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翻译
余年寄山水
578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22:1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有点舍不得歌词-解读乾卦
文言文学习
第一部分
在文言文阅读上,由于时间上的距离和语言环境的差异,学习难度会比 现
代文要大一些。学生们可以通过“四步流程”,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文言文“ 四步流程”阅读方法,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阅读材料的特
点,
按照四个步骤的阅读程序 ,
充分运用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逐步加深对文意
的理解,从而读懂阅读材料的学习方 法。
第一步:
正确朗读,整体感知。
(一)要在朗读训练中正字正音
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是朗读的起码要求 ,也是学文言文的起码要求。正确的读
音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字的含义。
大家要结合书下注释来正 确地去读书,
尤其是现
代汉语中一些不太常用的字,要参看书下注释和词典明确读音。
要注意通假字,通假字的读音要读它所通的那个字的字音。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论语》
“说”通“悦”,解释为“快乐”,这里读
悦
的音。
(二)、文言文朗读应特别注意停顿
一般说来,
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 汉语大体相同。
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
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 之间或动宾之间。这
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
可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
即主谓之间
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
划分句子朗读的节奏(断句)
一关键:理解句意。
两原则:结构完整
不改原意
断句规律:
1
、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动补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可停顿。
(
1
)其一犬坐于前
(
2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3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
、对话、引文的标志后断开;
(
1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
2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
3
、句首语气词之前断开,句末语气词之后往往断开
句首语气词主要有:呜呼、噫、嗟夫(乎)、夫、若夫、盖等等;
句末语气词主要有:也、乎、哉、矣、耳、焉、邪、耶、与、欤等。
如:(
1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
2
)莲花之君子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
3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4
、时间之词前往往断开
时间词主要有:少顷、少时、未几、俄顷、俄而、已而、既而、忽、忽然等。
如:(
1
)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
(
2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山市》
5
、关联词前往往断开
关联词主要有:故、由是、是故、是以、苟则、然则、然、然而等。
如:(
1
)先帝之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出师表》
(
2
)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隆中对》
6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断开
如:(
1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隆中对》
(
2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诗》
7
、对偶句之间、排比句之间断开
如:(
1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
2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大道之行也》
断句常见的问题
1
、不反复通读文章,看一两遍就断句。
2
、不会联系上下文思考。
3
、不会利用常见的标志断句。
4
、断句后不检查。
第二步:调动经验,初步理解
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帮助我 们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从来都不是一个独
立进行的过程,
而是有它的内在联系,
所以在接触一篇新的文章时,
我们要充分
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它加以理解。
《自作聪明》这篇文言文可能我们没有读到过,但是我们知道“自作聪明”这个
成语 的意思是
对于我们理解课文内容会有很大帮助。
第三步:
查用工具书,扫除障碍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
以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
风格。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 ,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
译为主”的原则。
在具体翻译时,
对句子中的 每个字词,
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
都必须字
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 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
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 还应用意译作为
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 。所谓“信”就是准确,忠实于原文,不
增不减原意,
即原有的意思一个也不能少,
原 无的意思一个也不能多。
所谓
“达”
,
就是要通顺,没有语病,符合现代汉语 的表达习惯。所谓“雅”,就是用词造句
讲求精美,有文采,典雅得体。
(一)翻译的方法,大致可总结为“对”、“留”、“删”、“补”、“调”五
个字。
1
、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如:(
1
)他日,驴一
鸣,虎大骇,远遁。
(
2
)其间千二百里。
2
、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
国名 、朝
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
留。
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三峡》
3
、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在
翻译时不必也不能 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
如:久之,目似暝。
4
、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补”,就是增补。要补出省略句中的
省略成分,补出省 略的成分或语句。
如:(
1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
2
)以为神。
5
、调,就是调整语序。古代汉语有自己 的语法规则,在翻译的时候我们要注意
调整,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如:(
1
)莫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