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
绝世美人儿
543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14:5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高中三年学习计划-春雨里洗过的太阳歌词
多媒体——通向语文教学的桥梁
永小世纪城分校
袁虹
我是一名来自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切身感受到了以前教学模式的
守旧 与呆板。自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
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学 架起了腾飞的翅膀,
它必然会对
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深刻影响可以 用一句话来概括:
多媒体技术将会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最终
导致整 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多媒体技术之
所以对教育领域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是由 于多媒体技术本身具有许多对
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
(
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等
)
所不具备或是不
完全具备的。它极大地弥补了以往教学中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接受式的
教学方式中的不足之处。 因此,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 指出:
“没有任何兴趣、
被迫进行的学
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
。
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刺
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
,
培养 旺盛的求知欲,
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瑞
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发生认识论》中 指出,人类对于知识的
掌握总是从感性过渡到理性。
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 br>,
所表现的人和物,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
生还是不知所以 然
,
学生学习起来索然无味。
要想使学生成为
“乐知者”
,
使学生从心底里想学、爱学,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在上课伊始就要抓住
学生的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探 索欲,这就必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而多媒体资源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 巨大的作用。
如在教学《长征》这首诗时,在导课中播放使学生身临其境、感人肺腑
的音乐,和 相关的关于长征中反映红军在长征的艰苦的岁月,如飞夺泸
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影视资料。形象的画 面,声情并茂的解说。使
学生在导课时就初步了解长征艰苦的岁月,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渲染
了课堂气氛,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在导课时就受到情感的熏陶,
1
在导课时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
二、
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的语文 教学以单一的只是传授为主,而多媒体资源运用为学生
提供了许多的感性材料,激发了学生形象思维、逻 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
和谐发展,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向自主式探究的
学习 转变。如在教学小学语文《詹天佑》一课时,课文对詹天佑设计的
“人”字形铁路单凭课文的描述和老师 的讲解,学生的探究很多学生是
不能理解的。如果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中“列车行车线路图”的动画,< br>学生对“人”字形铁路就有更深的了解。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动画,充分
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的积 极性,更好的理解课文,从而增强了课堂的
教学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资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开拓学生的视野。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为了加 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常在结束课之前出
示挂图、卡片对课文总结,或者老师在结尾总结课文。而远程教 育资源
利用“声文并茂”的图像更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如在教学《长征》
时,在结束课前 ,再次播放《长征》主题曲和影片资料。这样学生对理
解诗意和体会红军英勇无畏,乐观的精神又提高到 一个新的层次,再通
过网络搜集毛泽东的诗词拓展学生的视野效果极佳。
又如在教学课文
《鸟
的天堂》时,在课文的结尾播放关于鸟的天堂的影视资料,让学生体会
到榕树的大、美和 那种众鸟高飞的热闹场面,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大自然
的美。熏陶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写课后作业的导游 词更加得心应手。
远程教育资源图文结合,对理解课文有极大的帮助。但也不能以多媒体
资源代 替老师的讲解,远程资源在教学中只是一种辅助手段。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有声有色 、生动逼真的特点,将多媒体运用
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寓教于乐,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阅读
写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
种语文能力。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动画等手段于一体,能够让学生展开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