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文言文断句优秀教案设计
玛丽莲梦兔
562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22:2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如果我是真的-大玉儿简介
高考文言文断句
一、设计设想
最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断句成为了一个考点。然而,学生对于如何断句并不太熟悉,
不懂得断 句的一些基本的规律。
加上我校学生的文言基础本来就不扎实,
比较难读懂文言文,
断 句就更加成了一个难点。如果能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断句方法,让学生有章可循,我
想,对于学生的 断句水平的提高会有比较大的帮助。基于这种思路,我设计了这节课。这节
课主要采取学生做练习,然后 对练习进行讨论、归纳、总结的方式,力求让学生在练习中感
悟、整理出断句的基本方法。新课标也强调 ,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这
样,就能让学生更有效的备考,老师也能更有效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
2
.通过小组讨论,学会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学会和他人合作。
3
.了 解古代的优秀文化,学会灵活运用方法,消除对文言文断句的恐惧心理,树立对文
言文断句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
: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
四、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
五、课前准备:< br>收集过往高考试卷中有关断句的考题,分析其隐含的方法规律,并从课
内寻找相应的一些句子,制 作成一份练习,在课前发给学生完成,要求学生在做练习时感悟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以备在课堂上让学生 能够进行深入的讨论,从而总结出断句的方法。同
时,老师准备一份巩固练习,并制作好课件
。
一、故事引入,了解断句的重要性
(一)
据说旧时代有一个老头儿,
有一女一婿。
发妻死后,
他又续弦,
后妻生了一个 幼子。
老头儿预立下遗嘱,说明遗产的分配办法。那几句话是没有点断的。到他死后,大家把遗嘱
启封,女婿看了,就想把遗产全部取去。因为照他的点读法,那遗嘱是这样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但是老头儿的后妻不服,认为遗嘱写的,应该是把产业交给她的儿子,就告到官府去。
果然,县 官判决遗产应该交给老头的幼子。原来照老头的后妻和县官的读法,那个遗嘱却是
这样分句的:
“七十老翁产一子,
人曰‘非’,
是也,
家业尽付与,
女婿外人,< br>不得干预。
”
请看,遗嘱的断句不同,意义竟是这样的天差地别
!
(二)又有一个故事,讲了同样 的道理,还扯到明末著名画家徐渭
(
文长
)
身上去。据说徐
渭因家穷 ,没米下锅的时候,就跑到亲戚朋友家里去,赖着不走,依人生活。有一次,适逢
春雨绵绵,他所寄食的 那户人家十分厌烦。有一天,主人看到徐渭上厕所去了,就在壁上题
上一行字,委婉地下了逐客令。那行 字是这样的: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
徐渭回来,看到那行字 ,自然心头明白,但是他不只不走,还笑嘻嘻道:“既然你这样
盛情留我,我就再住下去吧!”说着,提 起笔来,给这行字作了圈点: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
?
留。”
这一来,意义完全不同了。
1
(三)有这样一个笑话:古时候 ,有一个赖汉,由于娶老婆心切,屡屡上当受骗。有一
天又有人给他提亲,媒人写信告诉他要给他介绍这 样一个姑娘: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赖
汉很高兴,脑中立刻浮现出一个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的淑 女形象。赖汉急于想见到这
位姑娘,便给了媒人很多钱和东西。等媒人把人带到赖汉眼前时,他才傻了眼 :眼前那里是
他想象中的淑女,而是一个大脚丫子,一脸麻子,没有头发的丑婆子。赖汉很生气,说媒人
骗了他,要索回钱物。媒人说:我并没有骗你呀!一开始我就告诉你她:“脚不大好,头发
没有 ,麻子”吗?这位聪明的骗子的骗术就是玩弄了一个标点符号的游戏,使赖汉哑吧吃黄
连——有苦说不出 。
(四)清朝末年掌管朝廷大权的慈禧太后请一个书法家题扇。那位书法家写了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姜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
可是,那位书法家一时疏忽,写时竟漏了个“间”字,慈禧看了大怒,认 为是故意欺骗她没
有学识,把书法家问成死罪。那书法家急中生智,忙解释道:“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的 王之
涣诗意填的词。”并当即又重新断句吟诵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姜笛何
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听了,无言以对,只好赐银压惊。且看,标点的作用
可谓大矣,大 得救了一条人命。
从这些事例看来,标点符号的作用该有多大啊
!
二、文言文断句方法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
句读
< br>。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断句的基
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 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 与上下文的联系。考生给文言
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 ,待回头检查时,
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在断句时,还应注意
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除此之外,断句大致还可以遵循如下几 条规律:
1
、
找名词(代词)
和 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
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 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例
1
:刻削之道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
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刻削之道(名)
,鼻(名)莫如大(形 )
,目(名)莫如小。鼻大可小(形)
,小不可大也。
目
小
可
大
,
大
不
可
小
也
。
举
事
亦
然
,
为
其
不
可
复
者
也
,
则
事
寡
败
矣。
《韩非子
?
