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千人糕 》 第4套(国家一等奖)优质课
余年寄山水
953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20:1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猝不及防拼音-万以内加减法练习题
1
《千人糕》教学设计
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第一小学
依应
教学时间
2018
年
5
月
29
日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内容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
6
课教材第
19
—
21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认识“糕、特”等
15
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的、应”
,
会写“甘、甜”等
2
个字。
2.
试着默读课文
,
能借助图画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3.
能联系自己的生活
,
举例说
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
1.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很多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
多媒体课
件。
学生准备
:
朗读课文
,
查找“千人糕”的资料。
教材分析
课文的题目叫“千人糕”
,
“千人糕”实际上 就是外形普通、口感平常的米糕
,
文中为了强调
普普通通的米糕的制作材料、生产过程 需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能完成
,
称之为千人糕”
。
< br>课文语言朴实
,
平中见奇
,
表达比较有特色。一是题目“糕”前冠以“ 千人”
,
使其变得富有
悬念
,
易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
;二是以人物对话为主展开叙述
,
爸爸循循善诱
,
孩子心领神会
,
爸
爸关爱孩子
,
孩子深受教育
,
很有情趣。
课文有 两幅插图
,
连接起来可以看出米糕能
“摆在面前”
的整个过程。第一幅图:
稻米、种子、插秧、甜菜、甘蔗、熬糖
,
展现了制作米糕的主要材料
“ 米”和“糖”是怎么来的。第二幅图
:
展现了米糕制作、包装、运输、销售的劳动过程。
通过两
2
幅插图
,
可以很直观地感受米糕制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关系到 许许多多人的劳动
,
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米糕的来之不易。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简单的语言阐述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基础,
而本 文语言简练,
通过父子的对
话讲述了千人糕的由来。
加上我会在课堂上着重引导学生读 课文,
读中感悟内容,
读中体会
情感。
教学方法
读、思、说滚动推进。
学生活动
自由读、
默读、
分角色读,
正确书写生字。
学法指导
图文对照学习法,
读记法。
教
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千人糕》这篇文章。
(
板书课题
) 2.< br>上节课大家读了课文
,
认识了生字朋
友
,
你们还记得它们吗< br>? 3.
出示会认会写生字的词组。
(
1
)全班齐读词语。
(
2
)带拼音读
生字。
4.
出示会认会写生字
,
指名读生字
,
并组词。
5.
学习生字中的多音字
“的、
应”
,
并完成练习。
二、
课文初读。
1.
资料共享:千人糕就是我们平常所吃的米糕 ,是中国特色小吃之一。通常被人们称为年糕
或者粘糕。
米糕是用黏性大的米或米粉蒸成。米糕历史悠久,
在汉朝对米糕就有
“稻饼”
“饵”
“糍”等多种称呼。<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