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别妄想泡我
536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18:1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纸戒指的折法-圣诞节手抄报图片

2021年1月19日发(作者:方永刚)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七大题,
22
小题,
5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考试
结束后请将第Ⅰ卷答题卡和第Ⅱ卷答题纸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 座号填涂在答题卡
和第Ⅱ卷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 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
.第Ⅱ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各 题目的指定位置,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
39
分)

一、

18
分,每小题
3
分)

1
.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



车辙
/

戟沉沙



/
交口称








B.
盘踞
/
拮据



/

极泰来



/
敛声屏








C.


/





/
余勇可贾



/
开花结








D.


/



干涸
/
曲高和




/
逢场
作戏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禀赋

寒暄

返朴归真

胜不骄,败不馁

B.
辐射

强弩

甚嚣尘上

黄钟毁弃,瓦斧雷鸣

C.
潸然

樊篱

竭泽而渔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
小憩

震慑

莫衷一事

慌慌不可终日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改革开放
30
年后的今天,干部队伍
__ ____
化建设已经有了制度保障。


②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______
从前的幻想今天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③到半夜,小说终于脱稿了,他
______
地摸着胡子,长长地松了口气。

A.
年轻

以至

踌躇满志

B.
年青

以致

踌躇满志

C.
年轻

以致

自鸣得意

D.
年青

以至

自鸣得意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
有人编写了
“冲击波”
病毒来攻击视窗操作系统,< br>微软公司便在网上发布了新的软件供用户下载杀毒,
真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
B.
乡下的夜晚,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小船上引吭高歌,或在河边对月凝思。

....
C.
春晚语言 类节目中最受瞩目的赵本山小品,尽管“亮色”不少,却仍有些差强人意


....

1
D.
国画快画成时,
一不留神,
滴 下一滩墨水,
我的老师妙手回春

立刻将其点染成春天树林里的一座山。

....
5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
A.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把电视剧的生产纳入市场经济的 轨道,走一条生产——市场——
播出——盈利——再创作的良性循环的路子。

B.< br>造成这种事故的原因,公司领导认为主要有两个:一、具体施工单位对安全问题不重视,只抓生产进
度,不抓安全;二、具体操作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C.
在鄂西大山的半个多月 里,将士们不论是行军还是宿营,都能听到老虎、豺狼、野猪、豹子……及其
他野兽的叫声,已经习以为 常。

D.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 ,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
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这支球队近来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糟糕的防守问题一直没有改善 ,比赛连连失利,甚至在与弱旅勇
士队比赛时,也饮恨败北。

B.
目前 ,北大、清华等高校国防生的培养,初步形成了科学文化学习与军政训练并重、院校教育培养与
军人实践 锻炼结合的格局。

C.
“锦”是一种丝织品,在古代,由于珍贵的原材料、繁琐 的生产工艺,使得丝织品数量有限,是达官
贵人才能享用的时尚奢侈品。

D.
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我们一定要做好考核教师的教学成绩,对于贡献突出和甘于奉献的教
师 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二、

9
分,每小题
3
分)

中国人丑陋吗?











冯骥才



国民性是文化学最深层的问题之一。
对于作家来说,
国民性则是一种集体性 格。
作家的天性是批判的,
所以笔下的国民性自然是国民性的负面,即劣根性。鲁迅先生的重要 成就是对中国人国民劣根性的揭示,
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中所激烈批评的也是中国人国民性的负 面。应该说,他们都不是进行严谨而
逻辑的理性剖析,而是凭着作家的敏感与尖锐,随感式却一针见血地 刺中国民性格中的痼疾。鲁迅用这种
国民集体性格的元素塑造出中国小说人物画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形象 ——阿
Q
。当然,鲁迅先生也把这种
国民性批判写在他许多杂文中。柏杨则认为杂文更 可以像“匕首一样”直插问题的“心脏”
。故而柏杨没
有将国民性写入小说。



这使我想起从
19
世纪下半期到
20
世纪初的
“传教士文学”
——到中国来传教的西方教士所写的见闻。
传教士出于对异域文化的好 奇,
热衷于对中国文化形态进行描述。
他们笔下中国人的劣根性是相当复杂的。

2
有善意的批评,有文化的误解,也有轻蔑和贬损。特别是后者,与西方殖民者傲慢的心态相 关。由于人们
对鸦片战争以后那段屈辱的历史刻骨铭心,所以很少有人直面这些出自西方人笔下的批评。