说林下》
〔注释〕
1)
刻削:雕刻。
道:指道理,规律。
2)
举事:做任何事情。
然:这样。
〔译文〕
雕刻人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得小一点。鼻子刻 大了,可以
削小;雕小了,就无法加大了。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了。办任何事< br>情都是这个道理,对于那些不能恢复挽回的,开始就得特别谨慎小心,那么,失败的可能性
就会减 少了。
2
2
、看虚词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
①
< br>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
对独立的叹词 ,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②
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③有些常用 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
论”“至若”“是以”“继而 ”“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
如“顷之”“向之 ”“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
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例
2
:为学一首示子侄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 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
也旦旦而学之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 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
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 br>“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
材之庸不 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
也,吾材之敏倍人也; 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译文:
天下的事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去做,困难的事
也
变容易了;如果不做,
容易的事
也
变困难了。人们求学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去学,困难的事
也
变容易了;
如果不学,容易的事也变困难了。我的天资昏昧,不及别人;我的才能平庸
,
不及别人。只
要每天认真学习,长久坚持毫不松懈,等到成功了,也就不知道我是昏昧又 平凡的了。我天
资聪明、才能敏捷,超过别人几倍。如果摒弃不用,就与昏昧和平庸没有区别了。以此而 论,
昏昧平庸与聪明灵敏的功用,难道是有常规的吗?
这段文字相当典型。全段共有 十七个句子,用了十七个标点符号。其中成为断句标志的句末
语
气
词
共
十
一
个
(“
乎
”“
矣
”“
也
” “
焉
”“
哉
”)
,
连
词
和
凝固
结
构
共
三
个
(“则”“而”“然则”),
代 词两个(“之”),
句首语气词(“岂”,
也有人称之为情态副词
)
一个。< br>
3
、察对话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 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
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 双方,来断句。
例
3
:拙于用大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 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
则瓠落无所容非不枵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 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 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枵然大也,吾为其无用 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
用
大
矣
!
”
《
庄
子
?
逍
遥
游
》
〔注释〕
3
1)
拙:笨。拙于:不善于。
2)
惠子:姓惠名施, 宋国人,曾做过梁国相国,是先秦
的思想家,
据说是庄子的好友。
3)
魏王:
即梁惠王,
早年建都于安邑,
国号为魏;
后来 ,
害怕秦的强大,
被迫迁都大梁,
改国号为梁,
同时僭号称王,
故魏 王有时也称梁惠王。
瓠:
葫芦。
4)
树:
栽培种植。
成:
成活。
5)
剖:
破开。
6)
瓠落:
平浅的样子。
7)
枵然:虚大。
8)
掊:击破。
〔译文〕
惠施对庄子说: “魏王送给我一棵大葫芦的种子。我把它栽种活了,结的葫芦能装下五
石东西。我用这个大葫芦去装水或 酒,由于它皮薄易脆,承受不了这么大的重量。把剖开来
做舀水的瓢,又嫌太平浅,盛不了多少水。葫芦 不是不大啊!可是,我认为它没有什么用处,
就把它砸碎了。” 庄子说:“先生,你真是不善于利用它这个大的特点啊!”
4
.依总分
例〔
4
〕
、孔子曰益者三 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
宴乐损矣(
《论语
?卷八》
)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 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
佚游∕乐宴乐∕损矣。
(
《论语
?
卷八》
)
< br>熟读这句话,
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这两个总说的句子,
继< br>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总分关系,这样问题就好办了。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以节制礼乐为快乐,以宣
扬别人的 优点为快乐,以广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是有益的。以骄恣淫乐为快乐,以放荡无
度为快乐,以宴玩荒淫 为快乐,都是有害的。”
再如: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 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
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 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
己,每战必殆。
故知胜有五:知可 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
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故曰:知 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
不知己,每战必殆。
(
《孙子兵法》
)
译文:根据五中情况,可以预见战争的胜利:知 道什么时候能交战,什么时候不能交战的
可以获胜;懂得大部队和小部队如何使用的可以获胜;上下同心 同德的可以获胜;善于以我
方充分准备的条件,等待对方疏忽的时机的可以获胜;将帅有指挥才能,君王 不从旁干预牵
制的可以获胜。这五项是预见胜利的方法。所以说:了解对方又了解自己,无论打多少仗,
都不会出危险;不知道对方的情况,只知道自己的情况,有时胜利,有时失败;不知道对方
的情 况,又不了解我方,每次作战都会有危险。
4
5
、据修辞
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 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 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比如:
A.
顶真:
例: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再如:“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 孙又生子子又有
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愚公移山》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 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愚公移山》
这两个例句中都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我们就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句读。
B.
对称:
例、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
国以一壶餐得 士二人。”
(
《战国策
?
中山策》
)
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
羹亡国∕以一壶餐 得士二人。”
(
《战国策
?
中山策》
)
中山君饗都士,大夫司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馬子期怒而走于楚,說楚王伐中山,< br>中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隨其後者,中山君顧謂二人:“子奚為者也?”二人對曰:“臣有
父,嘗 且餓死,君下壺餐餌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來死君也。”
中山君喟然而仰歎曰 :“與不期眾少,其於當厄;怨不期深淺,其於傷心。吾以一杯羊羹亡
國,以一壺飡得士二人。”
(
《戰國策
.
中山》
)
译文:
中山国的国君宴请都城里的士大夫,大夫司马子期也在 座。由于羊羹不够,司马子期没
能吃上。他一怒之下,跑到楚国去,并煽动楚王攻打中山,中山君逃走。 这时,有两个人提
着武器,尾随在他的后面。中山君回过头来问这两人说:“你们为什么跟着我?”两人 回答
说:“我们的父亲曾经快要饿死的时候,多亏您给了他饭吃,才没有死。父亲在临死的时候
叮嘱我们说:‘中山一旦有急难,你们俩一定要冒死去保护。’所以,我们是来保护您,为
您献身的。” 中山君听罢,仰天长叹:“给人东西不在于多少,应该在他灾难困苦的时候给
于帮助;怨恨不在于深浅, 关键的是不要使人伤心。我因为一杯羊羹亡了国,却因为一碗饭
得到了两个勇士。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