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沉雄的丰碑
别妄想泡我
865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15:2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唱战记2-作文春节
博大沉雄的丰碑
——中国古代雕塑
教学目的:
通过重点介绍我国四大石窟雕塑和晋祠彩塑,
使学生了解我国宗教雕塑艺术的重
要组成部分,< br>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艺术成就,
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
提高审美能力,增添 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介绍我国四大石窟和晋祠,并欣赏其重要作品。
教学难点: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成就。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以前我们学过了雕塑,
他作为三维空 间的实体,
给予人的感觉,
比如象古希
腊米隆的掷铁饼者。
还有美神维纳斯,
他所创造的美,
成为黄金分割比值最理想
的范本,当年,法国获得此像时,全国沸腾了 ,人们视为国宝,有人在欣赏时竟
激动的流下了眼泪。
(作品欣赏)
不过,
尽管这些雕塑如何的闻名于世,
如何的优秀,
但他们终究是外国人的辉煌。
我们中国人有雕塑吗?答案是肯定的。
1974
年,在陕西发现了秦朝兵马俑,
(欣
赏)不仅否定了
中国古代雕塑不发达
的说法。而且鲜明的艺术 风格和宏大的气
势,
向世界展示秦朝雕塑的高超艺术水平,
即使是同时期古希腊雕塑也 没有如此
惊人的数量和浩大精神的作品。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后感慨的说:
世界上有
七大奇迹
,现在还要加上秦朝兵马俑,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
秦俑,
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除此之外,
还有汉朝的昭陵六骏,
唐朝的唐三彩等 等。
除了这些雕塑以外,
遗存数量最多,
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分布全国各地的石窟雕塑< br>和寺庙彩塑。
这些开凿都是为宏扬佛法的,
题材面狭小,
但在千百匠师的创造之
下,为这些不同类型的形象赋予了个性和生命力,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雕塑成就。
这节课我们就来 欣赏中国古代宗教雕塑。
(二)讲授新课:
每当我参观各种佛教寺院,
或是游览观赏各地佛教名胜的时候,
往往会看到许
多形象生动、
造型逼真、
千姿百态的各种佛和菩萨造像。
都会常常情不自禁的赞
叹创造这些艺术形象的艺术家和民间能工巧匠们杰出的艺术创造力和非凡的劳
动成果。各类的佛像,本 是佛教徒崇敬礼拜的对象。塑造这些佛像,本是为了宣
扬佛教教义,便于佛教徒的宗教修行实践。但是, 无须违言,这些佛像本身具有
很高的艺术价值。
对于这些艺术作品的保护和研究,
正日 益授越来越多的人们重
视。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 在开始,并没有佛像。当时佛教徒认为,佛主是人
天之师,
他的智慧、
人格、
道德及其各方面都是完美无缺的、
至高无上的,
因此,
不能用普通人的形象来表现佛的 形体和相貌。
在当时,
主要是以脚印和菩提树
(相
传释迦默尼是在菩提树下修 成正果,
用菩提树作为智慧的象征)
来作为佛的标记。
有的直接用空白来表示佛所存在 的空间。在当时,还有的用莲花表示佛的诞生,
用菩提树代表佛的成道,
用法轮代表佛的说法,
用佛塔代表释迦的去世。
真正佛
像的出现,与希腊文化的影响,希腊雕塑技艺的传入, 有密切的关系。公元前
327
年,马其顿的亚利山大率军东征,建立了地跨亚欧的
亚利山大帝国
。在此
后的一段时间里,历史家称之为
希腊化
时期。这一时期,印度正是孔雀王朝阿
育王执政时期,
