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二册兰亭集序

萌到你眼炸
638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18:1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橄榄油护肤品-银婚纪念日

2021年1月19日发(作者:柯氏)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 2019

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
)






校:




级:








师:





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
XX
文讯教育机构

初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第二册兰亭集序

教材简介
: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交流能力,

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
计资料适用于初中 七年级语文科目
,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
照教材的内容进 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设想



1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线索,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了解书序体裁的特色,学习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2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



3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
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
尽管兰花多且香 ,



2





20



初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 亭——兰渚之亭则流芳万
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兰亭集序》吧。



二、作者介绍



学生读注释(
1
)。教师补充:魏晋,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出现了
一批著名的书法家。王 羲之即其中最有盛名的一位。他有“书圣”的美称。他不仅长书法,
也长诗文。字和文都任意而行,得自 然之趣,风格潇洒放脱。书法作品《兰……》最为有名,
它被后世评论者誉为“行书第一”,那么它到底 是什么样的面貌呢——请看插图。古人评价:
“飘如游云,矫如惊龙。”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 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
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只可惜,我们看到的只是临摹本,其真迹 已经失传。据说被
李世民带到地下了。王羲之的诗文以《兰……》最出色。从注释我们已经知道,它是诗 歌集
子的序。《兰亭集》的内容又是什么呢——请看
93
页的补白。集子中的诗文艺术 性不高,但
是集子的序却脍炙人口,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它吧。



三、朗读课文



配乐朗读(教师范读)。读后提出需 要注意的字音。然后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注意文
章语气、节奏、字音。最后学生齐读。



四、疏通字词




3





20



初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1
、重要词语;
2
、练习三,并补充:所以(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一(俯仰一世,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其情一也);
3
、成语及常用语



五、再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
、反复朗读课文,力求背诵;
2
、练习一;
3
、如何评价 作者的生死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

检查复习



二、

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


了解序的体裁特点



明确:


< br>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一是赠序,一是书序。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
是介绍书的 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
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 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
《兰亭集序》
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



4





20



初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2


本文写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以及变化?



明确:



由乐而生痛,言痛而生感,终了而言悲,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



3


分小组讨论,给文章划分段落部分,概括要点。



明确并板书:第一部分:点叙宴集盛况(乐)



第二部分:抒发人生感慨(痛)



第三部分:交代作序目的(悲)



四、赏析课文



1


第一段:



1
)以课文的第一部分为主,看作者在表达自己的心境时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明确:时间:永和九年

暮春之初



地点:会稽山阴之兰亭



风景: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

天气气清

惠风和畅



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盛况:列坐其次

一觞一咏

畅叙幽情



感受:信可乐也




5





20



初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写法:写景抒情

叙议结合



作者用简洁雅致 、妙趣天成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

崇山峻岭,气势
高峻;茂林修竹 ,幽深静谧;溪流,清澈明朗;激湍,飞花溅玉。这些景物清明幽雅,而又
生机盎然。于是诗兴大发,他 们纷纷临流赋诗。虽无丝竹管弦之兴,然而可以畅叙幽情,各
抒怀抱。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些雅士间儒雅的 风度和诗意的人生,这种美好的聚会自此以后成
为千古美谈。作者发出由衷的感叹,“信可乐也”。这实 在是人生的极致。这种乐是对兰亭
美景的陶醉,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




2


学生尝试背诵第一段。



理清背诵思路:记叙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由“此地有崇山峻岭”引出四
周环境及场面的铺叙,最后由“是日地”领起描写游人的心境,抒发集会的心情。



要求:学生体会作者状物写景言简意赅、妙趣天成的特点,感受作者快乐的心境。请学
生摘录写景句。



2
、学习第二段,了解作者的心境的变迁。



明确:作者写出宴会之乐,实际是为下文的议论服务,作铺垫。



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接着列举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王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
社会极剧动荡的年代,
“ 天



6





20



初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 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
务是保全性命。因此,他们中有的人是静者,谈玄悟道:“晤言一室之内”,有 的人是动者,
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尽管性格不同,好恶各异,但是“当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快然自足”

都会陶醉于一时的快乐,
追求暂时的满足。
不仅如此,
而且
“及其所之既倦……
矣”,“向之所欣,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这就说 明,年将老、兴将倦,欢乐有
期,这是共同的。



