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方法及训练 高一
玛丽莲梦兔
937次浏览
2021年01月19日 22:3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不管与你的路有多苦-谈最遥远的距离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训练
给文言文断句,
传统上称之为
“ 句读”
。
明辨句读,
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一、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
1.
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
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
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1
、抓实词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 主语和宾语,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需要注意的
是 ,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
刻 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
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刻削之道
/
鼻莫如大
/
目莫如小
/
鼻大 可小
/
小不可大也
/
目小可大
/
大不可小也
/举事亦然
/
为其后可复者也
/
则事寡败矣
谓语多是动 词,
主语、
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
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
因此,
抓住谓语动词,分析动词与它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断句。如:
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
前句动词有“亡”“入”“吊”,因此可区分出两个句子。后句动词有
将
归
贺
,也可区分出两个句子。
动词断句法的难点在于 介于两个动词之间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它们属上作前
一动词的宾语还是属下作后一动词的主语 ,这要结合具体语境,反复推敲。如上
句“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是断在“胡”
后还是断在“人”后,是断在“归”后还是断在“人”后,颇费思量。 根据语境,
“胡”应为胡地,
“归”意为自己家里,
与后文“人皆贺之”意义关联。< br>如果“归
人”的话,就谈不上“贺”了。再从句式上看,“人皆吊之”与“人皆贺之”,
句式整齐对称。根据以上分析,即可正确断句。
2
、看虚词。
古 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尤其是语
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 是该断句的地方。我们只要抓住了这些虚词,了解
它们在句中的位置,断句也就准确迅速了。
①“夫、其、惟、唯、盖、盍、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
常出现在句首;有些 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于是、向使、然而、且
夫、若夫、无论、至于、至若、是以、是故、 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
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
“向之”
“ 未几”
“已而”
“斯须”
“既而”
“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②“乎、哉、也、兮、耶、矣、耳、欤、焉、而已”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
尾,其后往往能断句 。
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后面不能断开。
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如:
用斜线(
/
)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史
官
曰
交
友
之
道
难
矣
人
当
意
气
相
得
时
以
身相
许
若
无
难
事
至
事
变
势
穷
不
能
蹈
其
所
言
而
背
去
者
多
矣
况
既
死
而
能
养
其
亲
乎
吾
观
杜
环
事
虽
古
所
称
义
烈
之
士
何
以
过
而
世
俗
恒
谓
今
人
不
逮
古
人
不
亦
诬
天
下
士
了
哉?
答案:史官曰
/
交友之道难矣
/
人当意气相得时
/
以身相许
/
若无难事/
至事变势
穷
/
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
/
况既死而 能养其亲乎
/
吾观杜环事
/
虽古所称义烈
之士何以过
/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
/
不亦诬天下士了哉?
例如清人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
: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 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
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 ,而亦不知其昏与
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
这段文字相当典型。
全段共有十七个句子,
用了十七个标点符号。
其中成为断
句标志的句末语气词共十一个(“乎”“矣”“也”“焉” “哉”),连词和凝固
结构共三个(“则”“而”“然则”),代词两个(“之”),句首语气词(“岂 ”,
也有人称之为情态副词
)
一个。
3.
、察对话
对话、
引语是古文断句的又一重要依据。
文 言文中对话、
引用常用
“曰”
、
“云”
“言”
“白”
“语”
“道”
“谓”
“对”等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 br>且大多用冒号顿开,后面“曰”的内容一般要加双引号。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
次问答写出人名, 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
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例: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
有汗帝曰卿面何 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
不敢出
钟毓
/
钟会少有令誉
/
年十三
/
魏文帝闻之
/
语其父钟 繇曰
/
可令二子来
/
于是敕
见
/
毓面有汗
/
帝曰
/
卿面何以汗
/
毓对曰
/
战战惶惶
/
汗出如浆
/
复问会
/
卿何以不汗
/
对曰
/
战战栗栗
/
汗不敢出
/
又如:用斜线(
/
)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
太
宗
谓
太
子
少
师
萧
曰
朕
少
好
弓
矢得
良
弓
十
数
自
谓
无
以
加
近
以
示
弓
工
乃
曰
皆
非
良
材
朕
问
其
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则
脉
理
皆
邪
弓
虽
劲
而
发
矢
不
直。
答案:
太宗谓太子少师萧曰
/
朕少好弓矢
/
得良弓十数
/
自谓无以加
/
近以示弓工
/
乃曰/
皆非良材
/
朕问其故
/
工曰
/
木心不直/
则脉理皆邪
/
弓虽劲
/
而发矢不直。
这个 文言语段中转述了一段对话,
三次“曰”的出现、
两问两答的过程都可成
为断句的参考 。
4
、据修辞