其信奉佛教,
派遣 许多传教师向世界各地传播佛法。
在这种情况
下,
一些传教徒带着东方的文化来到了希 腊化国家。
东西文化进行了交融。
这在
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意义重大。
这时,< br>一些佛教徒觉得,
仅仅以空白或菩提树等来
表示佛本身,远远不够。于是,他们吸收了希 腊艺术的表现形式,开始以人的形
象直接表现佛的容貌和身体。佛像的出现,还与大乘佛教的发展有密切 的联系。
大乘佛教认为,除了教主释迦默尼以外,在过去未来,上下四维,三世十方,还
有无数 个佛。
这些佛的周围也有无数菩萨在协同佛说法。
就这样,
各种佛和菩萨
造型 开始流行起来。
(踺陀罗佛教艺术)
大约在两汉时期,佛教传入了 我国。但在中国西部的新疆地区(西域)一带,
佛教和佛教艺术传入则要早一些,
因此,
开始的佛像有一些西域风格。
到了两晋
南北朝时,
佛教思想在迅速发展,
佛 教造像艺术也有了极大的发展。
以东晋戴逵
为代表的佛像雕塑家的出现,
标志着中国佛 教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北魏
时期,
是中国佛像造像艺术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 的阶段。
由于政府的提倡和保
护,佛教艺术得到了飞跃发展,闻名于世的大同云岗、洛阳龙门石 窟,主要都是
在这时由国家主持开发的。规模巨大,空前绝后,显示了非凡的宏伟气势。
(还< br>有哪两个石窟和以上两个石窟我国四大石窟)
大同云岗石窟(形体硕 大、气势宏伟、给人以威严神秘感;具有踺陀罗佛教艺
术的特点,又融进了中国惯用的平直加阴刻的方法 。
)
大同作为当时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在佛教发展过程中,形成了
平城模式
的艺术风格。
对当时的中原地区佛教艺术发展起指导性的作用。
始创于北魏,
东
西绵长一公里,
现存洞窟
53
个,
最有代表 的是由昙曜和尚主持开凿的
昙曜五窟
,主像分别都超过十多米,形体硕大、气 势宏伟。其相貌分别按北魏太祖至文
成帝五世的帝王雕刻,突出体现皇帝
当今如来
,是神权与皇权相结合的产物。
其中云岗石窟的第二十窟的大佛像,
历来被视为云 岗石窟的代表。
由于石窟的前
壁和顶部已倒塌,使我们能更清楚看到大佛的雄姿。面部丰满,高 肉髻,鼻梁挺
直,嘴部轮廓清楚,嘴角处略带微笑。眉眼修长,眼睛瞳孔部镶黑釉陶器,看来
炯 炯有神。双耳垂肩,头颈肥短,两肩宽阔厚实。双手做禅定印,显示力量和威
严。造型整体端庄凝重。身 披袈裟,偏袒右肩,衣纹成阶梯状,线条简洁,显示
一种粗重厚实的质感,
反映生活在北方气候 中的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
在造型的
手法上,
既具有踺陀罗佛教艺术的特点,
又融进了中国惯用的平直加阴刻的方法。
洛阳龙门石窟:
(北魏时 期
瘦骨清像
;隋唐时期
庄严典雅、丰满端丽、表情
亲切
)
北魏迁都洛阳后,
开凿的石窟主要是龙门 石窟中的古宾洞、
宾阳洞、
莲华洞等,
其造型特点是身材小,面孔清秀,属于
瘦骨清像
,与云岗石窟的高鼻大眼,身
躯高大,
威武之气比较,龙门石窟创造了真正属于中国自己的特色,
显示其极高
的艺术水平。
但主要发展在 隋唐时期,
在风格上已摆脱了以前的平板的表情和神
秘气氛的笼罩。开始以一种新的,显得温和 圆润,生动柔和的风格。人物造型从
清瘦飘逸转向丰满端丽。
这一时期的佛和菩萨造型显得雍容 华贵,
有点像唐代宫
庭贵妇的形象。主要有奉先的卢舍那大佛(中国维那斯之称)高
1 7.14
,头高
4
米,耳长
1.9
米。手与脚虽已毁,但无损磅礴之 势,保存完好的佛像头部造型,
饱满秀丽,轮廓极为优美。特点:
1.
雕塑家为刻画佛 的庄严雄伟和雍容慈祥,突
破佛经术束膊,
融进中国女性优美的外部特征
(螺形发髻,
额部宽广,
眉如弯月,
丰缘秀目,
,厚唇小嘴,嘴角微翘,承现笑意,身姿端 庄,流露出高贵典雅的气
质和雄图大略的英雄气概。与武则天相吻合,中年女性)
2.
头部略作俯视状,朝
拜者可与佛的目光交汇在一条线上,
令朝拜者感到佛的慈祥和关怀,
显示出高超
设计水平;
3.
大佛贴身袈裟如轻柔薄纱,衣纹流畅自然,雕刻手法极为 简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