接着笔锋一转 ,由生说到死。人的寿命的长短,要听凭造化,无论寿命的长短,其结果
是殊途同归,“终期于尽”,人 总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
“死”是如此强大而无法抗拒,个体的生命在 它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于是作者自然发
出“岂不痛哉”的感慨。



尝试背诵第二段。



3
、朗读并分析第三自然段。



理清背诵思路:首先, 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从而加深自己的感慨
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
然后,
联系当前,
批判当前士大夫
“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表现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再接着,把目光转向未来,逼出“后之视今,亦由
今视昔”
两句,
并发出
“悲乎”
的慨叹。
巧妙地把话题引到诗集的编著及其意 义上来,


“后



7





20



初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总结全文。



作者的“悲”,与他 的人生观有着密切的关系。佛教、道教徒总是把生死看得很虚无、
很超脱,他们“一死生,齐彭殇”,可 我们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躯,要珍惜生命,士大
夫当“兼济天下”,去实现自己的抱负。这种生活观 在我(王羲之)看来是何等的虚伪可笑。
正因为我对生命是如此的珍惜,因此,“每览昔者兴感之由”, 我“悲”古人,因为我对生
命的体验和古人对生命的体验是何其相似;我亦“悲”后人,“后之视今,亦 由今之视昔”,
后人读我的文章,犹如我读古人的文章一样。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而是 对
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的,更加深刻感慨。



人类 社会从古至今迈进了多少年,
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今非昔比,
但无论世界怎么变化,
人 类对生命本质
(生命、
青春、
痛苦等等)
的体验却是一致的,
王羲之 也正是道出了这种
“千
古同悲”,才如此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集体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背诵。



4
、学生齐读课文三遍,背诵。



五、小结



我认为王羲之的人生观不消极,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 有创
造价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的诗中写道“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霞,去



8





20



初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日苦多” ,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
才如此悲叹。王羲之的 文章多在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
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



相关资料



1.
《兰亭集序》真伪大辩论



《兰亭集序》(又称《 兰亭序》)出自唐代房玄龄编撰的《晋书》,而此前收录晋文最
完备的《文选》竟未见此文,这与《兰》 文的历史地位很不相称。同时刘义庆《世说新语》
中梁代刘孝标注引的王羲之《临河序》与《兰亭集序》 文字上有出入。于是就此引发了一场
《兰亭集序》真伪大辩论。




1


文章作者之真伪



观点一:作者不是王羲之。清人李文田首先提出这一观点,并阐述了几点理由。郭沫若
也赞同此说,并就 “夫人之相与”之增段补充论据,然后进一步考证说,《兰亭序》是王羲
之七代孙、陈代永兴寺僧人智永 所为。



观点二:作者就是王羲之。高二适引用证据反驳郭沫若的观点, 章士钊也引用资料来证
明《兰亭集序》的作者就是王羲之。




2
)书法作者之真伪




9





20



初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观点一: 作者不是王羲之。南宋姜夔率先质疑,李文田则从书体上否定定武本《兰亭》
为王羲之笔迹,郭沫若更是 斩钉截铁地断定是假的,并进一步推断,“这个墨迹本应该就是
智永所写的稿本”。



观点二:作者就是王羲之。高二适等人著文反驳,认为郭沫若以两块刚出土的石碑而断
定东晋只有隶书一种字体,是“孤证不立,偏难概全”。



详情请看《 语文学习》
2000
年第
8
期陆精康先生的《〈兰亭序〉疑案录》。



2.
《晋书·王羲之传》



王羲 之(
321
——
379
)字逸少,王旷之子,王敦、王导之侄,东晋初太兴四 年生,太元
四年卒,年五十八岁,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 br>复授护国将军,又推迁不拜。扬州刺史殷浩遗书,劝使应命,乃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
许,以 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羲之素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度浙江,便有终老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 士多居那里,谢安未仕时也住那里。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
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 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特撰此序,以申
其志。



(引自《汉魏六朝散文选》,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8
年版)



3.
《古文观止》评《兰亭集序》




10





20


橄榄油护肤品-银婚纪念日


橄榄油护肤品-银婚纪念日


橄榄油护肤品-银婚纪念日


橄榄油护肤品-银婚纪念日


橄榄油护肤品-银婚纪念日


橄榄油护肤品-银婚纪念日


橄榄油护肤品-银婚纪念日


橄榄油护肤品-银婚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