然而我们对自我的批评为什么也不能接受呢
?
是鲁迅 和柏杨所言荒谬,还是揭疤揭得太狠
?
不狠不痛,
焉能触动?其实任何国家和地域的集 体性格中都有劣根。指出劣根,并不等于否定优根。应该说,揭示劣
根,剪除劣根,正是要保存自己民族 特有的优良的根性。我们对国民的劣根性的反省始自“五四”以来。
一方面由于国门打开,中西接触,两 种文化不同,便有了比较。另一方面
,
由于在中西的碰撞中,中国一
直处于弱势。有责 任感的知识分子面对这种软弱与无奈,苦苦寻求解脱,一定会反观自己,追究自己之所
以不强是在于自身 的缘故。这便从社会观察到文化观察,从体制与观念到国民性,然而从文化视角观察与
解析国民性需要非 凡的眼光,用批评精神将国民性格的痼疾揭示出来需要勇气。所以我一直钦佩柏杨先生
的这种批评精神与 勇气。尤其是这个充满自责和自警的题目——丑陋的中国人——多容易被误解呀!但是
只要我们在这些激 烈的自责中能够体会一位作家对民族的爱意,其所言之“丑陋”便会开始悄悄地转化。


如今,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走向繁荣。繁荣带来的自信使我们难免内心膨胀。似乎我们不再需要自省什么“丑陋不丑陋”了。然而一个真正的文明的民族,总要不断自我批评和自我完善,不管是穷是富。为此,柏杨先生这本令人深省的书该重新放在我们的案头。


(节选自《杂文选刊》
2009

10
月)

7.
下列关于“传教士文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传教士文学”是指从
19
世纪下半期到
2 0
世纪初来华传教士所写的见闻。

B.
西方传教士在写“传教士文学”时,对中国抱着复杂的心态。

C.
“传教士文学”在对中国文化形态进行描述时,多有批评,其中有善意的批评,有文化的误解,也有
轻蔑 和贬损。

D.
轻蔑和贬损的“传教士文学”与西方殖民者的心态相关。

8.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作家眼中的国民性是一种集体性格,他们更多地从批判的角度对待国民性。

B.
中国作家们对中华民族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与西方传教士的批判完全不同。

C.
中国作家对国民性的批判与近代国门打开后,在中西交往中中国处于劣势有很大关系。

D.
柏杨先生《丑陋的中国人》饱含着对民族的爱意,却又很容易被读者误解。

9.
下列关于鲁迅和柏杨对“国民劣根性的揭示”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两人都凭着敏感与尖锐,一针见血地刺中国民性格中的劣根性。

B.
两人的批判都并非严谨而逻辑的理性剖析,以至于有人无法接受。

C.
两人都有着非凡的眼光、强烈的批判性和勇气,批判得又狠又痛。

D.
柏杨主要用杂文进行批判,鲁迅在小说和杂文中都有批判的因素。


3
三、

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王羲 之字逸少,司徒导之
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
隶书,为


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 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
目羲之与王承、
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 ,
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
谓鉴曰:
“王氏诸少并佳,然
闻信
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
“正此佳婿邪!
” 记之,


乃羲之也,遂以
女妻之。


羲之雅好 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
时亦居焉。孙 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
兰亭,羲之
.< br>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 ,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
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群鹅,之往观焉, 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
“为写《道德经》
,

举群相送耳。
” 羲之欣然
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
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
,皆此类也。每自称:
“我书比钟繇, 当抗行;比张

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
“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 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
与羲之齐名 ,
而羲之甚轻
之,
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稽,
以母丧居郡境,
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 竟不顾,
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尤善
隶书

善:擅长


B.
然闻信


信:使者


C.
羲之书为世所重

重:看重


D.
而羲之甚轻


轻:认为……轻浮


1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遂以
女妻之


足以
极视听之娱


B.

闻信至


羲之欣然
写毕


C.
笼鹅而



吾尝终日而
思矣



4
D.
司徒导之
从子也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
兰亭


12.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④羲
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⑤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⑥止一吊,遂不重诣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④⑤⑥

13.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 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
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
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 名的《兰亭集
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
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

D.
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
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第Ⅱ卷(共
111
分)

注意事项:

1.

II
卷共
5
页,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 答题纸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
作答无效。

2.

II
卷共
9
小题,共
111
分。

四、

22
分)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14.
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


1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2
分)

译文:



2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
分)

译文:



3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 人也。

2
分)

译文:


1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5

纸戒指的折法-圣诞节手抄报图片


纸戒指的折法-圣诞节手抄报图片


纸戒指的折法-圣诞节手抄报图片


纸戒指的折法-圣诞节手抄报图片


纸戒指的折法-圣诞节手抄报图片


纸戒指的折法-圣诞节手抄报图片


纸戒指的折法-圣诞节手抄报图片


纸戒指的折法-圣诞节手抄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