数 图形进一步巩固我们学过的图形,并要初步掌握数线段、数角以及数
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方法。在 数时要仔细观察,有顺序、有条理,做到既不重复
又不遗漏。
探究过程:
例
1
:
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条线段?
[
提示
]
直线上两点之间的部分是一条线段。
我们数的时候分别从
A
点出发的线段有
4
条,
从
B
点出发的线段有
3
条,从
C
点出发的线段有
2
条,从
D
点出发的线段有
1
条。
4+3+2+1=10(
条
)
例
2
:
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个角?
想一想:还有其它方法吗?
例
3
:
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例
4
:
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
例
5
:
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个长方形?
创新训练
:
检测一下自己的能耐吧,你一定很棒!
1.
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2.
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个正方形?
3.
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个圆?
第五章
速
算
探究目标
:在计算时往往可以利用数字的某些特点,把常规计算转化成较为简便、迅速
的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通过学习,使小朋友们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速算方法,提高
计算能力。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
(
1
)
凑十法:两个数相加等于
10.
1+9
=
10 2+8
=
10 3+7
=
10 4+6
=
10 5+5
=
10
(
2
)
凑整法:有些数相加,和是整十、整百的数。如:
1+19
=
20 2+18
=
20 3+17
=
20 4+16
=
20 5+15
=
20
6+14
=
20 7+13
=
20 8+12
=
20 9+11
=
20
11+19
=
30 12+28
=
40 13+37
=
50 14+46
=
60
15+55
=
70 16+64
=
80 17+73
=
90 18+82
=
100
等等
又如:
15+85
=
100 14+86
=
100
25+75
=
100 24+76
=
100
35+65
=
100 34+66
=
100
45+55
=
100 44+56
=
100
巧用上面这些结果,可以使一些较大的数相加又对又快。
(
3
)改变运算顺序
在只要加、减运算的算式中,有时改变加减的计算顺序可以使计算过程变得简便。
探究过程:
例
1
:
计算
1+2+3+4+5+6 +7+8+9+10
。
例
2
:< br>计算
1+3+5+7+9+11+13+15+17+19
。
例
3
:
计算
10-9+8-7+6-5+4-3+2-1
例
4
:
计算(
1
)
43+24+57
(
2
)
86+35+65
例
5
:
计算(
1
)
65+28-45
(
2
)
75-38+25
创新训练
:
检测一下自己的能耐吧,你一定很棒!
计算:
(
1
)
2+4+6+8+10
(
2
)
1+3+5+7+9
(
3
)
12+14+16+18+20
(
4
)
28+29+22+21
(
5
)
57-21+43
(
6
)
39+35-19+25
第六章
数数与计算
探究目标
:
1.
在数数时,应弄清 楚是从前往后数还是从后往前数;是从左往右数还是从
右往左数;计算时,如果是重复数就要减去重复的 部分;结果是漏数的就要加上。勤加
练习达到数得对、算得快的目的。
2.
对稍复杂的题目,可以借助画图,帮助理解题意。
探究过程:
例
1
:
乘客排队上无人售票的公共汽车,
小明前面有
3个人,后面有
5
个人。问这队共有
多少人?
例
2
:
一队人,从左向右数,小燕站在第
6
个, 从右向左数,她站在第
9
个。这队共有多
少人?
例
3
:
13
个同学排成一队做操, 小华的左边有
8
人,小华的右边有几人?
例
4
:
一个班的同学排成一队去参观历史博物馆,从排头数起红红是第
22
个;从排尾数
起,聪聪是第
24
个,已知红红的前一个是聪聪。问这队 共有同学多少人?
例
5
:上体育课
23
个女同学排成一行,从左向右数,小雪是第
8
个,从右向左 数,小芹
是第
9
个。问小雪和小芹中间有几个人?
创新训练:
检测一下自己的能耐吧,你一定很棒!
1.
有
42
幅儿童画在学校画廊展出,在这一行画中,小亮的画从左向右是挂在第
13
位,小兰的画从右向左数挂在第
20
位,小亮和小兰的画中间还有多少幅?
2.
说稀奇,
真稀奇,
鸭子队里混只鸡,
顺着数它第
6
,
倒着数它第
7
,
请你快来算一算,
小鸭共有多少只?
第七章
锯
木
头
探究目标
:从“锯木头”的实际例子出发,通过对与“锯木头”有关的题目的学习,使
小朋友初步了解到关于“间隔”的一些有趣问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植树问题”打好
基础。
植树问题的“间隔”与“次数”
(棵树)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情况:
(
1
)
不封闭路线的植树,
“间隔数”比“次数”
(棵树)少
1
;
(
2
)
是封闭路线的植树,
“间隔数”就等于“次数”
(棵树)
。
在学习中,有时画出示意图帮助我们理解题意。从而根据题意,正确列式计算。
探究过程:
例
1
:
把一根木头锯成
5
段 ,每锯一次要
2
分钟,一共要锯多少分钟?
例
2
:
同学们在一段马路的一边种树,
从马路的一头到另 一头共种了
9
棵,
每两棵之间相
距
3
米。问这段马路长多少 米?
例
3
:
10
名男生排成一队,老师要求在每
2
名男生中间插进
1
名女生,问可插进多少名
女生?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例
4
:
在圆形花坛上放了< br>10
盆鲜花,
每两盆鲜花之间相隔
1
米。
问这花坛一圈长多少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