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别董大》《赠汪伦》教学设计.doc
玛丽莲梦兔
814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16:0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dnf次元斩-听诊器古今谈
第
23
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借助注解,理解
诗句意思。
2.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感
受古诗语言的凝练、音韵的 和谐、情感的丰富,诵读古诗,体会诗
人的思想感情,背诵课文。
3.
情感 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
想象及交流意境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喜爱, 增加积累。
重点难点
教学课时
学会本课生字,会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会文中的生字,理解诗中的词语。
2.
借助教材注释,结合 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
思。
3.
咀嚼和体 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
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4.
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之
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5.
有感情地朗读,并能背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
谈话激趣:自古至今,大多文人墨客总是喜 欢以文会友,在我国古代流传下来
的古诗中有许多是以“友情”为题材的。
2.
鼓励学生背诵自己积累的与“朋友”与“友情”有关的古诗。
3.教师小结,导入课题:“友情”是一个从古到今永恒不变的话题。在一千多年前
的唐朝时期,
有一对知心好友即将分别,
他们一个是诗人高适,
一个是当时著名
的琴师董大。临别 之际,高适触景生情,挥毫作诗,赠别友人,这就是传诵千古
的——别董大。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4.
了解作者:高适——唐代诗人,早年很不得志。一度做过封丘县尉, 不久投笔
从军。
由于他参加军队的时间很久,
熟悉边疆的自然环境和军事生活,
写了不少
边塞诗。他的诗风格豪迈,气势奔放。
5.
了解董大 :董大——名叫董庭兰
,
因排行第一,所以称董大。他是唐玄宗时代
著名的琴手,在音 乐上有很高的造诣。据说董大擅长古琴,而当时盛行胡乐,他
倍受冷落,非常失意。
二、朗读古诗,探究初成。
1.
课件出示:
别董大
[
唐
]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
学生自由反复诵读全诗。读后交流:
(
1
)这是一首描叙什么的古诗?(送别诗。)
(
2
)写的是谁在哪里送别谁?(高适在塞外送别董大)
3.
学生再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古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
4.
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
(
1
)董大:是作者的一位朋 友,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在音乐上有很高的造诣。
(
2
)千里:表示虚数,极言其广 。
(
3
)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
4
)曛:太阳落山时的昏暗光线。
(
5
)知己:了解自己的人,好朋友。
(
6
)谁人:哪个人。
(
7
)君:古代对人的尊称,你,这里指董大。
5.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试着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
1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的景:北
风呼啸,黄沙千里 ,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
色,
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 然失色,
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
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诗人正是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
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
2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高适对朋友董大的 劝慰:
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
天下哪个人不知道你董庭兰啊!
(话说得多么
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
搏。)
三、再读古诗,质疑深探。
(一)品读第一二句诗。
1.
课件出示: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1
)指名学生朗读。
(
2
)鼓励交流:读了这 两句诗以后,你了解到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分别的?
(引导了解: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
3
)看课文插图,想象一下,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这几种景物串起来勾
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凄凉、寒冷、空旷)此情此景,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给人以荒寒凄凉的感受。)
2.
教师范读前两句诗,学生交流:你仿佛 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什
么?
(
1
)学生自由交流。
(
2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 小结:听到了呼呼的北风的狂啸声,感觉到北风刮到的
脸上,寒在心里;看到了大雪纷飞,断雁独飞的凄 凉,,看到了黄沙飞扬,黄云
残日的空旷,此刻夕阳西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 见遥
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感觉到凄凄惨惨。
3.
谈话过渡:此情此景, 此时此刻——别董大,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心情是怎样
的呢?我们继续阅读诗的后两句进行了解。
(二)品读第三四句诗。
1.
课件出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1
)自由阅读,看诗中哪个字写出了诗人别董大时的心情?(愁)
(
2
)这里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一是与朋友分别;二是感觉前途昏暗,分
不 清方向。)
(
3
)好友分别,难分难舍,董大的心情一定糟糕到了极点了, 而真正的朋友这
时候最应该怎么办
?
(劝慰朋友。)
(
4
)诗人是怎样劝慰朋友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5
)这里的“君”指谁?(“君”在诗中就是您,指董大。)
2.
教师小结:董庭兰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宰相非常赏识他,当时众多的诗人
都与 他有交往,
并在诗中描写了他的琴艺。
由于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
门客董
庭 兰也离开长安。
在董大的心里,
自己就好像是这只被北风和大雪包围着的孤独
的大雁。 大雁尚且还有南飞的目标,而自己却要漂泊他乡。面对遭受挫折、怀才
不遇的好友董大,高适作诗劝慰好 友。
四、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
教师小结: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景,通过描写
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等景
物,表现出离别时凄凉的情景。其中大雁南飞隐喻董大即将远行。后两句抒情,
话说得多么 响亮,
多么有力,
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
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
奋斗、< br>去拼搏。
因为是知音,
说话才朴质而豪爽。
又因其沦落,
才以希望为慰 藉。
2.
知道感情朗读。
(
1
)读准节奏。
别董大
[
唐
]
高适
千里
/
黄云∥白日
/
曛,北风
/
吹雁∥雪
/
纷纷。
莫愁
/
前路∥无/
知已,天下
/
谁人∥不
/
识君。
(
2
)读出感情: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心胸,对友人的真情。
3.
学生感情朗诵,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阅读积累。
1.
课件出示送别诗词名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李白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李白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雨霖铃》柳永
2.
学生自由阅读积累。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默写古诗《别董大》
。
2.
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3.
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
默写古诗《别董大》
。
别董大
[
唐
]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
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2.
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
了黄 色,
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
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大雪纷纷
扬 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
天下哪个人不知道你董庭兰 啊!
3.
《别董大》改写
我的好朋友董大要走了,我的心情有点凄凉。
你看,天空那弥漫千里的黄云,让太阳 也暗淡无光,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北
风呼呼地刮着,
好像在逼着那只孤独的大雁快点向南方飞去 。
就在这时,
鹅毛般
的雪花到处纷飞,好像也来为我的好朋友来送别。
董大见我来为他送行,
显得有些感动,
但 这也掩饰不住他内心的凄凉。
我安
慰他说:
“以你的才能和名望,
天下哪会有 人不赏识你这位著名的琴客呢?就算你
走到天涯海角也还是会有人赏识你的呀!
”董大感激地说 :
“我一定会记住你的这
番安慰和鼓励,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说罢,他依依不舍地离 我远去。
望着好朋友远去的背影,我匆匆写就了一首诗: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根据注释自学、 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
想感情。
2.
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和修辞手法。
3.
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4.
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陶冶学生珍惜纯洁高尚友情的思想意识。
【教学过程
】
一、背诵比赛,激趣导入。
1.
鼓励学生自愿朗诵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师生评议。
2.
课件展示,学生自由朗读。
别董大
(唐)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